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膏药的作用原理

膏药的作用原理
膏药,又称贴膏药、贴药膏,是一种贴在皮肤表面的药物制剂,常用于治疗各
种疾病和症状。
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膏药的作用原理涉及药物渗透、局部治疗和持续释放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膏药的作用原理。
首先,膏药的作用原理之一是药物渗透。
膏药中的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
逐渐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因此膏药能够通过皮肤迅速渗透到人体内部,起到治疗作用。
而且,膏药中的药物可以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渗透促进剂,增强药物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膏药的作用原理还包括局部治疗。
膏药贴在患处后,药物会直接作用于
患部组织,实现局部治疗。
这种局部治疗的方式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同时提高药物在患处的浓度,加快治疗速度。
因此,膏药在治疗局部疾病和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膏药的作用原理还涉及持续释放。
膏药中的药物可以通过特殊的制备工艺,使药物呈现出持续释放的特性。
贴上膏药后,药物会逐渐释放到皮肤表面,并通过皮肤渗透到人体内部,形成持续的治疗效果。
这种持续释放的特性可以减少药物的频繁使用,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依从性,同时保持药物在患处的有效浓度,确保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膏药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药物渗透、局部治疗和持续释放等方面。
通过这些作用原理,膏药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为患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膏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膏药作用原理

膏药作用原理
膏药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常用于贴在皮肤表面以缓解疼痛、
消肿、散寒、祛湿等功效。
膏药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医药学、生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膏药的基质通常是一种胶质或乳剂,其作用类似于传统的
凝胶或乳膏,能够让药物与皮肤贴合并逐渐渗透进入皮肤,直接作用
于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这种贴敷方式有利于药物在体内
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且对于患处周围组织的保护作用也更为明显。
其次,膏药含有的药物成分有着各自特定的作用机理。
一些膏药
是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
等不适症状。
例如在一些贴身运动中,创伤和肌肉疲劳时,人们经常
贴一些膏药以缓和疼痛。
另外,一些膏药也含有中药成分,如红花、当归等,可通过渗透
进入皮肤释放成分进入全身,对于滋补调理、散寒祛湿等有相应功效。
而且,这种渗透方式远比口服、注射等方式渗透进入皮肤的生物利用
度更高。
这样,通过膏药渗透进入皮肤后的药物也能够在全身所处的
组织、器官等地方发挥相应的作用。
总的来说,膏药的作用原理基于其贴敷的方式,是利用药物与皮
肤粘附、渗透的特性,通过作用于表皮和皮下刺激神经和红血细胞来
起到保健的作用。
不过,在使用膏药前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适应症、禁忌症等相关信息,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膏药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膏药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膏药的分类1.按照性质和功效的不同,膏药大致可以分为热性膏药和凉性膏药两类。
热性膏药多用于寒痹疼痛、肌肉拉伤、关节炎等患处。
常见的有如藁本膏、透骨风膏等。
凉性膏药多用于热毒疮疡、湿疮、湿疹等患处。
常见的有如黄连膏、六神膏等。
2.按照药物成分的不同,膏药可以分为单味膏药和复方膏药两类。
单味膏药是指只含有一种药物成分的膏药,如逍遥膏、三黄膏等。
复方膏药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成分的膏药,如活血化瘀膏、消肿止痛膏等。
3.按照贴敷部位的不同,膏药可以分为全身膏药和局部膏药两类。
全身膏药适用于全身的疼痛和不适,如痛经膏、逍遥膏等。
局部膏药适用于局部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如透骨风膏、六神膏等。
二、膏药的制作工艺1.选择药材:在制作膏药时,首先要选择用药。
一般选择药性温和、药效持久的药材为主要原料。
根据不同的配方,选择不同的中药材,如藁本、逍遥、黄连等。
2.处理药材:选好的药材要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晒干、研磨等步骤,一般为了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宜用水浸泡,要用干布擦拭,晒干后再研磨成粉末。
3.配方熬煮:将处理好的药材粉末和适量的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中熬煮。
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控制火候,使其煮出糊状。
4.加入辅料:将煮好的膏料加入适量的辅料,如胶、植物油等,再次炼制搅拌,使其达到糊状。
5.制成膏药:将熬制好的膏料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待膏料冷却凝固后,即可成为膏药。
三、膏药的使用方法1.清洁患处:在使用膏药之前,需要清洁患处的皮肤,以确保患处干净,没有泥土或异物。
2.涂抹膏药:将膏药均匀地涂抹在患处的皮肤上,不宜涂抹过厚,以免影响药效。
3.固定膏药:将涂抹好的膏药用胶布或绷带进行固定,以确保膏药不易剥落。
4.持续使用:一般情况下,膏药一般需要持续使用3-7天,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5.避免接触水:在使用膏药的过程中,要避免患处接触水,以防影响膏药的药效。
6.注意饮食调理:在使用膏药的过程中,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调理,有助于加快患处的康复速度。
膏药贴的原理

膏药贴的原理膏药贴是一种贴在皮肤上进行治疗的外用药物形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将药物直接传递到病灶处以达到治疗目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膏药贴的原理。
膏药贴是由药物成分与粘合剂构成的,药物成分是膏药贴的治疗作用的关键。
药物成分通常是一种或多种药物,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目的选择。
例如,一些膏药贴含有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另一些膏药贴含有温热剂,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当膏药贴贴在皮肤上时,药物成分会逐渐渗透到皮肤的不同层次。
这是因为膏药贴的粘合剂能够与皮肤上的角质层发生物理和化学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渗透。
此外,药物成分中的低分子量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进入体内,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膏药贴的使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药物在全身范围内的分布和代谢,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不良影响。
其次,贴在病灶处的膏药贴可以提供持续的药物输送,保持治疗药物在病灶处的浓度。
这对于长期慢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有用。
此外,膏药贴的应用便捷,易于使用,无需专业人员的帮助。
膏药贴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具体过程来解释。
首先,当膏药贴被贴在身体表面时,它与皮肤形成一个紧密的贴合,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这个“封闭”系统可以降低蒸发和气体交换,提供湿热条件,有助于药物成分的渗透。
其次,由于皮肤的温度、湿度和pH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膏药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发生溶解、扩散和还原等过程,从而促进药物的释放和渗透。
为了进一步解释膏药贴的原理,我们需要理解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是皮肤的外层,由角质细胞和角质层组成。
真皮是皮肤的中层,包含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等结构。
膏药贴通过与这些皮肤层的相互作用,实现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在贴在皮肤上时,膏药贴会与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发生作用,从而药物成分进入体内。
这是因为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和排泄功能,有利于药物的传输和代谢。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铂晨生物膏药为祖国医学四大剂型丸、散、膏、丹之一,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不仅能治疗外科疾患,对全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疗效确切、价廉、方便,历来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1、膏药的历史沿革膏药的应用早在《内经》中就已有了记载,如‘灵枢>中有“发于腋下,赤坚者日米疽,砭之,涂以豕膏”,所谓豕膏便是猪脂。
1962年在甘肃武威县汉滩坡发掘的简牍,其内有治疗“百病膏药方”和“妇人膏药方”;东汉张仲景在其名著《伤寒杂病论》中有“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葛洪的《肘后方》、西晋的《崔化方》、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王涛的《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以及《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均有猪脂膏和黑膏药的论述。
从其记载来看,猪脂膏这一类膏药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盛行。
而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龙本草经》中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
西晋的<崔化方》中有关乌膏的记载,按其制作方法来说当是黑膏药无疑,这是黑膏药的最早记载。
唐初黑膏药已经应用,但用的很少.宋朝黑膏药逐渐取代油膏获得广泛应用,并由不完全发展到完全,药味也逐渐增多。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膏药的方剂、用法等记载颇详。
清朝则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一一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书中几乎把一切能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而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的治病原理,指出了膏药的应用方法和配制方法。
民国时期由于中医所受的摧残.膏药未见论著论述。
解放后,1962年王光清编著出版的《中国膏药学》一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详载传统黑膏药的分类、制法、功效等。
各论列举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常用膏药,记录其主治、组成、制法、用法等,于1981年修订再版。
2、传统膏药的分类外用膏药在历史上分类很多,到目前没有一统一分类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只将膏药简单分为黑膏药和白膏药。
黑布药膏的功效与作用

黑布药膏的功效与作用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黑布药膏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
老黑醋250克五倍子100克蜈蚣1条蜂蜜100克
【制法】
将药和蜂蜜、黑醋放入砂锅内,置于炭火上煎,熬成黑色稠膏,并在熬膏时,须用棒搅匀,不可放于金属器具内。
【功能主治】
收敛,止痒,止痛。
治疮疡、创伤等形成瘢痕疙瘩者。
【用法用量】
临用时先将损害疮面用茶水洗净,将药涂于高突损害面的范围内,每日换一次,或加热烘疗法,烘后勿将药膏擦去。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对于黑布药膏的功效和性质您现在了解了吗?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
15种中国传统膏药大全,太珍贵了

15种中国传统膏药大全,太珍贵了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
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
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
现以黑膏药为主举例如下:一、狗皮膏【药方组成】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独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续断、白薇、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自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陈皮、清风藤、木香、肉桂各10克,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克。
【药物制作】以上43味,除樟脑外,木香、肉桂、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其余枳壳等34味,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另取黄丹750~105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将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病证】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肌体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说明】每张净重15克或30克。
二、追风膏【药方组成】牛膝、桃仁、麻黄、当归、生草乌、红大戟、天麻、羌活、穿山甲、细辛、乌药、白芷、高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肉桂各50克,地黄、熟地黄、续断、苏木各24克,五加皮、蛇蜕、生川乌各12克,蜈蚣15克,乳香、没药、雄黄、血竭、檀香各7.4克,冰片、麝香、丁香各2.4克。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膏药又称贴药,它是一种能够贴在皮肤表面释放药物的外用药物剂型。
膏药具有一定的黏性,能够固定在皮肤表面,向皮肤释放药物,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膏药具有镇痛的功效。
镇痛是指通过抑制或减轻疼痛感觉,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镇痛成分,如生化油、麝香、辣椒素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使皮肤局部出现一种温热感,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局部新陈代谢的增加,从而减轻疼痛感。
其次,膏药具有消肿的作用。
消肿是指通过增加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循环,增加组织间质内淋巴液的吸收,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的成分,如龙胆草、麝香、大黄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增加局部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减轻皮肤和组织水肿的症状。
另外,膏药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化痰止咳是指通过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和排出,从而减轻咳嗽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刺激性的芳香物质,如桂皮、薄荷脑、冰片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皮肤的局部刺激作用,达到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目的,从而减轻咳嗽的症状。
此外,膏药还具有驱风除湿的作用。
驱风除湿是指通过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增加组织代谢,排出体内湿气,从而减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温补成分,如附子、艾叶、丁香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局部刺激作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从而减轻风湿性疾病的症状。
此外,膏药还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杀菌消炎是指通过膏药中含有的抗菌消炎成分,如薄荷脑、冰片、甘草酸等,能够杀灭皮肤上的细菌,减轻皮肤炎症反应,达到杀菌消炎的治疗效果。
总之,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镇痛、消肿、化痰止咳、驱风除湿和杀菌消炎等。
这些功效与作用通过膏药中含有的不同成分,通过局部刺激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促进组织代谢和排出体内湿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布膏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生地3钱,当归3钱,首乌3钱,川芎3钱,川断3钱,红花3钱,加皮3钱,川草乌3钱,茅术3钱,良姜3钱,官桂3钱,香附3钱,乌药3钱,枳壳3钱,陈皮3钱,柴胡3钱,白芷3钱,羌独活3钱,灵仙3钱,麻黄3钱,莪术3钱,三棱3钱,寄奴3钱,荆芥3钱,防风3钱,赤芍3钱,青皮3钱,桃红3钱,川军3钱,牙皂3钱,藁本3钱,连翘3钱,南星3钱,山奈3钱,姜半夏3钱,海风藤3钱,甘松3钱,细料方:麝香1钱,附子2钱,冰片5分,洋樟3钱,木香3钱,肉桂1钱,乳没药3钱,细辛3钱,阿魏3钱,八角3钱,茴香3钱(共研末)。
【制法】
麻油4斤,入药煎枯,下净血余3两,溶化,再下飞广丹30两,熬膏。
再下后细料药,搅匀用之。
【功能主治】
男子艰嗣,梦遗精滑,妇人半产漏下,白带及跌打损伤,遍身筋骨疼痛,腰脚酸痛,足膝无力,左瘫右痪,水泻痢疾,手足麻痹,腰胁气痛,哮喘咳嗽,症瘕痞癖,心腹肚痛,呕吐,木肾疝气,偏正头风,漏肩鹤膝,疟疾,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
筋骨疼痛,腰腿酸软,四肢无力,贴两膏盲及肾俞;男子艰嗣,梦遗精滑,贴命门;妇女漏下半产,白带,贴子宫穴;左瘫右痪,手足麻木,贴肩井、曲池、环跳;跌打损伤,贴痛处;鹤膝风,贴膝眼;赤白痢疾,贴丹田;漏肩风,贴肩井;胁肋气痛,贴期门、章门;大、小疟疾,贴肺俞;心腹痛、呕吐,贴中脘;症瘕痞癖,贴痛处、气海;哮喘咳嗽,贴肺俞,中脘;木肾疝气,贴丹田、肾俞;瘀血作痛,贴丹田、气海;腰背疼痛、偏正头风,贴太阳、风门。
【摘录】
《青囊秘传》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布膏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