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的表现及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与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与解决对策学校:长春工业大学学院:人文学院05届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作者:吴朗指导教师:韩明友教授摘要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但是更有体制、制度和历史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地方保护主义最重要的危害是导致市场壁垒林立,打破了市场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反过来又降低了本地经济的竞争效率,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本人深入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表现,探索性地提出了要治理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强化整体利益,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保护主义成因对策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of regional protectionism Abstract: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 the emergenc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has its theoretical necessity, but more institutional,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deep-rooted reasons. Local protectionism is the most important lead market barriers against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market to break free and fair competition order, which in turn reduces the competitive efficiency of the local economy,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process of China's market. I-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performance, exploratory governance put forward to local protectionism, we must strengthen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reform and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forming the tax system, 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increase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he reform of cadr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olution.Keyword:Regional protectionism cause countermeasure目录前言 (2)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 (2)(一)市场封锁 (3)(二)资源和生产服务垄断 (3)(三)容假护假 (3)(四)行政执法走样 (4)(五)司法护短 (4)(六)歧视性财政扶持 (4)二、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危害 (5)(一)全国统一、有序、公平的大市场难以形成 (5)(二)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趋同,无序竞争加剧 (5)(三)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稳定 (6)(四)形成诸侯经济,导致官商利益共生,滋生官商腐败 (6)(五)削弱地方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6)(六)保护环境污染产业,保护少数人利益,损害社会总体福利 (7)三、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 (7)(一)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根源的理论分析 (7)(二)地方保护主义根源的体制分析 (8)(三)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根源的制度分析 (9)四、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思路 (11)(一)要进一步强调地方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长期利益11(二)改革行政体制,分省并市强县撤乡 (12)(三)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 (12)(四)改革税收体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内在动力 (13)(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地方保护主义的打击力度 (14)(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 (15)(七)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 (15)(八)赋与人民群众监督地方保护主义,维护自身权益的更大权利 (16)五、结语 (16)注释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前言随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这种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地位与利益取向。
地方保护主义

• 某地区政府为本地企业提供优先发展和政策支持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资源配置与流通的案例
地方政府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案例
• 某地区政府规定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需缴纳高额关税
• 某地区政府对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实行数量限制
• 某地区政府限制外地商品在本地市场的宣传和推广
•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 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
•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得到增强
启示
• 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需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需要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 治理地方保护主义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推进市场一体化
未来地方保护主义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
政策法规执行不力与监管缺失
政策法规执行不力
监管缺失
• 地方政府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 地方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不够
• 地方政府对政策法规的解读和执行存在偏差
• 地方政府对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
• 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 监管缺失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03
地方保护主义的案例研究
• 某地区政府对本地污染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处罚不力
地方政府限制外地环保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案例
• 某地区政府对外地环保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实行审批制度
• 某地区政府对外地环保企业在本地市场份额进行限制
• 某地区政府限制外地环保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宣传和推广
04
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监管与执法
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执行难的问题不仅严重困扰了法院的工作,也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最关注、最有意见的热点问题。
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有效执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人民法院应有的司法权威,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而且导致了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缺乏保障,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
执行难的问题已引起中央领导和各级政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为此专门发布了中发[1999]11号文件,明确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对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也先后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了“执行年”\“清理执行积案”等专项执行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近阶段,执行难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当前执行难的主要表现1.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交往的不断增多,当事人之间因权益纷争而涉讼的案件大量增多,但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债务人越来越少,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给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2.有些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置生效的法律文书于不顾,置对方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困难于不顾,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能拖则拖,能避则避,有的甚至暴力抗拒执行,执行的难度越来越大。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部门及个人,为了金钱、人情、关系,或从地方及部门利益出发,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不予配合,甚至多方阻挠。
二、执行难的形成原因执行难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成因也决非一种,而是众多社会原因、历史原因混杂一处,经过长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
1.现行法律的缺陷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因素。
如民事诉讼法对权利人申请执行规定的期限较短,短的六个月,长的也只有一年。
因此,当事人为避免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即使明知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也不得不向法院申请执行。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地原因和对策研究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地原因和对策研究一、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1.资金短缺: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可能会面临资金的短缺问题。
政策的执行通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例如用于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限制。
2.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的执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层层配合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工作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的速度缓慢。
3.官僚作风弊端:官僚主义是导致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官员们只注重手续和过程,缺乏对政策结果的关注和追踪,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佳。
4.利益关系复杂:地方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协调各种不同利益的关系,当其中一方利益受到牵制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阻碍。
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拆迁、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政策执行难以推进。
二、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1.加强财政支持:为了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政策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所需的资金到位。
2.提高行政效率: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可以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效率。
3.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对执行不到位的政策进行追责,形成政策执行的压力和动力,增强政策执行的能力。
4.强化问责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对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中的失职行为进行追责,保证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加大对失职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5.完善利益调整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和全球合作的一大障碍。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
本文将从政策调整、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探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政策调整为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需要积极调整相关政策。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取消地方保护性法规和限制性措施,鼓励企业跨省市开展业务。
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地方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消除地方之间的隔阂。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高端技术和资本流入,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二、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加强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规则和机制,确保贸易的自由和公平。
其次,各国政府应加强外交交往,加强沟通,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等合作形式,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利共赢。
此外,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打破地方隔离,促进经济融合和共同发展。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加强地方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推动文化交流,可以减少地方之间的误解和隔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首先,要加强教育交流,鼓励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互访和学术合作,打破地区壁垒,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其次,要加强旅游交流,通过旅游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魅力,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加强文化艺术交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交流。
综上所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所在。
政策调整、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是我们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消除地方之间的壁垒,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治理对策分析(1)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治理对策分析摘要: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
地方保护的本质是地方利益保护。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对策,包括转变思想,消除地区封锁;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实行政企分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规范政府的市场管理行为,加强对政府市场管理的监督。
关键词:地方保护主义; 内涵;危害;原因;对策引述“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在政府职能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和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落后现象。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及形成原因,对于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本质内涵。
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采取的特定性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这种行为的目标是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直接表现为地方政府收入最大化;这种行为的方式主要是行政干预;而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程度不同地影响宏观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宏观经济效益受损害。
这就是存在至今又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所共同的本质。
十分自然,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会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法制状况的差别而呈现出轻重不同和各自的特点。
但是,一切地方保护主义的本质特征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地方政府坚持以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处理各方面的现实关系。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地方保护主义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密切相关。
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发生在经济管理领域,是一种政府经济行为。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违背中央政令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2.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其一,政府行为短期化。
地方保护的实施者也许是以他心目中的地方利益为行为取向的,但是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这种利益客观上并不一定是真的地方利益,实则中饱私囊。
影响环保执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形式、原因及对策思考

立绿 色 G P核 算 体 系 , 环 保 工作 纳入 干 部 考核 体 系 , 改现 行 官 员政 绩 考 核 体 系, D 将 修 强化 责任 追 究机 制 , 建 立科 学 、 效 的环 保监 管 体 系, 有 合理 利 用 区域 限批 等 手 段 , 大 信 息披 露 , 加 鼓励 媒 体 、 众 参 与 可 以更 好 公
影响环保执法 的地方保护主义形式 、 因及对策思考 原
朱 邦 冉
( 州 市 环 境 监 察 支 队 , 苏 徐 州 2 10 ) 徐 江 20 2
摘要 : 地方保护主 义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制订土政策 , 干预环保工作 , 安排碌保部门服务“ 大局’ 对 环 ’ 等。
境保 护 认 识 不足 , 方政 府 的 考核 体 系不科 学 , 保 管理 体 制 没有 理 顺 等是 地 方保 护 主 义存 在 的 原 因。建 地 环
地 限制 甚 至打 破地 方保 护 主 义 。
关键 词 : 保 ; 方保 护 ; 式 ; 因 ; 策 环 地 形 原 对 中 图分 类号 : 3 X2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 9 0 ( 0 7 0 - 0 1 0 10 — 50 20 )6 04 - 3
Th n i g Ab u c l Pr t c i n s o m sCa s s a d i k n o t Lo a o e to im F r , u e n Co n e me s r s i h f r e e t o v r n e t l Pr t ci n u t r a u e n t e En o c m n f En io m n a o e t0
Z u B n rn h a ga
(h em o net a ri X zo , uhu 2 10 , hn ) T eT a fIvsgt n uhu X zo 2 0 2 C ia i o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导读:本文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执行难”难在那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来,民事执行的宗旨是落实生效法律文书中所确认的民事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快捷地穷尽相关执行措施,承担起保护执行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使命。
但是,在交易信用匮乏,司法权威尚未完全形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等特定环境下,民事执行面临着诸如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以及执行标的物难动等难题。
具体来说,“执行难”的原因如下:1、企业经济不景气。
目前,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深层次矛盾必然要反映到执行工作中来。
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危困企业,经济效益差、负债多、亏损严重、偿债能力差。
有些企业已经破产,同时出现几十个或上百个债权人,还有一些虽然没有破产,但已经难以为继,处于停产濒临破产的边缘,连发放职工工资都很困难。
面临这种情况,如果法院强制执行,势必激化矛盾,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念滑坡,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靠诚实信用经营企业的价值观念。
相应的法制方面的发展没有跟上,守法经营的观念很差,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
认为逃债有利、废债发财、赖债不会坐牢,有的债务人甚至目无法纪,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公开肆意对抗法院执行。
有些个人经法院多次传票传唤拒到庭,最后使法院不得不加大执行力度,强制其履行义务。
这是“执行难”的根本原因,根源上的问题。
三、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是“执行难”最大的原因。
有的地方和部门从狭隘利益出发,极大控制资金“外流”,有支付能力却拖着迟迟不履行义务,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设置重重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的表现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地方 保护主义 干扰执行 表现 对策论文摘要:人民法院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基层法院辖执行案件表现更加明显,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是本地方的局部利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一种阻碍的消极作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更有利于开展好人民法院执行工作。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
(一)某些行政领导干预执行。
一些地方的行政领导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利用大会讲话、打电话、写条子等方式替本辖区被执行人说情,阻止案件的执行。
某些行政领导干预执行的情况特别是在外省外地法院要从本地划款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关注本辖区招商引资企业的执行,当有的法院要依法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时,有的行政领导指责本地法院胳膊肘往外扭、吃里扒外,有的法院在一些行政领导的种种压力面前,不敢依法执行,担心被领导调出法院队伍,有的法院领导担心法院经费问题、人事任免问题等,若不按行政领导的意愿去做,今后法院更难开展工作,因此,执行人员只好违心地对申请执行人采取推、拖或搪塞的办法不予执行。
(二)有协助义务部门协助执行不力。
一些商业银行争夺储户,
千方百计地保护储户的利益,主要表现在:1、拒绝法院依法查询,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拒绝提供被执行人在往来帐册。
2、制作假帐,将被执行人帐户上的存款转移,使执行人员无款可划。
3、在执行人员冻结存款时,以系统原因不能部分冻结为由拒绝部分冻结个人工资,造成权利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产生误角。
4、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前面稳住执行人员,后面通知被执行人在执行前将存款转移。
5、擅自解除冻结。
以内部规定为依据,将法院冻结的存款擅自解除冻结,造成法院无款可划。
(三)某些执行人员人搞地方保护,不积极协助外地法院委托执行。
委托执行中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对外地法院的委托协助执行长期弃之不管,将案件锁入卷柜弃之不理,多次收到委托函不见答复。
2、有的强调工作忙、人手少、困难多,一推了事,或强调本地一方当事人的经济困难,要求委托法院裁定中止执行。
3、有的不积极协助执行,在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时,有的法院不积极为外地法院提供便利,有的在接待上热情好客,但暗地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出谋划策。
4、有的把法院之间的委托关系干脆变成了互惠关系,提出必须把我们委托你们的事办成。
5、强调执行和解,在执行中,一些执行人员以做工作为名,压外地一方当事人接受苛刻条件或做出较大让步,或以滞销产品相抵债,要求权利人放弃部分货款,免除利息等,滥用执行和解,以此保护地方利益。
(四)少数地方的公安部门在地方领导的指挥下,以维护本地社会治安为由,妨碍执行。
有的被执行人的车辆被法院依法扣押,当地
公安派出所以维护治安为由,不让法院把车辆开走,甚至在半路拦截,强行把车扣下,妨碍执行人员执行公务。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践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保护公平竞争的经济制度,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法院的形象和威信严惩受损,因此,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应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改变执行立案管辖,变委托执行为当地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201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依照该条的规定,改变了过去执行法院不得不到异地执行或委托执行的做法,债权人可以依此规定,直接到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使债权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法院,有效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更有利于债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