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

合集下载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总则: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施工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定期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

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

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

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

如果需要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接头采用悬挂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

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精心整理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铺设标准1.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 及以上的轨道。

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50m 弦量不超过30mm ,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 轨道)、220mm (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 ;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 ,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1.9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

距为1.14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15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

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

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

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51.9mm,22kg/m型号轨道为59.7mm。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

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

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接头枕间距:480±50mm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高低差≤2mm;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窄轨轨道铺设标准》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2、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4、道碴厚度标准井下部分≥100mm地面部分≥150mm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矿井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矿井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一、轨道质量标准: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表1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mm)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图1 接头悬接的轨枕间距(mm)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矿用轨道、道岔安装标准

矿用轨道、道岔安装标准

矿用轨道安装技术标准1.三视图的定义。

答:为了从几个正确地表达物体的开关,通常需要建立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体系,然后将物体放在这个投影面体系中向三个投影面(V、H、W)进行投影,得到相应的三个视图,称为三视图。

2.识读矿图五个要素。

答:识读矿图,应从整体开始,先看轮廓,后看细节,逐步深入地加以分析,以获得较清楚的全面认识。

第一看图名,因为矿图的图名说明了地点、内容和图纸的各类。

可分清是否为所需要的图纸。

第二看图的比例尺,可知道图纸的大小和图中有关尺寸。

第三识别图的方向,地形图都按标准图幅绘制。

图上经纬线方向与图廓方面一致,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奔西跑;对于矿图来说,按开采顺序由浅到深绘制,每张图纸都必须画出指北针以示方向。

第四分辨开采区范围内的地貌地物情况,开采的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及各种设施、地面运输、通讯等系统。

第五了解井下开采情况,采掘工作面所在位置,识别各种巷道及其用途,从而了解采掘工程情况,计算各种工程采掘量。

3.煤矿窄轨道铁道常用钢轨类型及主要尺寸。

答:常用钢轨类型:18kg/m、22kg/m、24kg/m、30kg/m、38kg/m.要点:标准长、重量、断面尺寸、螺栓孔中心距、螺栓孔径。

4.常用的基本工具、量具和施工机具。

答:常用基本工具、量具:1.道钉锤 2.撬棍 3.螺丝扳子 4.大头镐 5.轨距尺 6.水平尺 7.水平板 8.轨道尺施工机具:1.千斤顶 2.钢轨锯 3.钻孔工具 4.拔钉器 5.液压剪钳6.轨缝调整器5.道岔的有害空间。

答:从咽喉到实际尖端之间的一段距离,轨线中断,车轮失去引导,可能导致车轮撞击心轨尖端,甚至可能进入异侧轮缘槽,发生脱轨,有时引起列车的剧烈振动,加速辙叉损坏,因此,这段距离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6.道岔的分类及常用道岔型号的含义。

答:道岔的分类: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

煤矿窄轨道岔型号由两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及5组阿拉伯数字、两条短斜线和一个汉字组成,其表示方法为:第一、二个大汉字拼音字母是道岔型式代号:DK -单开道岔 DC -对称道岔 DX -渡线道岔JD -交叉渡线道岔 DZ -对称组合道岔 JC -菱形交叉道岔TX -四轨套线道岔第一组数字表示轨距:6-600mm 轨距 7-762mm 轨距 9-900轨距第二组数字表示钢轨型号:15-15kg/m钢轨18-18kg/m钢轨24-24kg/m钢轨第三组数字表示道岔号数:2-辙叉角28°04′20″3-辙叉角18°55′30″4-辙叉角14°15′5-辙叉角11°25′16″6-辙叉角9°31′38″第四组数字表示道岔的曲率半径:12-曲率半径为12m 20-曲率半径为20m第五组数字表示两条线路的中心距:16-两条线路的中心距为16dm两条线路的中心距只对于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道岔才有。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是煤矿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煤矿
生产的安全和效率。

因此,为了确保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

本文将就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的相关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煤矿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1. 设计选址。

在进行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前,首先需要对选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选址应
考虑到煤矿的地质条件、运输线路、矿井布局等因素,确保轨道及道岔的布置合理、安全。

2. 材料选用。

在进行轨道及道岔安装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包括轨道、道岔、轨道连接件等,以确保其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安装工艺。

在进行轨道及道岔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包括
轨道的校直、道岔的安装、轨道连接件的固定等,确保安装工艺符合要求。

4. 安全设施。

在轨道及道岔安装完成后,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栏、信号设备、轨道检测设备等,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5. 检测验收。

轨道及道岔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
规范,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

总之,煤矿轨道及道岔的安装标准是煤矿运输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煤矿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

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道轨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1、轨道的辅设标准
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 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
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1.9 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

1.10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无杂拌道(同一线路或区段内两种型号的轨道(分支除外)或长度低于
2.5m 的轨道为杂拌道),无夹眼道。

1.11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消灭阴阳道。

1.12 轨道轨枕质量合格,敷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无两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轨枕与轨道垂直。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
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

一般运输线路木轨枕规格(宽×高)不小于120×150mm。

1.13 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

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

1.14 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架要具有防脱闭锁功能,地辊之间一般间距为15m,最大距离不超过25m,以轨枕、道木无明显磨痕为准,巷道内变坡点处应增加地辊,变坡度数在15 度以上的,在此变坡点处应装设直径不小于300mm 的地辊,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

1.15 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16 有架线电机车通过的主要运输轨道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 应连接1 根断面不小于50mm2 的铜线或其它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22kg/m 钢轨不得大于0.00021Ù,30kg/m 钢轨不得大于0.00019Ù。

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

第一绝缘点设在 2 种轨道的连接处;第二
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 列车的长度。

对绝缘点必须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可靠绝缘。

在与架线电机车线路相联通的轨道上有钢丝绳跨越时,钢丝绳不得与轨道相接触。

1.17 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

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

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

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51.9mm,22kg/m 型号轨道为59.7mm。

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截割面距离30kg/m 型号轨道为60.5mm,22kg/m 型号轨道为63.5mm。

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

2、道岔的辅设标准
2.1 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3mm,-0mm。

2.2 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2.3 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10 m 弦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m 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在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2.4 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

2.5 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

2.6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

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 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2.7 尖轨开程为80—110mm。

2.8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2.9 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为572mm,偏差为±2mm。

2.10 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

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

2.11 心轨在顶面宽35mm 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2.12 滑床板应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2.13 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2.14 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

2.15 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安装道岔处应使用长轨枕。

2.16 主要运输大巷应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动作灵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装间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离,一个控制器不得使两个司控道岔同时动作。

主要运输线路不得使用简易道岔。

2.17 斜巷串车提升的线路,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4 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2m。

2.18 同一运输线路使用不同轨型道岔应符合以下条件:
2.18.1 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一级的钢轨。

2.18.2 采用不同轨型道岔时,道岔前后端应各敷设5m 与道岔轨型相同的钢轨,然后用异型鱼尾板与线路钢轨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