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较难的简便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较难的简便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较难的简便计算题一、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256 + 78 + 144 + 122- 解析:-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 + b=b + a;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 + b)+c=a+(b + c)。

- 我们可以将256和144结合,78和122结合。

- 原式=(256 + 144)+(78+122)- =400 + 200=6002. 361+97+139 + 103- 解析:-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361和139结合,97和103结合。

- 原式=(361 + 139)+(97 + 103)- =500+200 = 700二、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 25×125×4×8- 解析:- 乘法交换律a× b = b× a,乘法结合律(a× b)× c=a×(b× c)。

- 我们把25和4结合,125和8结合。

- 原式=(25×4)×(125×8)- =100×1000 = 1000004. 12×125×5×8- 解析:- 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125和8结合,12和5结合。

- 原式=(12×5)×(125×8)- =60×1000=60000三、利用乘法分配律。

5. 99×25- 解析:- 把99看作(100 - 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a×(b - c)=a× b-a× c。

- 原式=(100 - 1)×25- =100×25-1×25- =2500 - 25=24756. 38×99 + 38- 解析:- 把后面的38看作38×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a× b+a× c=a×(b + 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姐姐有元,如果给妹妹1。

5元后,还比妹妹多0。

4元,妹妹有多少钱??思路:姐姐给了妹妹元后,还比妹妹多元,姐姐比妹妹多元,说明妹妹现在是-=元。

?思考原来妹妹是没有元的,所以-=2、聪聪和明明去买一个计算器。

聪聪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2。

60元,明明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0。

50元。

他们俩将钱合起来买这个计算器,还差8。

10元。

这个计算器的价钱是多少元?思路:+=?-=55。

??3、小红很想买一本价格是9。

80元的童话书,她现有的钱再添4。

20元,正好买一本。

但她只买了一本3。

20元的故事书,余下的钱借给了贝贝,贝贝刚好够买一本童话书,贝贝原来有多少元钱??思路:小红现有的钱添元购买元的书,说明现在她的钱币少元。

?-=元。

?里面用去了,还剩下-=元。

?借给贝贝元后,贝贝正好买童话书,说明贝贝比少就是元例题4:小马虎在计算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10+=因为把一个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和一个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相加对齐时将一位小数向右移了一格一位小数也就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错误算法结果为且一个正确加数值为所以错误的加数为原数是它的十倍为所以正确结果为.四年级数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 + 8 )×25 24×(2+10)125×( 8+80 )86×(1000-2)36×( 100+50 )15×(40-8)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 93×6+93×4 75×23+25×23 325×113-325×13 63×43+57×63 28×18-8×28类型三:(提示:把 102 看作 100+1;81 看作 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125×81 69×102 25×41 56×10152×102类型四:(提示:把 99 看作 100-1;39 看作 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25×39 42×98 29×99 85×98125×79类型五:(提示:把 83 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83+83×99 75×101-75 56+56×99 125×81-12599×99+99 91×31-91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

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作者:————————————————————————————————日期:21、姐姐有13.2元,如果给妹妹1。

5元后,还比妹妹多0。

4元,妹妹有多少钱?思路:姐姐给了妹妹1.5元后,还比妹妹多0.4元,姐姐13.2-1.5=11.7,11.7比妹妹多0.4元,说明妹妹现在是11.7-0.4=11.3元。

思考原来妹妹是没有1.5元的,所以11.3-1.5=9.82、聪聪和明明去买一个计算器。

聪聪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2。

60元,明明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0。

50元。

他们俩将钱合起来买这个计算器,还差8。

10元。

这个计算器的价钱是多少元?思路: 2.32.6和30.5都是两人相差原价的钱。

32.6+30.5=63.163.1-8.1=55。

3、小红很想买一本价格是9。

80元的童话书,她现有的钱再添4。

20元,正好买一本。

但她只买了一本3。

20元的故事书,余下的钱借给了贝贝,贝贝刚好够买一本童话书,贝贝原来有多少元钱?思路:小红现有的钱添4.2元购买9.8元的书,说明现在她的钱币9.8少4.2元。

9.8-4.2=5.6元。

5.6里面用去了3.2,还剩下5.6-3.2=2.4元。

借给贝贝2.4元后,贝贝正好买童话书,说明贝贝比9.8少2.4就是7.4元例题4:小马虎在计算2.53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4.18.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4.18-2.53=1.651.65×10+2.53=19.03因为把一个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和一个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相加对齐时将一位小数向右移了一格一位小数也就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错误算法结果为4.18且一个正确加数值为2.53 所以错误的加数为1.65 原数是它的十倍为16.5 所以正确结果为19.03.四年级数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 +8 )×25 24×(2+10)125×(8+80 )86×(1000-2)36×(100+50 )15×(40-8)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 93×6+93×4 75×23+25×23 325×113-325×13 63×43+57×63 28×18-8×28类型三:(提示:把102 看作100+1;81 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125×81 69×102 25×41 56×101 52×102类型四:(提示:把99 看作100-1;39 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25×39 42×98 29×99 85×98125×79类型五:(提示:把83 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83+83×99 75×101-75 56+56×99 125×81-125 99×99+9991×31-91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难题精选

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难题精选

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难题精选班级:姓名:1、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2、50个0.1和4个0.01组成的数是()。

3、10.496精确到个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4、8.06千克=()克4吨60千克=()吨7.8米=()米()厘米204公顷=()平方千米5、在○里填上>、<或=。

4千克800克○4.5千克8.600○8.6 3.05○2.956、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它的一个底角是()度。

7、长春在北京东偏北约55°方向上,北京在长春()偏(),约()的方向上。

8、小数0.7里有()个千分之一,0.107里有()个()。

9、把4.235扩大到它的()倍是4235;缩小到它的()是0.04235。

10、一条红领巾的其中一个内角是25°,它的另两个内角分别是()()。

1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数是8.1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2、由5个十,3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13、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14、34.02中的小数点去掉,所得的数是原数的()倍;把34.02改为三位小数是();34.02在()和()这两个相邻整数之间。

15、3599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16、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89°,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7、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是45度,顶角的度数是()度,它还是个()三角形18、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

19、不改变4.8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2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7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最长是(),最短是()(三条边都是整数)2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2°,它的另一个锐角是()。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1、一筐水果连筐共重180千克,卖去水果的一半后,连筐共重92千克,这筐水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种巧克力原价是12元一盒,商场开展促销活动,欣欣商场买3盒送1盒,迎奥商场买1盒减2元,明明需要4盒巧克力,到哪个商场买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箱大枣与3箱桔子的价钱相等,3箱桔子与4箱梨的价钱相等。

如果一箱大枣72元,一箱梨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小红上学期的一张成绩单,你能根据信息算出她的语文和外语的成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星期天,6个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共付门票36元,每人乘车用3元。

他们平均每人用多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描述,把路线示意图画完整。

早上,王超从大学生公寓出发,向南偏西20°的方向走100米到教学楼上课;中午到教学楼北偏西30°约150米的食堂吃饭;吃完饭后,又到食堂东偏北40°约200米的图书馆看书;下午从图书馆又回到教学楼上课。

7、简算。

9999+999+99+9+4101×99 用两种方法简算564-121-200-129272-364+228327+515-327+485851-251-255-452000÷125÷4÷2(450-72)÷972+4×720+59×72(83-47)×25+75×368、六一儿童节,张老师给小朋友们购买演出用的服装,买2件t恤和3条短裤的钱同样多。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1、一筐水果连筐共重180千克,卖去水果的一半后,连筐共重92千克,这筐水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种巧克力原价是12元一盒,商场开展促销活动,欣欣商场买3盒送1盒,迎奥商场买1盒减2元,明明需要4盒巧克力,到哪个商场买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箱大枣与3箱桔子的价钱相等,3箱桔子与4箱梨的价钱相等。

如果一箱大枣72元,一箱梨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小红上学期的一张成绩单,你能根据信息算出她的语文和外语的成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星期天,6个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共付门票36元,每人乘车用3元。

他们平均每人用多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描述,把路线示意图画完整。

早上,王超从大学生公寓出发,向南偏西20°的方向走100米到教学楼上课;中午到教学楼北偏西30°约150米的食堂吃饭;吃完饭后,又到食堂东偏北40°约200米的图书馆看书;下午从图书馆又回到教学楼上课。

7、简算。

9999+999+99+9+4101×99 用两种方法简算564-121-200-129272-364+228327+515-327+485851-251-255-452000÷125÷4÷2(450-72)÷972+4×720+59×72(83-47)×25+75×368、六一儿童节,张老师给小朋友们购买演出用的服装,买2件t恤和3条短裤的钱同样多。

4年级高难度数学题

4年级高难度数学题

4年级高难度数学题一、四则运算类。

1. 计算:32×[(128 + 147)÷25 - 3]- 解析:- 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128+147 = 275。

- 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275÷25=11。

- 接着算中括号里的减法:11 - 3=8。

- 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32×8 = 256。

2. 9999+999+99+9- 解析:- 把每个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减1的数。

- 原式=(10000 - 1)+(1000 - 1)+(100 - 1)+(10 - 1) - 去括号得:10000+1000 + 100+10-4- 计算结果为:11110 - 4=11106。

二、运算定律类。

3. 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125- 解析:- 把32拆分成4×8。

- 原式=25×4×8×125- 根据乘法结合律:(25×4)×(8×125)- 计算得:100×1000 = 100000。

4. 125×(80+8)- 解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125×80+125×8- 计算得:10000 + 1000=11000。

三、小数类。

5.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19.8,原来的数是多少?- 解析:- 设原来的小数为x,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就是10x。

-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0x - x=19.8。

- 化简得:9x = 19.8。

- 解得:x = 2.2。

6. 计算:3.6×1.9+0.36×81- 解析:- 根据积不变的规律,把0.36×81转化为3.6×8.1。

- 原式=3.6×1.9+3.6×8.1- 根据乘法分配律:3.6×(1.9 + 8.1)- 计算得:3.6×10 = 3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难题解题

1、姐姐有13.2元,如果给妹妹1。

5元后,还比妹妹多0。

4元,妹妹有多少钱?思路:姐姐给了妹妹1.5元后,还比妹妹多0.4元,姐姐13.2-1.5=11.7,11.7比妹妹多0.4元,说明妹妹现在是11.7-0.4=11.3元。

思考原来妹妹是没有1.5元的,所以11.3-1.5=9.82、聪聪和明明去买一个计算器。

聪聪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2。

60元,明明的钱买这个计算器差30。

50元。

他们俩将钱合起来买这个计算器,还差8。

10元。

这个计算器的价钱是多少元?思路: 2.32.6和30.5都是两人相差原价的钱。

32.6+30.5=63.163.1-8.1=55。

3、小红很想买一本价格是9。

80元的童话书,她现有的钱再添4。

20元,正好买一本。

但她只买了一本3。

20元的故事书,余下的钱借给了贝贝,贝贝刚好够买一本童话书,贝贝原来有多少元钱?思路:小红现有的钱添4.2元购买9.8元的书,说明现在她的钱币9.8少4.2元。

9.8-4.2=5.6元。

5.6里面用去了3.2,还剩下5.6-3.2=2.4元。

借给贝贝2.4元后,贝贝正好买童话书,说明贝贝比9.8少2.4就是7.4元例题4:小马虎在计算2.53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4.18.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4.18-2.53=1.651.65×10+2.53=19.03因为把一个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和一个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相加对齐时将一位小数向右移了一格一位小数也就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错误算法结果为4.18且一个正确加数值为2.53 所以错误的加数为1.65 原数是它的十倍为16.5 所以正确结果为19.03.四年级数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 +8 )×25 24×(2+10)125×(8+80 )86×(1000-2)36×(100+50 )15×(40-8)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 93×6+93×4 75×23+25×23 325×113-325×13 63×43+57×6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 看作100+1;81 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125×81 69×102 25×41 56×101 52×102类型四:(提示:把99 看作100-1;39 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25×39 42×98 29×99 85×98125×79类型五:(提示:把83 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83+83×99 75×101-75 56+56×99 125×81-125 99×99+99 91×31-91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难题锦集
1、一筐水果连筐共重180千克,卖去水果的一半后,连筐共重92千克,这筐水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巧克力原价是12元一盒,商场开展促销活动,欣欣商场买3盒送1盒,迎奥商场买1盒减2元,明明需要4盒巧克力,到哪个商场买合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箱大枣与3箱桔子的价钱相等,3箱桔子与4箱梨的价钱相等。

如果一箱大枣72元,一箱梨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小红上学期的一张成绩单,你能根据信息算出她的语文和外语的成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星期天,6个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共付门票36元,每人乘车用3元。

他们平均每人用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描述,把路线示意图画完整。

早上,王超从大学生公寓出发,向南偏西20的方向走100米到教学楼上课;中午到教学楼北偏西30约150米的食堂吃饭;吃完饭后,又到食堂东偏北40约200米的图书馆看书;下午从图书馆又回到教学楼上课。

7、简算。

9999+999+99+9+4
10199 用两种方法简算
564-121-200-129
272-364+228
327+515-327+485
851-251-255-45
201912542
(450-72)9
72+4720+5972
(83-47)25+7536
8、六一儿童节,张老师给小朋友们购买演出用的服装,买2件T 恤和3条短裤的钱同样多。

每条短裤40元,买8件T 恤需要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三千零六。

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了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5、7、0、0和.组成符合要求的小数。

(1)去掉1个0而大小不变的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掉2个0而大小不变的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2、3、4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于4而大于2的两位小数是()、()、()和(),其中最大的数是()。

12、
5千克西红柿()元,5千克黄瓜()元,50千克白菜()元,50千克萝卜()元。

13、每吨海水含盐量为30千克.照这样计算,10千克的海水含盐多少千克?100克的海水含盐多少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是6.7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5、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2千米,当她走了0.3千米后发现数学书忘带了,立即按原路返回取书,这样她要比平时去学校多走多少千
米?这回她到学校要走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筐草莓,连篮共重3.8千克,吃掉一半后,连筐共重2千克。

你知道草莓和筐各重多少千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兰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法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
成了5,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

你能算出错误与正确相差多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绿化队原计划12天植树1800棵,实际每天植树的棵数比计划多30棵。

完成植树任务实际用多少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A、C两城间有两条公路。

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经过B城到C城用了6小时。

(1)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回时走另外一条路,且每小时多行6千米,回到A 城要用多少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现在设计新建一条公路,使B城与公路AC连通,怎样设计路程最短?(画在图上)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