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上课ppt
合集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丰乐亭记第一课时》课件.ppt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
,
号
,晚号
2、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 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3、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 什么思想?
与民同乐
4、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交代了亭名的出处,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同学们,再见!
2008年11月3日
3、乐其地僻而事简 喜欢
乐 4、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为……而高兴
5、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快乐 欢乐
6、以与民共乐 享乐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的
之 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代词,代上文景色 3、向之凭恃险阻 指示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C、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D、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5、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 游其间。
(2)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3)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 送死。
(4)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 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文本研习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
,
号
,晚号
2、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 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3、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 什么思想?
与民同乐
4、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交代了亭名的出处,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同学们,再见!
2008年11月3日
3、乐其地僻而事简 喜欢
乐 4、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为……而高兴
5、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快乐 欢乐
6、以与民共乐 享乐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的
之 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代词,代上文景色 3、向之凭恃险阻 指示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C、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D、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5、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 游其间。
(2)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3)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 送死。
(4)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 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文本研习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17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杂记《丰乐亭记》(共40张PPT)

干戈:战争,战乱 昔:当年 以:率领 破:打败 形作动 遂:于是 考:考察 其:代当地的 按:查索 图记:地理图籍, 升:登上 高:高处 形作名 求:找到 就:受(被动) 而:但 故老:当年亲历战 事的人 盖:因为
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 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 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被动句),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 自唐失其政,海内 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 分裂,豪杰并起而 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 争,所在为敌国者,敌对政权,哪里数得清呢。 何可胜数?及宋受 到了宋朝接受天命,圣人 天命,圣人出而四 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 海一。向之凭恃险 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 阻,铲削消磨,百 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 年之间,漠然徒见 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 山高而水清。欲问 只见山依旧高耸,流水仍 其事,而遗老尽矣。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 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去 世了。
失其政,政治混乱 ;分裂,四分五裂 ; 所在,到处,处处;为,是;敌国者,敌对政权; 胜,尽;受,接受。一,数词作动词,统一;向, 过去,从前;凭恃,凭借依靠; 刬削,被铲平,消磨;消耗磨灭;漠然,冷清寂 静地 徒,只;遗老,经历事变的老人;尽,都 死去,形作动。
滁于五代干戈之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际,用武之地也。 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 昔太祖皇帝,尝以 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 周师破李景兵十五 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 万于清流山下,生 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 擒其皇甫晖、姚凤 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 于滁东门之外,遂 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 以平滁。修尝考其 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 山川,按其图记, 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 欲求晖、凤就擒之 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 所。而故老皆无在 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 也,盖天下之平久 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矣。
丰乐亭记 PPT课件

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 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 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 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 发议论的基础。
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
目的是什么?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
“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 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 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 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 务。虽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 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 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 的意味吧。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
丰乐亭记
欧阳修
hjj266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 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 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 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 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 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 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 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 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 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 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总结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极具特色。这类文章往往 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 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他善于把叙事、 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富于变化,涉笔成趣。 《丰乐亭记》全文沉醉于山水,感今怀古,固然歌 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美丰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 平景象,但其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全文紧扣“丰乐”两字,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1课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

一、结构图解
一、甘甜的泉水
丰山幽谷地乐
二、五代:干戈用武之地
丰乐亭记 Leabharlann 今:乐生送死、休养生息之地
三、地僻事简
俗之安闲,人乐幸生无事之时也
二、内容研读 1.《丰乐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第二年,古代文人在 被贬后往往抒发自己的愤懑,欧阳修与前辈文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 范仲淹等实行改革失败,被罢官,欧阳修上书为之鸣 不平,被贬官到滁州。到了滁州,欧阳修对于政治风云之险恶 似有所悟,自号“醉翁”。但他胸怀旷放,并不嗟怨。他曾告 诫别人“勿作戚戚之文”,他自己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身在 贬所,没有“不堪之穷愁”,而言山水之乐,这一点确实是前 辈文人如韩愈等所未做到的。
④按.榆溪旧塞 __动__词__,__巡__视__ (5)简①②乐是其以地先僻帝而简.事拔以简.遗形陛__容_下_词__,__动__简__词__略__,__,__选__简__拔__单____
①②幸幸..生天无下事有之变时,也而欲形有__容_大_词_功_,__幸____动运____词__,__希__望__ (6)幸③④始而皇君幸帝.幸于.梁赵王山宫_动___动词____词,____,宠____特爱____指___皇__帝__到__某__处__去___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是写于同一时期的散文名篇, 体现了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人生 感慨,寄托人生理想,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富于变化,涉笔成趣的特色。《木假山记》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专题三 杂记
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全文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环环相扣, 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是作者“远能见之近”“小能 使之著”风格的典型体现。《越州赵公救灾记》以史家笔法,井 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笔端含 情,人因事见,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品德,展现了曾巩散文“纡 徐曲折”的特点。《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 写景部分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议论部 分作正、反推理,作者的赞赏慰勉之情,尽注于字里行间,体 现了苏辙文章含蓄温厚、善于“一波三折”的风格。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丰乐亭记》(共12张PPT)

5.纵观全文,概括一下“丰乐”的丰富含义。 “丰乐”含义有四: (1)乐丰山美景,(2)乐天下永平无事,(3)乐岁 物丰收之乐,(4)乐与民同乐。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4.阅读第四段,思考: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全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对自己的鞭策,
点明了写作目的;第二句呼应了题目,与上文 写滁州风景、自己的心态相映成趣;第三句是 “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了创作时间以及创 作者的姓名。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 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 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阅读第一段,思考: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了亭名的出处,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 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2.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 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 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 明“宣上恩德”的主旨埋下伏笔。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丰乐亭 记》,欧阳修 撰,苏轼书, 无年月,刻石 在安徽全椒县。 苏书《丰乐亭 记》与《醉翁 亭记》的风格 相近。
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 称“体度庄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 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 特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 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 中可以得到印证。
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4.阅读第四段,思考: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全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对自己的鞭策,
点明了写作目的;第二句呼应了题目,与上文 写滁州风景、自己的心态相映成趣;第三句是 “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了创作时间以及创 作者的姓名。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 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 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阅读第一段,思考: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了亭名的出处,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
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 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2.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 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 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 明“宣上恩德”的主旨埋下伏笔。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丰乐亭 记》,欧阳修 撰,苏轼书, 无年月,刻石 在安徽全椒县。 苏书《丰乐亭 记》与《醉翁 亭记》的风格 相近。
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 称“体度庄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 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 特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 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 中可以得到印证。
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丰乐亭记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注释:
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 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 亭记》书刻于碑。《舆地纪胜》:“淮南 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 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 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 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 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 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 外,遂以平滁。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 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 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 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 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 矣!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注释:
胜,尽。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 下。 “向之凭恃险阻”二句:如先前那些凭借 险阻称霸的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征服。 向,从前。 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 畎:田地。 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孟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译文:
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 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 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 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 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 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 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 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 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 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三丰乐亭记

刻画冬日的寒冷和清寂,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等,展现冬日的静谧和坚韧。
空间转换中的视角变化
远观
通过远观来描绘景物的全貌和气 势,如“远望群山连绵”、“极 目远眺,天地一色”等,展现壮
阔的自然景象。
近看
通过近看来刻画景物的细节和特 点,如“近看湖水清澈见底”、 “细赏花木繁茂多姿”等,呈现
03 景物描写与意境 营造
四季变换中的景物描绘
春天
夏天
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如“春风又绿江南 岸”、“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展现春天 的温暖和绿意。
表现夏日的热烈和繁茂,如“夏木阴阴正 可人”、“绿树阴浓夏日长”等,呈现夏 日的盛景和活力。
秋天
冬天
描绘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如“秋风扫落叶 纷纷”、“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抒 发秋天的悲凉和感慨。
亭子建于山腰之上,周围环境优美,山 水相依,景色宜人。
丰乐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 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观赏 。同时,它也是欧阳修留给后人的文化 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02 文章结构与写作 特点
文章整体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丰乐亭的地理位 置和建亭的缘起。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丰乐 亭及其周围的景色和人文 气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 境。
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 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意境深远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 ,营造出一种深远而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情感真挚
文章情感真挚而动人,表达了作者 对丰乐亭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敬 畏之情。
丰乐亭记ppt课件下载(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丰乐亭记上传者:韩维加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丰乐亭记>PPT制作,共37张。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共31张ppt,少图片,多文字资料。
适合总复习时用。
处地之“乐”--自然与创造;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处人之“乐”--井然与融洽。
.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63」上传者:dongying 邮箱:zhoudongying@guangdong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有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与分析,有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导与归纳。
也有课外诗歌的拓展与运用。
实用性强。
「下载次数:607」上传者:honghong314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与醉翁亭记的区别入手,鉴赏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下载次数:275」上传者:韩维加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丰乐亭记>PPT制作,共37张。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下载次数:2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译文】 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 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 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 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 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 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 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1007 107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 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 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 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 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原 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②,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 则丰山,耸然而特立③;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④;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⑤。俯仰左右,顾而乐之⑥。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 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 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滁州 丰乐亭其山川,按其图记⑦,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 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⑧? 及宋受天命⑨,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 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 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 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⑩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⑾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其山川⑿,道其风俗之美⒀,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⒁,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
“苏 愈 学 忠 自 庐 西 士 叔 欧 唐洵 、 家 公 居 陵 省 ” , 阳 宋、 柳 、 , 。 郡 永 , 号 修 八苏 宗 史 北 谥 , 丰 汉 醉 ( 大轼 元 学 宋 号 喜 县 族 翁 家、 、 家 卓 文 欢 ) , , ”苏 ( , 越 忠 以 人 吉 别 * 辙宋与的,“,州号 、朝(政世庐因永“ 曾)唐治称陵吉丰六 ) 巩王朝家欧欧州(一 , 合安)、阳阳原今居 字 称石韩文文修属江 永 、 ”
重点词语
【注释】 ①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县城西丰乐北麓。苏轼曾将这篇《丰乐亭记》书刻于碑。明 年:第二年。 ②滁:州名,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③耸然:高高矗立的样子。特立:独立。 ④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⑤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⑥顾:向四周看。 ⑦按:查核。 ⑧胜:尽。 ⑨及:等到。 ⑩涵煦:滋润化育。 ⑾幸:庆幸。 ⑿因为:于是就。本:根据。 ⒀道:称道。 ⒁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A滁:滁州[安徽省]
翻译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 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翻译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 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 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 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 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 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 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 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 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 的事。
翻译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 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 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 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 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 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 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 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 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 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 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 一百年的长久呢!
翻译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 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 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 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 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 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 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 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 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