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概论》的新思路

合集下载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是以学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实践相关
科目,以及探讨两岸三地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和交流,以及中国日益增加的影
响力和地位,为本科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中国概况的基础教育。

《中国概况》课程的组织教学一般可以分为讲授、阅读、讨论和实践四部分。

在讲授
的过程中,教师理解在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帮助留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概况中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掌握有关课程的知识点,
并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旨和方位,以促进留学生在进入中国社会实践后,有更全面和深
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让学生多多调查、侦察,多多实践,扩大个人知识面,让学
生有机会在探究中探索社会的多样性,即使是已被习俗所束缚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也
可以通过实践发现中国特有的多元思维和个性化理解,勾勒出属于留学生自己的中国概况,以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学习生活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要解释中国的社会实践的内涵,也要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要让留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等精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观念、价值观,使他们可以以正确的认识
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以及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依据面临的影响和关系,
参与中国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毛概的个人学习计划

毛概的个人学习计划

毛概的个人学习计划篇一:对于学好《毛概》的个人建议题目及要求:您认为怎样才能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谈个人真实感受,层次清楚,严禁抄袭,5号宋体,要点用黑体,字数不少于1000字,a4纸打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是十分必要的,有用的。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学习过程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概论》的学习过程之中要着重提示.讲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课本上哪些东西是重点内容,抓不到重点。

个人感觉我们现在所用的课本上有许多都是长篇大论,显得比较冗余繁重,往往一段话读下来之后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该着重掌握什么,但是再静下心来一总结,无非也就是那么几句话就能概括整段乃至整页描述的内容,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期末考试还是考研,课本上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才可能更深层次的把握复习的重点,因此我觉得学好教材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二,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学生就会连脑子都懒得动,只等着老师向我们传输一些内容,无疑又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因此应该增加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例如,课上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嘴巴在动起来的同时脑子自然也会运转起来。

同时也可以针对某些内容,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些PPT在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同学们在寻找资料制作PPT以及讲解PPT的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也就掌握起来了。

《概论》课教学中如何解读“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概论》课教学中如何解读“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概论》课教学中如何解读“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作者:文芳玲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征首先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OI】10.19312/ki.61-1499/c.2017.04.097中国革命涵盖了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各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革命斗争。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课教材中,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做了这样的描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段文字描述学生读起来就像一个绕口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其内涵。

理解不了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就无法理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本人在“概论”课教学中,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做以下解读。

一、中国革命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或封建主义君主专制。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压制资产阶级自由发展生产和贸易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是尼德兰革命,在整个世界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1566年尼德兰民族率先起来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世界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

219401631_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219401631_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2023年第2期No.2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0期Sum No.90[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李宝贵,男,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国际传播、语言规划与政策等。

电子邮箱:********************。

魏禹擎,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李慧,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配合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研究”(22BYY154);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课题“新时代国际中文传播体系研究”(21YH03A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ZDI145-37);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华文教育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22GQB007)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李宝贵1.2,魏禹擎1,李慧2(1.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内涵意蕴;现实境遇;实践逻辑[摘要]为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意蕴以及现实境遇,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优化路径:国际中文教育要通过树立融通贯通的大学科观念、设置合理完备的专业领域来夯实学科体系建设的厚度;通过不断扩大学术体系论域、加大学术主体国际参与来抓牢学术体系建设的广度;通过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话语平台、加强话语内容的创新、不断推进话语媒介的推陈出新来丰富话语体系建设的新颖度,促进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

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既要注重文献资料,又要注重理论方法。

没有理论指导的文献,是零散的文献;没有文献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课余时间,既要注重阅读原典,也要注重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及史学史的阅读。

(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二、再以鲁迅先生对《四库全书》的评价为例,了解批判继承的重要性。

《四库全书》的编纂,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清廷的刻意篡改,版本较差。

而且,清政府借助纂修《四库全书》,销毁了大批有价值的珍贵文献。

对此,鲁迅先生曾有论及:“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全毁,抽毁,剜[wān]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鲁迅全集》第6册,P188)另外,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还谈到:“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

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鲁迅全集》第六册P191)注释:清代文献学家陆心源对明人妄改乱刻古书,说过这样的话:“明人书帕本(注:书帕本是明代官样例行礼品,多数只注意表面装潢,不注重文字内容),大抵如是,所谓刻书而书亡者也。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三、几本较有价值的参考书目: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06年版;2、《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4、《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5、《史记》,中华书局三家注本(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或中华书局2006年版简体横排本。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籍推荐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籍推荐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籍推荐历史作为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于历史高考考生来说,掌握知识要点至关重要。

然而,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人不禁感到困惑,如何从众多的资料中选取合适的书籍进行学习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针对历史高考知识点,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历史高考。

一、史学概论类如果考生想要全面了解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发展历程,可以选择一些史学概论类的书籍。

其中,《中国史学史教程》是一本经典的著作,它系统概括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流派,对初次接触史学的考生尤为推荐。

另外,《史学》和《宣统史研究方法论》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从更深层次上解析了史学的研究方法。

二、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想要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史》系列教材。

这个系列的教材侧重于历史的大框架和主线,对于考生掌握古代历史的脉络十分有帮助。

另外,《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纲要》这两本书也是非常经典的教材,对于想要迅速了解古代历史的考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另一个重要板块,想要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深入了解,可以选择从中学历史教科书入手,例如《中学历史教科书·高二版》,它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此外,《中国近代史》和《历史六讲》也是非常经典的读物,对于考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世界史世界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个扩展内容,它涉及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变迁。

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考生来说,《世界通史》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读物,它概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对于加深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此外,《欧洲通史》和《美国史纲要》等专题性的世界史读物也是备考的好选择。

五、历史考古学历史考古学是近年来历史高考中新兴的一个重要考点,涵盖了很多有趣而且有深度的知识。

想要了解历史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可以选择《考古学概论》这本书,它将帮助考生对考古学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原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如何s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两个方面。

在内容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在形式上,将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人民所熟悉的形式和语言,转变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政策。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世纪前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第二,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文学概论阅读书目

文学概论阅读书目

文学概论第一学期读书笔记指定阅读书目A类: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又名《文学理论入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又名《文学原理引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布洛克《美学新解》(又名《现代艺术哲学》)安妮·谢泼德《美学:艺术哲学引论》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丹纳《艺术哲学》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雅科伏列夫《艺术与世界宗教》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B类:亚里斯多德《诗学》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李壮鹰《禅与诗》程亚伟《诗与禅》张伯伟《禅与诗学》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鲁枢元《超越语言》李泽厚《美的历程》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王汶成《文学语言中介论》李荣启《文学语言学》刁克利《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陈晓明《无边的挑战》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张沛《隐喻的生命》季广茂《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钱中文《文学发展论》龙协涛《文学阅读学》耿占春《隐喻》C类:马振方《小说艺术论》陆志平《小说美学》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夏中义《新潮学案》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王安忆《心灵世界》曹文轩《小说门》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高伟光《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徐岱《小说形态学》刘晓文《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文学》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陈惠芬等主编《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左金梅《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类: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朱大可《流氓的盛宴:中国当代的流氓叙事》曹文轩《20世纪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马原《阅读大师》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学热点》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王一川《汉语形象诗学引论》范伯群《通俗文学十五讲》、《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注:ABCD代表了该书的大致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国学概论》的新思路
唐磊
【期刊名称】《国际汉学》
【年(卷),期】2022()4
【摘要】中国学术界系统开展海外中国学的引进与再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

与海外汉学研究相比,海外中国学研究(偏重海外对现当代中国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整体收获似乎要少一些,这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国别学术史、人物个案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上,也体现在这一研究领域专业人才梯队培养一直缺乏
适用的导论性教材——在汉学研究领域至少有张西平、李雪涛主编的《西方汉学
十六讲》(2011年)。

【总页数】5页(P185-189)
【作者】唐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5
【相关文献】
1.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
2.论语言
规划研究的中国学派——评《语言规划概论》3.论语言规划研究的中国学派——
评《语言规划概论》4.中国学者为抗寨卡病毒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5.新时代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原理——读《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概论》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