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板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研究

的 电路 中可推导 出 = 墨
u 02
一 、
+
 ̄._
· R,从
Jz..r-
s
公式中可以看出 与 R成线性关系,其 中斜率
6一E 则E 一彘,截距为n一墨 ,则
R讷 一詈一R 。用最小二乘法算出a,b值,就可得
到 E 、R蚋 的值。
图’ 板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 实验数据
张学华 ,徐思 昀
(1.北华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13 ̄2.吉林市第五 中学 ,吉林 吉林 132011)
摘 要 :给 出了用 板式 电位差 计测电池 电动势 和内阻 的原理与方法 ,分析 了如何 选取 电路 中的电
池 E、标准 电阻 R 和限流电阻 R 的取值 ,使实验效果最佳 。运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 结果令
41—43.
[3] 陈晋 ,陈新 刚.板式 电势差 计实 验参数 选择 的讨 论 [J].淮北煤 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5,26(1):84—86.
Experim ental Study of M easuring Electrom otive Force and Internal Resistan ce of the Battery by using Plate-Type Potentiom eter
ZH ANG Xue-hua ,Xu Si-yun2
(1.Bem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2.The Fifth M iddle Schoo1 of Jilin City,Jilin 132011)
Abstract:Principles and m ethods of m easuring electrom otive force and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 tery by using plate-type potentiom eter are given.For the best experimental effect,how to select values of the battery,standard resistance Rs and the current lim iting resistor R in the circuit are analyzed.EX- perim ental data are processed by using method of least squares,and the experim ental results are satis— lying. Key words:plate-type potentiom eter;electromotive force;internal resistance
测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

测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引言测量电动势和内阻是电路实验中常见的内容,对于验证电源的性能和评估电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测量结果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重点讨论测电动势和内阻时可能出现的误差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误差源和影响因素1. 电池内阻的影响电池的内阻是测量电动势时的主要误差源之一。
电池的内阻会导致电动势在外部负载上的降压,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内阻越大,降压越大,测得的电动势值相对较小。
2. 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仪器自身的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误差、内阻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仪器,并校准仪器的示值误差。
3. 外部负载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电池的电动势通常会通过外部负载进行测量,而外部负载的大小、性质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负载电阻较大时,电池的内阻对电动势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负载电阻较小时,电池的内阻对电动势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误差分析与解决方法1. 电池内阻误差的分析与解决为了减小电池内阻带来的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使用内阻较小的电池。
内阻越小,降压越小,测得的电动势误差也就越小。
- 使用恒流源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恒流源,可以消除负载对电动势的影响,从而减小内阻误差的影响。
2. 测量仪器误差的分析与解决为了减小测量仪器误差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
在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时,应该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的仪器,以减小仪器本身的误差。
- 校准测量仪器。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示值误差符合要求。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通过与已知电源进行比对来校准仪器的示值误差。
3. 外部负载误差的分析与解决为了减小外部负载误差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控制负载电阻的大小。
根据具体测量需求,选择适当大小的负载电阻,以减小电池内阻对于电动势的影响。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电位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池电动势的精密仪器,其原理是基于电位差与电动势之间的等效关系。
通过测量已知电位差的参考电池与待测电池之间的电位差,可以计算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以下是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连接线和开关等。
2.将电位差计接通电源,打开电位差计的开关,调整电位差计的量程和精度,使其处于待测状态。
3.将标准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调整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使其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相等。
二、实验操作1.将待测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方向要正确。
2.调整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使其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相等。
此时,电位差计显示的数值即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3.如果待测电池的电动势未知,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得出电动势的平均值。
例如,可以分别测量多个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然后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电位差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同时,要避免将电位差计长时间置于高温或高湿度的环境中,以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5.在实验结束后,要将电位差计关闭,断开电源,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源和电位差计时,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和电位差计的参考端与待测端的连接顺序,避免出现连接错误导致仪器损坏的情况。
2.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电位差计的量程和精度是否调整正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多次测量和计算平均值时,要注意排除异常数据,以避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如果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差较大,需要重新进行测量或排除异常数据后再进行计算。
4.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安静,避免由于震动或电磁干扰影响测量结果。
如果需要移动仪器或更改设置时,要先关闭电位差计的开关,避免由于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危险情况的发生。
5.在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要断开电位差计的电源,以避免由于长时间通电导致仪器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气元件,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电源类型之一。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池性能的两个重要参量,也是刻画电池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
板式电位差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池测试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EMF)是指电池单元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动势又可以分为开路电动势和负载电动势两种。
开路电动势指的是在没有外接负载的情况下,电池端电压的大小,即电池的最大电动势。
实际上,开路电动势并不能真正反映电池的输出能力,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必然会接上外电路并承担一定的负载,这时候电池的电动势会下降到负载电动势。
利用板式电位差计可以精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板式电位差计的检测原理是利用该仪器内部的标准电池作为基准,测量用待测试电池产生的电势差与内部标准电池之间的电势差之间的差异,从而计算出待测试电池的电动势大小。
二、电池的内阻电池的内阻指的是电池内部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电阻。
内阻的大小与电极材料、电解液、温度等因素有关,是限制电池输出能力和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测量电池内阻对于评估电池的性能和状态非常重要。
板式电位差计能够测量电池的内阻。
具体的测量方法是,将电池极间置于负载电阻上,然后利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纹波电压大小。
通过分析纹波电压与负载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大小。
在实际测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试前应先将待测试电池放置至少30分钟,使其电压稳定后再进行测试。
2、正确选择待测试电池的负载阻值,避免过大过小。
3、测试时不宜使用过长的测试导线,避免线路阻抗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前应检查板式电位差计的内部基准电池是否接触牢固,并进行校准。
5、测试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测试设备和测试样品受到电磁干扰。
总之,利用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测试方法,能够对电池的性能和状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为电池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共12页)

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篇一: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及内阻电位差计是通过与标准电势源的电压进行比较来测定未知电动势的仪器,被广泛地应用在计量和其它精密测量中。
由于电路设计中采用补偿法原理,使被测电路在实际测量时通过的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测量准确度。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内阻、高灵敏度的仪表的不断出现,在许多测量场合都可以由新型仪表逐步取代电位差计的作用,但电位差计这一典型的物理实验仪器,采用的补偿法原理是一种十分可取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2. 掌握电位差计进行测量未知电动势的基本方法。
3. 学习对实验电路参数的估算、校准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实验仪器FB322电位差计实验仪、FB325型新型十一线电位差计、待测电动势实验原理 1.补偿法原理补偿法是一种准确测量电动势(电压)的有效方法。
如图1所示,设E0为一连续可调的标准电源电动势(电压),而EX为待测电动势,调节E0的大小使检流计G示零,即回路中电流I?0,电路达到平衡补偿状态,此时待测电动势与标准电动势相等,则EX?E0。
这种利用补偿原理测电动势的方法称为补偿法。
2.电位差计原理电位差计就是一种根据补偿法思想设计的测量电动势(电压)的仪器。
十一线电位差计是一种教学型电位差计,如图2所示,EX 为待测电动势,EN为标准电池。
可调稳压电源E、与长度为L的电阻丝AB为一串联电路,工作电流IP在电阻丝AB上产生电位差。
触点D,C可在电阻丝上任意移动,因此可得到相应改变的电位差UDC 。
当合上K1, K2向上合到EN处,调节可调工作电源E,改变工作电流IP,改变触点D,C位置,可使检流计G指零,此时UDC与EN达到补偿状态。
则:EN?UDC1?IP?r0?LDC?u0?LS(1)式中r0为单位长度电阻丝的电阻,LS为电阻丝DC段的长度,u0为单位长度电阻丝上的电压,称为校正系数。
保持工作电流IP不变,即保持电源电压不变,K2向下合到EX 处,即用EX代替EN,再次调节触点D, C的位置,使电路再次达到平衡,此时若电阻丝长度为LX,则:EX?IP?ro?LX?ENLSLX?u0?LX (2)即可测出待测电源电动势。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探究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电位差计、电池、外部电阻、导线等。
实验原理,电动势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它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有关。
当电池内部电阻增加时,电动势会减小;当外部电阻增加时,电动势也会减小。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位差计、外部电阻和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电路。
2. 调节电位差计,使其显示为零。
3.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4. 在电路中增加外部电阻,再次测量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5. 在电路中增加电池内部电阻,再次测量电动势,记录下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画出电动势随外部电阻和内部电阻变化的曲线图。
通过分析曲线图,我们可以得出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势随着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结论:1. 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有关。
2. 电动势随着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动势与电池内部电阻和外部电阻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动势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池和外部电阻,以及改变电路连接方式,来进一步探究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电动势与电路中各种元件的关系。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动势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并掌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位差计。
2. 电池。
3. 电压表。
4. 开关。
5. 导线。
6. 电阻。
实验原理:电位差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压(电动势)的仪器。
在电路中,电位差计可以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来确定电动势的大小。
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可以通过电压表来测量。
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池的电压有关,而电压表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电位差计和电压表来测量电动势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压表、开关和电阻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
2. 用导线连接电位差计的两个接线柱,使其与电路中的两点相连。
3. 打开电路,记录下电压表的读数。
4. 关闭电路,移动电位差计的位置,再次记录下电压表的读数。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路中的电动势大小。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位置的电压表读数,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电路中的电动势大小。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动势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压有关,而电位差计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差,从而计算出电动势的大小。
这验证了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差,从而计算出电动势的大小。
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掌握了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这一方法,为电路分析和实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的几种方法

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的几种方法作者:钏助孝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1期一、引言如何改进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的方法对物理的研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不断改进了测量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
本文研究伏安法和电位差计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着重就测量中的误差做了分析。
二、伏安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如图1所示,由于电池有内电阻,在电池内部存在着电位降落,因而电压表的指示值与电池电动势之间的关系为1.内接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如图1中甲所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两组测量值分别为和,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2.外接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如图1中乙所示,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3.误差分析⑷⑸两式告诉我们,用图1中甲电路测量时,电池内阻的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小,或者说测出的内阻实际上是电池内阻的真实值和电压表内阻的并联值;电动势的测量值也比真实值小,或者说测出的电动势实际上是用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池两极时的路端电压(电压表的读数)。
⑼⑽两式告诉我们,用图1中乙电路测量时,电池内阻的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大,或者说测出的内阻实际上是电池内阻的真实值和安培表内阻的串联值;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其真实值,即没有系统误差。
三、电位差计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1. 补偿原理2.电位差计的校准3.板式电位差计的原理及结构4.板式电位差计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及内阻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
接线时应断开所有开关,注意工作电池的正、负极应与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性相对,否则检流计的指针将不能指零。
(2)校准电位差计。
首先选定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的电压降为 V/m,按标准电池的电动势调节C、D间电阻丝长度为5.误差分析(1)实验数据处理(2)电池电动势的不确定度的计算(3)电池内阻的不确定度的计算(4)误差的来源误差一般来源有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仪器、环境条件和观测人都不变),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保持不变,或随着测量条件的变化而按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用线式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1.了解电势的补偿原理,并理解用电势差计测电动势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教 学 目 的 2.掌握电势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学会用线式电势差计测量电源电动势。
重 难 点 1.补偿法的理解;
2.电势差计的正确使用。
教 学 方 法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学 时 3个学时
一、前言
电势差计是一种精密的电学测量仪器,在精密测量中,电势差计是应用最广的仪器之一,它主要用来测量电动势、电势差和校准电表,还可用于间接地测量电阻、电流和一些非电量(如温度、压力)等,其精度可达0.1%~0. 03%。
用电势差计测电动势,就是将未知电压与电势计上的已知电压相比较。
测量中由于电势差不从被测对象中取用电流,并且应用了标准电池、标准电阻及高灵敏度检流计,因而测量精度高,测量结果可靠。
二、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线式电势差计,指针式检流计,标准电池,待测电磁,滑线变阻器,电位器,双掷双刀开关,单掷单刀开关,带保护电阻单刀开关,导线。
三、实验原理
关键讲清两点:1、补偿法 2、补偿法的实现 (一)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动势时,得到的是电池两端的路端电压,由于电池有阻,只要有电流通过,它就会有电压降,所以电压表的示值(端电压)总是小于电源电动势。
x U E Ir =-
(二)补偿法:要消除电池阻产生的电压降,就必须使流过电池的电流为零,因此要测量未知电动势,原则上按图4.8-1所示电路进行,电势差计就是利用补偿法测电池的电动势。
(三)电势差计工作原理
实际使用中,精度高而连续可调的电动势是没有的。
为了实现上述测量,通常采用分压的方法。
电势差计就是根据补偿原理制成的高精度分压装置。
电势差计有多种类型,本实验使用的是线式电势差计,其原理如图4.8-2所示。
电势差计主要由工作回路、校准回路和待测回路三个部分组成。
1.接通
1
K后,有电流I通过电阻丝AB。
2.标准化:把
2
K拨向标准电池
s
E,检流计G上有可能有电流流过,适当调整C、
D两点位置,找到合适的C、D长度,使G的指针零偏转,即
s CD
E U
=,此时,电路
处于平衡状态,电阻
CD
R上的电压降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互为补偿。
如果单位长度电阻丝电阻为
R,CD长度为
s
L,则有
CD端的电势差:
s s
E IR L
=
3.保持电阻
n
R不变,即工作电流I保持不变,把
2
K合向待测电池
x
E,重新找'C、'
D位置,使检流计G再次指零,达到补偿状态。
''
C D长度为
x
L,则
x x
E IR L
=
则有:x
x s
s
L
E E
L
=⋅
当
s
E,
s
L,
x
L都已知时,电源电动势
x
E可求出。
四、实验容与步骤 (一)仪器介绍
板式电势差计、标准电池(讲解注意事项以及s E 不同温度对应值)、工作电源(稳压电源,调节电压值不得超过5V )、待测电池(一节1.5V 电池)、滑线变阻器,电位器、检流计(讲解如何使用以及保护)、单刀开关(两个)、双刀双掷开关(讲解如何接线)。
(二)合理布置仪器 按图4.8-3正确连接线路,首先连接工作回路,再接待测回路,最后接校准回路。
(三)校准电势差计 首先测出始温t ,由表
格查出此温下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值,记录在数据表上,取电阻丝,确定长度s L 为6m ,根据公式/s s M E L =,算出单位长度电阻丝上的电压降。
将万用电表调至2.5V 档,粗测待测电池电动势值'x E ,记录于数据表中,由公式''/x x L E M =,估算出测量x E 电阻丝的大概长度。
其次将1n R (滑线变阻器)、2n R (电位器)调到中间位置,接上工作电源,合上开关1K ,使工作回路接通,将C 端插入6号接线柱,D 端与0号接线柱密切接触,为使工作回路和标准回路尽快达到补偿状态,先用万用电表直流电压2.5V 档测6号和0号接线柱间电压,调节1n R 使之约为1.02伏。
将检流计锁扣,调至白色圆点处,调节检流计机械零点。
然后进行粗校,粗校时将换向开关2K 合向标准电池,接通校准回路,按下检流计电计钮,调节2n R ,使检流计指针指零。
最后进行细校,将开关3K 合上,使保护电阻R 短路,微调2n R ,使检流计指针再次指零,此时电势差计被校准(即工作电流被校准)。
(四)测量未知电动势
首先粗测,断开开关3K 、2K ,根据估算长度'x L 确定C 端位置,将开关2K 合向待测电池,接通待测回路,保持电阻1n R 、2n R 不变,接通检流计,保持D 端位置,并使之与电阻丝点接触,使检流计指针指零(粗测)。
然后细测,合上开关3K ,微调D 端位置,使检流计指针再一次指零,断开开关3K 、2K ,读取所测电阻丝长度x L 。
(五)重复上述两个步骤,一共测五次。
五、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1.数据表格 (1)单次测量
室温7.8()t C =o 标准电池电动势 1.0190()s E V =
(2)多次测量
0.0012(), 1.5850()x s x x s
L E
S m E V L ⋅====
2.计算不确定度
(1)电势差计使用的电阻丝往复绕在11个接线柱上,考虑其缠绕不均,估计每米误差为0.002m ,且误差为均匀分布,则∆=
(i L 为实际使用长度)。
对确定长度s L ∆=
0.0069()s L U m =∆=
=
对测量长度x L
0.002L ∆=
0.0109()x L U m == (2)标准电池在0~40C o 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0V μ,即)V ⨯V '-5
仪
=4.010(。
按正态分布处理,则5
54.010210()3
s
E U V --⨯==⨯
(3)合成不确定度(忽略检流计灵敏度不够引起的误差)
0.003()U V ==
(4)测量结果表达式 1.5850.003()x x E E U V =±=±
六、注意事项
1.线路接好后,要仔细检查,确认无误方可接通电源,特别要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断开电源时,应先断开校准回路。
2.实验过程中强调保护标准电池和检流计不受损害,标准电池的通电时间不宜过长,通过标准电池和检流计电流都不宜过大。
因此为避免出现过大电流,调试时应掌握先粗后细的原则,先粗测再细测。
3.工作电流标准化以后,
1
n R 、
2
n R 不可再改变,否则就必须重新进行校准。
由
于工作条件的不稳定,工作电流常偏离标准状态,为此每次测一次数据,必须重新进行一次校准,以减小测量误差。
4. 学会估计及趋势把握,节省时间,不要盲目寻找。
• 5. 调节电势差计D 端时,D 端与电阻丝只作点接触,严禁将D 端按下后左右移动,避免刮伤电阻丝。
七、教学后记
1.本实验要测量的数据较多,实验的实际操作比较繁琐,因而学生感到完成实验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授课中强调学生一定要耐心调试。
2.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具体实施理解不透,因而接线和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例如补偿电阻的估计与插孔的寻找,因此在讲解原理时一定要讲清讲透。
3.学生实验操作中规性不够,例如保护电阻的接入,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正负极的连接,万用电表的读数,有效数字的正确读取等等。
4.实验中要让学生在出现故障时,学会排除故障,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实验报告填写时,要强调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表达、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分析以及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