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合集下载

玉米单倍体加倍实验报告(3篇)

玉米单倍体加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不同加倍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3. 探讨玉米单倍体加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实验材料1.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Stock6)2.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3. 50%葡萄糖溶液4. 无菌操作台、移液枪、离心管、培养皿、滤纸等三、实验方法1. 玉米单倍体诱导:将Stock6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播种于培养基中,培养至单倍体植株长出。

2. 加倍处理:a. 将诱导出的单倍体植株移至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b. 将处理后的植株移至50%葡萄糖溶液中,继续培养。

c. 对不同加倍方法进行处理后的植株进行观察、统计。

3. 加倍效果鉴定:a. 对加倍后的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等指标。

b. 对加倍后的植株进行分子标记鉴定,确认其是否为纯合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倍效果:a. 在秋水仙素浓度为0.1mg/L的培养基中,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最佳,加倍率约为70%。

b. 在秋水仙素浓度为0.2mg/L的培养基中,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次之,加倍率约为50%。

c. 在秋水仙素浓度为0.3mg/L的培养基中,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较差,加倍率约为30%。

2. 加倍植株形态学观察:a. 加倍后的植株高度、叶片数等指标与正常植株无明显差异。

b. 加倍后的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

3. 加倍植株分子标记鉴定:a. 对加倍后的植株进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均为纯合子。

b. 加倍后的植株遗传稳定性良好。

五、讨论1. 秋水仙素浓度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浓度可以提高加倍率。

2. 50%葡萄糖溶液有利于加倍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逆性。

3. 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加倍后的植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为玉米育种提供了优质材料。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秋水仙素加倍方法成功提高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为玉米育种提供了优质材料。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就像搭积木一样,染色体也有办法让它们的数目变多呢!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秋水仙素。

这秋水仙素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药水,当它作用在细胞上时,就可能让染色体数目翻倍啦!比如说,在植物培养中,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搞点小惊喜呀!
还有低温处理呢!就好像冬天来了,给细胞来了个“大冷冻”,这一冻,染色体也可能出些奇妙的变化,数目也许就增加啦!想象一下,把细胞放在冷库里,是不是很有意思?
另外呢,细胞融合技术也能做到哦!这就好像两个不同的队伍合并在一起,染色体的队伍也壮大啦!比如在一些实验里,通过细胞融合就能实现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咋样,是不是很神奇呀?这些方法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神秘大门!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和探索!所以,赶紧去发现更多关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奇妙之处吧!。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多倍体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多倍体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多倍体Garlic polyploid induction by colchicine摘要:[ 目的] 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学习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大蒜的方法,学习识别多倍体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细胞学特点。

[ 方法]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 比较不同浓度对大蒜的多倍体诱导效应。

[ 结果] 经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植株,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 染色体加倍率升高。

)当处理时间相同,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0、0 .05 % 、0 .1% 、0.15%、0.2%时,加倍率分别为0、57%、19%、20%和24% 。

当秋仙素浓度为0 .05% , 染色体加倍率达到最高, 为57% 。

多倍体在形态、细胞组织学上与二倍体差异明显,细胞核变大,染色体数目加倍。

关键词:大蒜多倍体秋水仙素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artificially induced polyploidy and the way to learn with colchicine inducing polyploid garlic, Learn to identify the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loid plants. [method] With colchicine as mutagen, compar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arlic of polyploid induction effect. [results] With the same induced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colchicine, chromosome doubling rate rises. When inducing with the same time, the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were respectively 0, 0. 05%, 0. 1%, 0.15%, 0.2%, and the double rate was 0, 57%, 19%, 57% and 24%. When autumn fairy element concentration is 0. 05%, the chromosome doubling rate is highest, at 57%. Polyploid and diploid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cell histology, cell nucleus, chromosome number.Key words:garlic polyploidy colchicine多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不仅可对性状进行改良, 还可提高植物体内相关成分的含量。

获得单倍体多倍体的方法

获得单倍体多倍体的方法

获得单倍体多倍体的方法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获得方法如下:
单倍体育种:
1. 染色体数目变异。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筛选多倍性植株的方法。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植株。

多倍体育种:
1. 染色体数目变异。

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终获得多倍体植株。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植株。

以上是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获得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植物,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来自秋水仙科植物的生物碱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研究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发有丝分裂中的细胞质微丝的混乱排列和断裂,从而阻碍纺锤体的形成和正常的染色体分离。

这个作用机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并产生细胞同步化。

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纺锤体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结构,通过纺锤体将染色体牵引到细胞的两端(极)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正常的染色体分离,保证每个新细胞都可以获得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秋水仙素通过影响微丝的动力学特征,使得微丝混乱排列并断裂,导致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作用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随机分布在细胞内,造成染色体非均等分离,从而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细胞会触发一系列的反应来调节细胞的同步化。

细胞同步化是指细胞群体中绝大部分细胞进入同一种生长周期(如有丝分裂周期)的状态。

秋水仙素作用后,细胞数目加倍会导致细胞群体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周期,进入同步化状态。

这是因为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染色体分离和单倍体细胞形成,而是继续保留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细胞同步化可以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很多帮助。

首先,细胞同步化能够使细胞群体进入统一的细胞周期,方便研究人员对细胞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

其次,细胞同步化使得细胞中的一些特定分子或细胞器在同一时间点表达或分布,从而便于研究者研究这些分子或细胞器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此外,细胞同步化还可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药物筛选及调控信号途径的研究。

总之,秋水仙素通过阻碍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非均等分离,最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而细胞的同步化则是细胞群体中细胞进入同一种生长周期的状态。

秋水仙素作用后的细胞同步化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

秋水仙素的诱导机理文/吴举宏秋水仙素是1937年发现的,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种子、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分子式为C22H25O6N。

秋水仙素呈白色或黄色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有效诱导浓度为0.0006%~1.6%,一般以0.2%浓度效果最好。

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000,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50和445个,两者42%序列相同。

其中β微管蛋白肽链中第201位为半胱氨酸,为秋水仙素结合部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常呈二聚体形式存在。

每一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上尚有秋水仙素与之结合的部位,如果结合的部位被其结合,微管不仅不能继续聚合,而且会引起原有微管解聚。

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在进入后期之前,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区连结在一起。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上的主缢痕部位,为染色单体的连接结构,而动粒才是动粒纤维附着在染色体的结构。

着丝粒是由一段特殊DNA序列构成,着丝粒DNA具有高度重复序列,如小鼠染色体着丝粒约有300个碱基对重复几千次组成,含量占染色体DNA的5%~10%,而在果蝇细胞中可达40%。

Clarke等学者认为,着丝粒区域DNA可能编码一种特殊信号,使其复制在S期受阻遏,一直到后期这一区域DNA 复制才完成。

着丝粒DNA复制完成也就启动了后期染色单体的分离,故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动力不是来自与两极相连的动粒微管张力。

豌豆多倍体诱导实验报告

豌豆多倍体诱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豌豆产生多倍体的实验操作。

3. 通过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以及诱导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

二、实验原理1.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中,多倍体可以提高作物的经济性状,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等。

2. 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秋水仙素、蒸馏水、培养皿、镊子、剪刀、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豌豆种子浸泡在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室温下浸泡2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秋水仙素处理:将浸泡好的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使种子充分浸泡。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

3. 培养与观察:将处理过的豌豆种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12小时/天。

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4. 细胞学观察:选取长出的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取根尖分生组织区,制成临时装片。

5.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等特征,分析多倍体诱导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情况: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2. 细胞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幼苗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倍体(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倍)。

3. 多倍体诱导效果:秋水仙素处理对豌豆多倍体诱导效果明显,诱导出多倍体细胞。

六、实验结论1. 秋水仙素能够有效诱导豌豆产生多倍体。

2. 通过调整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可以控制豌豆多倍体诱导效果。

3. 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导致豌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一、引言黑果枸杞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黑果枸杞的种植和开发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多倍体植物因其具有更好的抗逆性、抗病性以及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其多倍体,为黑果枸杞的品种改良和优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使用的黑果枸杞种子采购自优质产地,经过筛选、清洗后备用。

同时,准备秋水仙素等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1)种子处理:将黑果枸杞种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提高其发芽率和生存率。

(2)秋水仙素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黑果枸杞种子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溶液中,进行诱导处理。

(3)培养与观察:将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种子进行培养,并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以确定多倍体的形成。

(4)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黑果枸杞多倍体植株的生长数据、染色体数目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秋水仙素对黑果枸杞多倍体的诱导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秋水仙素能够有效诱导黑果枸杞形成多倍体。

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下,黑果枸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多种多倍体植株。

其中,以中等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效果最佳,多倍体形成率较高。

2. 黑果枸杞多倍体的生长表现及抗逆性分析与二倍体相比,黑果枸杞多倍体在生长速度、生物量、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多倍体植株生长迅速,生物量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这为黑果枸杞的品种改良和优化种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秋水仙素对黑果枸杞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后的黑果枸杞多倍体在营养成分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多倍体黑果枸杞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如多糖、黄酮、维生素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染色体加倍过程中,0.3%~0.5%秋水仙碱水溶液在20~25的条件下浸种棉花单倍体植株芽24 h,加倍率可达40%以上,效果较好[棉花]。

在对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产生的小麦单倍体中,以0.5%浓度的秋水仙碱加倍处理效果最好,可获得98.2%加倍率[玉米]。

若把带秋水仙碱溶液的脱脂棉盖在油菜的顶芽、腋芽上,或用0.45 mm针头把0.2%秋水仙碱注射到植株中加倍染色体;初花期把单倍体植株挖出,用0.2%~0.34%秋水仙碱溶液浸根1.5~8.0 h也可进行染色体加倍;15~20日龄的胚状体可用0.1%~0.2%秋水仙碱处理8~20 h进行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材料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注射法、琼脂法、滴液法等。

浸根法。

将植株从土壤中拔出来,洗净根部泥土,然后将根浸泡在0.2%~0.34%秋水仙素溶液中1.5~3h,流水洗净根部的药液后,再把植株栽到土中。

此法多用于加倍远缘杂交产生的不孕杂种和用其它方法未能加倍而又必要的小孢子单位体苗[8]。

但浸根法所需药剂量大,成本较高,而且移栽后,幼苗成活率会受到影响。

浸种法。

运用秋水素溶液直接浸泡种子。

注射法。

茎尖生长点注射法,高效、省工、成本低,适合于大量材料的处理。

刘志增[14]用此法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比对照提高了3.6倍;Chase用0.05%秋水仙素和10%甘油液0.5 mL采用注射法注射盾片节,发现处理比对照的结实率提高了3倍多。

琼脂法在刚展开的子叶生长点中央涂抹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罩玻璃杯保湿,以免琼脂干裂,处理后冲洗多次,消除残毒。

此方法诱变率很高,而以前采用浸种法、幼苗滴液法一直未获成功。

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

此药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1.0g/L秋水仙素溶液的配制:称取20 mg秋水仙素,加入8.5g/L NaCl溶液20mL,待完全溶解后,经5.516×104Pa,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避光保存于4度冰箱中。

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实验中应注意不要将药品沾到皮肤上,眼睛中。

如果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取10.0g/L秋水仙素溶液1mL加入8.5g/L NaCl溶液99mL即10µg/mL的秋水仙素。

使用时取10µg/mL 的秋水素溶液0.1mL,用8.5g/L NaCl稀释至1mL即为1µg/mL的秋水仙素溶液。

0.002g/2ml*100%=0.2%0.001g/2ml*100%=0.1%0.0005g/2ml*100%=0.05%为了节省,可以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然后用移液器吸取溶剂。

或者,如下:0.01g/5ml*100%=0.2%取2ml上述溶液再加2ml溶剂,即为0.1%取1ml上述溶液再加3ml溶剂,即为0.05%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0.1%这样的一般是质量浓度. m/ρ.V=0.1% 其中水的密度为1,M 为要配的量,利用此等式求出所用的秋水仙素的量,然后定量配置.大家好,请教一下0.5mg的秋水仙素配多少水才能得到0.2%的秋水仙素溶液呢?谢谢了!!!根据溶质稀释前后的量不变,需要加40ml的水1.洋葱材料的处理:将秋水仙素溶液倒入小培养皿中,放上洋葱鳞茎,使其生根部位刚和液面接触。

同时另-培养皿内放清水,亦放洋葱鳞茎作为对照。

在25C下培养数日,待鳞茎长出幼根时即可进行观察,经加倍的根尖都较正常对照的肥大,用刀片切取经处理而肥大的根尖及对照的根尖(长约2-5毫米),投入FAA固定液中固定。

按前面方法进行染色体制片,计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处理种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发芽快、或能在数天内发芽的种子。

先将水稻或大麦种子洗净用水浸一天或干燥种子用0.1-0.2%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摆放在铺有湿滤纸的一些培养皿中,其中一部分培养皿中加入0.2%秋水仙素溶液,另一部分培养皿中注入清水作为对照。

为了避免蒸发可加盖,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左右使种子发芽。

种子萌发后,应继续处理24小时。

在处理过程中,仍注意药液的蒸发随时添加清水,保持原处理药液浓度。

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净种子上的残留再播种或砂培。

处理适度的种子比对照的发芽稍慢,种芽胀大。

从形态上可初步区分出加倍是否成功。

3.处理幼苗或成株:对于发芽迟缓的种子,在其出苗后处理幼苗效果更好。

由于秋水仙素只对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生作用。

因此处理部位大多在茎尖,或顶端的生长点或新发育的侧芽。

若烟草幼苗较小,可将种植幼苗的钵、盆倒置架起来,只使茎端的生长点浸入装有0.2-0.4%秋水仙素的器皿中。

如果是水稻或大麦幼苗,则可将幼苗穿过纱布将根盖好,避免失水干燥。

注意根系,一般易受药害,尤其是双子叶植物,故不采取处理根的办法。

处理后的幼苗,用清水冲洗残液后,进行栽种或砂培。

对于成株烟草则采用将蘸有0.1-0.4%秋水仙素的棉球,置放于烟草顶芽、腋芽的生长点处,并且经常滴加清水保持药液浓度。

处理幼苗或成株的生长点所需时间约在24-28小时之间,处理后将植株上残存药液充分洗净,待进一步生长后,进行观察和鉴定。

5.观察与鉴定:处理后的植株和未处理植株在外部形态上和结构上,是有区别的。

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和比较两者气孔的大小。

将叶面表皮撕下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倍体叶面气孔比二倍体大很多,从外部形态上加倍后生长的植株比二倍体高大,叶片肥厚。

在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镜检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附:0.2-0.4%秋水仙素的配制:取秋水仙素1克(先用少许95%酒精助溶),溶于250-500亳升蒸馏水中,配成0.2-0.4%秋水仙素溶液。

亦可制成较高浓度的母液,放入棕色玻璃瓶内,用时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可以称4mg+200ml生理盐水溶解,就是20ug/mml 的终浓度了,你可以根据相关比例去称取比例的秋水仙素就可以了。

其中,溶解需要稍微水浴加热溶解(37°C)5分钟左右即可!,过滤后闭光保存!用10mg 加10ml注射用水得到0.1%母液。

秋水仙素与二甲基亚砜(DMSO)以及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加倍频率J。

因为DMSO及细胞分裂素能引起植物的生理损伤,从而降低诱变剂的诱变效应。

秋水仙素溶液中加DMSO、甘油等低分子量中性的溶质,这些溶质在溶液中能与多个水分子结合(水合作用),可提高溶液的粘度,同时甘油和DMSO等能缓慢渗透到细胞质内部,使秋水仙素作用面加大。

陈柏君_l 将黄苓愈伤组织用含有2%DMSO 的0.2%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12 h,诱导率高达40.0%。

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间的长短是诱导多倍体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般秋水仙素处理的有效浓度有0.0006%~1.6%,比较适宜的浓度为0.2%~0.4%。

处理时间长短与所用秋水仙素的浓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浓度俞大,处理时间则要愈短,相反则可适当延长。

多数实验表明,浓度大,处理时间短的效果比浓度小,处理时间长要好。

但处理时间一般不应小于24小时或以处理细胞分裂的1~2个周期为原则。

由于不同植物,不同器官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对秋水仙素的反应不同,因此,须根据不同情况来掌握处理的浓度和时间。

例如,东北林业大学张敩方等人用白花类型金鱼草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变,采用浓度0.3%~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小时诱变效果较好。

另有实验表明,处理矮牵牛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01%~0.1%,以0.05%处理时间24小时效果最佳。

在不同器官方面,处理种子的浓度可稍高些,持续时间可稍长(一般为24~48小时);处理幼苗时,浓度应低些,处理时间可稍短点;植物幼根对秋水仙素比较敏感,极易受损害,因此,对根处理时应采用秋水仙素溶液与清水交替间歇的方法较好。

秋水仙素溶液只是影响正在分裂的细胞,对于处于其他状态的细胞不起作用。

因此,对植物材料处理的适宜时期是种子(干种子或萌动种子)、幼苗、幼根与茎的生长点、球茎与球根的萌动芽等。

如果处理材料的发育阶段较晚,被诱导的植株易出现嵌合体。

4.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1)浸渍法此法适合于处理种子,枝条盆栽小苗的茎段生长点。

一般,选干种子或萌动种子,将它们放于培养器内,再倒入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溶液量为淹没种子的2/3为宜。

处理时间多为24小时,浓度0.2%~1.6%。

浸渍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6天,以免影响根的生长。

最好是在发根以前处理完毕。

处理完后应及时用清水洗净残液,再将种子播种或沙培。

对于百合类植物,常采二倍体鳞片浸于0.05%~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3小时后洗净扦插。

唐菖蒲实生小球也可用浸渍法促使染色体加倍。

盆栽幼苗,处理时将盆倒置,使幼苗顶端生长点浸入秋水仙素溶液内,以生长点全部浸没为度。

对于组织培养试管苗也可采用浸渍法处理,只是处理时须用纱布或湿滤纸覆盖根部,处理时间因材料可从几个小到几天。

对插条,一般处理1~2天。

(2)滴定法用滴管将秋水仙素水溶液滴在子叶、幼苗的生长点上(即顶芽或侧芽部位)。

一般6~8小时滴一次,若气候干燥,蒸发快,中间可加滴溜馏水一次,如此反复处理一至数日,使溶液透过表皮渗入组织内起作用。

若水滴难以停留在芽处,则可用棉球包裹幼芽,再滴芽液处理。

此法与浸种法相比,可避免植株根系受到伤害,也比较节省药液。

(3)毛细管法将植株的顶芽、腋芽用脱脂棉或纱布包裹后,将脱脂棉与纱布的另一端浸在盛有秋水仙素溶液的小瓶中,小瓶置于植株近旁,利用毛细管吸水作用逐渐把芽浸透,此法一般多用于大植株上芽的处理。

(4)涂抹法将秋水仙素乳剂涂抹在牙上或梢端,隔一段时间再将乳剂洗去。

(5)套罩法保留新梢顶芽,除去牙下数叶,套上一个胶囊。

内盛0.65%的琼脂加适量秋水仙素,经24小时即可除去胶囊。

(6)注射法采用微量注射器将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入植株顶芽或侧芽中。

(7)复合处理法据日本山川邦夫(1973年)报道,将好望角苣苔属(Streptocarpus,属苦苣苔科植物)中的一些种用秋水仙素处理11天,又用0.04~0.05Gy(4~5rad)的X 射线照射,可提高染色体加倍植株的出现率达到60%。

而单独用秋水仙素处理时为30%。

采用复合处理法还获得了两株八倍体。

5.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需注意的事项(1)幼苗生长点的处理愈早愈好,获得全株四倍性细胞的数目就愈多,处理时间愈晚,则大多是混杂的嵌合体。

(2)植物组织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在生长上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对它生长不适宜,也会使试验失败,要注意培育、管理。

对形成嵌合体的可采用摘顶、分离繁殖、细胞培养等方法。

(3)处理期间,注意处理时的室温,当温度较高时,处理浓度应低一些,处理时间要短些;相反,当室温较低时,处理浓度应高些,处理时间应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