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与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平面的构成以及基本形状的产生

平面的构成以及基本形状的产生

面的构成方式
1、几何形的面:将 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寻找一些 自然界的物体,如:动物 、人、植物等形体,以剪 影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大 胆地屏弃了形象的刻画, 用高度概括简化的手法, 表达了形象的特征,使人 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3、人造形的面:将人们创 造出来的各种物体,以面 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复杂 的形象变得黑白分明、整 齐统一,节省了观者无目 的性的视觉移动,达到了 把准确的意念和信息迅速 传达给观者的效果。
面的性格
• 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 • 扁圆形面:圆满并富于变化,于整齐中体现自由。 • 方形面:具有严谨规范感,易于呆板。 • 角形面:具有刺激感、鲜明、醒目。 • 自由形面:可以通过各个曲面的变化,在心理上可以产
生典雅、柔软和更具人情味,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 个性,其多变性也可表现一种散漫、无序、复杂的情感 内涵。
4、偶然形的面: 用自由喷洒 、点滴、火烧等方法来制 作一些预料不到的、偶然 间形成的面。偶然形的面 充满自然的魅力,具有浪 漫、抒情、丰富、强烈、 奔放的特性。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练习
基本型的创造
• 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 形成的
•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 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 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 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 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 格。基本形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线的性格
直线:平静、力量、具有男性的情感特征 • 水平线:平稳、快速、静寂 • 垂直线:下落、上升、端庄、肃穆 • 折线:动荡、焦躁不安 • 斜线:飞跃、下滑 • 粗线:强劲、笨拙、迟钝、有力 • 细线:秀气、敏锐、柔弱、锐利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一、构成的含义构成:以事物或形态为素材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感受和分析,对所选择素材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秩序进行分解与重新组合,从而建立一种理想的事物结构关系,或再造成为一种新的形态组合形式。

二、构成的分类1、根据应用的范围分:广义构成-- 各个学科领域中狭义构成-- 视觉艺术领域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2、按构成的作用分:目的构成--指目的直接、具体,并且功能也直接、具体的构成活动及成果。

纯粹构成--相对而言,研究造型要素、要素关系,探索造型可能性的活动及其成果。

三、构成的由来一战时期“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世界各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和纯粹美术教育中得到推广20c80年代初,引进到我国四、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形式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

平面中的结构与形态的对称、连续、重复,形状的大小、位置、肌理等形式因素所体现的美就是形式美。

以点、线、面为基本形态要素,运用比较简练的基本形,采用各种骨格和排列方法,加以构成变化,可以组合成无数新的图形。

点、线、面基本元素,如何加以构成会产生更美的效果,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

这套被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就是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

艺术中的对称原则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

对称所具备条件:(1)具有左右(或上下)两个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的形态。

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

(2)具有六个以上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围绕圆心的形态,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中心对称。

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

平面构成点、线、面

平面构成点、线、面
b.虚的点:指平面构成的图底转 换而形成的点;立体构成中实块 的虚空处理较小时,也可以看成 虚的点。
d.面化的点:
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 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c.线化的点:距离较近的点,呈线
状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 的感觉弱化,变成了线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 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 点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 规则的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 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 • 很广,比如在企业画册、商品包装、CI设计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 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 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 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 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 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 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 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2、点的判断
当一个形与其周围的形相比相对较小时,它就可 以看成是一个点。
点的形状:各种形状的点,当其较小时,都可看 成是点。一个广场中心的纪念碑可看成是这个范 围内的一个点。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平面构成知识

平面构成知识

无目的构成
目的构成

构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设计师具有创意 及组织能力和造型基础,一般均排出对具象事 物的描绘,只表现纯粹、非具象的形态。构成 法则可使用分割、位移、重叠、重复、错觉、 反置等手法。
• 设计可以说是有目的的构成之一。其构成要素 必然也具有某种意义,通常这些意义对其构成 整体不具有支配作用。简言之,构成不具有任 何装饰效果,写实描绘或模仿意识,是现代化 的造型概念之一。
• 自然造型是存在于宇宙的物体形貌。
• 人为造型分为由点、线、面、立体等几何学形 状所构成的抽象形态,又称几何或纯粹形态。 形态的组合变化,可以通过位置移动、角度变 换、形体大小三种基本方式来操作。

巴西议会大厦
—奥斯卡.尼迈耶

构成,指以形态和材料等为要素,组织出 具有视觉性、力学、美感或精神力学的形象。 • 大体上,构成要素必须排除具象事物的描 绘或具有象征意义之图像,只表现纯粹形态或 抽象形态。而构成所表现的动作不只是单纯的 机械化动作,必须含有可知性的主观意识的动 作。纯粹表达感觉效果的构成,称为无目的构 成;具有实用目的的构成,称为目的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试分析上面三幅画可分 别概括为哪些基本图形构 成: 、 、 。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 点、线、面构成是按照一定的构 成原理,将点、线、面等要素在平面 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 感的画面。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成单位。
点形态可以是自然具象的无限 缩小.
(一)点的概念
2)等量分割
----被分割面面 积相同、形状不 同 特点:富于变化, 量上给人以均衡 感及稳定感。
1.2 比例分割
分割线的间距采用 依次增大或减小的 级数分割; 特点:形状、面积 均按规则变化,是 动感和统一感的组合。

平面构成01

平面构成01

图1-10 1923年包豪斯展览招贴画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有一些旅欧艺术家研究和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 和设计体系,由于当时我国经济落后,设计在教育界根本不受重视。而此时,美 国、荷兰、瑞士、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却接受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使设计界和工 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科技 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意识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平面 构成现成为我国现代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图1-4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1-3 按照形式美法则分割、组合构成的新形态
平面构成是专门研究平面设计的理论,是二维平面的一种体验。它的基本原理来 自于客观现实世界,是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是人们对宏观世界及微观物质 结构认识的艺术再现。平面构成不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而是反映自然现象的运 动规律和巧妙结合的构成形式。平面构成不是简单地摹仿具体生活形象,而是通过观 察、体验和联想,把生活中复杂多样的形象运用组织、概括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反映 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以有条理、有秩序的组织结构和规律性、节奏性的律 动变化,体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图1-5)。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要概括、理性 地认识和表现它,必须通过分析、归类使之秩序化。在平面构成中,这种认识不能从 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而要从了解事物、分析事物入手;不仅要认识个别元素,还要 认识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结构的整体认识。要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强调客观现 实的构成规律,使人们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形成对事物结构的重新审视。平面构成改变 了传统的设计思维,不拘于一定的、具象的、现实的、感性的表现方式,手法灵活多 变,形式千变万化,特别有助于对抽象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图1-6)。平面构成采用 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有秩序、有节奏、有规律 的巧妙构成,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新形态(图1-7、图1-8)。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形状
大小
色彩
肌理
2、研究对象
——是指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 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 图形。
3、内容
——造型要素、美学原理、构成形式
三、平面构成的分类及核心
1、分类
平面 构成 目的 构成 纯粹 构成 以美术设计为主 以结构设计为主 使用抽象或具象形象进行造型
作业名称: 作者姓名: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作业:
1、什么是构成?什么是平面构成? 2、平面构成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谈谈平面构成的分类及核心是什么?
美学原则 构成原则 2、核心 造型要素 构成形式 概念的元素 视觉的元素 关系的元素 实用的元素
概念的元素 ——也叫基本要素,这是指在我们创造 形象之前出现于头脑中的形象。
点 线


关系的元素——方向、位置、空间、重心、骨格
位 置 方 向
空 间
重 心
四、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1、通过对平面构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平面构成 学习的认识。 2、通过对平面构成广泛应用的认识,了解学习的 作用和意义。 3、通过对平面构成形式美原理及表现形式的了解 ,正确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 4、通过命题作业的练习,有利于思考力和创造力 的发展。 5、学习中要注意个性的发挥。
五、平面构成的材料及用具
1、材料及用具
墨汁、白卡纸、大小毛笔、水粉笔、三角尺、钉子尺、黑 色中性笔或钢笔、自动铅笔、圆规 纸材——白卡纸 数量——制作1幅作品,裱在一张8开的白卡纸上 ② 大小——10*10cm幅面 纸材——白卡纸 数量——制作4幅作品,裱在一张8开的白卡纸上
三、我国传统图案中的构成成分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点的线化: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点的靠近会形
成线的感觉,我们平时画的虚线就是这种感觉。
(三)点的错视 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明亮的点有处于前面感觉并且 感觉大,黑色的点有后退并且 有点小的感觉。
2.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由于一个点的周围是小点,一个点的周围 是大点,这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线的构成方式
3.疏密变化的线 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行平行排列,线距大的部分看起来空 灵;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现出厚实感。 这样的构成,可以体现出平面的纵深感,并能表现平面的 明暗调子,是较为常见的透视空间表现技法。
4、不规则的线 • • 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的工具、不同 的手法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线条。 表现物体质感、空间感和体感的素描作品就是用各种线 条反复琢磨图3
图4
图5
图6
线的构成(范例)
(六)线的应用
线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最成功且有影 响力的线视图形,是罗伯特.迈尔斯于 1984设计的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的 标志。这个有五个五星组成富有动感的 标志,成功应用了线的编排组合。
(三)、 造型基本要素之三——面或形
(一)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⑴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 (图1); ⑵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图2); ⑶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图3); ⑷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2.面的形式与性格特征: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 直线形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安定、秩序感,直板、僵硬的性格(图 1)。 曲线形的面具有柔软、轻松、饱满的象征(图2)。 偶然形的面如:水和油墨,混合墨洒产生的偶然形等,比较自然生动,有人情味(图 3)。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的概念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

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

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

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

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点的概念点只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及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椭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其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并作用在周围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面、线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 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

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 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

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

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

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

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

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 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

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 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

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 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 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 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 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 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 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 割。 三、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

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徒手性形态的面。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第三章骨格与基本形 一、骨骼的概念:一切使形有秩序的编排或感觉上经过刻意的编排,这就是骨骼的本能,而形式上像如建筑楼宇中的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自然界也有骨骼的存在,如鱼鳞、树的树叶与树枝的编排、人体的骨骼等。而画家和设计家将形在画面中的各种编排,是有一定的限制或管辖的方式,这种方式或限制,就是骨骼。

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二、骨格的分类 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基本形依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如 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素。若将骨格

线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

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三、基本形 (一)概念 (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点、线、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二)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

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

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