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给 予双 氯芬酸片 2rg 5 ,每 日 3 ;雷 公藤 多甙 片 2 m , a 次 0 g
每 日 3次 。
致。外 因是致病 的条件 ,内因则是发病的基础 ,病变部位主要
是在关节 、经络、肌 肉,因为肝主筋 ,脾主肌 肉,肾主骨,因 此本病与肝脾 肾的关系 非常密切 。
42 病 理 损 害 .
红 ,脉沉细数或者沉细无力 。
13 治疗 方 法 -
1. . 1寒 湿 型 3
例 ,1 ~1 0 5年的患者 2 2例 ,5 0年的患者 3 ,5年 以下 ~1 6例
的患者 2 9例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 畸形 、功 能受 限,其 中有
7 8例晨 僵,2 5例发热或低热 ,6 9例血沉不正常 。病情 :2 例 7
韩秋 玲
( 东省新 汶矿 业集团 中心医院,山 东 新 汶,2 13 ) 山 723
中 图分类号 :R 9. 53 2 2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6 (0 1 601. 证型:D A 647 0 21 )1— 1 2 8 0 0 G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 炎的I床观察 。方 法:对治疗组 6 例患者 ,采用 中医辨证 的分型 ,分别 临 5
活动不利,触 之有 加剧 ,得冷痛减 ,数或滑数。 1- . 3筋脉痹阻 ,痰瘀凝滞 2
形 。属于 中医痹证 的范畴 ,近代 医学称之 为虺痹和 顽痹 。其 因 证机 治和一 般的痹证 不 同,在研 究探讨 古今治疗 痹症 的基 础 上 ,现对我 院中医辨治类 风湿性 关节 炎的临床观察 ,进行回顾
C C 中医临床 研究 2 1 年 第 3 第 1 期 JM 01 卷 6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临 床 观 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 引言1.1 疾病概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和全身炎症。
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是由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该疾病通常表现为手指、手腕、膝关节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重。
疾病会损害关节软骨和韧带,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等。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根治,但中医认为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及早诊断、早期干预、全面治疗是关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类风湿关节炎这一常见病症。
1.2 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关节炎症和软组织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体内,使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还强调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气血紊乱,进而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病因所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肝肾虚弱型等。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舒筋活络、散寒祛湿的目的。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包括疗效稳定、痛苦少、减少药物副作用等。
但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因人而异,避免过度用药或治疗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患者尝试和信赖。
2. 正文2.1 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120 pa-
且患 者较 痛苦 ,治疗 目的难 以 达到 在 腰 椎 麻 醉加 臂 丛麻 醉 下 行 手 月 1 日
中 医 辨证 治 疗 类风 湿 性 关 节 炎 临床 分 析
戴 朝 科 (青 海 省 互 助 县 中 医院 青 海 互 助 81050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 医辨 证 治 疗 方 案 对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选 取 120例 患 者 ,按 完 全 随 机 法 均 分 为 A、B 两 组 ,对 A组 患者 行 西 医常规 治疗 ,对 B组 患者行 中医辨证 治 疗 ,于 3个 月治 疗结束后 统 计并对 比 两组患 者疗效 。结 果 :两组 患者 均有 一定好 转 ,然 而 A 组总 有效 率及 显效 率显著 低 于 B组 ,差异 具备 统计 学意 义(P<O.05)。结论 :对 类风 湿性关 节 炎患者行 中医辨 证 治疗 ,疗效 更好 ,更 值 得 采 用 。
【中 图 分 类 号 1R25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1004— 4949(2013)09— 105— 02
类 风 湿性 关 节炎 发 病率 高 ,累 及 全 身 ,容 易 造 成 患 者 多 个 关 节 次 5~ 10mg。对病 情极 其 严重 的患 者 ,行 青 霉 素 静脉 滴 注 ,一 日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血管炎可侵犯全身许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多见于青壮年,20~45岁占80%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
中医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痹”,中医文献对“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顽痹”、“历节风”比较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风”一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病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病因或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王焘《外台秘要》亦认为:本病大都风寒暑湿之邪,因虚所致。
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病因病机】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
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和外邪入侵二个方面。
(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如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惊恐、郁怒,使肝肾精气受损,或阳气受损,损伤肝肾,一方面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瘀,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二)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如汗出当风,居住湿地、以致风寒湿等外邪侵入。
风邪善行而数变,游行全身,使多处关节患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炎,常累及手、膝、踝等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体内,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导致关节炎症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时通常主要从疏风祛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面入手,下面将具体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一、症状辨证:相对于其他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有关节红、肿、热、痛,晨僵等特点。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进行辨证论治。
1.风湿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较重,活动受限,患者感觉浑身沉重,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象浮滑。
治疗时要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常用方剂有桂附地黄丸、荆防败毒散等。
4.血瘀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痛,痛重不移,关节活动受限,伴有瘀斑或瘀点在关节周围,舌质暗紫,脉象弦细或沉结。
治疗时要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常用方剂有活血祛瘀汤、温经逐水汤等。
二、辨寒热证:根据患者体内寒热的不同表现,可进行辨证论治。
1.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冷痛,患者寒冷不适,舌质淡白,苔白厚,脉象沉紧。
治疗时要温经散寒,经络通络,如温经逐寒汤、当归寄生汤等。
1.虚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痛,疼痛较轻,易疲乏,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时要补益气血,强健脏腑,如归骨脂酒调、八珍汤等。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从疏风祛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面入手,根据病情特点和体质虚实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需要一个过程,患者需要耐心配合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良好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主要是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发病最初两年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是决定疾病转归的最重要阶段。
1发病机制RA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人体,流注经络,留于关节,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和,闭阻不通而出现疼痛、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故本病病机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滞关节为标,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不通则痛。
如寒性凝滞,寒邪偏胜,则其痛多较剧而痛处不移,此为“痛痹”;若因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感受风寒湿外邪,郁久化热,或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热邪与人体气血而致使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此为“热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支原体、分枝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畸形、骨骼肌萎缩、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以导致残疾。
家系研究提示:本病有遗传倾向,HLA-DR分子第三多变区的特定氨基酸顺序,是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遗传因素,因人体HAL-DR分子中的决定性成分具有能识别启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抗原的能力。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是一种自身抗体,见于70%的患者血清中,其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2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小关节出现晨僵、呈对称性、肿胀甚至畸形,晚期可影响大关节,病痛可累及腕部、肘部、肩部;踝部、膝部、髋部。
还常累及颈项部、背部、腰部及骶髂关节等。
一般参考世界公认的国际诊断标准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 h,且持续时间≥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3)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4)对称性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5)皮下结节;(6)X线改变(骨质疏松、间隙变窄、囊性变);(7)类风湿因子1∶32。
辨病、辨证、辨病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h
3
2、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辨病治疗是针对疾病的基本规律的治疗方法,它在痹病的论治的
重要性主要有四点,
(1)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基于“有形内必行诸外”的理论,主要是 靠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手段,搜集辨证素材,运用中医理论 归纳分析,“司外揣内”地进行理论思维辨证,正如《医宗金鉴·四 诊心法要诀》所述“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 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虽然辨证论治理论也始 终强调探微求真,辨证精细入微,但其产生,受古代科技水平和时代 的限制,终未摆脱其宏观辨证的局限性,四诊识(证)病的缺陷越来 越多的暴露出来,实难达到万全的境界。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 注)靠仅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辨证论治很难取得显著的临 床疗效。
中医的痹病包含了现代医学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果机 械的把所有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按痹证为分若干证型用于临 床,可能对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效,而对类风湿关节炎治 疗较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痹病阻经络,热 毒充斥血脉为主,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关节变形;与 此相反,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毒痹阻经络、筋 脉、骨节,预后较差,往往引起关节变形,肢体功能障碍 或丧失。
“证”所反映的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即主要矛
盾,这样,辨证论治对不同的风湿病反映的基本矛盾。认识就相对不
足。虽然辨证论治也强调病证结合,既要辨病,又要辨证,但是其重
视程度较辨证而言,多偏重于辨证。
中医治病不但是着重于辨证论治,而且更着眼于辨病论治,辨病 论治,古代前贤已有经典论述,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前 人医籍中有很多都是病证同治的。
(2)辨病论治还体现在对疾病宏观上总体认识,如病因病机、临床 表现及证侯特点,能掌握痹病的一般发展变化规律等,从而对具体的 论治起到整体指导作用,避免随证变法的被动应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
①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
②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苡仁,羌活,防己,生甘草。
③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代表方:宣痹汤合四妙散加减
常用药:生苡仁,防己,滑石粉,连翘,苍术,黄柏,金银花,萆薢,羌活,赤芍,青风藤。
④痰瘀痹阻证: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代表方:小活络丹加减。
常用药:炙乳香,炙没药,地龙,制南星,白芥子,当归,赤芍,川芎。
⑤脾肾亏虚
治疗:健脾益气,补肾祛寒
代表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川续断,补骨脂,制附片,骨碎补,桂枝,赤、白芍,知母,羌、独活,防风,麻黄,苍术,威灵仙,牛膝,炙山甲,地鳖虫,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⑥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独活,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细辛,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熟地黄,补骨脂,鸡血藤,乌梢蛇,蜈蚣,地龙,生甘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验方
①雷公藤多甙片: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经通络;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
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闭
经。
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
②白芍总苷:祛风除湿,抗炎免疫调节;对减轻关节肿痛有效,有一定的护肝作用,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痛、腹泻、纳差等。
③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可减轻关节肿痛,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④痹祺胶囊: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⑤昆仙胶囊:补肾通络,祛风除湿。
⑥湿热痹胶囊: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⑦大活络胶囊:祛风止痛,除湿祛痰,舒筋活络。
⑧追风透骨丸:祛风除湿,通络活络,散寒止痛。
⑨益肾蠲痹丸:温补肾阳,蠲痹通络。
3)外用类:麝香祛风湿膏、消痛贴、骨刺消痛胶囊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
①针灸疗法:近年来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这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有单独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也有针药并施或
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②推拿按摩:采用按摩法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施行推拿疗法,应由轻渐重,由点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长。
即推拿从主要部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渐扩展;用力必须由轻渐重,逐渐升级,以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推拿速度应由慢渐快,以患者无不适为度。
手法的运用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
柔和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均匀即手法动作有节奏,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忽轻忽重;有力即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而有所轻重;持久即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患者不感觉疲劳。
③其他: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中药熏治、中药全身浸浴、中药穴位贴敷/中医透皮定向治疗、红外线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臭氧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