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联邦储备银行职责
• 检查该区州注册银行; • 审批银行合并申请; • 进行资金划拨清算; • 货币发行管理; • 确定本区贴现率、管理贴现操作窗口; • 对辖区会员银行提供贷款; • 研究本地区经济和货币政策,并公布研究
结果。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二、组织结构
•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 • 职能机构:政策与市场部、金融机构与
监督部和业务与服务部。每个部下设相 应的职能机构。 • 分支机构:8个城市设有分行,4个城市 设有代表处。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英 格 兰 银 行 机 构 设 置 图
• •

•英格兰银行董事会


常稽 务核 委委 员员 会会
• 1844年7月29日《皮尔条例》的通过,为英格兰银行作为 中央银行提供了法律保证。
•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银行的银行。 • 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 1946年收归国有。 • 1979年4月公布了第一个完整的银行法,对英格兰银行的
权力做了详尽的规定。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邦 储 备 银 行


事 会 办 公

币 金 融 政 策
行 管 理 主 任
计 官 办 公
邦 储 备 银 行
行 监 督 管 理
部 部 业 部 部 室 室 主 办室 活部

任公


办室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内部部门设置
第二章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联邦储备委员会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第一篇: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有何不同?(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于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而商业银行是为了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只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特定部门的存款,而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除经济关系之外,还有行政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1)垄断发行原则。

有利于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得到发行钞票的经济利益。

(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否则将会出现通货不稳,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动荡。

(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3、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有何不同?中央银行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其特殊性表现在期限较短,具有可控性,抗干扰性和预防性,也是为了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债券的发行是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发行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

其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时则体现基础货币的投放。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1.填空1、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支机构设置 p232、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3、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4、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5、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中央银行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而发行。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

P886、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7、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8、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汇率)p202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

P205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P216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与手段存在差异p26112、货币危机:是由货币严重贬值带来的货币信用危机。

货币危机通常演变为金融危机。

13、金融危机:主要指由银行支付危机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金融危机处理不当通常引发经济危机。

14、经济危机:是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大幅上升,经济严重衰退,甚至濒临崩溃的一种恶性经济灾害。

中央银行期末考点.doc

中央银行期末考点.doc

中央银行期末考点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全部职责,中央银行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金属或几种形式的资产座位其发行货币的准备4.结算:与支付相关的货币资产转移,即实现商品效劳交易、投资、消费等活动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5.清算:通过一定的支付效劳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6.洗钱:通过金融或其他机构将毒品交易、走私、黑社会犯罪、恐怖活动、贪污腐败、偷税漏税等犯罪行为的非法所得转变为合法财产的过程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①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②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③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④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⑤关于政府融资问题2.央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3.⑴央行业务活动的原那么: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⑵央行业务活动与一般分类:⑴按央行性质:发行银行的业务,政府银行的业务,银行的银行业务⑵按照是否进入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表外业务⑶按照央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4.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⑴资产:①国外资产②国内资产⑵负债:①根底货币②其他存款③其他负债④央行的资本工程5.央行存款业务⑴目的与意义① 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给量②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平安③有利于国内的资金清算,④有利于对政府融通资金⑵特点:①存款原那么具有特殊性②存款动机③存款对象④存款当事人关系6.几种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弹性比例制,保证准备制,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现金准备发行制,比例准备制7.⑴央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藏的意义:稳定币值;稳定汇率;灵活调节国际收支⑵央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藏应注意的问题①确定合理的黄金外汇储藏数量②保持合理的黄金外汇储藏的构成⑶国际储藏的种类构成①黄金储藏②外汇储藏:一国掌握的在国外可兑换的存款和其他可变现的金融资产。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金融——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制度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各国幅员、地理和自然状况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和法律制度殊异,使得中央银行体制共制差别很大。

尽管如此,其仍然显示了强烈的共性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

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赋予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渐演变为中央银行,二是内政府根据他国经验直接出资组建而成。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¾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家欧洲私人银行。

1668年出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后,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待征。

瑞典银行只对国会负责,但并未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也同时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直到1897年它才得以独占货币发行权,并不再经营—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¾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家股份制的私人银行,虽然也经政府特许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但直到1844年“皮尔条例”颁布,才最终独占货币的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同时还代理国库,信誉较高,吸引了许多私人银行的存款,取得了银行的领导地位。

¾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世界经济和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¾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到1848年才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¾荷兰银行成立于1814年;¾奥地利国家银行和挪威国家银行成立于1817年;¾丹麦国家银行成立于1818年;¾西班牙银行成立于1829年,1874年才垄断西班牙的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D)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C)通过并开始实施。

A.1993年5月 B.1994年5月C.1995年3月 D.1995年9月4.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D)。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日本银行C.英格兰银行 D.意大利银行5.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

A.提高贴现率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卖出国债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6.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C)。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7.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C)。

A.强制性B.有偿性C.自愿性D.特殊性8.在我国,(D)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财务公司B.信用合作社C.金融租赁公司D.证券公司9.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短期的流动性贷款或季节性贷款,很少有(B)。

A.抵押贷款B.长期贷款C.信用贷款D.利率浮动贷款10.在我国,再贴现利率由(D)制定、发布与调整。

A.银监会B.国务院C.全国人大D.中国人民银行11. 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是指何种结算方式(B)。

A.净额结算 B.全额结算C.定时结算 D.实时结算12.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G SYSTEM,CNAPS)于哪年启动(C)。

A.1994年 B.1995年C.1996年 D.1998年13. 1995年颁布的(C)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 关于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表述正确的是(D)。

中央银行复习资料(参考)

中央银行复习资料(参考)

一.单项选择(知识)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由乔治·索罗斯及资本家在国际市场上对泰铢的买卖进行炒作,造成泰铢贬值,最终形成亚洲金融危机。

2.中央银行制度分为:(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4)准中央银行制度。

3.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我国属于单一式中央银行制4.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2月份国家外汇储备38015.03亿美元。

5.央行的职能:三大职能。

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

6.广义货币: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7.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8.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主要的利润。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二.多项选择(知识)1.货币政策的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2.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3.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复合中央银行制度不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由一家国家大银行兼行。

中央银行职能充当银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担当最后贷款人监管商业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道义劝告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特种存款特种存款是指中央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出现过剩超额储备时,要求其按一定比例把这种超额准备缴存中央银行冻结起来的一种存款方式。

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拉德克里夫报告“拉德克利夫报告”指出,流动性才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重要环节。

社会总支出取决于社会的流动性。

拉德克利夫报告又指出,利率变动对总支出有间接的影响。

利率的变动,特别是利率结构的变动是流动性变动的主要原因。

货币政策指在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准中央银行制度没建立中央银行,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及其授权某些商业银行综合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非介入准备金功能监管存款性公司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的存在形式、法律地位、业务集合、与政府的关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

充分就业有能力并志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中介目标(相对)短期的、数量化的、比较精确的金融数量指标,又称为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信贷规模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度。

信贷规模的数量构成包括存、贷款总额两大部分,且存、贷款总额一般表现为同增同减的变动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1.填空1、 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支机构设置 p232、 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3、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4、 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5、 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中央银行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而发行。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

P886、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7、 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8、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汇率)p2029、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

P205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P216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与手段存在差异p26112、货币危机:是由货币严重贬值带来的货币信用危机。

货币危机通常演变为金融危机。

13、金融危机:主要指由银行支付危机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金融危机处理不当通常引发经济危机。

14、经济危机:是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大幅上升,经济严重衰退,甚至濒临崩溃的一种恶性经济灾害。

P1992.单选1、 判断出不同央行制度优劣,并知道代表性国家 p18(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大多数国家会采取的)(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英国、法国、日本。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美国、德国。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

苏联和1990年前的大多数东欧国家,1983年前中国也实行这种制度(三)准中央银行制度:不设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新加坡、马尔代夫、斐济、沙特阿拉伯、中国香港在回归祖国前也属于。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海货币区。

2、港币发行由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负责3、最早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4、央行的业务(判断是资产、负债、中间) 第四章5、其他金融公司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界定(给一些公司名称区分)p58最主要的其他存款性公司是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城市)信用合作社、外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

6、关于货币发行(什么性质的货币发行):p80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财政发行:是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

(不同经济周期适用)p109累计回笼量 = 正回购量 + 现券卖断量 + 中央银行债券发行量累计投放量 = 逆回购量 + 现券买断量 + 中央银行债券到期量8、再贴现p101再贴现业务开展对象:在中央银行开立了账户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再贴现的申请和审查:商业银行必须以已办理贴现的未到期的合法票据,即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所开具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申请再贴现。

接受再贴现申请时应审查票据的合理性和申请者资金营运状况。

9、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与调整的。

采取定期挂牌发布。

10、主要支付系统的结算币种:美元、日元11、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

P216(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2、选择性政策工具各自含义:(1)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3)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4)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13、时滞的含义: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分为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P2411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检验(一个政策工具、其操作目标、法定准备金调整、先影响操作指标(中介指标))15、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性的规定 p291: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通股比例最低要求从2%提升至4.5%,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现行的4%提升至6%。

3.多选1、 央行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机构、分支机构p232、 世界上主要的货币发行制度:弹性比例制、保证准备制、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现金准备发行制、比例准备制。

p833、 一级交易商包括的机构范围(2016年的)4、 中间性指标的选择性条件: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p2045、 金融监管三道防线:预防性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救援p2836、 计算存款准备金的方法(三种)7、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

P2228、 货币发行的主渠道: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将货币注入流通、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反向组织货币的回笼,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与流通扩张和收缩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性与区别 p246共性: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出自于同一决策者,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区别: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作用过程不同,政策工具不同。

4.判断1、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 1986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性质、地位和职能首次以法规形式规定。

3、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京。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

4、 中央银行法定业务范围:货币发行和流通管理、存款准备金、为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在公开市场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经营黄金外汇及管理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代理政府发行兑付国债及政府债、组织清算、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中央银行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

5、 中央银行禁止业务: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得向个人、企业单位提供担保,不得直接向他们发放贷款、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商业性证券投资、不得向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6、 我国的委托国库制,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理国库7、 净额结算只在规定时点处理资金的转账划拨,因此降低了资金流转的速度。

若净债务银行在清算时刻没有足够的资金清偿债务,结算无法完成将导致支付系统风险。

实时全额结算系统比净额结算更有效率,更利于规避支付风险。

8、 货币政策五大目标:(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9、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利率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控制存在较长的时滞。

利率:中央银行能运用政策工具较为有效控制利率,但是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影响的是预期实际利率。

预期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预期。

5.简答1、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 p72(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3)有利于国内的资金清算(4)有利于对政府融通资金2、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解释) p120(1)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张是否具有效率和可持续性(2)外汇储备扩张导致本币被动超发,加大国内通胀压力(3)资产结构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能力问题3、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p202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2)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3)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货币供给量增加(减少),表示货币政策扩张(紧缩)(4)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缺点:(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2)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量存在较长的时间滞后(3)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多层次概念,存在选择问题4、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工具优点 223(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5、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p260(1)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监管的必然性(2)金融业高风险特性需要金融监管的有效防控(3)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6、近年来国际金融监管调整的主要表现(1)改变传统的监管手段,加强以促进金融业谨慎经营为目的的风险监管,保证金融业的效率和稳定(2)加强对大型金融集团的监督(3)要求银行审慎对待与高杠杆机构的关系(4)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更加密切7、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p3(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