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徽州
梦回徽师

梦回徽师与师畅聊九月,侵入您的怀抱;十月,感受您的温暖;十一月,吮吸您的营养;十二月,共同领悟人生。
一年四季,365天天天月月如此反复,感悟不同的人生真谛!而,陶行知,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新的一页就由此展开!这是04年9月写的,当时我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学校——歙县徽州师范学校,从小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当一名老师很了不起,大家都听我的。
近五年的师范生活让我知道了,想成为一名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了这也让自己更坚定了信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师范里,有来自三区四县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能够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从刚开始的军训到最后的分别,我们真的经历了很多,很多个瞬间令我难忘,现在想想真的很美好,每次想起来总会一笑,当时我们太年轻,还是个孩子。
开心了,我们就大笑;难过了,我们就抱头痛哭。
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学校举办的阳光伙伴活动,现在看到照片,还在想,什么时候还能再跑一次,28个人齐心合力向前冲。
不知道期间摔了多少次,但却毅然爬起,对啊,我们是最棒的,我们坚信。
人啊,总是活在回忆中,不管美好与否,我们都曾经历过。
现在常和学弟学妹们聊天,每次聊到学校的变化,我会很激动,恨不得马上回去看看,记得上次回去是2010年2月,虽然没多久,但还是很想念母校。
看到学弟学妹外出旅游的照片,也甚是羡慕。
同学们一起出去旅游,甚至是更小范围的集体活动,也会成为日后回忆的一部分。
说真的,现在真的很想同学和学校,还有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还有我曾在的社团,广播站、行知学社、繁缕文学社、书法社和推普组。
记得当时有同学开玩笑说,你是来学校学习的还是开会的,是个活跃分子。
现在很想进入这些组织,看看他们的变化、发展。
然而我这样一个学生,不知道在老师的眼里我是怎样的,只觉得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最讨厌的就是背书,也许这也是老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吧。
刚进学校时,崔蓓莉老师带我们04英语(1)班,当时我们班50个女生,6个男生。
一梦入徽州诗句

一梦入徽州诗句
1. “一梦入徽州,那粉墙黛瓦岂不是如诗如画?就像我梦里的仙境一般。
”
例子:我跟朋友说,要是能去徽州一趟,那该多棒呀,一梦入徽州,看到那粉墙黛瓦岂不是如诗如画?
2. “一梦入徽州,那古街小巷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仿佛走在时光的隧道里。
”
例子:同事们在讨论旅游的地方,我就说一梦入徽州,那古街小巷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
3. “一梦入徽州,那青山绿水不就是大自然的瑰宝吗?真的好想立刻就去感受呀。
”
例子:我跟家人计划旅行,说一梦入徽州,那青山绿水不就是大自然的瑰宝吗?
4. “一梦入徽州,那悠悠古韵难道不让你心驰神往?好似能听到历史的呼唤。
”
例子:好朋友犹豫去哪玩,我就讲一梦入徽州,那悠悠古韵难道不让你心驰神往?
5. “一梦入徽州,那纯朴民风不正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源泉吗?简直太吸引人啦。
”
例子:和驴友聊天时我提到,一梦入徽州,那纯朴民风不正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源泉吗?
6. “一梦入徽州,那精致的木雕石雕莫非不是艺术的结晶?哎呀,太让人惊叹了。
”
例子:参观艺术展时我想到,一梦入徽州,那精致的木雕石雕莫非不是艺术的结晶?
7. “一梦入徽州,那宁静的氛围岂能不使人内心安宁?就如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
例子:觉得心情烦躁的时候,我就会想一梦入徽州,那宁静的氛围岂能不使人内心安宁?
8. “一梦入徽州,那独特的韵味不正是徽州的魅力所在吗?这真的太让人着迷了。
”
例子:和别人聊起各地风情,我会说一梦入徽州,那独特的韵味不正是徽州的魅力所在吗?
观点结论:徽州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梦幻之地,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去感受那独特的美。
梦回徽州诗句

梦回徽州诗句
梦回徽州的诗句有:
垂柳紫陌,清风沁香,难得情景,不记经年。
一梦徽州路,盛却人间无数。
清风谢,谁把尺素传天阙,谁又为谁独守尘世间。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
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湖旁枯枝弯腰仿佛想要捧起一手湖水,唯剩当年鸟声婉转依旧。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唐丨李白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徽州的诗句

徽州的诗句
徽州,古韵犹存的古老小镇,素有“诗乡”之称。
这座美丽的地方孕育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流传至今,让人陶醉。
徽州的诗句,时而描绘山水之美,时而抒发人情之感。
这些诗句用简练的语言,寄托了诗人们对徽州的热爱与赞美。
徽州的山水,如画般的美丽,成为了许多诗人的创作灵感。
明代徽宗的《徽州行》中写道:“百里徽山县,六州湖海之间。
矗立江南独孤峰,峰上飞霞如烟。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笔触,展示了徽州山水的壮丽景色。
徽州的古街巷道,古色古香,仿佛穿越回了古时的徽州。
宋代陆游的《徽州府街》写道:“银檐连地接天津,金鳌寿车满市尘。
红门八宅鸡鸣处,茶肆店肆酒家邻。
”这首诗描绘了古街巷道的繁华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徽州的独特魅力。
徽州的诗句还经常表达了诗人们对家乡乡愁的思念之情。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夕的寂静与美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徽州的诗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风景的赞美,还描绘了人情世故。
宋代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以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深深喜爱。
徽州的诗句,如同一张张美丽的画卷,记录了徽州的历史与风情。
这些诗句传承了徽州的文化底蕴,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座美丽的小镇。
徽州的诗句,流传千秋,仍然在人们心中荡漾着美丽的音符。
梦回徽州 一别十年的皖南行

梦回徽州一别十年的皖南行作者:小西来源:《远方的家》2017年第12期小西在十年前曾踏足皖南,彼时的她活泼洒脱,涉世未深,一直向往着远方。
在她的青春歲月中,有那辆从南京开往皖南的绿皮火车,有一帮素不相识却相见如故的驴友……每当午夜梦回,这一幕幕都让她难以忘怀,萦绕心间。
十年之后,她再次踏上了这片热土,虽然只是短短几天的旅途,却让她回到“老地方”,走在“老路上”,眼前的山水一重重,脑海中的往事一幕幕。
如今的她早已是“文艺少妇”,而内心仍是“此间少年”。
水竹坑:位于歙县杞梓里镇,亦名竹溪村。
因多水竹而得名,始建于宋,盛于明、清,有近800年历史。
历代以来,英才辈出,是徽州古村落之一。
这里不仅以古桥、古建而闻名,更是原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柯庆施的故居。
阳产土楼: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
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
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岭下苏村:位于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
原名“琳夏苏村”,有上千年的历史,系苏辙后代——苏继芳(南迁始祖)来此拓荒而建,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元老派作家、文坛大师苏雪林的故乡。
一别皖南,近十年。
当年的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丫头,我向往远方,却到不了远方。
谁能想到十年后的深秋,在立冬的节气里,我还能走一趟。
如今的我,同样向往远方,却为琐事牵绊。
皖南,不远不近的地方,有着我青春岁月里关于路上的太多回忆。
那辆由南京始发的2521,有一帮帮陌不相识的驴友,有帮调换卧铺的列车长; 更有喝酒歌唱同行的伙伴,当然还有那个长眠于地下的蓝天凹的向导。
他们的形象,随着我敲击的键盘,在我的记忆里,一一浮现出来。
志明,是这次出行唯一一个挑事的人。
皖南的好山好水,民宿,小情怀…… 于是有了这几天的行程。
夜入水竹坑已经九点了,大多数的村民已经入睡,村子里静悄悄的,小马哥提前已经订好了农家,就等我们开席,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吃,居然没有重口味,或许是村民故意迎合我们的口味。
心中有光_脚下有路_梦想终将绽放——专访摄影师郭书玉

《梦回徽州》心中有光 脚下有路 梦想终将绽放图文/郭书玉 采访/温丁丁——专访摄影师郭书玉《佳人抚琴寄相思》摄影是一种记录,记录身边的人生百态;摄影是一种表达,表达内心的酸甜苦辣;摄影是一种展示,展示世间的色彩斑斓。
——郭书玉郭老师、您好,听说您行摄四方,体会了很多摄影的苦与乐。
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吧?郭书玉:的确,我喜欢摄影,想用相机记录自然之美,人间之美。
我热爱摄影,背着相机走南闯北:西藏、新疆去过,长白山、泰山、黄山去过,丝绸之路上的额济纳去过,南海中的三沙市也去过,拍下了三沙市政府院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拍下大海岸边的界碑、收复三沙纪念碑等。
摄影是一场修行,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锻炼了身体、坚强了意志;品尝了只有摄影人才有的苦与乐。
一路走来,庆幸自己遇上了好的老师,好的平台、好的团队;还有好的天气,好的场景,让我充满继续前行的动力!我热爱阅读,书本陪伴我左右;我热爱摄影,相机将陪伴未来。
摄影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您是如何看待摄影的?郭书玉:当今时代,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和相机、手机等拍摄工具的普及,摄影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非职业摄影人而言,摄影是对生活、工作、事件的记录。
从更高的境界来说,摄影是自我修行的有效途径。
对于我而言,摄影丰富了我的生活,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及捕捉精彩瞬间的能力。
有一位摄影家说过:“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关于摄影,在我看来,它是从时间流程中剥离瞬间的一种视觉艺术。
尤其是风光摄影,它是将自己的自然观和美学意识,甚至是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投影在摄影画面中,将个人对自然的理解,个人的思维方式等元素通过摄影语言来表达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心灵净化和情感享受的过程。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它不仅是作者内在世界的物化,是反射作者精神的一面镜子,而且,从更高的层面看,它甚至可以燃烧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激情。
多年的拍摄实践也告诉我们,摄影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高鉴别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且摄影人还可以在不同地域去吸收各地的精华来滋润我们的心灵和身体。
徽商之裔——徽安人

徽商之裔——“徽安人”在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正义奋斗,宁死不屈的团队——“徽骆驼”,他们穷则思变,以一身正气在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称雄三百年!徽骆驼的足迹已被历史的风沙所淹没,但“徽精神”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让我们借着历史的浅浅夕阳,去追寻他们那已远去却烙刻在我们心灵里的深深足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先生的故乡,徽州的神山秀水养育了胡适的精灵。
胡适从“百花园中”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出自胡适的笔下,不管胡适走到哪里,他的心里都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胡适把一生献给了学术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说自己有愧于父母、族人和家乡,徽州是他心中梦境般的天堂,他那雅逸空灵的书法和绩溪的兰花有着怎样温暖的情愫。
美丽的徽州孕育了“徽文化”这支亮丽的奇葩。
精湛的徽建筑,活泼传神的篆刻,流芳百世的牌坊,深邃的徽学和自然创新的新安画派等。
嗅一嗅木雕,能嗅到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那石面生出的青苔,色彩丰富如诗如画。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回徽州。
每一个安徽人都是值得骄傲的,每一个安徽人都没有理由拒绝奋斗。
这不只是因为胡适,因为梦境般的徽州,因为绚丽多姿的“徽文化”,更是因为徽州走出来的“徽骆驼”,徽州带来的一股震撼我们心灵的精神“徽精神”,徽州创造了一群群风靡了半壁江山的古老雄风——徽州商人!徽州商人是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他们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应社会之需,或借助于政府的有力政策,或夹缝求生,以“富商致国”为己任,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最美丽的篇章。
他们千里迢迢,运粮输边,资助边疆战争。
在清政府时期,带着极高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精神,参与抵抗倭寇的侵入,并捐资捐物,他们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国家的安宁才有人民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有市井商业繁荣发展的欣欣场面。
徽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为徽商的子孙,愿像徽商一样,满怀民族觉悟和爱国精神,经商造福社会。
千年千古韵一梦一徽州

201904/VACATION TOUR谢光明千年千古韵一梦一徽州美域·徽州魅力/MEI YU·HUI ZHOU MEI LI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美域·徽州魅力/MEI YU·HUI ZHOU MEI LI201904/VACATION TOUR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美域·徽州魅力/MEI YU·HUI ZHOU MEI LI在唐模古樟树下徜徉,聆听檀干溪从《诗经》里流出来的清音,去呈坎暖洋洋的时光里梦回宋朝,去潜口民宅品千年古韵……一梦到徽州,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此吧?徽州区,古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历史上荣登进士者有220名,故有“一镇六状元”“一村三翰林”之美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溪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唐模、国家级文保单位潜口民宅、呈坎古建筑群……近年来,徽州区旅游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越来越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受到世人青睐。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丰乐湖、徽茶文化博物馆、金紫祠、灵山正逐渐为世人所熟知。
还有蜀源、丰乐湖黄山毛峰观光园、竹艺轩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景点正在成为热门,使得徽州区先后荣获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最具文化创意旅游乡村称号,唐模法国家庭旅馆荣膺2015中国十大特色民宿、全国最受欢迎客栈民宿称号,呈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唐模景区被评为安徽首个省级徽文化研学基地。
慕名而来的各地客人选择在徽州宁静而古老的乡村旅游,这离不开徽州人的热情好客,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引领,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旅游+”的努力。
徽州区以开放联合的模式,整合资源、创新布局,大视野策划未来,全力描绘全域旅游美丽画卷。
近年来,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徽州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徽州区国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904/VACATION TOUR201904/VACATIONTOUR▽摄影郑宏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徽州区促进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各项旅游创建、业态打造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回徽州
人杰地灵,俊采星驰,无数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诞生在我的家乡徽州大地。
让我们梦回徽州,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力图创新的洋务运动,不论是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多少徽州人走在解放名族,争取独立的最前端。
正当英国人想要用鸦片敲开中国国门,想要用枪炮轰击古老的中华大地。
但是安徽人并没有屈服,即便封建王朝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时期,尽管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凋零。
但是当英国侵略之时,安徽人以及大的热情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之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爱国篇章。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率1200官兵驰援江浙抗英前线,才参加了著名的定海保卫战。
战斗之中,王锡朋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个动人篇章。
诚然,抗争是主旋律,但是风流人物亦不胜数。
当洋务派领袖合肥人李鸿章,也许人们看到的是他签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何曾又是他所愿?当中华大地饱受国难之时,他同样也能做出少许突破,兴办洋务运动,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等企业,利用海关税收购军火和军舰,创立北洋水师学堂,主持向海外派遗留学生活动,建立北洋海军。
没有他,谁又能说清朝能够继续苟延残喘?这便也是徽州之魂。
历史的车轮轰轰转过,时间回到了南海之上,当北洋舰队遇上日本舰队,作为安徽人的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回程时于大东沟海面突遭日舰队截击,发生黄海海战,他指挥应战,重创日寇两舰,1895年日寇以海陆两军围攻威海卫,他因力战失利拒绝投降而自杀。
他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精神。
当侵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之时,便有法国人借天主教神父之名,兴建教堂,然而干的却是拐卖儿童之行。
当人们群众包围教堂之时,要求教堂放出被拐卖的儿童,却遭到了教堂的拒绝。
愤怒的人们群众冲进教堂将侵略者的建筑物付之一炬。
然而清政府却软弱无能,做的是逮捕当时的反抗群众,向侵略者妥协,签合约,加以残酷镇压。
然而安徽的人们不会屈服,尽管芜湖一地的民众被逮捕,被处死,但是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爆发的确实更多的反抗洋教的斗争,轰轰烈烈,永不停息,用生命证明了安徽人的血型。
然而除了不停息的反抗斗争,安徽的文化与经济亦不可忽略。
然而多年领先的农业经济已经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却是手工业经济与近代工业经济。
徽商的辉煌早已远去,靠盐和丝绸致富的徽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只能靠茶叶和对外营销农产品来获取微博的利润,直到1978年的小岗村,安徽的经济才重新焕发生机。
安徽的文化却并不落后,当陈独秀主办的《安徽俗话报》倡导民主革命与解放,提倡实业,兴办学堂,大力传播科学知识。
号召了安徽各界的爱国人士为自己的家乡而奋斗,在安徽地区埋下了辛亥革命的火种,更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好铺垫。
在艺术领域安徽更是不落人后,徽班进京与其他地方特色相结合终成京剧。
再多的苦难也无法掩盖安徽人的血型,安徽人为自由民主奋斗的不屈精神。
不论是侵略者,还是残酷的清王朝,割据军阀,安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
数风流人物,不论是安徽绩溪县人胡适,提倡文化改良和白话文。
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冯玉祥。
无不是安徽人的骄傲。
时光流转,留下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的是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动人历程。
也许更多的安徽人并没有被历史所记录,而是默默做一个徽州人应该做的
事,而那些英勇的斗士却会被我们铭记。
詹天佑,刘铭传,张治中,一个又一个响亮的的名字,也许他们只是多数徽州人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但是江淮大地永远不会缺少真正的猛士,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历史。
也许徽州没有北京的众多文化古迹,没有沿海地区的发达经济,但我们有自己的一段历史,一段血与泪的历史,近代的中华是一段抗争史,近代的江淮大地也是一段奋斗史,不容任何人所侵略的历史。
说不完的事,写不完的风流人物。
当日军侵略我们之时,我们没有屈服,我们也有新四军,当国共内战之时,我们没有袖手旁观,淮海战役,安徽农民用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
当毛主席在天门城门上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结束的是一段历史,江淮大地为之兴奋,为这么多年的斗争感到感动。
时光荏苒,也许过去的反侵略史早已过去,也许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已经过去,但是安徽人民依然屹立在江淮大地之上。
回望历史,我们有数不尽的名人,近代家乡的人和事便似乎已经随风飘散,但是李鸿章,丁汝昌,冯玉祥,胡适,陈独秀,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却会始终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展望未来,我们今天便已十分美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芜湖经济开发区,一个个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走向繁荣。
历史就如同昨天一般,催人奋发,催人警醒。
近代的江淮,近代的徽州,梦回徽州,心存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