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词《一》》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个“排”字,“推开”“冲破”的意思,写出 了白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 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 顽强斗志的生动体现。
20
•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赞颂秋天的 诗词?
21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6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 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 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7
•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 上 ,矫健凌厉,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肃杀 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 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 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 神,就不会感到寂寥。
18
《秋词》用最简约的手法表现最完整的意境。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 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 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 的精神财富。
主题:赞颂秋天的美好,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19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10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 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 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 人生大志的,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 鹤”。
11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这句诗用文字具体描绘出 来,比一比,谁的内容最丰富、最恰当。
秋高气爽,晴朗蔚蓝的天空下, 一只雪白的仙鹤张开翅膀,奋力扑打 ,推开层层云朵,矫健的身姿自由翱 翔,直上更广阔的蓝天。

秋词其一古诗意思

秋词其一古诗意思

秋词其一古诗意思
《秋词》其一古诗意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其一的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的注释:
1、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2、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3、晴:一作“横”。

4、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5、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6、碧霄:青天。

《秋词》其一的创作背景: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一)《秋词(其一)》诗歌鉴赏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 (3分)D2. (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或全句均可得1分,写错字不得分:准确写出作者人生态度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示例: 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3.C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4.诗词鉴赏:分析《秋词(其一)》的写作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5.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秋词(其一)》的诵读与鉴赏,提升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诗词的写作特色和创作背景,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如何在诗中表达对秋天的独特情感,理解“胜春朝”的深层含义。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意象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文化背景融入:将唐代秋天的文化背景与诗词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诗词。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诗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能够积极地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词中的一些深层次情感和意境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提问、多关注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及诗词中对仗、意象等写作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际朗读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中的一种写作手法或秋天景象的描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句,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

秋词拼音版古诗其一

秋词拼音版古诗其一

秋词拼音版古诗其一
《秋词》
唐·刘禹锡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自古以来,每个秋天都会感到悲伤和孤独,我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多。

qíng kōng yí hè pái yún shàng,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万里晴空无一人,一鹤凌云飞,引起了我对蓝天的沉思。

shān míng shuǐ jìng yè lái shuāng,shù
shù shēn hóng chū qiǎn huáng。

山河清霜夜来,几树深红浅黄。

shì shàng gāo lóu qīng rù gǔ,qǐ rú chūn sè sǒu rén kuáng。

想要钻到高楼底下,就像春光一样疯狂。

赏析
第一首诗表达了豁达开朗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否定了之前悲秋的概念。

它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赞美秋景,表现出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

第二首诗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
度,令人敬肃。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字词解释: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凋”、“径”等,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举例:理解“自古逢秋悲寂寥”中的“寂寥”,体会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诗句翻译:准确翻译诗句,把握诗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含义。
-举例:将“我言秋日胜春朝”翻译为现代汉语,理解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诗词赏析: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1.诗词背景介绍:诗人刘禹锡创作《秋词(其一)》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字词解释:重点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凋”、“径”等。
3.诗句翻译: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4.诗词赏析: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5.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尝试以秋为主题进行诗词创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2.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掌握诗词字词含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通过分析、解读古诗词,提升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5.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秋词(其一)》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秋天景色描绘中融入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4.创设更多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帮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仍然显得有些迷茫。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我在课堂上更加细致地进行讲解和梳理。

部编七年级上册《秋词(一)》

部编七年级上册《秋词(一)》
秋词
——刘禹锡
肃杀
萧 瑟
失意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 称。贞元七年中进士,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 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 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 南常德)。
《秋词》就是在他被贬朗州时所作。 面对逆境,刘禹锡却一改前人借“秋” 写“悲”的传统,而写爱秋,唱出了 “秋”之赞歌,展示了他昂扬向上的乐 观态度,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 却愈挫愈奋的壮志豪情。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 “炼字”, 你认为这首诗中用得最好的 字是哪一个?
“排”

“引”
“胜”
总结: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 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 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 景色之中颂出自己愈挫愈奋的壮志豪情 和昂扬的进取精神!
默写古诗!
朗读古诗:
一读:听读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二读: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三读:学生自读,读明诗意。
诗文赏析: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文赏析:
2.为什么作者认为“秋日胜春 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诗 句回答。)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读细研
秋词(其一)
悲叹冷清萧条。
刘禹锡
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 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 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 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 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赏析:次句直接表明诗人对秋日的 态度——秋天胜过春天。由此可知, 诗人是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 天的,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意识 的一个有力挑战。
精读细研
推开白云。排,推开。
蓝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第三句中的“排”字 写出了一种精神,突出了一 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
赏析:第四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 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的诗 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 直冲到云霄了。
【译文】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 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蓝天。
背景介绍
永贞元年,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 刘禹锡参加这场革新运动,但遭到宦官、藩镇、 官僚势力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 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可 贵的是,刘禹锡在遭受重大的打击后并没有消 沉下去。
整体感知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zhāo
描绘画面图景:翻译+特点
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请描绘出这两句展 现出的图景(画面)。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振翅高飞的鹤,正推开云 层冲上云霄,仿佛把我作诗的豪情壮志也带上蓝天。描绘 了一幅开阔明丽的秋景,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 达乐观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