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7.doc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doc》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jiaoxuesheji/325532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检查,反馈。

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险恶的环境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三)伟大的品性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四篇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四篇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四篇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因此把学生学习重点放在阅读策略上,围绕略读导读关键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展开,在读找、讲、思、议的过程中,通过关键句,解读“青山不老”的两层意思。

(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鱼骨图,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评析语句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用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提升阅读力。

3、能体悟老人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20XX年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全国举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一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衡写的人物报道:青山不老。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第二板块: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1、首先我们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并画出来。

3、交流。

第三板块: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1、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得出这个观点的呢?请你边读边找关键句,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大题。

2、校对作业本题目。

我们发现这张鱼骨图的上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克服的困难,下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创造的奇迹,他所创造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片青山。

3、现在你能借助这个鱼骨图简要地说说文章写了关于老汉的什么事?作者在讲好这个故事的时候,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检查,反馈。

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险恶的环境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三)伟大的品性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1、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读题。

3、提出阅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读——理解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自悟,读出自己。

(一)自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那我们先来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6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6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

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此刻我们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去读一读自学提示,拿起笔标上序号,说说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由读课文,要求:⑴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4、反馈交流:⑴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三、再读课文,感悟奇迹过渡: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60平方米,那同学们来计算一下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
⑵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⑶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⑴阅读,勾画。

⑵同桌交流。

⑶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