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ppt课件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ppt课件

阅读下面的材料: 1900年盛夏,一群全副武装的人来到皇家园林颐和园,并在各个经典前留下了影像。他们得意扬扬地在万寿山前闲逛;他们在昆明湖里赤裸着身体洗澡;他们抢走许多文物,拿不走的就地损毁。他们从俄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匈帝国,带着枪炮不请自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八国联军。除了没有再次放火烧掉园林,他们几乎重演了1860年英法联军所做的一切恶行…… 按照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旨意,1901年,农历辛丑年秋天,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以亿两白银和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为代价,清政府换得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城。
(1)和前几次侵略战争相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00年的这次侵略战争,侵略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往是一国或两国联军,这次则是八国联军。
(2)《辛丑条约》中的条款损害了中国哪些方面的主权?
经济(或关税等)、政治、国防(或军事)等方面的主权。
(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慈禧太后怎样的嘴脸?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奴颜婢膝的卖国嘴脸。
请共同探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期间,散发了许多揭帖,有的说:“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有的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拆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读了这些揭帖后,请你想一想:揭贴的内容说明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谁?有什么积极意义?“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拆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又说明义和团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word教案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word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进展、口号及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育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进展线索的方式。

2.通过度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帝国主义入侵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本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入侵的警戒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严峻危机。

为救亡图存,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是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进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入侵的加重和外国布道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成具有普遍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除”。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

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域。

3.在义和团兴起的进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掉队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熟悉不清,对它抱有空想。

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这些掉队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1.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众在列强侵略和剥削的压力下,特别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了初步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

但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两次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

2.难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短视频,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历史史实。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1、时间: 1900年 2、参与国家: 英、俄、德、美、
日、法、意、奥匈
3、义和团的反抗:
廊坊之战 大沽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廊坊
廊坊大捷
西摩尔
北京
老龙头车站
大沽
二、八国联军侵华
4、结果:

1898年8月,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民被押往菜市口刑场
慈禧颁布的“绞杀义和团” 的诏令
慈 禧 太 后
结尽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
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的条约 有哪些?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什么?
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多的 是《辛丑条约》
当 1.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堂 检 测 A. 冠县义和拳攻打洋教堂 B.义和拳改称义和团 C.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2.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 ( ) A.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 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三、《辛丑条约》
保 国 逞 义 英 和 雄 团 。
歌 谣
孩 童 个 个 拿 起 刀 ,
不 到 三 月 遍 地 红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3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30页)

抗 击 八 国 联 军
义和团 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斗争的矛头: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性质:反帝爱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爆发原因: (根本)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时间: 1900年6月 八国联军 头目:西摩尔、瓦德西 侵占北京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廊坊大战 战役: 时间: 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辛丑 签约国家: 赔、禁、拆、驻、划、改 条约》 条约内容: 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 影响@意义: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回銮图
慈禧一路西逃到西安, 直到《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 法后,才挟光绪帝于1902 年1月3日回到北京。尽管 出逃时狼狈不堪,还京时 慈禧却威风十足。但正是 这个在中国人民面前作威 作福的慈禧太后,在回宫 后却向列强表示要“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西摩尔所率侵略军廊坊大战失利; 4、结果: 瓦德西所率占领北京,烧杀抢掠!
• 1900年 5-6月 八国派兵共432人到达北京, 保护外国使馆。 • 6月11日 日本使馆书记被清兵杀死
• 西摩尔率两千联军,从大沽出发,发生廊坊之 战,死伤400人。
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经八国联 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 授权,西摩尔于1900 年6月10日凌晨,率 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 国不宣而战。
第二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
结合P33-34找出下面知识点,先自主学习,有不明白的A+B相互讨论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 (统帅:西摩尔)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 狙击,狼狈逃回
攻占 天津
攻占 北京
(统帅:瓦德西)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 北京正阳门(前门)。 八国联军为炫耀武力,在 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侵略者在北京街头横冲直闯
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 ,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政策 斗争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粘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表达 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成就
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
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
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 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 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 ,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 民的反帝斗争。中国在军事上也失 去了自主权 “使馆界”,实际上是一个“国中 之国”,成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 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成为“洋人的朝廷”
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 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 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保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 目的 1900年6月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 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英、美、俄、日、法、德、意、 奥 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右图明信片,描述了 1900年古老的中国,老大 帝国被几个新兴大国合围 起来,把大清国弄得支离 破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 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 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 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 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 况下发生的。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随堂练习,有答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和《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 / 3(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2 / 3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 ,班列六部之前4.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目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 ) A.济南 B.上海 C.京津地区 D.南京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4.下列侵略者,两次进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是()A.英、法B.俄、德C.俄、日D.美、意5.率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英国海军司令是A.戈登B.克林德C.义律D.西摩尔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都建立了革命政权B.都明确提出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7.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

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
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迷信色彩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5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等。

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二: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讲述: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
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
900年6月
目的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率领人
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3教师提问: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回答: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X B1
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

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

(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4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
命脉,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综合性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

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