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液化气船事故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对策研究

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对策研究

ta s o t t n c i e t Chn r n p ra o a cd n s i i n ia
Z A a jn X A h—e H N i gh a H O L iu , IO Z ii,Z A GJ —u — j n a
( aae et col f ua n es ,Saga, 04 3C i ) M ngm n Sho o dnU i rt h hi 20 3 ,hn F v i y n a
析了我 国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管理存 在主要 问题 , 以上海 市为例 , 并 评估 了液化石 油气 运输 爆炸 事故 的危 害, 包括不同数量 的液化石 油气爆炸 的影响 范围和伤亡人 数 。最后 , 出了我 国液化 石 提 油气运输安全事故预 防和应急处置 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 可为我 国液化石 油气运输安 全管 理提
因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有6 起, 8 占运输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 的 4 .%。 79 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风险主要 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的。一是运输企业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人的因素 与运 输 系统安 全关 系 密 切 , 液化 石 油 气 运输 系 统 在

1 我 国液化石 油气 运输 安全 管 理存在 主 要
问题
液化 石油气 属 易 燃 易爆 物 质 , 生 的 事故 多 是 发 瞬间燃爆 型 , 有 足 够 时 间进 行 扑救 。槽 罐 车一 旦 没 在人 口密度大 的 区域发生 交通 事故 , 槽罐撞 击 泄漏 ,
堪 设想 。据 统 计 ,02~20 20 04年 1 主要 城 市 中 , 2个
Abtat M r adm r sf c e th v cl ddr gt aso a o i i e o u a L G) nr— src : oen oe a t a i n ae cu e u n etnp r tno Lq dP t l m G s( P i e cd s y o t i h r ti f u re e

浅析渔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浅析渔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析渔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浅析渔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版)近年来,因火灾导致渔船遇险的海损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何有效预防渔船火灾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笔者对所在的青岛市黄岛区近几年来发生的渔船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现就火灾的分类、成因及预防措施做如下阐述。

渔船火灾事故分类和典型案例分析(一)液化气使用不当造成的火灾事故液化气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液化气浓度超出标准限量,由于明火引燃造成爆燃的现象。

船员安全意识差、违规使用液化气,是造成2006年鲁黄渔1273船和鲁黄渔2055船先后出现此类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第一起事故中,用于做饭的液化气罐放置在前舱内,仅用绳子简单地进行捆绑,而液化气灶更是随意放在前舱内,没有采取任何固定措施,船舶在作业过程中,船体受风浪的影响容易产生横摇或纵摇,导致液化气灶反复滑动,在烧水过程中,锅内的水一旦溅出便会熄灭火焰,造成气体泄漏。

该案中的薛某发现液化气熄灭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便再次点火,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第二起事故中,船员郑某已经闻到船舱内有明显的煤气味,却没有采取开门通风、关闭液化气阀门等基本的防护措施,而用打火机的明火直接引燃泄漏的液化气,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机舱电气设备短路造成的火灾事故2002年1月12日17时,鲁黄渔3536船在北庄一村外海域与鲁黄渔3517船一起帮靠站锚,两船各留一人值班,3517船的值班员盛某叫3536值班员卓某从他船上拿菜,到3517船上一起做饭吃。

液化气事故特点及应急处置措施分析

液化气事故特点及应急处置措施分析

液化气事故特点及应急处置措施分析摘要:液化气储运属于高危行业,由于介质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本文就液化气事故特点,应急处置措施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液化气火灾爆炸应急处置**************位于*********,1986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71000m2,是储存、销售液化石油气的专业轻烃站库,总库容量为8700m3,属于油田安全消防甲级要害单位,目前主要负责接收、储存*******来的丙、丁烷产品,通过装车销售给用户。

一、液化气事故的特点1、目前国内液化气大多采用常温压力储存,压力储存的液化气减压或升温都可以使其汽化,体积可在瞬间增大250~300倍,引起超压爆炸。

发生泄漏后极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这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密度一般比空气重,易在低洼处积聚或随空气流动而扩散,而液化气的点燃能量很低,丙烷为0.26mJ,丁烷为0.25mJ,一旦发生泄漏,很容易被点燃爆炸。

2、从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液化气泄漏爆炸事故可以发现,液化气泄漏后扩散速度快,火源控制难度大。

2017年6月5日发生的金誉石化有限公司“6·5”罐车泄漏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从装车鹤管脱开到现场发生爆炸历时2分10 秒,山东日照石大科技“7.16”爆炸事故从连接6#罐底脱水线的排水消防水带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到现场发生爆燃仅有1分42秒,事态发展速度极快。

3、爆炸后易引发周边设备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事故扩大。

“6·5”罐车泄漏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中,爆炸造成事故车及其他车辆罐体相继爆炸,罐体残骸、飞火等飞溅物接连导致1000立方米液化气球罐区、异辛烷罐区、废弃槽罐车、厂内管廊、控制室、值班室、化验室等区域先后起火燃烧。

山东日照石大科技“7.16”爆炸事故中6#罐和相邻的8#罐底部区域发生爆炸;9时27分15秒,8#罐发生罐体撕裂并爆炸;9时37分56秒,6#罐发生爆炸飞出,现场形成蘑菇云爆炸,并导致2#罐和4#罐倒塌,2#罐和7#罐着火,多罐及罐区上下管线、管廊支架等设备设施不同程度损坏。

LNG船舶运输过程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及风险分析

LNG船舶运输过程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及风险分析

三、降低事故风险的方法
1、强化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降低LNG船舶运输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应制定严 格的驾驶员、船员安全培训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 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
2、提升设备可靠性
设备可靠性对LNG船舶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应选用性能稳定、质量 可靠的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件,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
2、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针对以上风险类型,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主要 通过专家评审、风险矩阵等方法,对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定量评估则运用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等手段,对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更 精确地衡量风险大小。
3、评估结果及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得出各风险因素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排序。针对评估 结果,可以发现哪些因素是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 制。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对典型事故后果的模拟,我们可以看到LNG船舶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会 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确保LNG船舶运输的安全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事故风险。
二、LNG船舶运输过程风险分析
1、风险类型及原因分析
LNG船舶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技术 风险主要源于设备故障或技术缺陷;管理风险涉及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规程不 规范等问题;环境风险则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
2、常用工具:在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时,常用的工具有概率-后果矩阵、敏感 性分析、蒙特卡罗模拟等。
3、参数设置:在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时,需要设置相关的参数,如泄漏速率、 扩散系数、毒性系数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参考相关文献获得。

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事故分析及防治

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事故分析及防治

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事故分析及防治引言液化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等领域的能源形式。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点,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液化气的安全使用。

事故分析储存过程中的事故1.液化气泄漏:储存罐、输送管道等设备存在泄漏风险,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后易形成可燃气体,一旦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储存罐压力异常:由于液化气的蒸发压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储存罐内部温度升高或降低过快时,可能导致罐内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进而引发罐体失效的风险。

3.储存罐外部损坏:外界因素如地震、机械碰撞等,可能导致储存罐出现破损、漏气等情况,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运输过程中的事故1.车辆事故:液化气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若液化气罐体破裂,会造成泄漏,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液化气泄漏:运输管道的振动、压力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管道泄漏,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或爆炸。

3.违规操作:运输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如超速、超载、不当停放等行为,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防治措施储存过程中的防治措施1.定期检查:定期对储存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运行。

2.安全设备:为储存罐、输送管道等设备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压力监测装置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安全培训:对液化气储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

运输过程中的防治措施1.车辆安全:对液化气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设置安全设备,如防破裂装置、泄漏报警系统等。

2.安全操作:运输过程中要求司机遵守相关交通规则和操作规范,杜绝超速、超载等违规行为。

3.紧急响应:建立液化气运输事故的紧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事故处理能力。

结论液化气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LNG船舶运输过程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及风险分析

LNG船舶运输过程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及风险分析

LNG船舶运输过程典型事故后果模拟及风险分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被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广泛应用在能源领域。

LNG船舶的出现使得液化天然气的长距离贸易和运输成为可能。

LNG运输船被公认为“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如在航运过程中发生事故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有必要对LNG船运过程进行风险分析,探索LNG泄漏火灾事故后果规律,有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从而保证LNG船运航行的安全。

本文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课题《化学工业园区火灾防治技术研究》(2011BAK03B08),以LNG船的安全运输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下述研究:1、LNG船运事故统计及HAZID分析对已发生50起LNG船运事故进行调研统计:16次事故发生时船舶处于远洋航行阶段,其次为装卸料作业和停靠泊作业;事故后果中38%造成船体结构损坏,其次为系统或设备损坏。

对LNG 船运装卸料阶段、码头区域航行和远洋航行分阶段进行HAZID风险分析并对各类风险所造成后果进行分类,搁浅、碰撞及人员意外事故的发生是LNG船运最主要的事故类型;LNG船火灾及装卸料过程发生泄漏事故是次要事故类型;设备系统失效、码头区域事故、恐怖袭击及LNG船在冰区航行事故为三等事故类型。

2、LNG中小尺度实验及数值模拟验证开展LNG中小尺度实验,通过对LNG在不同物质表面泄漏蔓延扩散实验、LNG池火燃烧及抑制实验,再现LNG泄漏蔓延及燃烧真实场景。

实验结果表明:LNG在不同物质表面泄漏气化速率不同,LNG在水面上泄漏气化速率远高于陆地,干粉可实现快速、有效扑灭LNG火灾的功能,水幕系统不能直接用来扑灭LNG池火。

选取典型实验数据,采用CFD仿真软件FDS两相流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进行LNG后果模拟的准确性并为后续模拟仿真的开展提供支撑。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模版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模版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模版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故,它可能导致船舶的损毁、人员的伤亡以及环境的污染。

了解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置对于确保船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并提供一个处理此类事故的模版。

一、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1. 设备故障船舶上的液化石油气设备可能由于老化、损坏或错误操作而发生故障。

例如,管道泄漏、阀门失灵、设备过热等情况可能引发火灾。

2.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也是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常见成因之一。

例如,不正确的维修或操作、违规使用设备、疏忽大意等等。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点火源接触等,从而引发火灾。

3. 燃气泄漏液化石油气船舶上的气体泄漏是另一个常见的火灾成因。

这可能是由于管道破裂、接头松动、阀门失效等导致的。

一旦燃气泄漏到空气中形成可燃气体浓度,只需要有一个点火源,就会引发火灾。

4. 船舶碰撞液化石油气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遭遇碰撞也可能引发火灾。

碰撞可能导致气体泄漏、船体局部破裂等情况,从而使液化石油气暴露到空气中,并形成可燃气体。

二、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处置模版在处理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来确保事故能够得到有效处置,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1.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络船舶管理人员和相应的应急机构,并向岸上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

2. 疏散船员和乘客。

在火灾发生后,船上的人员应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远离火源和燃气。

同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和灭火装置,提供充足的逃生设备,确保人员能够尽快、安全地离开船舶。

3. 封闭舱室和阀门。

如果船舶上有可燃气体泄漏,应当及时封闭泄漏区域。

对于液化石油气船舶,必须尽快关闭阀门,切断泄漏源。

这可以帮助减少气体的扩散,并防止火灾蔓延。

4. 启动灭火系统。

一旦发现船舶上有火灾,应当立即启动灭火系统。

根据船舶的设计,可以有多个灭火系统可供选择,如泡沫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范本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范本

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与处置范本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且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环境污染的事故。

因此,了解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几个常见成因,并提供一个事故处置的范本。

以下是该范本的详细内容。

一、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成因1.燃油泄漏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一个常见成因是燃油泄漏。

燃油泄漏可能是由于油料管道老化、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的。

泄漏的燃油与船舶上的火源接触后,很容易发生火灾。

2.电气设备故障液化石油气船舶上的电气设备故障也是火灾发生的一个常见因素。

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短路、过载或者老化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维修或更换,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3.燃气泄漏液化石油气船舶上储存的燃气是高压气体,如果发生泄漏,将会形成可燃气体云。

当这些可燃气体与火源相遇时,极易发生闪火或爆炸,造成火灾。

二、液化石油气船舶火灾的处置范本1.报警与安全措施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触发火灾报警系统并通知领导和其他船员。

同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比如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和燃油阀门,并将船上其他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2.火灾扑灭根据火灾的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灭火方法进行扑灭。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

在扑灭火灾时,应尽量远离火源,并保持冷静。

3.火灾扩散控制为了防止火灾的扩散,必须及时关闭相关的燃气和燃油阀门。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考虑启动船上的灭火系统,如喷水系统或人工泡沫系统。

4.紧急疏散和救生在火灾发生时,疏散和救生是至关重要的。

船舶上的疏散计划应该清晰明确,并且应经常进行演练,以确保船员了解疏散的程序和安全区域的位置。

在火灾扑灭之后,必须对所有人员进行确认,确保所有人员都已安全撤离。

5.事故调查和教训在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尽快展开事故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结果应在船舶和相关领域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便将经验教训应用于今后的安全工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液化气船事故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国内液化气船事故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对我国1995年至今发生的几起较典型的液化气(LPG)船翻沉、爆炸事件进行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事故船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船;发生事故的船舶都是70年代后期的船舶,在发生事故时的船龄都在20年以上;在所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发生翻沉事故的有6起,其中只有一起是由于碰撞引起的沉没,其余5起事故是因风浪等原因引起的翻沉事故;发生事故的船舶均是满载船;发生事故的船舶所属公司均是小公司。

一、液化气船事故原因分析1、船舶稳性目前,我国现有的LPG一共有80艘左右,从发生事故的船舶来看,均是日本进口的二手小型LPG船,原来大多是在日本岛屿间进行运输的简易船,航区只达到日本国内的“平水”或“遮蔽”航区,对船舶稳性的要求较低,很难满足我国沿海航区的要求,因此,船舶进口到国内后,都必须要进行营运前的改造。

主要是按照我国的规范增加装备:1.增加救生艇;2.增加干粉装置;3.因为航区升级,船员配员增加,必须要改造一些杂务房为船员房间等等。

所有这些改造都是增加了上甲板的装置,使船舶的重心提高,稳性变差。

更加严重的是,一些船东为了提高运量,在修船时甚至减少固体压载,使船舶的稳性状况进一步恶化。

由于前几年,LPG船进入营运市场前,不需要强制入级,多数船舶在进行营运前改造后没有对船舶稳性进行严格的核算,虽然船上的稳性资料看起来都不错,但从船东了解的情况,不少是经过参数的“修正"后才得出的结果。

不断发生的事故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关注,前几年广东省强制要求进入广东的LPG船必须人级。

在进行人级检验时,从深圳了解的情况来看,情况令人担忧。

虽然多数LPG船舶的稳性在要求的许可值之内,但多数已达到极限值,富裕稳性很少或几乎没有,个别船舶的稳性根本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

LPG船在满载时更容易由于稳性的原因而发生事故,这主要因为LPG的罐体位置较高,大部分罐体在主甲板的上面,因此在满载时船舶的重心提高,稳性下降。

这些船舶由于稳性差,对外力的作用非常敏感,航行中较大的风浪、水流及搁浅、轻微碰撞等较小的外力就有可能造成船舶的侧翻沉没。

2、结构不合理我国境内先后发生了两起LPG船的失火爆炸事故,在笔者参与处理的其中一艘LPG船的应急行动时,觉得该船的布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从公约和规范的要求来看,透气桅与电动机房的进气口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以保证透气桅排出的货物蒸汽充分扩散,防止货物蒸汽从进气口进入电动机房而引发危险。

对于小型LPG船来说,一般只有一根透气桅,而且由于船艏有电动机舱,艏尖舱,锚链舱等舱室的进气通风筒,船尾是生活区等气体安全场所,因此一般将透气桅布置在船舯位置,以满足规范或公约要求。

但发生事故的船舶的透气桅布置在船艏,相距不到10米就是电动机房的进风口,这种布置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众所周知,LPG的比重比空气重,在进行扫舱或置换作业时,货物蒸汽会从透气桅排出后向下扩散,如果下方有电机房的取风口,电机房的通风又要求正压通气,货物蒸汽非常容易通过电机房的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电机房内,只要浓度达到爆炸范围,电机房内又极易产生火花,所有这些都符合燃烧爆炸的条件,极易诱发燃烧爆炸的恶性事故。

加上该船的货泵是外置的离心泵,在货泵启动前,必须要将液货引入泵室,待充满后方能启动货泵进行装卸作业,而泵室、引液管道的货物蒸汽通过透气桅排出。

至于如何判断泵室是否充满了液体,如何把握开泵的时机,这完全要靠人工进行监视,比如管道变冷、结霜等等。

这种监视和判断必须要非常负责和专业,时机把握不好,早了造成货泵损坏,迟了造成液货从透气桅大量漏出,从而引发危险,这种操作本身就容易诱发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船舶老龄化从事故统计来看,发生事故的船舶均是70年代后期的船舶,船龄在25年以上。

LPG船舶的安全性,主要依赖船舶的安全保障系统,这就要求LPG船舶的安全保障系统必须时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中。

但对于这些安全保障系统来说,随着船龄的增加,设备必然老化,其安全可靠性也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比如罐体经过二十年的不断的受压、降温、移位、腐蚀等影响,必然导致罐体强度不断下降,阀门、管路、安全阀等设备同样存在老化问题,设备的老化,安全可靠性的下降,必然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1986年以前的LPG船,对于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的报警系统,如高温报警,低温报警,高压报警、货罐高位报警等系统,由于A328,A329属于建议性质,不是强制性公约,很多船东就钻了这个空子,虽然船舶在建造时配备了这些设备,但这些设备容易损坏,维护保养的成本较大,而且有些设备比较容易发生误报警,比如高位报警系统在航行中容易在船舶摇摆时发生误报警,因此,船东干脆在修船时就把这些设备给拆掉。

船检机构在检验时也只要求,如果船上配备有就必须是好的,如果没有就不强制配备。

这就造成很多老旧船没有这些安全保障设备,在异常事故发生时,船员失去了眼睛和耳朵,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4、小公司不规范的运作从发生事故船舶所属的公司来看,全部是小公司,有些甚至是单船公司。

这些公司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专业管理水平不高,船员的技术力量不足,但经营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前几年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不佳的前提下,无法及时更新船舶的设备,有的甚至难以保障日常的维护保养,必然使船舶、设备老化的状况更加恶化。

同时由于节省成本,无法聘请有丰富经验、素质较高的船员,难以有效运作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这都必然增加事故的发生几率。

去年,深圳接连发生LPG船“GAS POAM”机舱失火和“维佳”轮泵轴漏气事故。

从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两艘造成翻沉事故的船舶在应急处置时操控船舶失当,一艘发生爆炸事故的船舶在事故发生时值班船员擅离职守,当事船员明知有大量货物蒸汽泄露的情况下依然开泵,直接造成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反映了发生事故的公司管理混乱,应急措施、操作规程无法落实;另一方面,反映了船员的素质低,责任心不强,有的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有的甚至没有在危险货物船舶工作的基本常识。

二、防范措施1、从源头堵截低标准船的进入,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把好船舶进入市场的准人关,是减少LPG运输风险的最根本的做法。

目前,交通部2号令明确规定了LPG船舶的准人船龄,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严重违章行为,许多船东通过各种途径擅自从国外购人超龄二手船或低价购进报废淘汰船,到国内进行所谓的“技术改造”、“船舶改建”,以此更改船龄,并采取瞒骗等手段,通过船舶检验和船舶登记,从而进入市场营运。

因此,各级主管机关一定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好船舶的进口检验、登记等关卡,大家齐抓共管,才能整肃市场。

同时,仅仅从船龄把关还远远不够,一个更迫切的问题是严格控制二手简易船的进入。

这些船舶进口后经简单改造后投入沿海或远洋运输,还存在相当多“先天不足”的缺陷,这些严重的缺陷往往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主管当局在进口把关时,必须规定拟进口的船舶要满足IGC的建造规范,从根本上改善进口二手船的技术状况。

2、对现有的LPG运输市场进行整顿。

要下决心对现有的LPG船进行整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笔者认为对现有的LPG船实施强制人级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措施,没有人级的船舶不准营运。

广东就对境内的LPG船实施了强制人级,在人级检验时,重新审核图纸,重新严格核算船舶的稳性资料,对达不到稳性要求的船舶采取必要的改进、改造措施,如固体压载、加宽船体。

经过改造后,一般小型LPG船的稳性都能达到规范的要求。

事实证明实施强制人级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对达不到人级条件的船舶,在进行改造后还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要坚决强制淘汰,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清理整顿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LPG船舶的技术状况,确保营运安全。

3、规范公司的运作。

目前,国内LPG船公司已强制实施NSM体系,体系的有效运行是规范公司运作的最有效措施。

但在检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在NSM体系的运行中出现“二张皮”的现象非常严重,究其原因,由于实施NSM体系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小型LPG公司难以承担,也不愿意承担,造成有些船公司在运行体系时,说一套,做一套,应付了事。

更有甚者有些船公司还在无足够能力代管其它液化气船的情况下,出于利益目的,盲目降低挂靠代管费用,吸引个体、私营船舶来挂靠,但实际上对这些挂靠船舶管理严重不到位,任其发展,必然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一是要严格内审工作;二是在现场监督检查时,对NSM的检查要有足够的重视,对不合格者要采取严厉的措施,才能将NSM落到实处,才能改善船舶管理状况。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