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合集下载

浅论四川话

浅论四川话

中国传统文化课结课论文——浅谈四川话李治20102210309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境内的语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灌赤片。

和湘语、赣语、淮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不像广东人将广州话作为粤语标准音,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减。

为什么我要说一下四川话呢?因为四川话是一种相当美丽的语言!她的韵律大方朴素,婉如舞着野花哼着歌儿,奔跑在田间的乡村女孩,纯真,善良,热情,人见人爱……你说她怎么就登不得大雅之堂,怎么就被当成老土,想上个文艺节目上面都硬是不准!小时候,我生活在贵州省思南县一个美丽的一个小山村,学校附近有一口源源不绝的地下喷泉,水很清甜,冬暖夏凉,从一个大石灰岩山脚下的石头缝里喷涌而出,汇成了一条小溪,顺流而下成为大河,汇入乌江。

而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我们清澈响亮的的四川口音就是从重庆涪陵,顺乌江而来的。

再后来我被告知必须要学习普通话,四川话是老土的,低俗的,没文化的。

但私下里,我更愿意说四川话,说着清脆,听着清亮,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

尽管我说的也不是标准的成都音,但是只要是四川话,哪里的音都很好听,总能惹大家呵呵大笑。

广泛通用的四川话不用说四川话绝对是最通用的方言,它有1.2亿使用者,几乎全中国人都听得懂四川话。

大家都不难发现,四川话确实易懂,它发音字正腔圆,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语言在严肃正规地发音时,都接近四川话的发音,只是调不一样,北方语系发音中的第一声不变,第二声变第三声,第三生变第四声,第四声变第二声,即依次往后推一位,就变成了四川话的调。

而其他地方语言相对于北方语系,往往是音的变化比调的变化更严重,甚至每一个字都完全不同,以至于难以理解。

四川方言研究

四川方言研究

四川方言研究来到四川工作,从2006年3月到2016年的3月,屈指一算,居然已经是10年.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真是不等人啊。

白发悄悄的生长。

对于四川人民的性格,也有个基本的印象了。

他们一般还是比较热情,勤劳的。

而且明朗,敢爱敢恨,且爱憎分明。

而对于这边的方言,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眼镜。

以前,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四川的大叔,他就直接叫我眼镜,因为看到我是戴着眼镜的嘛。

在湖南的家乡,就没有这样的说法的,这样子好不客气啊。

但是这也是修辞学里面的一种借代吧。

就是借助某人身上的一个事物代表他的特点。

好像戴着眼镜的人,就是一类人一样的,但是,我听了还是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的。

毕竟人家又不是只有眼镜而已,人家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过去,也有未来,更加的有现在啊。

人家好歹也求学了20几年,获得了硕士文凭的高才生。

而且是个女人呢。

而且是有思想也有感情的啊。

有家人和朋友相亲相爱的呢。

父母的宝贝呢,哥哥姐姐疼爱的人,同学和同事保护的人呢。

但是,那个大叔真的是太不友好了吧。

而且他是那样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飞扬跋扈的气焰,好像是在挑战和挑衅你一样的呢。

而且口气是很硬邦邦的,男人嘛,就是这么强硬的吧。

一点都不客气呢。

可能他不喜欢我啊。

摆龙门阵。

就是聊天侃大山的意思吧。

这个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呢,很有意思的,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

小妹儿。

这个称呼听着好亲切哦。

昵称吧。

这个也显示了四川人民的亲切和友善吧。

而且那样的上扬的口吻,带着兴奋的感觉,让一个女人的自尊得到了满足的哦。

有一次,去商业街买饮料,一个比我看起来小很多的年轻姑娘也会亲切的喊我“小妹”,让人啼笑皆非的,但是这个不也正是说明了四川女人的正义和善良嘛。

他们不是自私的人,会关注到外界,会关心别人。

还有一次,一个人在路上生闷气呢,一个开着豪车的中年大叔,也会摇下车窗,打着招呼的询问:“哎,小妹,学校的食堂怎么走啊!”男性的豪迈与干脆的口吻,小妹也喊得让人特别的有安全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的,说实在的,论表达感情的话,四川话还是很有一套的呢,自己的哥哥也很少有感情的流露的。

四川方言精辟的总结~~

四川方言精辟的总结~~

四川方言精辟的总结~~~2009-10-01 18:01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á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 (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通读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通读,统一发音为“in”。

“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通读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

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

■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声母后的"e" 读为''o'',并且直接读如:哥哥(gó)注意不要读成(guó);上课(kǒ)不要读成(kuǒ)■部分词有''u''化现象,如累''luěi'',横''huen''(部分地方读''huan'')■j,q,x后面的“u”可以读本音乌虽(xǘ)然民族(qu 这里的“u”读本音乌,而不是普通话的“ü”鱼)速(xu这里的“u”读本音乌,而不是普通话的“ü”鱼)度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大多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

为什么说四川方言博大精深?看完你就懂了

为什么说四川方言博大精深?看完你就懂了

为什么说四川方言博大精深?看完你就懂了铁马秋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

中国自古疆域辽阔,各地风土不同,自然形成了“一物之名,楚夏各异;五方之音,清浊不同”的现象。

与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四川方言里也富含地域文化魅力的“基因”。

从方言词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川话的幽默、形象、古朴,以及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

在四川,父母教小孩说话,把鸡称为“鸡咯咯”,把鱼叫做“鱼摆摆”。

“鸡咯咯”是模拟鸡的叫声,鱼又为何称摆摆呢?考其语源,它出自旧时袍哥隐语“摆尾子”。

摆摆即“摆尾子”的简称。

川语与饮食文化川语与川菜的情缘,要从《蜀语》算起。

作为第一本传世的区域方言词典,《蜀语》记录了大量与饮食相关的四川方言。

如食物的气味有“酒醋味薄曰醈(音淡)”“香气盛曰䭰(音蓬去声)”;又如烹饪手法有“以辛香和食曰萫(音向)”“以米糤盐椒釀肉鱼曰鲊(音查上声)”等。

正因为川人从古至今对吃不变的热爱,使得川语留下了不少饮食文化的痕迹。

姑姑筵,其实就是过家家。

在川西叫扮姑姑筵,在川北叫办家家,也有叫做“扮家家酒”“锅头热热”的。

《集韵》:“家,古胡切,音姑。

”“家”读为“姑”,这是古代语音在四川方言中的遗存。

吃巴片吃巴片,意思是自己未被邀请,却跟着被邀请的人去赴席;也指因别人的关系而占便宜。

成都方言里意思为占便宜的“吃”不少,还有“吃欺头”“吃裹搅”“吃混糖锅盔”等。

川西还有句俗话“烂想喝汤圆开水”,比喻总想从中分一杯羹。

现炒现卖现炒现卖,比喻活学活用。

现在的大小饭馆都是现炒现卖,并不稀罕。

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因街头小饭馆没有固定顾客,不可能像食堂那样先炒好菜,只有等顾客上门点好菜后当场炒。

习惯了在单位吃食堂的人们颇为新奇,因此传出了这样的说法。

盖面菜盖面菜本指放在碗面上做面子的质量最好的菜,引申为一个群体中头等的人或物。

“莽莽”,指饭(姚果果/绘)川语与区域文化方言与地域关系紧密,一个个川语词汇就是一个个蜀人生活的印记。

在川语形音义的外壳里,包裹的是蜀文化,是川人千年来的生活史。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四川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支,以四川省为主要分布区域,是四川地区的人民通用语言。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本文从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入手,探讨它的特色和魅力。

一、大量的口头禅和口语表达四川方言中,有许多口头禅和口语表达,如“哇!”表示惊讶;“嘴甜”表示说话甜蜜动听;“吆喝”表示叫唤;“瞄一眼”表示看一眼;“吃香”表示受欢迎;“招呼”表示打招呼等。

这些词汇使四川方言更富有情趣和生动性。

二、鲜明的词汇特色四川方言有着独特的词汇特色,如“梦遗”表示梦中遗精;“忩”表示快速地一闪而过;“货塞”表示堆积;“嘣嘣”表示爆炸声;“飘”表示漂亮等。

这些词汇极富创意和形象,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状态。

三、丰富的俚语和俗语四川方言中也有丰富的俚语和俗语,如“翻筋斗”表示闹笑话;“吓死爹”表示非常惊恐;“脱裤子放屁”表示做事没有实际意义;“噩耗”表示不幸的消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表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

这些俚语和俗语通俗易懂,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们的感受和态度。

四、多种语音变化四川方言的语音变化比较复杂,如“ch”、“sh”、“zh”、“r”等音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有时候也会用另外的字母来表示音位,如“si”表示“四”、“sui”表示“水”等。

这些语音变化使四川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语音形态。

五、独特的语法结构四川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如动宾调换、动量附加等语法现象较为常见;名词、代词等的变化形态比较丰富。

这些语法结构的独特性使四川方言在语法学上有独特的特色。

总之,四川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达力强大,语音、语法独特,在中国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存在不仅是四川地区人民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汉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四川方言,沉浸在它神奇、富有情趣的语言世界中。

四川方言俗语

四川方言俗语

四川方言俗语一、四川方言俗语的定义和特点四川方言俗语是指在四川地区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特点,广泛应用于四川人的日常交流中。

这些俗语通常富有幽默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表达思想和情感,还体现了四川人独特的文化特征。

四川方言俗语的特点主要包括:1.比喻丰富:四川方言俗语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事物和情感,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发音独特:四川方言俗语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声调和音节的变化,非四川人很难准确地理解和发出这些俗语。

3.带有感情色彩:四川人天性豪放,四川方言俗语常常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夸张和诙谐的表达方式使人忍俊不禁。

4.常见生活话题:四川方言俗语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社交和风俗习惯展开,包括家庭、聚会、饮食、天气、情感等方面的话题。

二、四川方言俗语的应用场景四川方言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场景。

2.1 家庭生活•四川方言俗语:大宝和二宝(指长子和次子)、开车(指怀孕)、吃豆腐(指调戏)、包租婆(指家中管家婆的人)•应用场景:在家庭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和描述,也可以用来形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2.2 社交活动•四川方言俗语:打麻将(指在社交场合中打牌)、来辣妹子(指来个辣妹子给大家撩骚一下)•应用场景:在社交活动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形容和调动气氛,使交流更加活泼有趣。

2.3 饮食文化•四川方言俗语:辣妹子(指辣椒)、过瘾(指吃到满意的食物)•应用场景:在四川的饮食文化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形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也可以用来表达对美食的赞美和享受。

2.4 天气变化•四川方言俗语:雷声大雨点小(指雷声大,但下的雨很小)、打湿(指下雨)、热死了(指天气炎热)•应用场景:在天气变化的描述中,四川方言俗语可以形象地表达对天气的评价和感受。

三、四川方言俗语的例子和解释下面是四川方言俗语的一些例子和解释:3.1 招摇过市•例子:这个人整天招摇过市,没什么真本事。

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语言学这门学问里,以语义学最为复杂。

特别是方言字义尤其复杂,专家大师也未必都能疏通理顺,平常人更心知其义而不能通解,常讲常说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倘说要开拓语义学,这方面天地极大。

笔者接触所及,以粤语、川语两种方言中奇妙的辞汇最多,考究起来文化内涵姿采非凡,堪称研究方言语义的两大富矿。

四川方言中许多语汇涵义的奇妙有出于意表者。

过场按“过场”为舞台术语。

其义应为:一个或几个角色从舞台一方出场,行至另一端进场,过场角色一般无唱腔或道白,意在表示人物在行路中;偶尔也有打破程式,有一两句唱腔或道白的,也大抵不关剧情宏旨。

“过场”的另一义项,是剧中的零碎场面,次要场面,穿插场面,通常是让重要的场面喘口气,或为戏剧冲突蓄势,被称之“过场戏”。

引申之而用以形容世相,“过场”常与“形式”同义,“走过场”就是“走形式”,亦即装模作样一番。

为了应付上级,应付舆论,乃至应付由来已久的习惯,必须虚应故事地操办一阵,行礼如仪,才好交代。

忙乎一阵是给人看的,当然自己也算尽了心,足以自慰了。

事情是否落到实处,何必深究,轰轰烈烈的过场总是人所共见的了。

不是说“重在表现”么?会已开过,员已动过,置已布过,结已总过,一切都是按计划有步骤进行了的,您还能要求什么!“走过场”因此也是检查、清查、追查的绝妙溶解剂,一切在走过场中烟消云散,本该有的压轴戏、大轴戏都在过场戏里卸妆,诸事摆平,一切照常。

这是“走过场”的通常辞义,但在四川方言中,“过场”还有另一义项,质直而言之,则与“花样”同义。

如责人“你哥子过场多”,犹言此人花样百出;如言某事有好多“过场”,则犹言这事中变了很多戏法,这时“过场”又和耍魔术的遮眼法之类的“过门”意义相近。

细按之,四川方言中“过场”解作“花样”之义,实从通常所解的“走形式”分蘖而来并加以深化的结果。

例如,清查某事的“做过场”中,实有无数花样手法在内焉。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走过场”之间,实现其功能的就是玩了花样。

四川话文案

四川话文案

四川话文案四川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在一些地区,被当作市话。

四川话音韵丰富,语调愉悦,许多人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在今天的文化传播和市场营销中,四川话也落地生根,并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文案。

首先,四川话文案的魅力在于它的幽默感。

四川话常常会使用一些有趣的词汇和短语,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例如,“成都人不抵抢,就抵糠”这句话,意思是成都人不抢东西,却经常互相“攻击”,非常有趣。

而这种幽默感也正是四川话文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四川话文案的独特性也是它的一个优势。

四川话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特点,所以文案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文案。

例如,“老娘我眼拙,别跟我撒谎八”这句话,既有四川话的特色,也有幽默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种独特的用语和特点,不仅提升了文案的观赏性,也加深了人们对四川话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四川话文案的具体性也是其一大优点。

四川话常常使用一些具体的词汇和短语,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案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黑水玄机,藏野人家”这句话,虽然有点玄奥,但通过这种形式,让人们想起了四川的神秘和未知之处,进而增强了文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最后,四川话文案的情感性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四川话在表达情感方面,非常擅长。

四川话的语调和音节,让情感更加真挚和动人。

例如,“你扑过来我接着,直到提枪上马”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让人感受到切实的情感和关怀,非常动人。

总体而言,四川话文案的出现,既是对方言和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品牌和市场营销的一种创新。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有趣、独特、具体、情感的四川话文案的出现,让我们更加亲近方言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其一,四川话变化多端,诡异难辨,在主体意思想同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就有个一个地方的口音。

比如说“吃”,同是达州人,渠县人老老实实,一般说“吃”;开江人说“七”,开江说“七个包子七碗面”,如果你是老板,请千万不要端七个包子七碗面,否则,你会亏血本的;达县人说“切”,切饭了,切饭了,声音悠长婉传。

[其实我个人觉得只要是四川人都可以互相听懂甚至模仿,不想上海这边吴语一点距离就听不懂了]
其二,四川话的霸主地位。

它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一副江湖老大的派头。

全国人民都在学说普通话,但是,四川人基本上我行我素。

最好的反问就是:邓小平老人家就说四川话,可全国人们都听懂了,我们还说啥子普通话呢?随便到四川的什么地方,只要打开当地的新闻,就会发现四川的县长们市长们很庄严、很认真、很清晰的说着川话: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说起好耍的,是要流毛毛汗的,我们要发现莽牯牛儿精神,要给老子雄起,创作条件也要估倒干,我的仙人板板哟,这是一项大工程,不能开哈玩笑。

其三,用四川话骂人,绝对有气势。

我们做过实验,找ab两个人对骂,a用普通话,b用四川话,选择不同的母题进行对骂,结果b五战皆胜。

四川话本身具有世俗精神,骂人时根本用不着
第二次转换,张口就来,那是相当的精彩。

[其实四川话里面那么多把子,很多都是表示关系好、熟识,比如我就对很熟的人老说脏话。

嗯嗯不好哈,女娃子家家的。

] 其四,四川话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充满了市井智慧。

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一见钟情,男的就会说:“小妹儿,你长得细乖细乖的,我跟了你半天佬。

我们找个地方摆一哈哈儿龙门阵嘛,要不要得嘛!”据我所知,四川男人对自己的女人几乎从不说“我爱你”,他们说不出口,觉得肉麻,有点虚,他们一般是说:婆娘,我喜欢你喜欢惨了。

[这个绝对同意,我从来就讨厌这三个字,假得很!]
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

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

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

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

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

③声调调值无高
升调。

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

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

但是,
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学习四川话的注意事项1、h和f不分。

比如老虎(hu),四川人常读作老fu;飞(fei)机,四川人长读作灰(hui)机。

黄huang 常常读作房fang。

2、sh和s,ch和c,分不清楚。

四川人说话,舌头比较平,卷舌的翘舌的音发不清楚。

举个例子,吃(chi)饭可能说成(ci)饭。

所以说四川话不累,舌头不需要卷,读下去就是了。

3、n和l不分。

刘奶奶买柳奶奶的榴莲牛奶。

呵呵,大部分的四川人都读不出来。

这里统一发音,n,或者l就可以了。

本人推荐发n,因为不累。

牛奶奶买牛奶奶的牛年牛奶。

就这样读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