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之言语交际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张洁(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

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

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

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

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

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

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

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

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

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

跨文化交际之语言与交际

跨文化交际之语言与交际

2.1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2.1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2.1.1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1. behavioural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the behavioral source norm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need and desire of the person to communicate. 2. encoding: encoding is an individual's mental activity in selecting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urs to create a message for the expression of a certain need or desire. 3. message: a message is a set of verbal and/or nonverbal symbols representing a person„ s particular state of being at a particular moment in time and space, which is intended to be shared with others.
2.1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Questions: 2.1.1 The Proces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Communication
1.What is a message and what are its roles in communication? 2.What constitut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intention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跨文化交际的种类

跨文化交际的种类

跨文化交际的种类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冲突等种种问题,因此了解和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种类对于有效地进行交流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交际方式。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非语言交际,这种交际方式不依赖于语言的使用,而是通过身体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直接、快速且普遍存在的交流方式,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和意思。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的解读方式不同,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注意身体动作和表情的广义和狭义含义,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另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方式是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主要是依赖于语言的使用,通过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和意义。

语言是每个文化独有的一种沟通工具,不同文化的语言系统和语言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确保有效的沟通。

此外,还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方式和习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适应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建立互信和友谊。

除了非语言交际和言语交际,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叫做象征交际。

象征交际是指通过符号、象征和象征性行为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过程。

不同文化对于符号和象征的解读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象征系统和文化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颜色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红色在中国象征幸福和热情,而在西方一些国家象征危险和激情。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叫做多媒体交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形式的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方式,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文化的限制,实现即时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沟通话术技巧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沟通话术技巧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沟通话术技巧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交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也带来了许多沟通障碍。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沟通话术技巧。

第一,了解文化差异。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习俗,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通常看重言辞直接和坦诚,而东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委婉和含蓄。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减少误解和冲突。

第二,尊重对方的语言。

当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

不同的语言系统和语法结构使得我们无法直接翻译自己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语言,并尽可能地熟悉一些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还能表达出我们对对方文化的尊重和兴趣。

第三,注意非语言沟通。

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例如,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等都可以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意图。

然而,不同文化对这些非语言沟通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更加敏感地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并注意自己的行为,确保我们的意图能够得到准确的传达。

第四,学会倾听和提问。

在跨文化交际中,倾听比说话更加重要。

通过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同时,提问也是一个加深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主动提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可以带来更具体的回答。

第五,善于解决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冲突和误解。

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共同点,避免过度强调差异。

另外,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选择适当地妥协,尽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应对策略

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应对策略

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应对策略第一章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而跨文化交际则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的语境因地域、历史、宗教、民族、性别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困惑和不适。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了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2.1 语言差异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相同的词汇会有不同的含义,相同的表达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

例如,在中国,许多语言表达都会使用比喻和引申义,但在英语中,直接的表达方式更为常见。

2.2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和社交礼仪等方面。

例如,在西方国家,直率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个人主义是比较正常的,而在中国,尊重他人、保持羞涩与谦虚则更重要。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的应对策略3.1 学习目标文化在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我们需要掌握目标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民族背景、宗教信仰、社交礼仪等方面。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目标文化中是可接受且有效的。

3.2 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包括理解目标语言的语言地道性、口语及社交礼仪、以及其它一系列交际技巧。

个人可以通过广泛阅读以及参与文化课程来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

3.3 尊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文化差异尤其重要。

我们需要理解和接受目标文化的不同之处,并且积极发掘之间的共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会和困惑。

3.4 积极展示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适当展示自我也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自我展示可以增强人际交往,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启发与对方交流,强调并展示自己的独特价值观点和文化品质,以达到更好的交流与效果。

第四章结论跨文化交际是在全球化时代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跨文化交际主要名词解释

跨文化交际主要名词解释

1.verbal communication1.言语交际V erb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happe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using language.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言语交际就发生了。

2.非言语信号:(狭义)no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intertional use of non-spoken symbol to communicate a specific message .运用非言语符号传达特定信息的交际行为。

(广义)refers to el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 that communicate by virtue of people’s use of them.人们交际时运用的环境因素。

municative context;Communicative context is more likely to affect our communication with those who have different culture from ours or hold our language as their second language.情境context交际发生的环境并且有助于解释交际内容的含义。

The final component of communication is context. Generally, context can be defined as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and which helps define the communication. It’s the information that surrounds an event, it is in 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event.4.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言语交际重点知识

言语交际重点知识

1、言语交际:是人们用语言传递与接收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言语活动。

2、语言能力:是人们规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的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自己母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知识的规范使用。

3、倾听:是一种处世之道,一种美德,是一门艺术。

4、语言的民族性:5、委婉: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话不能直说,有些话不便直说,人们就迂回曲折地从侧面或用烘托的方式将本意说出来,让对方思而不得之。

6、行政角色:是指具有行政职责地社会角色,多指各种领导角色与被领导角色。

7、语境:是指语言使用地现实环境,是言语行为赖以存在表现的物质和场所。

8、赞美: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称赞和表扬,它侧重于对人的某一方面价值的肯定和褒奖。

9、语音规范:是要求在言语交际中发音正确,准确掌握声母,韵母和四种声调的发音方法,进而掌握音节的发音标准,同时还应熟练掌握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语音知识,了解语音变异的情况。

10、层次:演讲内容的先后次序,也就是演讲展开的脉络和步骤。

一、什么是言语交际学?你期望从中学到什么?言语交际学是研究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及规律的一门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

1、可以更好地指导言语交际实践,提升言语交际的效率2、有助于在言语交际中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协调关系。

3、有助于化解交际中的窘迫二、言语和语言的联系和区别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交际工具与工具在交际中的运用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同时,语言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两者紧密连接而且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区别: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属于社会的范畴,言语属于个人分析一、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举例一个或两个例子说明言语交际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云班课做过二、请举例,言语交际表达包含的技巧并试着说出它的效果技巧:(1)会说言简意赅的话(2)会说委婉含蓄的话(3)会说甘于示弱的话(4)会说幽默诙谐的话(5)会说情感真诚的话效果:(1)抛开转弯抹角与旁升技节,抓住要表达东西的精髓,巧做对比,以求达到一语中的,一招制胜的效果。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

交 际 不成 功 , 言 外 行 为是 核心 。 与言 内行 为
m n ) ” 。 可 以 看 出成 功 交 际 的前 提 得 “ 共
享” 内容 , 如 操 同 一语 言 的 群 体 , “ 共 享” 一 种语言 、 身处 一 个 民 族 、 一种 文化。
C .F . T e P —M H H a c o B a对
言的 “ 碰 撞” , 语 言 运 用 信 息 转 换 是 指 将 第 在 听 话 人 所 取 得 的 效 果 , 如 果 说 话 人 的 言 二语言 译成母语 , 这 个 过 程 通 常 是建 立 在 内 行 为没 有 被 听 话 人 领会 , 就 无言 外 之 力 ,
双方对 彼此的语 言有一定学 习的基础上 ,
体 制 之 间的 交 际 , 也 可 以指 ‘ 跨’ 不 同性 别 、
素综 合起 来所 形 成 的 文化 的 差 异 性 才 导致 族 、 不同民族 、 不 同 国 家 或 不 同政 治 、 经 济 等 于 行 为本 身 。 这里的完全相符 , 一 方 面 指 的是说 话人和行为发 出者相符 ; 另 一 方 指 据O c T P I n等 人 的 观 点 , 言 语 行 为 不 同年 龄 、 不 同职 业 、 不 同阶 层 、 不 同 教 育 的 是 词 语 和 行 为 相 符 。
且这个 翻译的过 程是隐性 的 ; 文 化 信 息 转 相 比 , 言 外 行 为 具 有 目的性 , 与 言 后 行 为 相 换包含两 层意思 : 一 是 说 交 际过 程 中 所 谈 比 , 言 内行 为具 有规 约性 。 这 里 的 规 约 性 可 论 的 内 容 涉 及 到 双 方 的 文 化 方面 的 信 息 ; 二 是说 作 为 两 种 文化 背 景 下 的人 在 交 际 的 影 响 着 人 在 言 语 交 际 中 的表 达 和应 对 。 跨 文 化 交 际的 特 点 : ( 1 ) 双 方 文化 共 享 性差 。 ( 2 ) 各 种 文化 差 异 程 度 不 同 。 ( 3 ) 误解 、 矛盾与冲突增多。 ( 4 ) 文化变异性增强 。 跨 文化 交际既 是一 个语言过程 , 也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省钱与能挣会花—— 说消费
• 是省钱、攒钱,还是挣钱、花钱,实际上 一受制于客观条件,二取决于消费观念, 而这二者又互有关联。假如客观上没有挣 钱的机会,自然人们的消费观念是省钱以 备急需;假如为省钱而失去挣钱的机会, 那就得不偿失了。
• 在上面的情景中,英美人的表现: • 如果知道对方患了感冒,英美人只会笼统 地说:“我希望你很快好起来。” • 如果英美人外出,属于消遣性质的话,不 管外头是刮风还是下雨,你的关心应改为 祝愿:“祝你们玩得开心!” • 如果与英美人同行,你觉得走累了,恰当 的建议应该是:“怎么样,要不要歇会 儿?” • 如果英美人远途而来,你可以关心地问: “旅途好吗?”
• 与英美人交往,无论是提出请求还是回答他们的 提问,都不能“铺垫”太多或躲躲躲闪闪,但这 并不意味着英美人的请求或回答他们问题都生硬 得要命,听起来“咄咄逼人”。 • 1、雇主对雇员说:韦尔斯女士,在我把信件发 出去之前,你能检查一下吗? • 2、朋友对朋友说:你下班回家能多买一些牛奶 吗? • 3、学生对教授说:你能不能把这一点再解释一 遍? • 4、雇主对雇员说:请问你可以不可以晚走一步, 留下来把这些信打出来?
• 在英美两国,把食物剩在碟子里不吃完是 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 西方人一般不吃禽、畜的内脏、头、蹄或 爪。
邀请
‚有空来玩‛式的邀请 例如: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
We may invite you to our home sometime. Maybe we can meet sometime soon.
• 6、用双手或右手递交自己的名片,眼光正 视对方。 • 7、接受名片态度要恭敬,并且要认真看一 下,然后郑重放入口袋或名片夹。 • 8、与英美人打交道,你的名片当然应中英 文兼备。
• 握手的顺序 • 1、年少者等年长者先伸手 • 2、男士等女士手时间不宜太长,松紧要适度,眼睛正 视对方。 • 6、握手之前,如果戴手套,一般认为男的一 定要脱掉,女的则不必。 • 7、离开聚会,不必向每个人握手道别,而只 要笼统地来一句:“Well,so long everybody.”(好,各位再见。)
• 中国人与英美人在送礼与受礼方面的文化 差异,主要体现于中国人比较重物,而英 美人更重送礼形式本身。
十三、“聪明孩子会玩耍”—— 说娱乐
•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 变傻。) • Work while you work,play while you play.(工作得卖力,娱乐须尽欢。)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六、“对不起”不等于没道理—— 说 道歉
• 该谢不谢,不够礼貌;该道歉,不道歉, 同样无礼。英美人说“对不起”( I’m sorry./Pardon me./Excuse me.) 也比中国人多。
七、“每天至少称赞三个人”—— 说 恭维
• 中国人对美国人频繁使用称赞语有两种不 太妥贴的反应。 • 一是把他们的称赞语看得太重了,以为他 们从来都是对人对物、对事作客观的真值 判断。 • 二是把美国人的恭维话看得太重了
• (七)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 • (八)对关系一般的朋友,不可送内衣或 首饰等容易引起误会的礼物。 • (九)送礼要有诚意。 • (十)不要在公共场所给私人送礼。 • (十一)投人所好不可馈赠机密。 • (十二)送花等应避开“13”这个数。
• 接受礼物的文化差异及应注意的事项: • (一)接受礼品不可客气过头。 • (二)有酒共享。 • (三)要什么说什么。 • (四)充分利用对方礼物。
Sir./Ms.; Mr./Ms.+姓;直呼其名。
• 不能是“姓+teacher”,也不能是直呼别 人的姓。
• 老李 • 王老 • 老外
中国人的‚社交称谓家庭化‛问 题
• “我爱北京,但我不喜欢被叫
做‘老奶奶’。‛
• 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介绍顺序大致如下: • (一)先男后女 (八)先次后要 • (二)先少后老 (九)先温后暴 • (三)先低后高 • (四)先宾后主 • (五)先小姐后太太 • (六)先近后远 • (七)自然顺序
三、让“球”滚动的艺术——说闲 聊
• (一)谈论天气 • (二)如果两人经第三者介绍相互问好后, 就力求找到共同点。
四、“问我好,我受不了”——说 问候
• “见了老师一鞠躬,说声老师早;见了同学拉拉 手,互相问个好。” • “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过饭 了吗?) • “Eating lunch?”(吃午饭啊?) • “Where are you going?”(去哪儿?)
二、有序与无序——说介绍
• 在现代社会,名片已成为人际交往中常见 的结识工具。有关名片的设计与使用也有 一些讲究: • 1、设计名片时,千万不要用缩写,除非这 缩写中外人士早已熟知。 • 2、不宜将所有职务、头衔一古脑儿都印在 名片上。 • 3、应把名片放在易于掏出的地方。 • 4、求取名片不得罪人。 • 5、不宜像发传单那样散发名片,这样会给 人一种不严肃、随便的感觉。
给客人夹菜,强塞食物给客人; 最好准备饭后点心,重交流,轻吃喝。
(不要一再给客人斟茶,也许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不想

喝了。)
去英美人家里吃饭 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最好别提前或准时到;
2)可以带一点小礼物,如小丝帕、红葡萄酒、 鲜花(切忌13这个数字)等,一定要交给女主 人; 送礼
3)想吃什么自己取,不要客气,不要等待主人
这样的承诺是否能兑现?
正式的邀请
应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时 间
地 点
内 容 答 复
请 柬
谨定于2006年12月7日 下午3点在牛津街圣彼得
堡教堂为小女南希和爱
德华〃 索尔斯基先生举 行婚礼。敬请威廉斯先 生和夫人光临。 格林教授和夫人鞠躬
敬请赐复。
守时还是迟到?
在英美国家,一般情况下,工作和生活中跟别人
• 在英国,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至少三个星 期的带工资休假期。为了配合在校子女的 暑假,休假期一般多集中于7、8月。 •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分清英美人的工 作时间与娱乐时间,应避免下班时间、周 末时间、节假日时间与他们谈工作、谈生 意。
• 对于喜欢高雅艺术的朋友,需注意: • 1、观看舞台戏剧或欣赏音乐会,应准时入 场,迟到会影响他人。 • 2、欣赏交响乐等高雅艺术,千万不要在一 曲稍顿,但并未曲终时,就鼓起掌来,否 则你将“一掌难鸣”。 • 3、不可将手机在打开状态随身进入音乐厅、 歌剧院等场所。
八、私人领地不容侵犯——说禁忌
• “入门问讳” • 禁忌语就是不能随便说、随便问的事。 • Privacy(不受干扰的)独处;不受干扰 (或侵扰)的自由;秘密;私下;私事; 私生活或隐私。 • (一)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年龄。 • (二)英美人,尤其是女性,不喜欢别人 询问其婚姻状况。
• (三)英美人的最大忌讳是个人的收入与 开支。 • (四)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他们的宗教 信仰。 • (五)英美人不随便询问别人的详细地址。 • (六)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个人的政治 倾向。
三番五次请你吃; 4)品尝菜肴后要称赞女主人的厨艺好;
5)吃完后不要立即就走,而是要坐下来 和主人聊一会天,喝点茶,
吃点点心;
6)当双方出现没有话题可讲,或是一方确实
还有其他安排时,起身告别,应采用‚商议 式告别‛(不要说‚我必须得走了,还有重要的事情‛
等);
7)告别时,稍事寒喧,说走就走,不要站起
来又讲其他的事情,拖很长时间才走掉。
十二、“千里送鹅毛,不讲价多少” ——说送礼
• 与英美人交往,送礼规则: • (一)礼不在价高,关键是要投人所好。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 (二)送礼应该送给女主人。 • (三)应撕掉礼物上的价格标签。 • (四)礼物不论轻重,包装一定要美观。 • (五)送礼也要“投鼠忌器”。 • (六)下属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 响正常的工作关系。
平等原则:直呼其名 身份等级原则:姓+先生/小姐(女士/太 太) “吃饭了吗?”“去哪儿呀?”
“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
一些不宜用“姓+职务”表示 的词
• 中国文化中称呼“姓+职务”这种类型的, 有些翻译成英文不宜直译,如主任、局长、 科长、老师等。
• 对于教师的称呼很多,主要有三种:
• 在跨文化交际中,关心他人要掌握一定的 尺度。对英美人,我们要做到有求必应、 有请必到、不请不到、不“自作多情”。
十一、吃喝中的“卫生”习惯——说 请客
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英美人请客比较正规的菜谱是: 第一道:开胃食品:汤、果汁或沙拉(英美 人喜欢吃的生菜) 第二道:主食:往往是一种肉或鱼,配以土 豆、蔬菜、调味品等。 第三道:甜食:冰淇淋、水果馅饼或奶油蛋 糕等。
① 餐费一般是‚AA”制,各付各的钱;如果 是一方请客,事先已经约好,不必在餐馆中
争先恐后的付帐;
② 选择座位要听从指引,不要随心所欲;
③ 要记住给小费,金额为总消费额的10%-
25%不等。
在家里请英美人吃饭 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① ② ③ 菜不用准备太多,太杂; 不要一再问人家要不要食物,或是不停的 最好准备“公筷母勺”;
• 5、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说:请问您能不能给 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可以向您求教一个小 问题吗? • 6、朋友对朋友说:我想明天借用您的车, 您看行不行?
十、“不要教训你老奶奶”——说 关心
• 英语有句谚语“Don’ try to teach your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 (不要教训你老奶奶吸鸡蛋。) • 英美人患了感冒,中国人见状,可能说:“应该 多喝水。” • 英美人要出门,户外天气寒冷,中国人可能会关 照说:“应该多穿点衣服。” • 英美人来中国旅游,有个翻译对游客中年岁较大 的“老外”说:“你一定很累了,你年岁大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