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变化3篇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三篇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三篇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三篇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活动目标1.乐意发现四季的变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节特征,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循环交替的。

3.能根据图片上的特征分辨四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四季循环”图片;“四季”组图;《四季童谣》儿歌视频。

纸面教具:《错误的四季》。

材料准备: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顺序——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之中一共有几个季节?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四季主要的季节特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一张图片画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三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儿歌视频,请幼儿欣赏视频。

四发放教具鼓励幼儿按四季找出错误的季节特征——每张图上都有错误的季节特征,请你们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教案活动要求:1、初步体验一年中四季显着的特点,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渐长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欢快与抒情),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磁带等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我怎样才能长大1、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走过春夏秋冬,就会渐渐长大。

重点引导:用哼鸣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初步学习轮唱歌曲后半段二、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长大(一)熟悉旋律1、介绍音乐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长。

欣赏旋律在每一个季节,小朋友在干些什么?2、出示四张小路(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根据颜色判断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季节?——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冰冷的季节。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简单讨论:在每个季节可以做些什么?3、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变换顺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来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四季中孩子们做的事情。

幼儿园四季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四季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四季的变化教案【篇一:幼儿园大班教案:四季的花卉(语言、科学)】【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回忆,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2、通过讨论、交流,丰富幼儿花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3、乐意观察植物,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难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活动准备】1、四季特征的图片。

2、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四季常见的花卉图片。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1、出示各种花卉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回忆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

师:你们知道这是些什么花?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认识荷花、菊花、腊梅花同上。

2、出示四张代表四季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师:你发现这四张图片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书的变化等来判断。

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

3、拓展幼儿知识,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师:春天还有什么开放?你还知道哪些是在春季开放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认识夏天、秋天、冬天的方法提问同上,鼓励幼儿把知道的花插入或放在相应季节的图片。

效果分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花卉的知识懂得的不多,所以在教学中带孩子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孩子们居然也能过目不忘,在参观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知识,能说出很多不同的地方,说出名字,通过学习,知道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能与同伴自如的交流。

【篇二:大班:美丽的四季(详案)教案】大班:美丽的四季温思圆活动目标:1、通过回忆交流四季的相关经验,丰富幼儿对不同季节特征的了解,进一步感知四季的美。

2、通过装扮四季娃娃,培养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四季图片。

2、装饰四季的材料。

3、录音机、舞曲磁带。

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1、师: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重点让幼儿知道四季轮换的顺序。

)2、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那我们就先从春天开始谈谈吧。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

年幼儿园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
活动目标
通过《变了变了》科学活动,让幼儿探究物体的变化,并观察、描述、解释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
1.物体变化的概念
2.熟悉常见物体的变化
3.探究变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常见物体的变化现象
2.能够开始解释物体变化的原因
3.培养观察、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清水、小碗、冰块
2.弯曲的金属线、电煤铁片
3.植物、灯泡
4.书籍或图片资料
活动流程
1.导入:教师为幼儿提出“什么是变化”引入话题。

2.展示: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变化。

3.实验:观察金属线、电煤铁片的弹性变形现象。

4.探究:讨论引起变化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

5.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变化实例。

6.总结:结合幼儿的观察和实验体验,让幼儿总结物体变化的原因。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探究世界万物的变化原因,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可以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难易程度进行调整,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拓展延伸
•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物体变化的原因。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通过《变了变了》科学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为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

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

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学习认识物体的部分属性,探讨物体的变化。

•初步了解物体的变化原因,培养观察物体的能力。

2. 教学目标•能认识和描述物体外观的一些属性。

•能观察并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物体或图片•实验用具(如变色玻璃、薄膜等)•幼儿园小班学生•课堂教具:磁铁、显微镜、放大镜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老师将带来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围绕物体的外观和属性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发生变化?2. 实验探究(30分钟)•老师通过一系列实验,如用磁铁吸引不同的材料、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纸张等,让学生亲自体验物体的变化过程。

•鼓励学生观察、尝试,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讨论总结(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变化的规律。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什么物体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4. 游戏互动(20分钟)•接着进行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物体变化的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模拟物体的变化过程,以加深理解。

四、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体变化的理解程度。

•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变化的知识。

五、延伸活动•在课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并让家长参与其中,加深家校合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物体变化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不同颜色的果冻等。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节科学课的教学,学生对物体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的教学内容及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园小班学生理解物体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可以通过加入新的物质而改变。

2.能够观察并描述实验中发生的变化。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红色食用色素、蓝色食用色素、清水、小杯子、勺子、白色织布。

2.教师准备:熟悉实验步骤,并理解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并问学生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给白色的织布加入红色食用色素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步:实验操作
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块白色织布、一小杯水、一勺子和少许红色食用色素。

2.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将红色食用色素加入清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织布浸泡在红色水中。

3.观察织布颜色的变化,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第三步:结果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白色织布变成了红色。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加入蓝色食用色素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四、延伸活动
1.让学生自由探索,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加入清水中,观察变化并记录结果。

2.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尝试利用其他物质来改变物体的颜色。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颜色的变化可以通过加入新物质实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真实投入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

主题三 神奇的变化主题网络图一、主题解读世界是多变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千奇百变的.颜色会变、云会变、天气会变、树会变、镜子会变、我们也会变······,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变化”的现象经常会吸引着孩子。

“变化”的谜底,走进神奇的“变化”世界.二、预期目标1、能感知大自然的变化,能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关注气候、关注地球的变化,有初步的环保意识.2、探索生活中会产生变化的材料和食物,寻找出变化规律。

3、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简单方法,培养探索研究意识.4、在光、水、色等物体的变化中,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

5、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通过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及它的多种吃法,感受身边变化的食物。

7、知道食品有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

三、环境创设1、主题墙饰●主题墙面“千变万化的世界”——由“水的变化、光的变化、食物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板块组成.●墙面:科学调查员:日益变化的地球●“科学实验我知道”:根据教学活动,将实验记录、过程、结果等资料展示在墙面.2、活动区●科学区—-光之家、玩色坊、巧手长今、水宝宝●图书区—-相关的科学图书、图片等●美工区——小画坊、染色吧、蔬菜水果造型吧●自然角——放置一些发酵的食物,供幼儿观察●语言区-—小舞台、小小新闻家四、资源利用1、父母和幼儿一起做“水蒸气蒸发和结冰”的实验。

2、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制订、实施节水计划。

3、在与家人购物时,学会看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和家长一起参观科技馆。

5、父母和孩子搜集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案例活动1:四季歌(语言、科学)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和顺序。

2、能感受并发现自然的变化.教学准备:幼儿用书、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了解一年四季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4幅图画,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二、谈话活动:了解秋天的特征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1、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知道的秋天景象。

2024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

2024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

2024年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属性可能会发生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迹,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会事物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感受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水、颜料、容器等。

2.教学资源:教学PPT、视频等。

3.教师准备:制定教学步骤、重点提示及实验的安全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引言或视频引入本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与学生交流:你们曾经看到过物体的颜色或形状发生变化吗?第二步:示范实验1.实验一:将水倒入不同颜色的颜料中观察。

2.实验二:将不同形状的冰块放入水中观察。

第三步: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为什么颜色或形状会发生变化?2.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的结果。

第四步:拓展应用1.提出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颜色或形状?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结果。

2.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变化现象,并记录在学习日记中。

七、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实验的难易程度、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对物体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未来人才。

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

科学颜色变变变教案【篇一: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做中学”科学游戏方案设计【方案名称】颜色变变变【所需课时】20分钟【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 1、通过配色游戏,知道两种颜色在一起可以变出新的颜色。

2、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原理】颜色混合变色的原理..【教学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教学过程】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价价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你想让它变成什么颜色?2、现在我来做魔术师,让里面的水变一个颜色3、师:哇,水宝宝怎样了?变成什么颜色了?像什么?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来当一回魔术师呀?”“请你们轻轻的从椅子下面拿出瓶宝宝,摇一摇吧。

”5、“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6、看!我的是什么颜色呀?和我一样的瓶宝宝举起来,我的瓶宝宝要和它亲一亲,不一样的藏起来。

” “这些瓶宝宝都玩累了,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家。

”二、颜色变变变1、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师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

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2、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变化师:” 这个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我换上其它颜色的盖子,摇一摇,那你们猜一猜瓶子里的水会不会变呢?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换一个瓶盖,摇晃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变化3、幼儿自由操作,摇一摇瓶子,瓶子里的水会变成什么颜色。

4、师:“瓶子里的水变成什么颜色了?”自编儿歌:水宝宝变变变,变成橘色像橘子。

(柿子)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绿色像叶子。

(草地)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紫色像茄子。

(葡萄)师小结::颜色宝宝可真神奇,两个不同的颜色合起来就会变出新的颜色三、延伸探索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又会变出不同的颜色,(用一个杯子,倒入蓝色和绿色,哇,变出深绿来了),好玩吗?下次我们在区角里再去试试看,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放在一起,看看又会变出什么颜色来【幼儿评价方法】幼儿通过观察2种不同颜色结合会出现第三种颜色,感受颜色的变化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教案变化3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变化篇1
搞笑的叶子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透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状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能够吃的叶子。

师:叶子能够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搞笑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案变化篇2
有趣的蜗牛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
幼儿园科学教案变化篇3
可爱的瓢虫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__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

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

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

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

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