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宗教文化之佛教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文化,它根植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岭南地区,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岭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岭南文化的特点:1.宗教多元: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区域,岭南文化也因此具有宗教包容性和多样性。
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传入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2.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人的饮食崇尚鲜美、清淡、独特的口味,尤其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岭南菜以烧腊、煲仔饭、海鲜等为代表,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3.家居建筑:岭南地区的家居建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以重屋顶、宽庭院、幽静的院落、红木家具和精美的木雕为特点,注重空间利用和生态环保,体现了岭南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4.音乐舞蹈: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传统音乐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了岭南人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艺术文化:岭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其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岭南画派、金石篆刻、陶瓷艺术等,都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注重细腻、典雅的表达方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二、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1.地形地貌:岭南地区地势起伏,众多山脉和丘陵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岭南人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居住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2.气候条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为岭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华南穿越走进中国南方的特色文化

华南穿越走进中国南方的特色文化中国南方的特色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片土地博大精深,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第一站:广东广东是华南地区文化瑰宝的代表。
其中以岭南文化最为浓厚。
岭南文化以阴刚调和、融合多样等特点而称为文化宝库。
岭南文化中包括佛教、道教、儒家三教文化,其中佛教文化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广东,人们还可以欣赏到粤剧、晋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广东美食文化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广东特色小吃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例如点心、糖水、粥品、鲜花酿、珍珠糯米鸡等,都是广东美食中不可思议的部分。
第二站:福建福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南方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福建文化具有鲜明的东方乡土情怀、幽深的灵性思想与富有诗性的语言艺术。
福建藏书最早,古籍最多,实际上,福建的历史文化传承十分悠久。
福建有闽南文化、闽中文化、闽北文化三大文化体系,而闽南文化较为著名。
中华文学大家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盖过南北文化分别的,自数百年前以来,非闽南文化莫属”。
闽南文化为福建和华南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桥梁。
第三站:海南海南是中国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
海南博物馆展示了海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并是了解海南各种民俗、习俗、宗教信仰、婚丧嫁娶风俗等人类因素的窗口。
在海南,可以领略到民俗婚礼、火山岩雕、热带雕刻等文化厚重的艺术表现。
同时,海南还有八大美人之称的黎族"海垦人",民俗宗教、服饰文化、歌舞传统等均与其他地区各具特色。
第四站:云南云南是中国的文化多元化、民族多元化的地区之一。
云南不仅拥有山水美景,更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云南文化使人感觉更广阔,各个民族文化给云南的文化锦囊带来了文化的丰富性。
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独特,它留下了许多业绩斐然的文化遗存。
云南有名的玉器制作和传统民居"风花雪月"给云南的文化带来了鲜明的特色。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
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
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
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
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
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
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
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岭南文化知识

《岭南文化》知识学习要点第一讲:岭南文化的普泛性特征:1、区域原生,传统赓续——原生性2、面向海洋,放眼世界——开放性3、重商求利,实惠为上——重惠实在与求真务实4、善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与开拓精神5、自我反思,破旧创新——批判意识与改革精神6、多元融汇,气象开阔——兼容特性与现代意识(一)岭南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1、封闭而又开放:岭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何谓岭南?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史记·张耳传》:“秦南有五岭之戍。
”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
九州之外的岭南:1、《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方为青州,齐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
东南为扬州,越也。
南方为荆州,楚也。
西方为雍州,秦也。
北方为幽州,燕也。
”2、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岭南山海地貌结构:北部——山地: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中部——三角洲平原:岭南文化演进的良好舞台(优越农业生态环境、肥沃土壤、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南部——广阔南海:对外交流的便利 海上丝路;开拓精神第二讲:文化板块与岭南文化的特性(一)海洋文化质地与早期岭南文化特征:1、原生性——早期的岭南文化植根于岭南地域,被枕南岭,面向南海,有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外向发展的特征和序列。
2、独立性——早期的岭南文化由于地域的关系,使其远离中原的连年战火,保持了其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独立性。
3、滞后性——与同期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比,岭南是个交通不便之地,文化信息的交流活动相对较少,使得岭南文化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滞后性。
4、差异性——早期岭南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就算在其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二)中国文化的三大板块与岭南文化:1、中国文化三大板块:农耕文化区、草原文化区、海洋文化区(含吴越文化、闽台文化和岭南文化)2、海洋文化的基本要素:A)舟楫之便带来的商业文明;B)开垦与移民:具有包容性的移民族群结构。
岭南文化PPT课件

岭南文化的构成
• 岭南建筑 • 岭南园林 • 岭南画派 • 戏曲音乐 • 工艺美术 • 民俗节庆 • 宗教文化 • 饮食文化 • 语言文化 • 侨乡文化
4
岭南园林
•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 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 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 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 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 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 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 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 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 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 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 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 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 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 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12粤西地区年例东莞百子论文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东莞卖身节东莞中秋灯会东莞重阳登高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广州迎春花市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广州国际美食节波罗诞南海神诞潮汕营老广东龙舟节潮州烧塔潮州出花园沙湾飘色番禺水色澄海澄海盐灶拖神偶佛山秋色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梅州国际山歌节汕头迎春联欢会阳江风筝节城荷花节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广州元宵灯会广州中秋灯广州的风俗习惯春节风俗
5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 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 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 腔优美、多样化,具丰 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 有“红豆南国”的盛誉。 兼容并蓄、Leabharlann 俗易懂、 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 特点
6
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 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 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 (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 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 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 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 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 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 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百越文化
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是中华民 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1、百越图腾
百越族的图腾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文化,是百越人民对于自然和神秘事物的信 仰和崇拜。其中最为常见的图腾包括蛇、鹰、龙等动物形象和一些神秘的自然 元素。这些图腾在百越族群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
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人们喜欢吃米饭、鱼、肉、豆腐等食品,同时 注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烹饪方面,百越人民喜欢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 味料,如鱼露、酱油等。此外,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节俭,人们 在宴席上会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用餐,同时也会注重节约食物和酒水等资 源。
5、国际交流与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岭南民俗文化应积极走向世界,展 示其独特的魅力。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等方式, 将岭南民俗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民 俗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岭南民俗文化。
参考内容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特征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其中,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 讨这两个主题,以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内涵。
3、建筑风格
百越地区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石木结构建造。 建筑风格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采用传统木结构和马头墙 等建筑元素来建造房屋,而有些地方则会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房屋。 百越地区的建筑也注重风水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考虑。
总之,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于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宗教文化之佛教
(班级:09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学号***********姓名:叶春荣上课时间:周一5、6节)在岭南的宗教文化中,主要包括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而只有道
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在众多外来的宗教文化中,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传入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深,对岭南地区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
下面将从佛教的起源、佛教在岭南地区的发展以及佛教在岭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几个方面对佛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的创始人是当时印度卡皮拉瓦斯图的一位国王之子——乔达摩·释迦牟尼。
他创立的佛教可以用佛教徒所谓的“四谛”来加以概括。
第一,人生本身是不幸的;第二,这种不幸的原因在于人的自私欲望;第三,个人的自私欲望可以解除,当一切欲望和欲念解除后,他所处的状态叫做涅槃(字面意思是“吹熄”或“熄灭”);第四,从自私欲望解脱出来的方法是所谓的“八重经”:正观、正思、正语、正行、正坐、正求、正心和正省。
此外,佛教不分种族和阶级(与印度教不同),人人都可以修行。
佛教初传中国,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
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
此一说法被视为中国佛教的起源。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
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
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
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
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二、佛教在岭南地区的发展
岭南的佛教,最先是从海路传入的,这是由于东汉中叶以后,西域与中国内地的交通并不通畅,佛教的东传中国及中国僧人的西行求法,主要是取海路而行。
这一时期,外国僧人在岭南的活动,除了创寺传教之外,以译经为主,这也是这一时期岭南佛教对整个中国佛教的最大贡献。
六朝时期,佛教在岭南获得很大发展。
其时,由于战乱连年,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渴望获得解救,再加上封建统治者对佛教不遗余力的扶植,佛教信仰在岭南地区得到迅速的传播,为当时佛教信仰最普遍的地方,广州、交州与建康、洛阳、长安等政治、文化中心一样,都是当时中国佛教的重地。
岭南的广州、始兴郡(即后之韶州),唐代成为新禅宗的发祥地,与六朝时期岭南佛教信仰之普遍,有极深厚的社会基础是分不开的。
隋、唐两代,岭南仍是佛教兴盛的地区。
隋代,岭南高僧较著名者有慧越,“化行五岭,声流三楚”,为陪炀帝召人扬州弘法。
唐代,为岭南佛教的鼎盛时期,其突出的表现是惠能南派禅宗的创立及其广泛的传播。
惠能(638—713年),新州人,北上蕲州黄梅东山寺向禅宗五祖弘忍求学佛法,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问处惹尘埃”一偈,压倒弘忍首席弟子神秀,得传五祖衣钵。
惠能最主要的佛学思想是顿悟,他认为,佛性人人皆有,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而主张只要随时随地修行用功,靠内心顿悟即可成佛。
唐高宗仪风元年(676年),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
该寺住持印宗为其削发授戒,承认其为禅宗正统,惠能遂成为禅宗的六祖,开始为大众开示禅门,讲授佛法。
惠能殁后,其弟子韶关法海集其言行,纂成《六祖坛经》,为禅宗的重要经典。
延至五代,南汉统治者崇佛教,岭南佛教之盛不亚于前代。
南汉中宗刘晟对文偃十分敬重,曾亲到云门寺拜谒,以师礼相待。
文惬弟子澄远、缘密、子祥、实性等,均为禅门英俊,弘化各地,其中实性、子祥、达岸在岭南传法,为南汉统治者所敬重。
明代,岭南理学盛行。
按理学本源于禅,禅理相通。
理学之盛行,为佛教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明英宗时,名僧慧显于清远峡山寺弘化,参契之徒闻风而至。
泉州名僧真空驻锡罗浮永福寺,后于光孝寺说法,听者数千人。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中,为岭南佛教继唐五代后的又一兴盛时期。
而康熙中叶以后,各地寺庙寺产多被侵夺,失去经济支柱,佛徒备受官府欺压,加之新学兴起,西教东渐,对佛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佛教遂趋于式微。
直到民国初期,各地寺庙大多荒废不修,或被占作他用,寺僧四散。
三、佛教的寺院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自佛教传入岭南后,岭南地区历朝均有兴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寺院。
著名的有广州的光孝寺,肇庆的庆云寺,韶关的南华寺,潮州之开元寺等等。
光孝寺,全称报恩光孝禅寺,在广州市光孝路北。
为岭南地区历史最久的寺院之一。
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故居唐仪凤元年,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在该寺作过著名的“风幡”辩论,并在菩提树下削发受戒,寺名声益著。
后凡游粤名僧,多在此寺开坛传教。
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历代所建的殿堂台阁多至20余座,但在四十年代以前大部分废圮,解放后全面维修重建。
南华寺,在广东韶关马坝以南约四公里;梁天监三年天竺僧智药创建,初名宝林寺。
寺背倚庚岭分脉宝林山,面临北江支流曹溪,故世所称之“曹溪”,亦指该寺。
寺于隋末毁于兵火,唐高宗时重建。
唐中宗时,先后赐改名为中兴寺、法泉寺。
宋太平兴国元年重修,赐名南华禅寺。
唐高宗仪凤二年,禅宗六祖惠能来寺主持凡36年,弘扬南派禅宗,使该寺成为禅宗的祖庭,声闻全国。
惠能圆寂后,葬于曹溪。
庆云寺,在广东肇庆鼎湖山。
宋至道二年,智远禅师为纪念师祖,在六祖惠能插梅处建梅庵。
崇祯九年,栖壑禅师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建,创建庆云寺。
清顺治十五年增辟殿堂佛阁,全寺占地1.7万平方米,大小殿房100间。
清康熙中叶至民国初,岭南佛教衰微,寺庙多荒废,而庆云寺香火旺盛。
潮州开元寺,在广东省潮州市城内,前身为荔峰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始建为开元寺。
寺内藏经,有乾隆御赐清刻《大藏经》七二三二卷。
明代至清初,开元寺收徒传继以各教派私承相传。
至乾隆元年,罗浮山华首台密因任开元寺主持,立曹洞宗法系传制。
民国期间,浙东名僧太虚两度在此讲佛。
王弘愿并于此寺创“震旦密教重兴会”,使此寺成为密教在中国重兴的中心。
著名的岭东佛学院亦设于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