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最新-2018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精品

淄博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3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请监考人将本试卷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第Ⅰ卷(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SO2B.BaSO4C.Cl2D.C2H5OH 2.有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②>③3.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酸钠溶液显碱性B.常温时,0.1 mol〃L-1乙酸溶液的pH约为3C.10mL 1mol〃L-1乙酸溶液与10m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在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甲酸溶液的弱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a>b>c>d B.b>d>c>a C.c>a>b>d D.a>c>d>b5.已知Mg(s)+12O 2(g)= MgO(s) △H =Q 1,2Hg(l)+O 2(g)=2HgO(s) △H =Q 2。
现有反应Mg(s)+ HgO(s)= Hg(l)+ MgO(s) △H =Q 3。
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23 -S32 Cl 35.5 Fe56C 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 CO2、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故错误;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故错误;C. 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不能导致酸雨,故错误;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正确。
故选D。
2.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 根据化学式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错误;B.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分,故错误;C. 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错误;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 二氧化硫可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C. Fe3O4可用作红色涂料D. 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答案】C【解析】【详解】A. 液氨气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正确;B. 二氧化硫有毒,不能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故错误;C. Fe3O4是黑色,氧化铁为红棕色,所以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涂料,四氧化三铁不能用作红色涂料,故错误;D.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故正确。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23 -S32 Cl 35.5 Fe56C 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题2分,9-18题每题3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 CO2、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答案】D2.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 根据化学式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 二氧化硫可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C. Fe3O4可用作红色涂料D. 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答案】C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称量10.05g固体C. 加热液体D. 量取9.5mL的液体【答案】C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 、、、C. 、、、D. 、、、【答案】A6.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B. 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应立即撒上硫粉C.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D.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答案】B7.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B. 钠能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C.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化为Na2CO3D.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溶液中可能含有两种溶质【答案】B8.下列物质不能由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是A. NO2B. FeCl2C. Cu(OH)2D. Fe(OH)3【答案】C9.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 AB. 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5N AC. 溶液中含数为0.4N AD. 1mol铁分别与足量氧气、氯气、硫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2 N A【答案】A10.粗盐常含有、、等杂质离子,现用下列操作除去,正确的顺序是①加NaOH②加Na2CO3③加BaCl2④加稀盐酸⑤过滤A. ①②③④⑤B. ⑤④③②①C. ①②③⑤④D. ③①②⑤④【答案】D11.某溶液主要含有、、、、六种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粉末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最小的是A. B. C. D.【答案】A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Cl3溶液与Cu 反应:B. 氯气通入水中反应:C.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D. 小苏打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D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 AB. BC. CD. D【答案】B1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减少;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
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9. 在下列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C. 含有大量 的溶液中∶
D.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
【答案】B
10. 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 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中主要有Mg(OH)2和BaSO4,也可能有少量Ca(OH)2
(1)该营养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NH4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实验室中配制该营养液500 mL,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KCl、K2SO4、NH4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20.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Ⅰ.某工厂为从镀银废玻璃表面回收金属银,并重新获得洗银试剂Fe(NO3)3溶液,设计如下路线∶
(1)过程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所用试剂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过程③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
(1)过程①∶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入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时所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2)过程②、③∶在微生物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作用下实现 → → 的转化,称为硝化反应。1 mol 可被___________L(标准状况)O2最终氧化成 。
绝密★启用前
高 一 化学 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 16 Na23 S32 C135.5 K39 Fe56 Cu64 Zn65 A127 Ag 108第I卷选择题(共48分)共18小题,16每小题2分,718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矾既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又能杀菌消毒B. NH4Cl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C. 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铜块以保护船体D. 电解熔融氯化铝可以得到铝【答案】B2. 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不产生影响的是A. CH3COONaB. NaOHC. KClD. H2SO4【答案】C【解析】A. CH3COONa溶于水后可以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 NaOH是强碱,可以抑制水的电离;C. KCl溶于水后不能发生水解,故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 H2SO4是强酸,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本题选C。
3.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 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 盐类的水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A.反应是否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A正确;B. 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C错误;D.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其一定是吸热反应,D正确。
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B . 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有导电性C . H7N9型禽流感病毒在高温条件下被杀死的过程是蛋白质变性D . 明矾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2. (2分) (2017高一上·昌平期末)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除去粗食盐水中的泥沙B.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C.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8高一上·上饶期中) 从溴水中分离溴,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萃取剂的是()A . 汽油B . 苯C . 乙醇D . 四氯化碳4. (2分) (2018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 同质量的和B . 同质量的和C . 同体积的和D . 相同物质的量的和5. (2分)(2011·铁岭)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A .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B .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将FeCl3溶液加热即可C . 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 . 雾霾天气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雾霾是一种胶体6. (2分) (2016高三上·枣庄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B . 硝酸、纯碱、醋酸钾和硅石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 . 从分类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胶体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D .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7. (2分)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A . 大于B . 小于C . 等于D . 不能肯定8. (2分)浓硝酸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 CaOB . FeCl2C . Na2SO3D . Cu9. (2分) (2016高二上·腾冲期中)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B . 4.2 g C3H6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一定为0.1 NAC . 1 mol﹣OH中电子数为10 NAD . 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的原子总数为0.1 NA10. (2分) (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A . NaCl溶液B . 溶液C . 漂白粉溶液D . 氯水11.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用铂丝蘸取某金属的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此盐溶液中含有 Na+ ,不含 K+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成块状固体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①某溶液中加入 Ba(NO3)2 溶①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 SO42﹣液②再加入足量盐酸②仍有白色沉淀D.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 CCl4 ,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 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A . AB . BC . CD . D12. (2分) (2016高二上·忻州期末) 常温下,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K+、Cl﹣、NO 、S2﹣B . Na+、Ca2+、Cl﹣、HCOC . K+、Ba2+、Cl﹣、NOD . SO 、Mg2+、I﹣、S2O13. (2分) (2018高一上·宝坻期末) 下列因果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 . 因为反应时铝原子失去的电子比钠原子多,所以铝原子的还原性比钠原子强B . 因为NaOH能中和H+ ,所以可以治疗胃酸过多C . 因为氯水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 . 因为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所以可以使石蕊变红14. (2分) (2020高一上·嘉祥期末) 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1 mol氢的质量是2 gC.O2的摩尔质量是32 g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参考答案:D解析: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项错误;B项中“氢”指代不明确,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B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错误;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D正确。
2. 漂白粉在溶液中存在ClO—+H2O HClO+OH—平衡,下列措施能提高其漂白效益的是A.加水稀释 B.通入适量SO2 C.通入适量CO2 D.加少量NaOH参考答案:C略3. 25℃、101kPa 下:①2Na(s) +1/2O2(g)=Na2O(s) △H1=-414KJ/mol;②2Na(s) +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Na2O比 Na2O2稳定 D.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参考答案:A略4.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其质量数为A,含质子数为Z,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gH m X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是A. (A-Z)molB. (A-Z)molC. (A-Z+m)molD. (A-Z+m)mol参考答案:A【详解】H m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m,agH m X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H m X)= = mol,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Z个质子,则中子数为A-Z,所以在agH m X分子中含中子的物质的量是mol×(A-N)= (A-N)mol。
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018.1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2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Al27 S32 Cl35.5 Mn55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1~6题每题2分,7~16题每题3 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技术、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B. 煤粉碎后更易燃烧,是因为粉碎增强了煤的还原性C.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水解成了氨基酸D.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蔗糖脱色【答案】A【解析】A.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分别是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A正确;B. 煤粉碎后更易燃烧,是因为粉碎增强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还原性不变,B错误;C.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C错误;D.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蔗糖脱色,D错误,答案选A。
2. 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A. 明矾B. 芒硝C. 草木灰D. 漂白粉【答案】A【解析】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这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则A、明矾溶于水铝离子水解显酸性,A正确;B、芒硝是硫酸钠,溶液显中性,B错误;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C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D 错误,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