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6偏误分析

10844002 陈文婧
主要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三、偏误的分类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五、偏误分析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偏误分析的提出 错误和偏误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偏误分析的提出
对比分析预测性失效,行为主义遭受质疑 弱假设 Corder( 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
错误和偏零星的,没有规律,也 不代表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不在焉、饥 饿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造成的,相当于常 说德口误或笔误。出现失误后,当事人很 快就会意识到,也能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偏误(error)则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代 表的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学习者认为这是 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份,一般也不能改正。
三、偏误的分类
分类标准多样,还未有统一 意见
Corder 学习者语言系统 Dagneaux (1998)偏误出现的层次:形式、 语法、词汇语法、词汇、语域、词汇羡余/缺 失/顺序、风格。这里使用了计算机语料库的 方法 偏误出现的原因:过渡泛化、迁移、简化 Burt&Kiparsky(1974)交际角度:全局错误 (涉及句子成分之间和分句间关系的错误)、 局部错误(句子成分内部错误)对理解影响更 大的,改正后更能促进理解的是高等级错误, 更需要改正。全局错误一般高于局部错误。这 对指导教学中的纠错比较有用。
结语
并没有像对比分析那样独占一段时期,形 成独立的理论 倾向把偏误分析作为调查和研究一个具体 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习者的特殊形式提 供一个全面的解释。 在中介语分析中大量使用,引入了中介语 概念,注重三种语言间的关系,而不是只 看偏误和目的语。
文献综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5篇

文献综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5篇第一篇: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文献综述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于汉字教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如果从1984 年鲁健骥先生引进中介语理论算起,偏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 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 偏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文字、语法等各个领域破土发芽。
为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我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
主题关于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其本身发展就不是很早,所以这方面的综述更是不多。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些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综述,在这些综述中提到了关于汉字偏误分析的内容及成果。
例如潘先军的《近4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2003)、李蕊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2008)。
2005年,出现了专门针对汉字偏误分析的综述,如刘晓岚的《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
鉴于这方面的综述做得较少,我只是简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查阅,主要针对语音、汉字、词类、语法等进行的分析。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分析研究者们主要分析对比了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儿化音等方面的语音偏误,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发音偏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语音偏误分析的面貌,这为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语音上的偏误提供了帮助,并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帮助。
如郭宏的《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2005)针对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叶南的《对外语语音偏误研究》(2008)针对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了一系列纠正语音偏误对策:《拼音方案》的策略性调整;声调、变调和轻声的音乐旋律练唱;韵母类推系联网络;声母纵横系联方阵。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不能改正→引导、改正、解释。 系统后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能够改正。→提醒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偏误的类别 • 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过度泛化/过度概括
(over — generalization)
有限的、不充分的 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 不适当地套用
目的语新的现象
1. *我们下周回去美国。(带趋向补语的动词,其宾语如不能因动作而 移动位置则必需放在动词预取向不予之间,此处为趋向补语的过度 泛化。) 2. *他们父子俩在驴子上骑。 3. *他很朝三暮四。 4.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两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 泛化) 5.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用“很”修饰, 此处为副词“很”的泛化) 6. 他在看看电视呢。(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为动词重叠 的过度泛化。) 7.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量词的泛 化。)
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 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因缺乏语言能力而造成。
jiāo
1.我去17教室上课。
2.我认识奥巴马。
3.你好!
4.那个天我们没上课,考试。
偏误研究:
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 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 系统的研究,研究其来源, 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 程和规律。
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不能改正→引导、改正、解释。
系统后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能够改正。→提醒
学习环 境的影
响
母语负迁移
偏误来源
目的语知识 负迁移
学习策略 和
交际策略 的影响
文化因 素负迁
移
母语负迁移
• 那个鸡很胖。(fat在英语中既可以用于之人,也 可以用于指动物或者肉类)
• 你应该不走那么快。(英语带情态动词的桔子, 否定词放在情态动词后)
缺乏强制性。
• 二、英语中”一般只用于指人的名词,指物的名词加“们”只
是修辞用法。
• 三、英语中的-s只能附着在一个词上,不能附着在一个短语 上。 汉语中的“们”可以加在一个词上,也可以加在一个短语上。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过度泛化/过度概括
(over — generalization)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最新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
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1)*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例如:(3)*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4)*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
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5)*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合集5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海是一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他每个星期日和朋友一起都去吃韩国菜。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语法教学一直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认知法,都十分重视语法规则的教学。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学者还是认为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语法教学在教材中是明线或是暗线处理,掌握语法规则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二、语音偏误的类型
1、声母偏误:例如,有些学生会把“哥哥”发成“多多”,这是因为他们 的母语中没有相似的音素。
2、韵母偏误:如有些学生会将“花朵”发成“多火”,这是因为他们的母 语中没有相似的韵母。
3、声调偏误:汉语的声调是区分意义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 困难。例如,他们可能会把“姐姐”发成“结结”。
针对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对比分析:在教学初期,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泰语和汉语的发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
2、注重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大量的发音训练,让学生多听、 多说、多练习。同时,可以组织口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发 音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汉语电影、听汉语歌曲等方式,让他们更 多地接触标准的汉语发音。
5、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模拟真实场景的语 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汉语的发音技巧。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语言角等 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汉语的发音。
3、声调偏误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而俄语没有声调。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 语声调时会出现一些偏误。例如,对于汉语中的四个声调,俄罗斯留学生往往难 以区分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之间的区别。此外,由于俄语中没有类似汉语声 调的语音现象,
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发汉语声调时往往会出现音高不准确的现象。
2、韵母偏误
汉语的韵母包括39个元音和辅音韵尾,而俄语只有10个元音和辅音韵尾。因 此,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时也容易出现偏误。例如,俄语中没有类似于 汉语韵母“ai”、“ei”、“ao”、“ou”的发音,因此俄罗斯留学生很难掌握 这些韵母的发音。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例
1
句
2
分
3
析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