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秆腐解菌产酶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

合集下载

秸秆腐熟菌剂的选择与应用1

秸秆腐熟菌剂的选择与应用1

2020/2/17
37
❖ 选择与使用秸秆腐熟菌剂目的是:通过此类产品中 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来加速秸秆的腐解,以此实 现秸秆还田快速腐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钾氮等养 分含量,培肥土壤。
2020/2/17
38
❖ 本文就秸秆腐熟剂的选择和应用中涉及的产品菌种 组成、质量要求、使用方式与效果评价等问题,以 及目前我国腐熟菌剂的登记管理、生产现状与研发 方向等进行简要阐述。
2020/2/17
4
❖ 为此,生产上应配施适量氮磷钾肥。如直接还田, 每公顷用量为3750kg(250kg/亩)时,需配施 225kg(15kg/亩)碳酸氢铵。玉米秸秆还田时,除 配施225kg碳酸氢铵外,还可配施225~300 kg(15 ~20kg/亩)过磷酸钙,硫酸钾10kg。
2020/2/17
2020/2/17
42
❖ 目前,进行研究的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种类远不如真 菌多,但在土壤等环境中的数量却不少,我国土壤 中所含的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为104/g干土。分解能 力较强的有食纤维菌(Cytophaga)、生孢食纤维 菌(Sporocytophaga)、多囊纤维菌(Polyangium cellulosum)等。
2020/2/17
41
❖ 不同的土壤肥沃程度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布影响很 大。贫瘠土壤中主要是真菌,较肥的土壤则以细菌 为主。在有氧中温条件下,强烈分解纤维素的真菌 是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 )和曲霉属(Aspergillus)的一些种,其中尤以 木霉属受到充分重视。
处理秸秆的微生物种类
❖ 自然界中的许多菌类可以腐蚀和分解秸秆、树叶及 树木等纤维物质,这些菌种包括一些霉菌(曲霉属、 木霉属、青霉属等)、细菌、食用菌类及白腐真菌 等。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秸秆腐熟菌剂是采用现代化学、生物技术,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生产的微生物菌剂,是利用秸秆加工有机肥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秸秆腐熟菌剂由能够强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嗜热、耐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

目前秸秆腐熟剂的产品执行GB2087—2006或者NY609—2002标准,对菌数、纤维素酶活都有具体要求。

秸秆腐熟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能迅速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

同时,秸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消除秸秆堆料中的病虫害、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

秸秆腐熟菌剂无污染,其中所含的一些功能微生物兼有生物菌肥的作用,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近几年由于国家十分重视秸秆资源的利用、在全国开展了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大大促进了腐熟剂产业的发展。

目前已获登记的腐熟剂产品有46个,大多数以处理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混合物为主,今后为了更好保证处理作物秸秆的效果,腐熟剂登记将分“适用畜禽粪便类”和“适用作物秸秆类”。

下面是我国已经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一些腐熟剂产品的使用方法,供农民或有机肥料企业参考。

一、腐秆灵(一)产品简介腐秆灵是广东省高明市绿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产的微生物菌种。

它含有数量可观的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种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既有嗜热、耐热的菌种,也有适应中温的菌种。

用它处理水稻、小麦、玉米和其它作物秸秆,可通过上述微生物作用,加速其茎秆的腐烂,使之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

(二)使用方法堆肥法先按每千克鲜秸秆用“腐秆灵”0.3〜0.4kg,兑水至35〜50L备用。

然后把秸秆平铺于地面,铺成宽约1.5m,高约15cm,长约3m的秸秆堆层,再取适量已兑水的“腐秆灵”均均匀淋或泼于秸秆上。

继续在原秸秆上铺第二层15cm厚秸秆,再淋一次已兑水的“腐秆灵”溶液。

以铺满十层为一堆,堆完后盖塑料布或糊上泥浆。

实验二 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副本

实验二 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副本

实验二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时间:10.23 10.25 实验班级:生物1601B 实验组号: 6实验报告人:同组成员:刘文白李仕清1、实验目的(1)了解发酵条件对产物形成的影响,用单因子试验找出筛选所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2)掌握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熟悉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2、实验原理发酵条件对产物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通气状况是三类最主要的发酵条件。

培养基pH 一般指灭菌前的pH,可通过酸碱调节来控制,由于发酵过程中pH会不断改变,所以最好用缓冲溶液来调节;通气状况可用培养基装量和摇床转速来衡量,另外,瓶口布的厚薄也会影响到氧气的传递,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瓶口布以8层纱布为好。

发酵培养基是指大生产时所用的培养基,由于发酵产物中一般含有较高比例的碳元素,因此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也应该比种子培养基中高,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还应增加培养基中的氮源比例。

但必须注意培养基的渗透压,如果渗透压太高,又会反过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用流加的方法逐步加入碳氮源。

培养基组分对发酵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工业发酵培养基与菌种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不同,一般以经济节约为主要原则,因此常用廉价的农副产品为原料。

选择碳源时常用山芋粉、麸支、玉米粉等代替淀粉。

而用豆饼粉、黄豆粉等作为氮源。

此外,还应考虑所选原料不至于影响下游的分离提取工作。

由于这些天然原料的组分复杂,不同批次的原料成分各不相同,在进行发酵前必须进行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发酵培养基中的原料多是大分子物质,微生物一般不能直接吸收,必须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后才能被利用,所以是一些“迟效性”营养物质。

而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有不少是诱导酶,为了使发酵起始阶段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可适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速效营养物。

3、实验材料(1)菌种筛选得到的高产α-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2)培养基①种子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 0.5g,蒸馏水100mL,pH7.2~7.4,121℃灭菌20Min。

降解稻草纤维素真菌的初步研究

降解稻草纤维素真菌的初步研究
以 A 4 ,A 5 降解秸秆纤维素能力较强 ;A 2 ,B 1 降解秸秆半纤维素能力较强。A 4 ,B 1 菌株的稻草粉发酵 22 2 1 31 31 22 3 1 降解液 中还原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 9 . 44 06 74mg 稻草粉 ;A 2 ,B 2 菌株 的稻草粉发酵降解液 中木糖质量 41 ,9 . C 0 2 g 31 3 1 分数分别达到 1. 1 ,1.2 g 稻草粉。可综合其各 自发酵的优势 ,将其作为初始菌株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 2 8 0 21 1 m / 9 g 关键词 :稻草秸秆 ;霉菌 ;纤维素 ;半纤维素 ;还 原糖 ;木糖 中图分类号 :Q 1 85 文献标 志码 :A d i 03 6 /sn17 — 6 6 () . 1 . .1 o:1.9 9 i . 19 4 X 2 1 00 3 js 6 0 1
rs et e . n } o t to y s n f m nai rt o t is A 2 n 3 1 r c 1 2 , 1 . 1 9 m / ep c v l A d te c ne fx l e i e e t o bo fs a 3 1 a d B 2 e h I . l 0 i y l n o r tn h rn a 8 21 g 2 g
11 培养 基 .. 2
( 1 )菌源增殖培养基目 。马铃薯 蔗糖琼脂培养基 (D ):马铃 薯 20g PA 0 ,蔗 糖 2 ,琼 脂 2 ,水 0g 0g 10 0m 0 L,p H值 自然 ,1 1℃ ,3 n灭 菌 ( 2 0mi 不加 琼 脂为 液体 培养 基) 。 改 良 P A培养 基 :P A,2 D D %稻 草 浸 提液 (0 g 1 稻 草 粉 放 人 5 0mL水 中搅 拌 均 匀 ,于 8 ℃水 浴 中 0 0

稻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降解性能研究

稻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降解性能研究
ility of Cellulose-Degrading Strains f0r Rice Straw
Gu Ting,Shen W eishou,Zhong W enhui (Department of Envir 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第 11卷 第 1期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工 程 技 术 版 )
Vo1.1l No.1
201 1年 3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M ar,2011
稻 秆 纤维 素降 解 菌 的 分 离 筛选 和 降 解 性 能研 究
Abstract:Three high--efi cient cellulose--degrading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from the red soil of paddy f ield with the ultraviolet—induced mutation, including one baeterial strain named as YB20 and two fungal strains F9 and YF15. The strain of YB20 was characterized as a Bacillus subtilis sp,the strain F9 and YF15 were both character ized as Trichoderma viride sp.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three strains were investigated,in which the

本科生物医学工程选题

本科生物医学工程选题

1.水稻HD3外源基因花粉逃逸能力2.接种AM真菌对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3.丛枝真菌对食叶草生长发育影响4.红心火龙果全息蛋白质组提取方法优化5.拟南芥ANNAT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6.四环素浓度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7.拟南芥GSNOR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8.应用植物凋落物分解评估溪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9.AMF复合菌剂对水稻育苗影响10.香蕉果皮发酵富钾液肥方法优化11.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C1-17发酵条件优化12.甜菜M14品系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13.氯氟吡啶酯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14.城市厨余垃圾生产高品质园艺用土研究进展15.拟南芥IPUT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6.一株类芽孢杆菌菌株对烟草生长表型的影响17.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18.大城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19.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土壤细菌的影响20.烯禾啶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21.外源苯甲酸对紫苏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22.拟南芥GSNOR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23.干旱胁迫下甜菜M14品系表型分析24.不同海拔梯度小叶章种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25.拟南芥IPUT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26.Cd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印度梨形孢对土壤酶活的影响27.印度梨形孢产功能酶的初步研究28.不同果肉颜色火龙果全息蛋白质组提取技术优化29.水稻HD2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的水平转移30.拟南芥ANNAT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31.鸡胚原代细胞培养生长曲线模型研究32.拟南芥SMXL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33.水稻食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34.氮沉降对红松人工林土壤碳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35.北方水稻耐盐碱QTL定位分析36.植物激素对汉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37.BvM14-RIN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互作蛋白预测38.印度梨形孢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研究进展39.稻花香2号与龙粳31香味基因的差异性分析40.不同pH条件下耐酸真菌产功能酶初步研究41.龙粳31香味基因OsBadh2的定点敲除42.拟南芥BIN2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43.拟南芥IPU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44.甜菜M14品系转录因子WOX8转录激活活性分析45.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性能研究46.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植株Cd转运和累积的影响47.汉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研究48.一个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49.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建稻花香2号与空育131杂交衍生的双单倍体群体50.产L-肉碱的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51.利用测序定位分析亚麻抗白粉病基因52.不同激素对甜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53.益生菌发酵果蔬汁营养成分及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54.不同温度、时间、IPTG和菌种浓度对丁肝抗原蛋白表达量的影响55.重组鸡EE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基因优化设计56.甜菜BvEXP-A10-like基因的克隆及分析57.拟南芥SMX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58.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遗传研究进展59.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3-2抑菌功能研究60.模拟氮沉降对土壤氨基糖影响的研究进展61.AMF提高植物抗铅胁迫的研究进展62.精喹禾灵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63.重组人铁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基因优化设计64.利用定点改变技术修饰空育131中的NPT1基因65.高产蛋白紫苏品种选育66.拟南芥BIN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67.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X3-2发酵条件优化68.不同海拔小叶章种群土壤酶活性69.红松人工林土壤碳氮转化酶对氮沉降的响应70.镉胁迫下异形根孢囊霉对汉麻抗逆性酶活性的影响71.甜菜原生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72.甜菜根腐病源菌分离鉴定73.不同海拔梯度小叶章种群土壤理化性质74.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75.高寒地区厨余垃圾生产EM肥菌群变化分析76.沙棘真菌分离鉴定77.耐酸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78.吡氟酰草胺对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79.不同浓度TiO2对甜菜M14品系幼苗生长的影响80.甜菜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筛选研究81.玉米芯腐熟剂--开创复合菌剂新未来(创新创业成果)82.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83.玉米自交系Mo17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84.玉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85.定向改良水稻第8染色体香味基因的TALEN载体的构建86.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87.半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88.利用测序分析亚麻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89.长白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90.甜菜M14品系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91.一株耐锰真菌的分子鉴定及对重金属耐受能力的初步研究92.水稻HD1外源基因花粉逃逸能力93.AMF复合菌剂对水稻育苗影响94.香蕉果皮发酵富钾液肥方法优化95.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C1-17发酵条件优化96.甜菜M14品系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97.氯氟吡啶酯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98.城市厨余垃圾生产高品质园艺用土研究进展99.拟南芥IPUT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00.一株类芽孢杆菌菌株对烟草生长表型的影响101.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102.大城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103.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土壤细菌的影响104.烯禾啶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05.外源苯甲酸对紫苏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106.拟南芥GSNOR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07.干旱胁迫下甜菜M14品系表型分析108.不同海拔梯度小叶章种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109.拟南芥IPUT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10.Cd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印度梨形孢对土壤酶活的影响111.印度梨形孢产功能酶的初步研究112.不同果肉颜色火龙果全息蛋白质组提取技术优化113.水稻HD2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的水平转移114.拟南芥ANNAT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115.鸡胚原代细胞培养生长曲线模型研究116.拟南芥SMXL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17.水稻食味品质遗传研究进展118.氮沉降对红松人工林土壤碳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119.北方水稻耐盐碱QTL定位分析120.植物激素对汉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121.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建稻花香2号与空育131杂交衍生的双单倍体群体122.产L-肉碱的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123.利用测序定位分析亚麻抗白粉病基因124.不同激素对甜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125.益生菌发酵果蔬汁营养成分及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126.不同温度、时间、IPTG和菌种浓度对丁肝抗原蛋白表达量的影响127.重组鸡EE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基因优化设计128.甜菜BvEXP-A10-like基因的克隆及分析129.拟南芥SMX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130.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遗传研究进展131.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X3-2抑菌功能研究132.模拟氮沉降对土壤氨基糖影响的研究进展133.AMF提高植物抗铅胁迫的研究进展134.精喹禾灵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35.重组人铁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基因优化设计136.利用定点改变技术修饰空育131中的NPT1基因137.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138.高寒地区厨余垃圾生产EM肥菌群变化分析139.沙棘真菌分离鉴定140.耐酸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141.吡氟酰草胺对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142.不同浓度TiO2对甜菜M14品系幼苗生长的影响143.甜菜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筛选研究144.玉米芯腐熟剂--开创复合菌剂新未来(创新创业成果)145.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146.玉米自交系Mo17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147.玉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148.定向改良水稻第8染色体香味基因的TALEN载体的构建149.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150.半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151.利用测序分析亚麻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152.长白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153.甜菜M14品系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154.一株耐锰真菌的分子鉴定及对重金属耐受能力的初步研究155.水稻HD1外源基因花粉逃逸能力156.水稻HD3外源基因花粉逃逸能力157.拟南芥ANNAT4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58.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59.云南樟叶精油微波法提取及抑制活性研究160.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161.水稻HD4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的水平转移162.甜菜GRAS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63.利用分离群体定位分析亚麻抗白粉病基因164.异丙甲草胺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65.农业对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66.烯草酮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67.世界三大黑土区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论述168.模拟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影响169.接种AM真菌对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170.丛枝真菌对食叶草生长发育影响171.红心火龙果全息蛋白质组提取方法优化172.拟南芥ANNAT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73.四环素浓度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174.拟南芥GSNOR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75.应用植物凋落物分解评估溪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176.高产蛋白紫苏品种选育177.拟南芥BIN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78.一株马铃薯晚疫病拮抗菌X3-2发酵条件优化179.水稻基因gfr分子检测体系及其应用180.不同海拔小叶章种群土壤酶活性181.红松人工林土壤碳氮转化酶对氮沉降的响应182.镉胁迫下异形根孢囊霉对汉麻抗逆性酶活性的影响183.甜菜原生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184.甜菜根腐病源菌分离鉴定185.不同海拔梯度小叶章种群土壤理化性质186.拟南芥ANNAT4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187.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88.云南樟叶精油微波法提取及抑制活性研究189.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190.水稻HD4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的水平转移191.甜菜GRAS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92.利用分离群体定位分析亚麻抗白粉病基因193.异丙甲草胺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94.农业对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95.烯草酮对肇东苜蓿生长的影响196.世界三大黑土区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论述197.模拟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影响198.BvM14-RIN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互作蛋白预测199.印度梨形孢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研究进展200.稻花香2号与龙粳31香味基因的差异性分析201.不同pH条件下耐酸真菌产功能酶初步研究202.龙粳31香味基因OsBadh2的定点敲除203.拟南芥BIN2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204.拟南芥IPU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205.甜菜M14品系转录因子WOX8转录激活活性分析206.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性能研究207.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植株Cd转运和累积的影响208.汉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研究209.一个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菌种鉴定

菌种鉴定

菌种鉴定篇一:菌种鉴定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有近三十年菌种分类鉴定的历史,拥有先进的生物科学仪器和从事分类鉴定的专业化人员队伍。

CICC承担全国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委托鉴定工作,所提供的菌种鉴定与评价技术服务获得“国家工商总局(SCIC)经营许可”,为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等提供微生物菌种鉴定服务,涉及细菌、酵母、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多类微生物。

菌种鉴定手段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API细菌数值鉴定、功能性分析及功能基因、RAPD、SSCP、TLC薄层层析、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G+C)mol%测定、DNA/DNA同源性测定等。

鉴定项目序号服务项目菌种类别1 纯菌种鉴定(包含形态、理化、分子)细菌、酵母、放线菌、丝状真菌2 功能基因鉴定(pheS、gryA、atpD等)乳杆菌、芽胞杆菌、双歧杆菌3 产品微生物解析――4 产品污染菌种鉴定――5 菌群分析及纯种分离――6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氨基酸)细菌、放线菌7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糖)细菌、放线菌8 DNA(G+C )mol%含量细菌、放线菌9 DNA/DNA杂交细菌、酵母、放线菌、丝状真菌 10 脂肪酸分析细菌、放线菌11 其它――鉴定手段(1)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等。

(2)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生物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认可,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生物/水产品、制药、农业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

白腐菌Funaliatrogii以稻草进行固体发酵产漆酶的研究

白腐菌Funaliatrogii以稻草进行固体发酵产漆酶的研究
表 现 为很 快 失去韧 性 ,强烈 收缩 ,最 终呈 破裂 或颗 粒 状 ,在 腐朽 的最后 阶段 表现 为残 留木材 变 形 、 易碎 、块 状 、褐 色 。木 材腐 朽 真菌 中只有 1 %左 右 的真菌 引起 褐 色腐 朽 ,绝 大 多数 0
为多孔 菌 , 要 以纤维 素 酶作 用于生长 基质 。 腐 朽典 型 的特 征是 菌丝 主要 在木 材 细胞 的次 主 软
纤维 素和 木质 素 )均 被 降解 ,木材 逐 渐丧 失韧 性 ,软 而多 孔或 多层 ,通 常 比原木 的颜色 浅 。
腐 朽后 期 ,木 材 呈线状 或 片状 。白腐真 菌 是木 材腐 朽真 菌 中最 大 的类群 ,包 括子 囊 菌 、担子 菌 和 半知 菌 的大 多数 种类 ,通 过分 泌 纤维 素 降解 酶和 木质 素 降解酶 来 分解 木材 的主 要 结构 。 褐 色腐 朽 中木 材只 有 纤维 素和 半 纤维 素被 降解 , 木质 素 不能 被分 解 ,被 降解后 的木 材通 常 而
白腐菌 F n l oi u a argi it 以稻草进行固体发酵产漆酶 的研 究
魏 玉莲 , 李冠华 ,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森林与土壤生态 国家 重点实验 室,辽宁 沈 阳 106 ; 1 1 14 2 .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 0 4 ) 0 0 9

要 :研 究 了 硬 毛 粗 毛 盖 孔 菌 F n l o i以 稻 草 为 培 养 基 质 进 行 固体 发 酵 产 生 u ai t gi ar
u L,样 品 10g 0 L。酶 活 的定义 :在 一定 条件 下 ,每 分钟 催 化 1 mo 的底 物所 需 要 的酶量 定 l g 义 为 1 酶 活力 单位 ( 。本文 中活性 以每 克干 物质 所产 生 的漆 酶来 表示 ( gs 。 个 u) U/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t r a w —d e g r a d a t i o n.Th e o p t i ma l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e nz y m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e s t r a i n F 2 3 we r e s c r e e ne d
稻 草 秆腐 解 菌 产酶 条 件优 化 及 菌 种 鉴 定
魏赛金 , 王世强 , 胡殿 明 , 倪 国荣 , 涂 国全 , 潘 晓华h
( 1 . 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江西
南昌 3 3 0 0 4 5 ; 2 . 江西农业 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 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4 5 )
江西农 业大 学学 报
2 0 1 3 , 3 5 ( 5 ) : 1 0 4 2—1 0 4 7
h t t p : / / x u e b a o . j x a u . e d u . c a
E —ma i l : n d x b 7 7 7 5 @ s i n a . c o m
Ac t a Ag r i c u h u r a e Un i v e r s i t a t i s J i a n g x i e n s i s
2 .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e n g i n e e i r n g , J A U, N a n c h a n g 3 3 0 45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p r o mo t i o n o f t h e d e c o mp o s i t i o n r a t e o f s t r a w s t a l k s , t h e i mp a c t s o f a v a i l a b e c a r b o n
据该菌株 的形态特征 、 培养 特征 的观察 , I T S序列分析 , 鉴定菌株 F 2 3为黑曲霉。 关键词 : 秸秆 ; 纤维素酶 ; 半纤维 素酶 ; 正交试验 ; 菌种鉴定 中图分类号 : Q 9 4 9 . 3 2 7 . 1 ; S 1 8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2 2 8 6 ( 2 0 1 3 ) 0 5—1 0 4 2— 0 6
WE I S a i - j i n , WA NG S h i — q i a n g , H U D i a n — mi n g , N I G u o 。 r o n g ,
TU Gu o — q ua n . P AN r o u g h t h e 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 h e T r e s u l t s i l l u 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o p t 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f e r me n t a t i o n we r e 1 . 5 % S H -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r o p P h y s i o l o g y , E c o l o g y a n d G e n e t i c B r e e d i n g ,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K e y L a b o —
w e r e s t u d i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s u c r o s e a n d c a r b a mi d e we r e t h e p r e f e r r e d c a r b o n a n d n i r t o g e n s o u r c e s f o r
摘要 : 以促进 稻草秆腐熟速度 为 目的, 分别研究 了速效碳 源 、 速效氮源和接种量对真 菌 F 2 3 、 产纤 维素酶和半纤 维素酶能力的影响 , 并对该菌种进行鉴定 。结果表 明: 蔗糖和尿素是真菌 F 2 3快速启动稻草秆降解 的首选速效 碳源 和氮源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适合 F 2 3产酶 的最佳培养 条件为 1 . 5 %蔗 糖 、 1 . 5 %尿素 和 7 . 5 %接种量 。根
a n d a v i l a bl e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s a n d i no c u l u m a mo u nt o n c e l l u l a s e a n d he mi c e l l u l a s e p r o d u c i ng c a p a c i t y o f F2 3
r a t o y r o f C r o p P h y s i o l o y, g E c o l o y g a n d Ge n e t i c B r e e d i n g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J AU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4 5, C h i n a;
T h e Op t 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En z y me Pr o d u c t i o n i n S t r a w
D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S t r a i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