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色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
希特蔬菜品种介绍

樱桃萝卜
品种:红日 特征特性: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生草 本植物。交配一代特早熟品种,生势旺 盛快速,比现时一般品种早熟5-7天,根 形美观,鲜红,肉质雪白,清脆多汁。
食用特点:樱桃萝卜的肉质根和嫩叶均可食 用。其肉质根颜色鲜红或洁白,质脆味甜,为 生食佐餐之佳品。具有促进消化、开胃健体、 解油腻等作用。
2.稀特蔬菜的范围与分类
依据色形味养划分:
酸甜苦辣香蔬菜 彩色蔬菜 迷你蔬菜 象形与玩具蔬菜 营养保健蔬菜 特色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其他稀特蔬菜
• 落葵、丝瓜、金丝瓜、四棱豆等
• 茼蒿、乌塌菜、韭葱、魔芋、草石 蚕、香瓜茄、芽苗菜类等
• 甘茶蔓、蕺菜、野苋菜、紫背菜、 甜叶菊、马齿苋、紫背天葵、菊花 脑等
2.稀特蔬菜的范围与分类
(1)依据色形味养划分:
酸甜苦辣香蔬菜 彩色蔬菜 迷你蔬菜 象形与玩具蔬菜 营养保健蔬菜 特色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其他稀特蔬菜
飞碟西葫芦 佛手瓜 巨人南瓜 龙凤南瓜 羽衣甘蓝 抱子甘蓝 蛇瓜
鹤首葫芦 长柄葫芦 小葫芦 观赏蛋茄 五指茄 野红茄 观赏花羽衣 甘蓝等
2.稀特蔬菜的范围与分类
(1)依据色形味养划分:
•红:红辣椒、红甜椒、红番茄、粉红
番茄、多彩番茄、红香椿等千叶红甜 酸甜苦辣香蔬菜 菜、心里美萝卜、根甜菜、红萝卜、 彩色蔬菜 红色结球菊苣、红菜花等 迷你蔬菜 •黄:黄色甜椒、黄色番茄等黄香蕉西 象形与玩具蔬菜 葫芦、黄花菜、软化菊苣、胡萝卜等 营养保健蔬菜 •紫:紫色甜椒、紫菜豆、紫豇豆等紫 特色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甘蓝、紫叶生菜、红秋葵、紫圆茄、 紫长茄、紫色莴苣、紫苤蓝等 其他稀特蔬菜 •褐:褐色甜椒、麻山药等马铃薯、芋 头、牛蒡等
十一种特色蔬菜介绍

特色蔬菜介绍一、黄秋葵1、品种介绍黄秋葵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果的栽培种。
学名:Hibiscus esculentus L.。
别名秋葵、羊角豆。
原产非洲,约2000年前在埃及栽培,中国的《本草纲目》(1578)中有记载。
蒴果圆锥形,形如羊角,有5~6条棱,长10~20cm,横茎1~3cm,嫩果绿色或红色(南美红果黄秋葵)。
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2、食用价值:黄秋葵以嫩果供食,其肉质柔嫩质黏,多用于炒、煮、渍食或制罐,也可凉拌或油炸。
黄秋葵含有粘性的糖蛋白,能帮助消化,有保护肠胃、肝和皮肤、粘膜的作用,对胃炎、胃溃疡、肝脏等疾病均有功效。
3、药用价值:黄秋葵性味苦,平。
花、种子及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其种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脂肪,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
4、栽培情况:现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福建栽培较多。
5、栽培要点:黄秋葵喜温暖,较耐热,不耐霜冻。
种子发芽温度25~30℃为宜。
在12℃以下发芽缓慢,植株生长发育以20~30℃为宜。
属于短日照作物,喜欢强光。
耐旱、耐湿、不耐涝。
对土质要求不严。
在广州地区3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种,可先浸种12小时,在25~30℃下催芽,24h后有60%~70%种子露出胚根时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
株距30~40cm,行距50~70cm。
每穴播3~4粒种子,两次间苗,每穴留1株。
直播播种量10kg/hm2,育苗用种量约3kg/ hm2。
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应重施基肥,追肥依地力高低而行,一般是幼苗期每公颂追复合肥250kg,开花结果期每公颂追复合肥300kg,15天左右追肥一次。
应保持充足的水份,尤其开花结果期不能缺水。
基部的侧枝应及时摘除,生长中后期,可视情况摘除老叶。
病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
全株受害,尤其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此病由蚜虫传播,放应及时防治蚜虫。
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喷3~4次。
辣椒优质高产技术要点

辣椒优质高产技术要点辣椒是我国传统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全国都有广泛种植。
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利于调理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辣椒的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是提高产量、品质的重要保障,下面就是辣椒优质高产技术要点:一、选优种、用好种。
从选种到育种的整个过程中,要就地选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品质优良、产量高、耐逆性强的品种,通过选种、配种、自交、人工合子选育优良品种,选用高品质的辣椒种子,保证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二、育良苗、重田管。
要注意从栽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小心地护苗、育苗,妥善安排排水、施肥;及时药浴,保证苗期健壮生长,避免病虫害的危害。
同时,在田间栽种时,要将幼苗种植到合适的土壤深度,控制密植,在生长期间及时浇水、追肥、防治逆境,除草除虫,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苗期生长的健全性和田间均匀性。
三、合理施肥。
辣椒是典型的大施肥作物,在不影响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情况下,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通常,为了保证辣椒的高产优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建议注重施肥技术和施肥时间的选择,农业人员在选择时要考虑肥料的种类、含量、氮、磷、钾的比例、肥料的品质等多方面因素,及时调整肥料的用量和种类,使土壤养分合理平衡。
四、合理浇水。
辣椒对水分需求量高,水分不足或浇水过多都会对辣椒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辣椒的浇水要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结合土壤养分和生长状况,及时浇水,让辣椒生长在湿润的土壤垄里,使辣椒能够长势健壮、结果丰厚。
五、注意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辣椒生长期长,所以需要进行密切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时除草,保持用土面积的湿润,防虫害,及时采摘果实(不断摘除老叶子和枯枝败叶),以鼓励新芽的生长。
设施番茄、辣椒、西瓜栽培技术要点

设施蔬菜主栽作物栽培技术要点一、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一、茬口安排依据不同棚型结构、栽培季节、当地生产水平和业已形成的产业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生产,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合理安排茬口。
目前,我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主要有早春茬、秋冬茬、冬春一大茬三种茬口类型。
二、品种选择选用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应具有果形好、色泽鲜艳、高产、肉质硬、耐低温弱光、耐贮运、抗逆性强、抗bing等特点。
目前生产上可选用硬质红果:保罗塔、倍盈、赛琳娜、阿德利斯、安娜、奥利1167、阿尔法,适宜所有茬口种植;硬质粉果:芬达、G101、G102、欧盾、保莱,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粉果:粉立达、粉安娜、海娜、瑞芬,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
三、定植(一)定植时间冬春一大茬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秋冬茬8月中下旬定植;早春茬1月底-2月初定植。
(二)定植前的准备1、整地清除前茬作物残株杂草,深翻旋整土地30-40厘米。
种植三年以上的日光温室,深翻前每亩用五氯硝基苯三公斤和过筛细土1:5拌匀撒入棚内,随即深翻旋整,对土壤进行消du。
2、施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8-10立方米、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发酵好的饼肥1000公斤。
结合旋地先施入60%的有机肥与复合肥,再按1.5米畦间开宽50厘米、深20厘米沟,施入其余有机肥与饼肥,并与土混匀,其余40%的复合肥作畦时边起垄边均匀施入垄中。
3、作畦土地旋整完,散墒后起垄,垄面上口宽80厘米、下底宽120厘米,垄高30-35厘米,沟上口宽70厘米,下底宽30厘米。
配备滴管的将滴管按间距40厘米铺在垄中间,每垄两条。
没有配备滴管的可在垄中间做成宽4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V”型暗沟,再铺地膜压严两边,以利保温保墒。
注:垄底面宽120厘米、垄面宽80厘米、垄高30–35厘米、走人沟开口70厘米、底面30厘米、暗沟开口40厘米、深20厘米,苗距暗沟边5厘米小拱棚高15–20厘米。
几种特色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

几种特色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1、芦笋芦笋原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独特的抗癌作用,对防治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等也有一定疗效。
近年欧美和日本市场需求较多,国内正在走俏,我县的许镇镇在2001年陆续从浙江富阳引进试种,获得成功,并一度达到200亩的规模,由于面对的市场狭窄,加之不注意抓质量,导致种植户效益滑坡,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但种植芦笋确实是一项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一、芦笋的栽培芦笋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
优质芦笋生产要求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最好。
1、选种:芦笋品种很多,应选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美国阿波罗、U系列、华盛顿系列、格伦维智、阿特拉斯和帝王优种或荷兰实林系列品种。
2、育苗:针对芦笋种子外壳有蜡质的特点,播种前一定要用温汤浸种2~3天,并轻搓种子表面,待种皮颜色变灰出现小沟纹时再更换温水浸泡,有50%的种子出芽后,开沟单粒点播,亩用种子0.8~1公斤,种深2厘米左右,表面用细沙或麦衣覆盖,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3、定植:芦笋苗子在春季要及早定植,起苗要多带贮存根。
定植开沟行距为1. 8米左右,沟宽50~60厘米,沟深40~50厘米,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土肥混匀,回填沟内25厘米厚。
一般株距30厘米,亩定植1200株左右。
定植时要对好芽盘,低于地表10~12厘米,不宜过深过浅,以免影响产量、质量,利于笋茎纵向生长。
定植后要踏实土壤,立即浇水。
要加强当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促进笋苗快发稳长。
二、芦笋的管理1、采前管理元月上中旬要清园除草,连同干株用火烧掉,防止病虫害传播。
结合起垄浇足底水,及时中耕松土。
初采笋田应起小垄、窄垄,三年生的笋应采用机械起垄培土,一般垄底宽50厘米,顶宽30厘米,高35~40厘米。
名优蔬菜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

吉 j 诛j 皇 莱
严格控制 的, 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也要求极为严格 , 因此 , 减少 农 药使用 , 合 防治 病虫 害尤 为 重要 。有 害生 物综 综 合防治坚持“ 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 的原则。以农业防治 为基 础 , 推广使 用 物理 防治 , 究应 用 生物 防治 , 研 科学 合
降至 3q时停止搅动 , 0C 转入常规浸种催芽。 番茄 、 辣椒和 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 5~ 5 0 5℃的热水浸烫 , 可防猝倒病 、
立 枯病 、 溃疡 病 、 叶霉 病 、 纹病 、 褐 炭疽 病 、 肿 病 、 核 根 菌 病 等 。黄 瓜和 茄子 种子用 7 ~ 0C 5 8c的热 水烫 种 l 钟 , 0分 能杀死枯 萎 病和 炭疽 病病 菌 , 并使 病毒 失 去活 力 。西瓜 种 子用 9 %的热水 烫 3 钟 ,随即加 入等 量 的冷水 , 0 分 使
十字花科蔬菜种子需在 7℃条件下处理 7 小时 ,茄子 2 2
和葫 芦科 的种 子需 7 ℃处 理 9 时 。豆科 的种 子耐 热 5 6小 能力 差 , 能进 行 干热 消毒 。此 法 几乎 能杀 死种 子 内所 不 有 的病 菌 , 使 病毒 失 活 , 在 消毒 前 一 定要 将 种 子 晒 并 但
1 绿色名优蔬菜 的要求
绿色名优蔬菜 , 系指经专 门机构认定 , 许可使 用绿 色 食 品标 志 的无 污染 的 、 安全 、 质 、 优 营养 的特色 蔬菜 。 生 产名 优绿 色蔬 菜应 具备 以下条 件 : 一是 产地 必 须 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 品的生态环境标准 ; 二是生产 过 程必 须符 合农 业部 制 定 的绿色 食 品 的生产 规程 ; 是 三 产 品标 签必 须符 合农 业 部制 定 的《 色食 品标 志设 计 标 绿 准手 册》 中的有 关规 定 。
绿豆芽的生产技术要点

绿豆芽生产技术要点绿豆芽作为一种蔬菜是指利用绿豆种子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直接生长出来可供食用的幼茎,俗称银芽。
由于绿豆芽具有口感爽脆、纤维少、清洁无污染、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吃法方面可凉拌、炒、做汤等花样繁多,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栽培上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经济回报率高。
在当今人们崇尚绿色、保健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一、生产条件要求1、生产场地一般情况下生产场地可选用闲置房舍、空地大棚等。
要求具有一定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通风设施,且具备较好的供水和排水功能。
2、生产设备为适应无土栽培的要求,栽培容器宜选用木桶或吸水透气强的塑料育苗盘。
栽培基质可采用吸水持水能力较强且用后残留物易处理的纸张或可重复再利用的白棉布、厚纱布等。
此外,为达到能经常地、均匀地灌水,还需有灌水用具,如喷雾器等。
二、栽培技术1、选种选用专用于发豆芽的品种,应注意选择其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净度均高,生长势强、产量高(每500g可产绿豆芽5~6kg)、纤维形成慢、品质优良、籽粒饱满的当年种子。
2、生产与管理(1)清选与浸种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吸水能力,种子应提前进行晒种(1~2天)和清选。
要剔去虫蛀、破残、畸形种子、杂质和其它品种种子。
经清选后的种子,淘洗1~2次。
洗去尘土等使之洁净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为4~6hr,以绿豆种皮已充分吸胀为准。
(2)催芽浸种后可立即进行播种催芽也可待幼芽“露白”后再进行播种和催芽。
播种密度为3-4公斤/m2,催芽天数为5~7天。
3、环境条件管理(1)光照管理绿豆芽生产过程要求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进行。
在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芽的幼茎表面具有刺毛、纤维多、色绿,口感较差。
为达到黑暗或弱光条件,栽培容器上面必须加盖或播种后在种子上面加盖二层白棉布。
(2)温度管理绿豆芽对温度的要求较低。
一般来说在20-25℃时为最适温度。
但低于20℃时生长缓慢,易烂种、烂根,不利于产品的形成。
特色发酵蔬菜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特色发酵蔬菜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特色发酵蔬菜是我国传统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然而,传统发酵工艺存在周期长、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因此,开展特色发酵蔬菜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针对传统发酵工艺存在的技术瓶颈,从菌种选育、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特色发酵蔬菜高质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菌种选育:通过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具有高发酵活性和优良风味品质的菌种,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品质。
2. 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发酵温度、湿度、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提高发酵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装备升级:针对传统发酵设备存在的缺陷,研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发酵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质量安全控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5. 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开发不同风味、不同用途的特色发酵蔬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实现特色发酵蔬菜的高质高效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传统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食品加工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特色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1、芦笋芦笋原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独特的抗癌作用,对防治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等也有一定疗效。
近年欧美和日本市场需求较多,国内正在走俏,我县的许镇镇在2001年陆续从浙江富阳引进试种,获得成功,并一度达到200亩的规模,由于面对的市场狭窄,加之不注意抓质量,导致种植户效益滑坡,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但种植芦笋确实是一项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一、芦笋的栽培芦笋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
优质芦笋生产要求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最好。
1、选种:芦笋品种很多,应选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美国阿波罗、U系列、华盛顿系列、格伦维智、阿特拉斯和帝王优种或荷兰实林系列品种。
2、育苗:针对芦笋种子外壳有蜡质的特点,播种前一定要用温汤浸种2~3天,并轻搓种子表面,待种皮颜色变灰出现小沟纹时再更换温水浸泡,有50%的种子出芽后,开沟单粒点播,亩用种子0.8~1公斤,种深2厘米左右,表面用细沙或麦衣覆盖,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3、定植:芦笋苗子在春季要及早定植,起苗要多带贮存根。
定植开沟行距为1. 8米左右,沟宽50~60厘米,沟深40~50厘米,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土肥混匀,回填沟内25厘米厚。
一般株距30厘米,亩定植1200株左右。
定植时要对好芽盘,低于地表10~12厘米,不宜过深过浅,以免影响产量、质量,利于笋茎纵向生长。
定植后要踏实土壤,立即浇水。
要加强当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促进笋苗快发稳长。
二、芦笋的管理1、采前管理元月上中旬要清园除草,连同干株用火烧掉,防止病虫害传播。
结合起垄浇足底水,及时中耕松土。
初采笋田应起小垄、窄垄,三年生的笋应采用机械起垄培土,一般垄底宽50厘米,顶宽30厘米,高35~40厘米。
随着笋龄的增加,培土应逐年加宽。
起垄后要及早施足催芽肥,一般10~15天即可采笋。
2、采期管理:定值后第二年即可采笋。
采笋期间要清除田间杂草,天旱要隔行补灌,注意合理采收,加强根株培育,增施营养元素,严防茎枯病、根腐病的发生蔓延,以获取理想产量,要高度重视笋田的科学施肥。
初采笋田应在行间亩追10~15公斤复合肥,成龄笋田一般2~3次,亩追复合肥3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以利多产优质笋。
采期应根据笋龄而定,幼龄笋田一般只能采25~30天,成龄笋田采期一般可到5月下旬。
采取留母茎的办法,可延长到6月下旬,注意加强母茎的田间管理。
3、采后管理:采笋结束后,要立即施好复壮肥,先在行间亩施复合肥50公斤、腐熟饼肥100公斤,然后再撤垄平土,防止芽盘上升,增加养分积累,待嫩茎长出后,再浇水中耕除草,以防根系腐烂。
立秋后要重施秋发肥,一般亩施复合肥40公斤,再配合适量的生物肥料,浇好秋发水,促进地上茎快发稳长,积累丰富养分。
三、病虫害防治芦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许多病虫危害。
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茎枯病和根腐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叶甲虫、蝼蛄、蛴螬、地老虎、蓟马、金针虫、蝽象、蚜虫、红蜘蛛等。
1、病害及其防治。
茎枯病是危害芦笋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嫩茎,严重时可造成整个笋田毁灭,要高度重视,生产中要重防轻治,注意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防治办法:①清园消毒。
采前彻底清除所有枯茎枝叶,并用杀菌剂对土壤严格消毒,病株要连根清除烧毁,再用药剂杀灭土壤病原菌,防止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
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土壤消毒,也可用百可得或芦笋清涂茎,或采用苯莱特或茎枯灵乳油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喷3次,提高防效。
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灌根,效果较好。
2、虫害及其防治。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在栽苗时要注意防治,用毒铒诱杀或地面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
其它害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BT乳剂、吡虫啉系列、辛硫磷等高效低残留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减轻危害,增产提质。
2、菜用枸杞1、选择品种:枸杞菜用品种主要有细叶枸杞和大叶枸杞两个品种,一般以肉厚、味浓的细叶枸杞作为主栽品种。
2、扦插繁殖:菜用枸杞不开花结实,生产上每年采用插条繁殖。
保护地栽培一般于9月中旬扦插。
繁殖时,选一年生粗壮的枝条,从基部截取8-10厘米。
每段插条至少要有3-5个芽,并用50毫克/升的ABT生根粉将插条浸泡24小时,以利生根。
扦插床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
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耕翻耙细,做成1米宽,10-15米长的畦。
畦面铺上3-5厘米厚的水洗沙,然后按行株距20厘米×12厘米见方将插条插入土中,插深一般占枝条的3/4,做到芽向上不倒插。
扦插后灌足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
3、适时定植:插条成活后,于10月下旬适时定植于棚内。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30千克,深翻细耙,做成1-1.2米宽的平畦,按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开沟栽苗,沟深6-7厘米,栽后灌足定植水。
4、加强管理:定植后,白天气温一般应保持在15-20℃,夜间不低于10℃,超过25℃要及时通风降温。
定植后40-45天,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并追施一次肥料,一般(亩)追尿素5-8千克。
灌溉采取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大水漫灌,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
在第一次采收后,每隔15-20天再追施速效化肥一次,直到最后一次采收。
5、采收:枸杞定植55-60天即可采收,主要采摘10-15厘米的新梢头,包装上市。
直到5月中旬温度上升,不利于枝叶生长时停止采收用于下季繁殖。
采收时为促使更多新枝条的萌发,提高产量,在枝条基部要留足4-6个腋芽每(亩)产量可达200 0千克以上。
3、芦蒿芦蒿属全年生草本作物,株高50-60厘米,茎秆直立,我地引进多为大叶青芦蒿,它的适应性广,耐低温,产量高,茎秆常绿色,地下根状茎为棕色,根部是营养贮藏器官,也是主要的繁殖器官,但茎秆可作扦插繁殖。
根状茎伸出地面形成茎秆,茎秆伸出地上部分为食用芦蒿。
芦蒿栽培适应荒滩、低洼地,要求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无污染,移栽分为株栽或扦插。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移栽方法:1、株移栽:株移栽主要移栽根部,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前留种田或原芦蒿大田删苗移栽。
植株离地15-20cm处剪去,然后将植株连根挖起,按株距35cm、行距40,每穴2株,栽后浇透水,确保成活率。
芦蒿移栽后7-10月露地栽培期间要施足肥水,促进基肥根部肥壮,根系发达,为芦蒿的高产打好基础。
2、扦插的主要技术:(1)整地:在芦蒿种植前先将土地整细,清除杂草,扦插前每亩用丁草胺除草剂200毫升,兑水50公斤土面喷施,主要是防止田间杂草。
(2)扦插:一般在7月上旬进行扦插,选用茎秆粗壮、比较成熟的茎秆作为扦插苗,先将地上部剪起,摘除老叶,将茎秆剪成18-20cm茎段,以选用中下部茎秆为好。
在移栽田扦插按行距25-30cm,株距10-15cm,扦插地下深度为5cm左右,每穴2株。
扦插后浇足水份,保持田间湿度,如遇天气高温干旱应连续浇3-4次水,确保成活率,促进发根和发芽。
(3)苗期管理:芦蒿苗期应精心管理,成活后应及时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也可每亩用复合肥30-50公斤,在大棚覆盖前应根据苗情追施2-3次肥,主要是促进芦蒿根系发展,发足苗数。
2、大田培育管理: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两次摘顶,有利于根部基上养分积累。
11月下旬开始盖大棚,覆盖之前将芦蒿的地上基秆铲除,消除表面杂草,施足基肥,用复合肥每亩15-20公斤浇透水,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7-23℃左右。
3、芦蒿采收:盖大棚40-50天,芦蒿长到20-30cm时即可采收上市。
一般芦蒿采收上市时间从12月中旬至下旬,4月底结束,共采收2-3批次。
亩产1500-2500公斤。
采收后的芦蒿转入后期管理。
4、后期管理:5月份气温升高,芦蒿受温度的影响嫩茎易老化,一般不易食用,从而转为后期管理,为下一季收获打好基础,根据土质做好施肥、清沟排水、拔除田间杂草,促进根茎粗壮、根系发达。
芦蒿较密的地方要进行删苗,第三年最好进行开地重栽,有利高产。
4、黄秋葵黄秋葵,又名补肾草、秋葵和羊角豆等,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黄秋葵主要以嫩果供食用,有健胃理肠之功效,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
另外花、种子和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
黄秋葵为高温型蔬菜,喜暖热气候,不耐寒冷,耐湿性、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
黄秋葵可食部为嫩果,嫩果含蛋白质2.5%、钙0.29%、铁0.04%及富含维生素B,且含有果胶等粘滑物质,具有特殊香气,风味独特,是一种保健型蔬菜。
1、整地施肥:黄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
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南方多雨地区将地做成1.2米宽的高畦,畦间开排水沟20-30厘米,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南方2-6月份均可播种,北方5月上中旬播种。
由于黄秋葵前期生长缓慢,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与其它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
2、播种育苗:以直播为主,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每亩栽2000穴左右,用种量0.5千克左右。
也可育苗定植。
3、田间管理:第一片真叫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草,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立支柱,防止植株倒伏。
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一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份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
另外还应结合浇水每亩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追施尿素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4、采收:黄秋葵以采摘幼嫩果实供,供及时采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高温期,当开花后5-7天,果实长到长度为8-10厘米时,即可采摘上市,一般每亩可采收5-10厘米的嫩果1500-2000千克。
5、病虫害防治:黄秋葵的病虫害比较少,主要有病毒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蓟马等,病毒病应预防为主,棉铃虫主要危害果实,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蚜虫和蓟马主要危害果荚,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