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知识点讲解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差可拟( nǐ ) 谢道韫( yùn )
一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读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全班解决。
二译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词。
儿女 文义
古义
泛指小辈,包括 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今义
儿子和女儿
文章意思
因风起 趁,乘
因为
三抢答
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原文:兄子胡儿①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兄女曰: “未若③柳絮因风④起。”
注释:①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 的长子。 ②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③未若:不如,不及。 ④因风:乘风。因,趁、乘。
复述故事
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复述 一下故事。 经过复述,我们发现字数似乎比原 文要多出不少。 这便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复述故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胡儿与兄女的说法,你更喜欢 哪一种说法?
复述故事
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 赏谁的才气?
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 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 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 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 的才气。
•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 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通俗易懂、却 不一定简练
以《咏雪》为例,同学们试着阅读 文章,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并简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⑤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理力争的表现。 • 不妥当,友人毕竟是长辈。且知错能改。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板书设计
8 《世说新语》二则/
交代咏雪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咏 雪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
补述“兄女”身份
赞 聪赏 明谢 才道 智韫
的
第二课时
8 《世说新语》二则/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 的一首诗: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 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世说新语》 中的一位聪慧少年——陈元方。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整体感知
8 《世说新语》二则/
1.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信
礼
整体感知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丢下(他)而离
约定。
正午时分。
开。去,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友人)才到。 乃,才。
这年。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陈纪,字元方, 陈寔的长子。
也称令尊,对别 同“否”。 人父亲的尊称。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精读细研
8 《世说新语》二则/
乙: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 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 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精读细研
8 《世说新语》二则/
3.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 得最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二、写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
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按照《世说》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编纂的恰当时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
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
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一书紧密相关。
三、字词《咏雪》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八、《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1、易读错的字咏(yǒng)雪俄而(éěr)嘉(jiā)陵江诗笺(jiān)谢太傅(fù)欣(xīn)然差(chā)可拟柳絮(xù)无奕(yì)女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友人惭(cán)孺(rǔ)子譬(pì)如瞳(tóng)子雪骤(zhòu)阳夏(jiǎ)人王羲(xī)之颍(yǐng)川2、多音字chā(差别) cī(参差) xíng(行动) sā(撒谎)差差行撒chāi(出差) chà(差不多) háng(行列) sǎ(撒盐)bù(不要) biàn(方便) jiǎ(阳夏人) shě(舍去)不便夏舍 shì(舍然)fǒu (在不) pián(便宜) xià(夏天) shè(宿舍)xíng(与友期行)āng(相委而去)zhōng(日中) sì(何所似)行相中似háng(行列) xiàng(宰相)zhòng(射者中) shì(似的)3、形近字拟nǐ(拟人)疑yí(疑问)惭cán (惭愧)絮xù(柳絮)似sì(相似)凝níng(凝望)渐jiàn(渐渐)繁fán(繁花)缚fù(捆缚)粉fěn (粉碎)芬fēn (芬芳)撒sā(撒谎)纷fēn (缤纷)汾fén (汾酒)辙zhé(苏辙)傅fù(师傅)份fèn (一份)吩fēn(吩咐)澈chè(清澈)饿è(挨饿)娥é(嫦娥)絮xù(柳絮)奕yì(无奕女)俄é(俄而)峨é(巍峨)蛾é(飞蛾)恕shù(宽恕)弈yì(弈者胜)4、重点词语注释及译文《咏雪》咏:歌咏、赞美。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世说新语原文二则:一、郭员外与贾谊共游洛阳郭员外和贾谊去洛阳旅行,到了洛阳,美景无限,鸟语花香,但他们上了御书楼,也没能看见一本书籍就出来了。
贾谊问道:“连一本书都看不到就出去了,你真不客气。
”郭员外说:“况且御书楼多闻书香,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此言差矣。
”二、贾谊凌览元明诗洛阳之行,郭员外曾和贾谊一起凌览元明之诗,贾谊读完有余,问道:“诗词之能表达浩如烟海,岂有此诗?”郭员外说:“范仲淹的《塞下曲》能表达出‘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绝美图景,昭昭示人,远远好于此诗。
”世说新语是一部仿史诗体裁的古典名著,记载了一系列声名显赫的文人历史活动及其精彩言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中的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别有风味的两段对白。
郭员外和贾谊一起旅行洛阳,御书楼多闻书香,贾谊希望能多看几本书,但郭员外却及时发出“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的金句,让其得以脱离桎梏,迎接自由。
在洛阳之行不仅可以看见山川水榭,如鸟语花香,而且更关注文化传统、拓展知识面。
贾谊凌览元明之诗时,郭员外推荐了范仲淹的《塞下曲》,从“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笔绘出书香茶香之外常人难以触及的“诗香”,他们跃跃欲试,一同勾勒出一幅洛阳之歌的精妙画卷。
郭员外和贾谊的两段洛阳之行,古拙之韵诱人生发,在今日依然发人深省、有教又有乐。
他们对旅行的热忱,以及不畏任何困难、尽情享尽这一座城市本土文化和精神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在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了他们“以古为鉴”、赋却百代情怀,“书自有其香”、诗香伴爱憎,结合自然,成就新语,就在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承载中,爱憎情仇、绽放出一系列美丽的文学花火。
8 《世说新语》二则

8《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感受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2、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
教学难点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距离。
教学流程咏雪一、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东晋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也可简单介绍王羲之与谢安的亲密关系、王谢两大望族的联姻和世交,以激发学生兴趣)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二、作家作品简介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模仿它的著作不断出现。
书中不少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如“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有的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如“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篇。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老师范读,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1)学生共同翻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4、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一.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叙了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很多。
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学,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幽明录》等,但已散佚(yì)。
三.读一读
一读:读准字音。
正字音
二读:停顿准确,读出语气、情感。
三读: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倒装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白雪纷纷所似何?正常语序:(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翻译: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四.讲故事
五.问题探讨
1、课文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气氛?
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
①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屋外冰寒血骤,室内谈笑风生。
②“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①“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②“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
六.你能举出有关“雪”的诗句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初读感知
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
词句记录下来,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
二.词语积累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舍弃。
去,离开。
乃:才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
4、待君久不至,已去。
君:对别人的尊称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此地到某地。
5、相委而去。
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委任。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至:到。
则:就,那么。
无信:不讲信用。
7、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
引:拉。
顾:回头看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
四.翻译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但)过了中午(客人)还还没到。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五.思考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①“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②“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
“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
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六.老师的话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