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

五蠹
五蠹

《五蠹》学案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文知识。2.了解作者“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

3.学习本文运用事件归纳观点的方法。4.体会本文汪洋恣肆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走进作者。

1.韩非即韩非子(约前280—前233),________末期韩国人,思想家荀况的学生。他综合了前辈法家的各种观点,吸取了荀子和道家的某些理论,建立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先秦_____家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韩非出身韩国贵族,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向韩王进谏,主张变法图强,但终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愤著书,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其书传到秦国,甚得秦王赏识,后韩非至秦,被同学李斯(“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为不如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等人陷害,死于狱中。

2.《韩非子》:基本上是韩非所著,但其中也有少数篇章为后学辑录,共22卷55篇。韩非的文章具有峻急、锋芒毕露的风格。其文说理精密,文笔犀利,直言畅论,透彻明晰,又善于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历史资料进行说理,在先秦诸子之文中自成一家,独具特色。

这部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著述,不仅为秦始皇“依法治国”的统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从理论贡献上说,它可以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式法哲学理论的经典之作。3.韩非的思想:

1)明确认为人性本恶。

韩非与荀子不同的地方在于:荀子认为因为人性恶,所以需要教育;而韩非则认为正因为人性恶,所以教育是无用的,必须用法治把人的本性要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韩非认为人的天性就是自私自利的:做车子的“欲人之富贵”,做棺材的“欲人之夭死”,这并不是做车子的仁慈而做棺材的残忍,而是因为“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倌不买。”(《备内》)

2)认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韩非批评了复古主义,他指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就如同“守株待兔”般的可悲可笑。因此,他的结论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任何道德观念都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

韩非举例说,古代尧舜让天下,并非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天子既辛苦又权势小,而现在人们争着要做官和托身于诸侯,并非道德卑下,而是因为统治者的权势重了。韩非的上述思想说明他已力图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寻找道德变迁的原因。

4)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韩非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寓言故事,提出了最早的矛盾概念。《韩非子》认为世界充满了矛盾:“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而且,韩非认为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相反而相成。譬如,开刀服药是痛苦,可是开刀排脓利于身;良药苦口利于病,痛苦与安乐也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

韩非也还主张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韩非认为,事物变化的根据在于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譬如树木的折断,虫蛀是内因,风吹是外因。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五蠹.()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蜯.()蛤.()

钻燧.()取火而鲧.()禹.()决渎.()桀.()纣.()暴乱

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禽兽之皮足衣.()也

供.()养薄.()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

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

胫.()不生毛子孙累.()世絜.()驾媵.()腊而相遗.()以水

买庸.()而决窦.()穰.()岁之秋重.()争土橐.()

诛严不为戾.()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西戎.()徐偃.()王

当舜.()之时执干戚.()舞铁铦.()短者及乎敌使子贡说.()之

使敌万乘.()

2.解题。

“蠹”解释为_____________。“五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指战国末期的儒家)、________(指纵横家)、__________(指游侠)、________(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________。韩非认为这五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课文,积累文言文知识。

1.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上古之世.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而民悦.之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

..桀纣暴乱

..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是以圣人不期修

..古

不法.常可

..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田中有株.

冀.复得兔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粝粢

..之食藜.藿.之羹.

股无胈.夫古之让.天下者

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子孙累世絜驾

..

轻辞

..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

薄厚之实.异也媵腊

..而相遗.以水

买庸.而决窦.幼弟不饷.

疏客必食.是以古之易.财

重争士橐

..诛严不为戾.

称俗

..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上德不厚而行武

..三年

..乃修教

执干戚

..舞铁铦.短者及乎敌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鲁使子贡说.之

子言非不辩.也去.门十里以为界

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民食果蓏蜯蛤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国

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论世之备,因为之备古义:今义:

兔走触株古义:今义: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今义:

古者丈夫不耕古义:今义:

而民自治古义:今义:

事力劳而供养薄古义:今义:

身执耒插以为民先古义:今义:

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古义:今义: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古义:今义:

地方百里古义:今义:

4.解释句中的加点字,并指出活用现象。

使王.天下天下大水

..而鲧禹决渎

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不期修古.

禽兽之皮足衣.也茅茨.不剪

采椽.不斫冬日麑裘

..

..,夏日葛衣

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夫山.居而谷.汲者泽.居苦.水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因释其耒而.守株兔不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是以.厚赏不行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是以.人之于让也

膢腊而相遗以.水是以.古之易财

去门十里以.为界以.是言之

非所以.持国也

构木为.巢必为.鲧禹笑矣

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

因为.之备而身为.宋国笑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去门十里以为.界

6.判断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夫古之让夫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是以厚赏不行。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是以古之易财。是以仁之于让也。

宋人有耕田者。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膢腊而相遗以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分析课文。

1.朗读第一段并分析其结构。

1)找出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个中心句的?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点阐述后,为什么还用“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去掉行吗?是否影响这段的完整性?加上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2—8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全文的结构,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不能举第一自然段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颜渊侍鲁定公于台,东野毕驭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驭!?颜渊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吾闻之:‘君子不谗人。’君子矣谗人乎??颜渊不悦,历阶而去。

须臾,马败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趋驾请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向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驭!’吾子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也??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于其民,造工不尽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今东野毕之驭也,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而马力殚矣。然求不已。是以知其失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与??颜渊曰:?兽穷则触,鸟穷则喙,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有穷其下能无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善哉!寡人之过也!?

[注释]:躐:跨越。造父:周穆王的车夫。

1.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曰 B.须臾,马败.闻矣

C.周旋

..,理固宜然

..步骤,朝礼毕矣 D.至于颠覆

2.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向.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驭!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B.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C.失向.来之烟霞 D.是岁,权向.合肥新城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A.舜不穷.于其民,造工不尽.其马穷:尽:

B.历险致远,而马力殚.矣殚: C.善。可少.进与少: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识吾子何以知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求不已。是以知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跻.身侪.辈剂.量济.济一堂光风霁.月

B.入殓.眼睑.验.证横征暴敛.勤俭.节约

C.禅.让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D.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A.鸟喙.贿.赂诲.人不倦风雨如晦.B.估.量辜.负蛊.惑人心沽.名钓誉

C.挣.脱狰.狞铮.铮铁骨云蒸.霞蔚D.附.和凫.水覆.水难收循环往复.

3.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哀声叹气踊跃报名坐收渔利B.迭挫强敌抱怨天地既往不究

C.察言观色铺张扬利负隅顽抗D.气氛融洽神智不清函受教育

4.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项是 ( )

A.妇孺皆知判若洪沟伶牙俐齿B.隐约其辞幅员辽阔急待解决

C.乔装打扮魂不符体孤陋寡闻D.非夷所思叱咤风云悬梁刺骨

5.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同流合污怡然自得沉缅其中B.高屋建瓴粮食欠收尾大不掉

C.泽被后世冠冕堂皇一切就序D.奴颜卑膝名门旺族掉以轻心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

C.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

....,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1月4日,武汉广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

....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

....,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广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

....之感。

第三单元字词积累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庄子》,庄子与他的弟子合作写成,共33篇,其中多寓言故事,文学性强

3、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4、《吕氏春秋》,杂家代表作,战国末期秦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又名《吕览》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二、字词成语

1、掌握以下汉字的正确读音

郤窾綮硎怵泾涘渚殆濠鯈蓏蛤腥臊鲧禹渎桀纣耒尧茨椽斫粝藜藿胈絜汲饷穰鄙槖戾镐偃戚削乘敖夔豕亥圃攘裘

2、掌握以下汉字的正确字形

倚旖崎欹绮掎犄履屡俟涘崖涯殆怠迨骀栩诩燧邃隧渎犊椟牍黩胫径泾痉刭腊蜡饷晌诛株戎戒辩溉概已己巳慎缜戈弋

3、了解以下各组词语意义、用法的异同

曲解误解未尝未曾委屈委曲以致以至自制自治伤害损害

爆发暴发

4、了解以下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新硎初试望洋兴叹望尘莫及望其项背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庄生梦蝶栩栩如生知人论世守株待兔不胫而走似是而非黑白不分黑白分明越俎代庖相濡以沫对牛弹琴每况愈下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失之交臂亦步亦趋莫逆之交井蛙之见朝三暮四

《五蠹》学案答案

一、1.战国法

二、

2.蛀虫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三、

2.蜯:“蚌”。说:“悦”,喜欢。有:“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因为:古义:从而为(之)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走:古义:跑。今义:走

丈夫:古义:男丁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自治:古义:自然就不乱今义: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

供养:古义:享用之物今义:供养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以为:古义:来作为今义:以为

政治:古义:“政”指方法、措施;“治”指“治理”,可译为“用…措施治理”

今义:政府、党政、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故人:古义:“故”意为因此;“人”指人们,可译为“因此人们…”

今义:①老朋友②死去的人

故事:古义:“故”译为所以,“事”指事情,可译为“所以事情”

今义:①旧日的形式制度;例例的事。②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

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感染人。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1)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与“中央”相对)。2)本地;当地。

4.王:名→动,统治天下。大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发大水。

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古法。

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茨:名词活用作动词,盖屋顶

椽: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屋椽

“冬日”、“夏日”:名→状,在冬天,在夏天。

“麑裘”、“葛衣”:名→动,穿麑裘,穿葛衣。

先:形→名,带头人。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

山、谷:名→状,在山上,自谷中。

“泽”,名→状,在沼泽,在湖泽。“苦”,意动,以……为苦。

5.而:表因果。表因果。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

表修饰。表转折。

以:来。来。因为。用。因为。因为。来。按照。拿,用。按照。把。按照。

与“所”搭配使用,表示“用来……的办法”。

为:修筑。被。被。被。给,替。被。算作,算是。做,作为。治理。

算作,算是。当作,作为。

四、

1.1)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从上古人们造屋、用火、治水事实来对事实作具体分析,很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论点。

“对比论证”:用“古之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与“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者,“守株待兔”者作对比。

“比喻论证”:“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说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态度的可笑,从而也说明人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不可拘泥于古法,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

3)不行。不影响。它的客观意义除了可以讽刺那些看不清环境变化而拘泥旧说和墨守陈规的人以外,还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只知坐等时机,不肯极积努力的一流人物。使得文章针对性更强,论点更具说服力。2.第一段: 通过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而产生的不同办法来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

其目的在于批驳儒家学者“法先王”的保守主张,作为改革的理论依据。

从论证方法看,本段先列出上古有巢氏、燧人氏因发明创造之功而被推举为王,中古之世大禹因治水之功而被推举为王,近古之世汤、武因征伐桀、纣之功而称王这样三件历史故事,其目的是为了下面的推理: 即“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然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出这样的结论: “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这就推论出当代的“新圣”改革的必要性,得出本段的论点: “不期修古”。以上是举例论证法和分析论证法,接着,下边用比喻论证法再次加以论证。比喻论证法的运用应注意所用来论证的比喻故事述完之后,必须扣到论题上。所以,作者一句话将此故事扣到论题: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一个“笑”字将论题与比喻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个是为新圣所“笑”,一个是身为宋国“笑”,雄辩地揭示出“法先王”观点的幼稚可笑。

第二段: 从经济方面分析古今之不同。

理由是古代“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天则是“人民众而货财寡……故民争”。韩非在本段中提出了人口发展的问题,所谓五子生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的说法,实际上是人口论的观点。

第三段: 举出两个例子对比。

用对比论证法证明古代天子是为了躲避“监门之养”和“臣虏之劳”;今天的县令所以不让其位是因为可以使“子孙累世驾”。

第四段: 举出两个例子证明上段提出的论题。

一个是“山居而谷汲者”与“泽居苦水者”对水的不同态度;一个是“饥岁之春,幼弟不饷”与“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用以说明人与人的关系不取决于“仁义”,而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从而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上段的论题,得出本段的论点: “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这是说明人们在经济方面的态度。进而作者又推论人们的政治态度: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接着得出结论: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世。”

第五段: 例举历史故事加以论证。用它论证论点“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事例是: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国”,正反对比,说明“世异则事异”。

第六段:例举另一个历史故事加以论证。

论证的论点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事例是舜“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干戚用来舞蹈,表示偃武修文,以仁义教化代替武力征伐,得出结论“事异则备变”。

第七段: 小结。

重点在于“当今争于力气”,这是法家学者的重要主张,即重视耕、战,加强国力,以武力征服天下。

第八段: 例举一件历史事实再次论证仁义之不可行。

子贡说齐,而齐兵伐鲁,充分证明了仁义智辩的苍白无力,而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武力。作者又将“偃王仁义而徐亡”与“子贡辩智而鲁削”同时援引来证明“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这一道理。为了深入论证,作者又从反面说明,如果徐、鲁两国重视耕战,那么,恐怕将会另一种结果。

3.第一部分(第1段)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引出中心论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事之事,因为之备。

第二部分(2—4)从经济方面论证“故事因于世而备于事”。

第三部分(5—8)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上古竟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五、

1 D (左右:周围的人。败:累垮。周旋:旋转。)

2 C (例句的向解释为:先前。B项的向解释为:方向。D项的向解释为:趋向。)

3 穷:使……穷竭。尽:使……用尽。殚:用尽。少:稍微。

4 ⑴不了解您根据什么知道会这样呢?

⑵然而东野毕要马快跑不停下,因此知道马会累垮。

⑶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说的就是善于驾驭马车。

六、

1.D A项中“剂”和“霁”均读jì;B项中“睑”和“俭”均读jīǎn;C项中“箪”和“殚”均读dān。

2.A B项“盅”读gǔ,C项“挣”读zhèng,D项“凫”读fú。

3.选D。A项"哀声叹气"中的"哀"应为"唉","唉"表示"失望或无可奈何的感叹";"哀"意为"悲伤"。B项"既往不究"中的"究"应为"咎","咎"意为"加罪、追咎"。C项"铺张扬利"中的"利"应为"厉","扬厉"意为"发扬光大",词意为"形容过分讲究排场"。D项"神智不清"中的"智"应为"志","志"意为"意志";"智"意""聪明、智慧"。"函受教育"中的"受"应为"授","函授"意为"通过信函的方式教授"。

4.选D。A项"判若洪沟"中的"洪"应为"鸿","鸿沟"是古代运河名。B项"急待解决"中的"急"应为"亟","亟"意为"急迫"。C项"魂不符体"中的"符"应为"附",词意为"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D项"非夷所思"中的"非"应为"匪"。"悬梁刺骨"中的"骨"应为"股","股"意为"大腿",是用针扎大腿不是扎骨头。

5.选D。A项"沉缅其中"中的"缅"应为"湎","湎"意为"沉迷";"缅"意为"遥远",如"缅怀"。B项"粮食欠收"中的"欠"应为"歉","歉"意为"谷物欠收";"欠"意为"借而未还,当给未给"。C项"一切就"中的"序"应为"绪","绪"意为"头绪、开端";"序"意为"次第"。D项"奴颜卑膝"中的"卑"应为"婢","奴"、"婢"相对应。"名门旺族"应为"望","名"、"望"相对应,词意为"名望很高的家族"。

6.选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7.选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韩非子《五蠹》原文和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和翻译 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

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

古诗五首之【次北固山下】全文与翻译

古诗五首之【次北固山下】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爱好者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诗歌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相关试题】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

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作者简介】 王湾,是唐代诗人。字号为德。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

常见字读音

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一 识记普通话字音 一、常见难读字(词)的正音 A.腌臜ā zā白雪皑皑ái暮霭ǎi 嗳ǎi气狭隘ài 谙ān熟凹陷āo鏖áo战 老媪ǎo B.瘢bān痕褒bāo贬趵bào突泉暴(曝)bào光蓓bai蕾(lěi) 悖谬bai miù焙bai烧迸bang裂 考妣bǐ鄙bǐ人包庇bì篦bì子 躄bì进去濒bīn临摈bìn除摒bìng除 擘b?画哺bǔ育 C.粗糙cāo 岑c?n寂汗涔涔c?n 侘傺chà chì刹chà那侪chái辈豺chái狼忏chàn悔 谄chǎn媚徜徉cháng yáng 坼cha裂掣cha肘 嗔chēn怒谶chan语惩ch?ng罚鞭笞chī 豆豉chǐ整饬chì不啻chì憧chōng憬 宠chǒng爱罢黜chù舛chuǎn误怆chuàng然淙淙c?ng 皴cūn裂忖cǔn度du?痤cu?疮 D.傣Dǎi族春风骀dài荡戥děng盘缔dì造玷diàn污靛diàn蓝胴d?ng体恫吓d?ng ha笃dǔ信铃铎du? E.讹?诈洱Er海贰ar臣 F.拂fú逆惊魂甫fǔ定束缚fù G.咖喱gā lí尴尬gān gà矸gān石亘gan古佝偻gōu l?u 媾g?u和诟g?u骂桎梏gù 贾gǔ祸呱呱guā叫盥guàn洗粗犷guǎng 皈guī依日晷guǐ癸guǐ时刽guì子手 鳜guì鱼棺椁guǒ H.哈hǎ达骸hái骨菡萏hàn dàn 薅hāo草干涸h?薨hōng逝鸿鹄hú瓠hù子 脚踝huái 浣huàn溪沙豢huàn养麾huī下 教诲huì J.畸jī形庶几shù jī嫉jí妒脊jǐ梁社稷jì觊觎jì yú脸颊jiá缄jiān默 信笺jiān 歼jiān灭老趼jiǎn 眼睑jiǎn 僭jiàn越豇jiāng豆矫jiǎo饰发酵jiào

五蠹原文节选和翻译

五蠹(节选)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

古代经典诗歌5首有翻译

古代经典诗歌5首有翻译 所谓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 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1 华容夫人歌 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 「乐府诗赏析」 华容夫人,汉武帝四子燕王旦夫人。燕王谋立事发,心中忧愤,置酒会宾客,席间自歌,华容夫人起舞续歌。歌毕,燕王自尽身亡,华容夫人亦从之而死。华容夫人所歌者,后人称为《起舞歌》。 古代诗歌2 适吴诗 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 心惙怛兮伤悴,忘菲菲兮升降。 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 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

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翻译」 离开故土啊远行他乡, 将赴东南啊寻求栖身。 内心惨痛啊感到忧伤, 心情起伏啊翻腾不停。 想乘车策马啊恣纵远骋, 憎恨世俗啊构作谗言。 竞相任用奸邪啊抛弃正直, 都争先恐后啊阿谀进谗。 本无惭愧啊独立于世, 希望他乡啊崇尚才德。 姑且逍遥啊遨游快乐, 继承仲尼啊周游四方。 倘若见到啊使我高兴的地方,

我就抛掉车马啊登上舟船。 前往延陵啊拜访季札, 去到海边啊寻找鲁连。 虽不能目睹啊他们的光彩, 希望其神灵啊与我同美。 想春末时节啊万花繁盛, 麦首吐芽啊刚刚抽穗。 悲叹盛明的时代啊非常遥远, 伤悼芳香啊日益转臭。 悲叹我心啊不能实现, 长期郁结啊哪有尽头? 谗言众多啊对我诽谤, 感叹恐惧啊谁人能留? 古代诗歌3 思友诗 鸟嘤嘤兮友之期, 念高子兮仆怀思, 想念恢兮爰集兹。 「注释与翻译」 (1)嘤嘤:象声词,形容鸟叫或低而细微的声音。期:盼望,希望。 此句是引用《小雅·伐木》中的诗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译文

25 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过故人庄翻译[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游山西村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范仲淹《渔家傲》的翻译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遍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战争胜负遥遥无期。 浣溪沙苏轼翻译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不要因为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

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单元、 辔(pai zān)头璎珞(yīng gáyīng lu?) 大宛名(wǎn yuān)骁腾(qiāo xiāo)倏忽(sūshū)悲怆(cāng chuàng) 苍劲(jìn jìng)俨然(yán yǎn)裹挟(jiáxi?)嘶叫(sīshī)缠绕(cán chán)气魄(p?b?)痴迷(cīchī)淋漓(lín líng) 喧嚣(qìxiāo)撒欢(sāsǎ)杜甫(f?pú) 棱角(líng l?ng)凌空(lín líng)铸造(zùzhù)瞬间(sùn shùn)马匹(pípǐ)悠久(yōu rōu) 驰名(cíchí)即使(jíjì)廉颇(bōpō) 二单元. 屋脊(jíjǐ)咫此(zǐzhǐ)冈底斯(gāng gǎng)同胞(bāo pāo)誉为(yìyù)博物馆(bu?fù)沉浸(jìn qìn)婀(āē)娜(nànu?)栅栏(zàzhà) 抵御(yùyǜ)浙江(zh?zha)既然(jíjì) 大堤(dītí)踮脚(diǎn diàn)贫瘠(jíjǐ)飘逸(nìyì)浙(zh? zha)江 三单元. 灶旁(zào zhào)边陲(cuíchuí)翩翩起舞(piān biǎn)喷泉(pēn pan)猜想(cāi chāi)沮丧(jǔjǚ) 潜滋暗长(qián qiǎn)尽管(jǐn jìn)唯一(wēi w?i)

调弦(xuán xián)幢(zhuàng chuàng) 打搅(jiǎo rǎo) 四单元、 浣净(wán huàn)绽开(zhàn diàn)炫耀(xuán xuàn)清瘦(s?u sh?u)沁人(qìn xìn)遂在(suìshuì)清澈(ca cha )幼稚(zìzhì)溶化(r?nɡyōnɡ)滋润(rùn yùn)氛围(fēn f?n)分泌(bìmì) 摇曳(zhuài ya)鬣毛(shǔlia)翠岚(fēng lán)斛形(húdǒu)炽(zhìchì)热 五单元. 潺潺(cán chán)淡妆(zuānɡzhuānɡ)固执(zhízhì)迸出(bìnɡbanɡ润喉(rùn yùn)烟熏火燎(liáo liǎo)翻来覆去(fúfù)溶化(r?nɡy?nɡ)滋润(rùn yùn)氛围(fēn fàn)分泌(bìmì) 潋滟(liǎn yàn liàn yàn) 六单元. 复杂(fúfù)机械(xi?jia)当即(jíjì)损坏(sǔn shǔn)杰斐(fēi fěi)逊(sùn xùn)契(qìqi à)涉(sāsha)吾(wúwǔ)履(lǔlǚ)遽(suìjù) 七单元. 一抡(lūn lún)扎辫子(zāzhā)乘车(ch?nɡch ěnɡ)成吉思汗(hán hàn)狩猎(shǒu sh?u)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 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 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 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 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 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 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 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 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 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 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 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 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八年级下册诗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诗词的意思,为大家分享诗五首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 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 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 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 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 挨到天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正确读音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正确读音及答案(完整版) 一、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镌.刻(juān juàn)抚摩.(mó mē)扁.舟(biān piān)阻挠.(náo ráo)塑.料(suò sù)挫.折(cuō cuò)归宿.(sù xiǔ)瘦削.(xiāo xuē)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狞.笑(níng nǐng)搀.扶(miǎn chān)祭奠.(diàn biàn)保佑.(yòu yóu)魁.梧(guíkuí)蜷.缩(quán juán)嗤.笑(chǐchī)寡.妇(gǎguǎ)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涔涔.(chén cén)伶.俐(líng lín)遮挽.(wǎn miǎn)潸.潸(lín shān)薄.雾(bóbáo)尽.管(jǐn jìn)旋转.(zhuǎn zhuàn)叹.息(tàn tán)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羞涩.(shè sè)勾勒.(lè lèi)蒙.古(m?ng méng) 参.差(cān cēn)苍穹.(qiòng qióng)摇曳.(iè yè)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晶莹.(yín yínɡ)搁.板(ɡēɡé)威胁.(xié xué)运载.(zǎi zài) 刚劲.(jìnɡ jìn)忧虑.(lǜ lù)唱和.(hé hè)血.液(xuě xiě) 六、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摇曳.(yè zhuài)蜷.缩(juǎn quán)一哄.而散(hōng hóng) 挨.揍(āi ái)气氛.(fēn fèn)弄巧成拙.(zhuō zhuò) 七、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狞.笑(níng nìng)勺.子(shuó sháo)搀.扶(chān cān) 蹿.升(cuān cuàn)淋.雨(lín lún)蜷.缩(quán juǎn)

诗五首_翻译

己亥杂诗【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行路难【译文】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饮酒【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常见字读音

语文专项练习一 识记普通话字音 一、常见难读字(词)的正音 A.腌臜ā zā白雪皑皑ái暮霭ǎi 嗳ǎi气狭隘ài 谙ān熟凹陷āo鏖áo战 老媪ǎo B.瘢bān痕褒bāo贬趵bào突泉暴(曝)bào光蓓bai蕾(lěi) 悖谬bai miù焙bai烧迸bang裂 考妣bǐ鄙bǐ人包庇bì篦bì子 躄bì进去濒bīn临摈bìn除摒bìng除 擘b?画哺bǔ育 C.粗糙cāo 岑c?n寂汗涔涔c?n 侘傺chà chì刹chà那侪chái辈豺chái狼忏chàn悔 谄chǎn媚徜徉cháng yáng 坼cha裂掣cha肘 嗔chēn怒谶chan语惩ch?ng罚鞭笞chī 豆豉chǐ整饬chì不啻chì憧chōng憬 宠chǒng爱罢黜chù舛chuǎn误怆chuàng然淙淙c?ng 皴cūn裂忖cǔn度du?痤cu?疮 D.傣dǎi族春风骀dài荡戥děng盘缔dì造玷diàn污靛diàn蓝胴d?ng体恫吓d?ng ha笃dǔ信铃铎du? E.讹?诈洱er海贰ar臣 F.拂fú逆惊魂甫fǔ定束缚fù G.咖喱gā lí尴尬gān gà矸gān石亘gan古佝偻gōu l?u 媾g?u和诟g?u骂桎梏gù 贾gǔ祸呱呱guā叫盥guàn洗粗犷guǎng 皈guī依日晷guǐ癸guǐ时刽guì子手 鳜guì鱼棺椁guǒ H.哈hǎ达骸hái骨菡萏hàn dàn 薅hāo草干涸h?薨hōng逝鸿鹄hú瓠hù子 脚踝huái 浣huàn溪沙豢huàn养麾huī下 教诲huì J.畸jī形庶几shù jī嫉jí妒脊jǐ梁社稷jì觊觎jì yú脸颊jiá缄jiān默 信笺jiān 歼jiān灭老趼jiǎn 眼睑jiǎn 僭jiàn越豇jiāng豆矫jiǎo饰发酵jiào 嗟jiē叹攻讦ji?觐jìn见菁jīng华 腈jīng纶粳jīng米炯炯jiǒng 狙jū击

07翻译第五讲

Chapter 3 The technique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 means 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especially one in which you have to learn special skills (Advanced Dictionary). In transl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f we follow the original structure in translation, we may find it hard to reproduce the original thought. We may divide a sentence into two or more parts by picking out of words, phrases or clauses and making them into Chinese word-groups, clauses or sentences, coordinate or subordinate. (division, 拆译) Picking out words (拆譯單詞) There are usually three steps to deal with division. [1] Determine which word(s) to pick out [2] Apply conversion or addition, if necessary, to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mooth and well-connected [3] Rearrange the word order according to Chinese mode of expression Examples: He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1, P54) 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last restraints. (3, P54) The bitter weather had driven everyone indoors. (4, P54) The only concession he made to the climate was to wear a white dinner jacket. (P54)(dinner jacket--semiformal evening dress for men短礼服) Illness indisposes a man for enjoyment. (13, P55)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16, P56) I pass my hands lovingly about the smooth skin of a silver birch.(32,P60) They relentlessly tear the flowers they see. 他們見花就摘,好不愛惜。 I shall be glad of your company on the journey. 如果你陪我一起去,我會很高興的。 She had seen the dictionary, flying over the pavement of the little garden, fall at length at the feet of the astonished Miss Jemima. 她看著字典飛過小花園的甬道,最後掉在吉米瑪小姐的腳邊,嚇了她一大跳。 He was thunderingly insistent that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about it. 他大發雷霆,堅持必須對此事採取措施。 Auntie Julia vainly asked each of her neighbours in turn to tell her what Gabriel had said. 朱利亚姨妈接连向坐在旁边的人打听加布里埃尔刚才说了些什么,却没有问出个

读音

A 1.挨紧āi 2.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拗口令ào B 1. 纵横捭阖bǎi 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 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 14.麻痹bì 15.奴颜婢膝bì xī 16.刚愎自用bì 17.复辟bì 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bǐng22.剥削bō xuē 23.波涛bō 24.菠菜bō 25.停泊bó 26.淡薄bó 27.哺育bǔ C 1. 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 4.差错chā 5.偏差chā 6.差距chā 7.搽粉chá 8.猹chá 9.刹那chà 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cháng 17.偿佯chá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 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 26.痴呆chī 27.痴心妄想chī28.白痴chī 29.踟蹰chí chú 30.奢侈chǐ 31.整饬chì 32.炽热chì 33.不啻chì34.叱咤风云chì zhà 35.忧心忡忡chōng 36.憧憬chōng 37.崇拜chóng 38.惆怅chóu chàng 39.踌躇chóu chú 40.相形见绌chù 41. 黜免chù 42.揣摩chuǎi43.椽子chuán 44.创伤chuāng 45.凄怆chàng 46.啜泣chuò 47.辍学chuò 48.宽绰chuò 49.瑕疵cī 50.伺候cì 51.烟囱cōng 52.从容cóng 53.淙淙流水cóng 54.一蹴而就cù 55.璀璨cuǐ 56.忖度cǔn duó 57.蹉跎cuō tuó 58. 挫折 D 1. 呆板dāi 2.答应dā 3.逮老鼠dǎi 4.逮捕dài 5.殚思极虑dān 6.虎视眈眈dān

古诗奔亡道中五首翻译赏析

古诗奔亡道中五首翻译赏析 《奔亡道中五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二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其三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其四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其五森森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前言】《奔亡道中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们流离失所的惨状,同时抒写了作者自身的处境和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注释】⑴《唐书·地理志》:伊州伊吾县,在大碛外,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去阳关二千七 百三十里,有折罗漫山,亦曰天山。《苏武诗》:“食雪天山近,思归 海路长。”盖以天山为匈奴地耳,其实苏武啮雪及牧羊之处,不在天 山也。⑵《史记》: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田横惧诛,与其 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韦昭曰:海中山曰岛。《正义》曰:按 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八十里。⑶《后汉书》:崔骃,字亭伯,为窦宪主簿,出为长岑长,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⑷《汉书》:李陵败降匈奴,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素与陵善,遣 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

李陵、卫律皆侍坐。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梦溪笔谈》:窄袖短衣,长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靴,便于涉草。⑸左太冲诗:“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⑺函谷,关名。《后汉书》: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帝乃征超还。章怀太子注: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 ⑻《通志·地理略》:洛水,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史记正义》:易水出易州易县,东流过幽州归义县,东与滹沱河合。⑼《通志·地理略》:中岳嵩山,在河南告成县。《隋书》:渔阳郡无终县有燕山。《太平御览》:《隋图经》云,燕山,在易县东南七十里。⑽《左传》:吴入郢,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辞焉,曰:“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⑾《广韵》:“森,大水也。”⑿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若云“不如归去”,远客闻之,心为凄恻。【赏析】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这些

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绽(zhàn dìng)放规律(lǜlù)兴( xìng xīng)冲冲倾(qīng qǐng)刻间电线杆(gǎn gān)鲜(xiān xiǎn)为人知窄(zhǎi zǎi)小海滨(bīn bīng)某(mǒmǒu)些 茅塞(sasāi sài)顿开解(jiěxia)狐呕吐(tǔtù) 宰(zhǎi zǎi)相面颊(jiáxiá)瘦(s?u sh?u)弱 闷(man mēn)热纤(qiàn xiān)弱人参(shēn cān) 大(dàdài)黄黄芩(qín qíng)黄芪(shìqí) 茯苓(líng qín ) 白术(zhúshù)川芎(xiōng qi?ng) 悌(tìdì)于长好(hǎo hào)奇湖畔(pàn bàn) 胸脯(pǔfǔ)颤(chàn zhàn)抖沼(zǎo zhǎo)泽 塌陷(xiàn xuán)边缘(yán yuán)结束(sùshù) 肆虐(luanua)一唱一和(hah?)漂(piào piāo )亮恶劣(lialai)树冠(guān guàn)苔(tái tāi)藓 埋(mán m?i)怨树干(gàn gān)一塌糊涂(tútu) 糊涂(tútu)蓄(xùchù)水漂(piào piāo)流 情系(xìjì)灾区革故鼎(dǐn dǐng)新栽(zāi zhāi)树 吹皱(zh?u z?u)曾(c?ng c?n)经小圆晕(yùn yūn)痕(h?n h?ng)迹一切(qiēqia)两半住地(de dì) 看(kān kàn)管调(diào tiáo)转车头薄(b?báo)壳(k?qiào)结构如履薄(b?báo)冰蛋壳(k?qiào)薄(b?báo)雾 薄(b?b?báo)荷半响(xiǎng shǎng)掉(dào diào)念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原文及译文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本内容】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1、【译文】 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百姓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最近的古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如果有人在夏朝统治时代架木头做成鸟窝一样

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武、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现在想要用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八年级下册课诗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课诗五首翻译 己亥杂诗【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行路难【译文】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饮酒【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