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结婚调研报告

农村结婚调研报告

农村结婚调研报告
调查摘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结婚现状及相关问题。

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地域背景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来反映农村地区结婚的实际情况。

一、调查背景
1. 调查目的:分析农村结婚现状及问题。

2.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地域背景的居民。

3.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
1. 婚龄分布: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平均结婚年龄较年轻,大多数人在20-30岁之间结婚。

2. 教育程度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婚姻质量和稳定性。

3. 婚恋观念变迁: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婚姻平等和个人发展。

三、结婚现状的问题与挑战
1. 婚礼压力:农村地区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现象,婚礼费用和规模不断增加。

2. 户籍问题:农村居民结婚后,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等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3. 人口流失与留守婚姻:随着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留守婚姻问题备受关注。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和婚恋观念的宣传教育。

2. 支持政策:制订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婚姻发展和户籍问题解决。

3. 社会支持:建立相互支持的社会机制,提供更多的婚姻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农村结婚的现状及问题,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婚姻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我们希望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婚姻环境与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婚姻稳定与幸福。

山东农村结婚都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山东农村结婚都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山东农村结婚都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1、相亲子女尚未成年,媒人上门说亲。

相亲前双方老人首先对双方的基本条件、年龄属相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一经中意,双方约定时间、地点相亲。

2、相家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经媒人沟通,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筹备宴席,礼金、礼品(一般为“三金”)等,邀请女方家人到男方相家。

席间,双方互换喜帖,喜帖用大红纸,上书男老亲家、亲家姓名、排行、正亲家等。

3、择日双方达到结婚年龄,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谈妥条件后,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选择黄道吉日,确定结婚日期,领取结婚证。

黄道吉日由男方提出大体时间,请风水先生提供具体时间。

也叫看日子。

4、定聘结婚前,男方备好聘金、四色礼、上轿红等礼品,写好由男方选择的黄道吉日,送到女方。

女方按照男方选定的黄道吉日,准备姑娘出阁。

结婚日期已经确定是不能变动的。

5、迎亲黄道吉日的早上,男方带车队、鼓乐队、到女方迎娶。

旧社会骑红马(称大娶)或花轿迎亲(两个花轿迎娶称大娶)。

迎亲车队、人员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新郎到新娘家迎亲程序繁多,一是车队到新娘家花车停放也有讲究,花车车头要冲喜神方向(喜神方向由男方请风水先生确定);二是叫门(需掏红包若干,直至女方堵门的满意方能开门);把新郎拒之门外,名曰“憋性”;三是讨喜:新郎叫门,此时新娘之兄妹、晚辈、好友等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意为长长久久;四是男方设宴款待新郎(新郎做主赔位置);五是照相留念;六是求婚(新郎向新娘献花、献歌、下跪、表态等直至新娘满意);七是向父母行大礼;八是由新郎抱新娘上花车,新娘脚不能着地。

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

以上程序,由男方傧相(也叫拿红毡的)具体负责。

新娘离家也有讲究,一是有新郎偷筷子的习俗,是快生子的意思;二是有泼水的习俗。

谓之“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但也有不让泼水的,意为姑娘永远是娘的小棉袄;婚礼队伍在迎娶的路上也有讲究,一是路过桥涵需要燃放鞭炮、扔红包;二是遇到新娘要相互交换礼物;三是迎娶队伍往返不走同一条路(意为不重婚);四是路过村庄有拦车讨喜的习俗,这时傧相拿出喜烟、喜糖、分给大家,鼓乐队演奏节目,让大家欣赏;五是一个村有多个结婚的有枪头的习惯(谁第一个下车,谁家今后日子过得好)。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研究报告 (2)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研究报告 (2)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研究报告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研究报告在大家愈来愈重视本身素质的今日,汇报应用的頻率愈来愈高,我们在写汇报的情况下要留意包含汇报的基本前提。

一听见写汇报就拖延症拖延症齐发作?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研究报告,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此次调研关键对于四十多岁的群众,一是对乡村婚姻生活风俗习惯掌握许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乡村转变,有象征性。

根据问卷调查和采访二种方法得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历经一些梳理而求对研究组的科学研究有利。

调研于20xx 年1月在山东费县乡村开展。

一、问卷调查結果1、被调研人情况:男,已经结婚,40~五十岁,初中文化艺术,家庭收入2万元,育有一男一女,未外出打工,初婚二十二岁之上。

2、该被调查者觉得村内结婚年龄均值在二十二岁之上,他觉得适合的适婚年龄大概是:男二十五岁,女22岁。

3、该被调查者觉得彩礼钱金额大概为5000~10000元,并觉得彩礼钱有没有并不在乎,彩礼钱给家中产生了财政负担的状况比较多。

尽管有女性不必彩礼钱的状况,可是很少,他觉得缘故并不是因为男性家中经济发展艰难、消除民间风俗的拘束、只需感情,不求钱等缘故,只是有别的更多方面的缘故。

给彩礼钱的双方代表着彼此定亲,但能够悔约。

4、该被调查者觉得结婚典礼很重要,婚姻生活程序流程中最重要的是备案。

该地发生不备案就办婚礼的状况但很少。

该被调查者觉得既沒有备案也没办婚礼,但早已定亲而同居生活的状况便是夫妻感情。

而且沒有备案只办婚礼而同居生活的品牌形象觉得便是夫妻感情。

仅办婚礼沒有备案而结婚对象产生纠纷案件规定解除关系,一般由镇村干部协商。

5、该地有早婚状况,可是那样的状况很少,被调查者觉得缘故是随波逐流。

6、该被调查者觉得该地有反悔的状况,可是很少。

反悔由男性或女性明确提出的状况都类似。

关键缘故有男性个人问题、女性个人问题、男性家中经济发展艰难。

定亲后又反悔时,一般由镇村干部同意协商。

关于农村婚嫁陋习的调研

关于农村婚嫁陋习的调研

关于农村婚姻陋习的调研结婚娶妻本应该是男儿一生中的一大喜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喜事。

可是现在我们农村存在一些婚姻陋习,让原本应该幸福的婚姻变了味,让原本应该高兴的爹娘发了愁。

究其原因,我认真调查后归纳如下:一、媒人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

现如今虽然自由恋爱的多了,结婚没有媒人说和的也比比皆是。

但是中国人多呀!还是有很多人离不开媒人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了。

以前一条大鱼,两盒香烟就可以解决的媒人费用,现在给男孩说个媒,东拉西扯的就要三四个媒人,说成了,男家除了要给每个媒人烟酒外还要给现金2000元,三四个媒人就得小万把快。

而且听说女方还要按送彩礼的多少给一定的提成,所以男方送的彩礼越多,媒人的收获也就越多,因此媒人就喜欢女方拼命的在彩礼上加码。

二、彩礼近几年来,农村的彩礼越来越重,女方相互攀比,越要有多,压得男方父母喘不过气。

据了解,在2010年,彩礼(包括大小礼)才1万元,结婚时的上车礼2000元。

现如今彩礼已经翻了几番,今年已经达到了12万元,上车礼更是不甘落后,已经达到了66000元,更有甚者已经要到了88000元。

这些还只是走进婚姻殿堂的一小步,要想婚姻圆满,女方还要看男方有没有楼房,给不给买车,送不送三金。

作为父母,为了儿子的幸福,没有钱借钱也得送,借钱也得办呀!如果是两个儿子的那就是瞅了又瞅,甚至数十年债务缠身。

三、大操大办1、迎亲用车:如今,农村青年结婚大都用高档小轿车,迎亲车辆少者十几辆,动辄二三十辆,招摇过市,浩浩荡荡。

按每辆车150元费用计算,少则2000元多则5000元。

2、司仪金鼓录像:婚庆现场花红柳绿、金鼓齐鸣,司仪主持,还邀请摄影师全程录像,这些以前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场面,如今已经普遍于农村的每一个婚礼现场。

按司仪及场景布置2000元,金鼓2000元(年关多则5000元),录像花车1000元计算,又要至少5000元。

高一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山东

高一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山东

高一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山东
在泰安有一种独特的婚俗夜里娶媳妇。

据说,无论是属虎的、属龙的,都有犯相,都有忌讳,比如,鸡忌虎、马,白天嫁娶,属鸡的,难免会碰上属虎的和属马的,这是犯大忌的。

而夜里嫁娶,即使碰上了,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楚,权当没看见,也就不会有"倒霉"的事了。

因此,几百年来,在泰安市郊,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泰安近郊,嫁闺女都要"查日子",也就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哪月哪日迎娶最好。

一般是要避开自己的出生月份和父母的出生月份。

但也有避不开自己或父母的出生月份的,因为除这个月份以外,其它月份对新郎、新娘都不利,所以只得定在父或母出生的月份,在这一个月内不能与父母见面,叫"爷娘月,不见面"。

泰安人又将爷娘月变通了法儿,待嫁的女儿可以回娘家,不过,只准说话,不许见面,娘儿俩只能隔墙交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闺女出嫁,娘要在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栗子、花生、一对芝麻阶、一对豆阶。

寓早立子,男孩、女孩花着生;芝麻阶、豆阶意为:押上一对芝麻阶,生个孩子好做官儿。

婚俗流传到现在,可以不押这些,但最要紧的一件催生袄还是必须送的。

据说闺女出嫁后,第一个冬天还一定要穿上娘家送的袄,这样就会早早生个胖小子。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娘希望女儿早生贵子,在婆家能有个地位。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2024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2024

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山东省农村婚俗调查报告(二)旨在深入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婚俗习惯以及相关社会影响。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婚俗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男女婚龄、婚礼仪式、嫁娶彩礼、婚后居住情况以及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将得出关于山东省农村婚俗的综合认识,为相关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正文:一、男女婚龄1. 女性的普遍婚龄以及与人口政策的关系2. 男性的普遍婚龄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增加男女婚龄差距的原因与影响4. 家庭对于婚龄的影响因素5. 婚龄对于家庭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婚礼仪式1. 传统婚礼仪式的变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入2. 婚礼仪式的形式与规模的差异3. 婚礼仪式筹办的费用与负担4. 社会因素对于婚礼仪式的影响5. 婚礼仪式对于家族传承与社交关系的影响三、嫁娶彩礼1. 嫁娶彩礼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演变2. 嫁娶彩礼的金额与物品的差异3. 嫁娶彩礼所承载的社会含义与期望4. 彩礼对于男女角色和地位的影响5. 彩礼对于家庭财务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影响四、婚后居住情况1. 婚后居住选择的城市与乡村倾向2. 合婚与分婚居住方式的比较3. 居住情况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后生活的影响4. 家庭对居住选择的影响与压力5. 居住情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五、家庭观念和价值观1. 夫妻角色分工和责任的认识和实践2.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期望3. 多元家庭观念在农村社会的传承和影响4. 家庭财务管理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5. 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男女婚龄、婚礼仪式、嫁娶彩礼、婚后居住情况以及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社会影响。

在今后的社会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

山东济宁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济宁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济宁农村结婚风俗流程前言山东济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

在农村地区,结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详细描述山东济宁农村结婚的流程和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体验这一传统文化。

1. 订婚在山东济宁农村,结婚的第一步是订婚。

通常由男方家长带着礼物和彩礼前往女方家中提亲。

男方需要事先与女方家长商议好日期和礼金等细节。

在提亲时,男方需要准备一些必备礼品,如茶叶、糖果、水果等,并携带一定数额的彩礼作为聘礼。

2. 求婚在订婚后,男方需要正式向女方求婚。

求婚通常在一个重要的节日或特殊日期进行,以增加纪念意义。

男方会为女方准备一份精心挑选的求婚礼物,如戒指、鲜花等,并亲自到女方家中或者特定的地点向女方表达爱意和婚姻意愿。

女方通常会在经过一定的思考后,给予答复。

3. 准备婚礼一旦求婚成功,双方家庭开始准备婚礼。

首先,男方家庭需要与女方商议好结婚日期,并支付一部分预定金以确保场地和其他服务的可用性。

然后,男方家庭会派人去女方家中详细商议婚礼细节,如彩礼、聘金、宴席菜单等。

4. 喜宴在山东济宁农村,结婚通常会举办盛大的喜宴。

喜宴地点通常选择在男方或女方家中的大院或租借的场地上。

喜宴当天,男方会派人去女方家中接新娘,并且需支付一定数额的彩礼给新娘所在的亲属。

随后,在鞭炮声中,新郎和新娘一同坐花轿或车队前往喜宴现场。

5. 喜酒仪式在喜宴开始之前,会有一系列的喜酒仪式。

首先是敬茶仪式,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双方父母敬茶,并接受父母的祝福。

然后是敬酒仪式,新郎和新娘会依次向亲友敬酒,并回应亲友们的祝福。

在喜宴期间,还会有一些娱乐节目,如歌舞表演、戏曲演出等。

6. 新房入座在喜宴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前往他们共同居住的新房。

通常,男方家人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布置好的房间,并在床上撒上红枣、糖果等吉祥物品。

当新郎和新娘进入房间时,亲友们会扔洞房花、放鞭炮等来祝福他们。

7. 迎娶出阁第二天早上,男方家人会准备丰盛的早餐,并邀请女方家人一同前往迎接新娘。

农村喜宴调查报告总结

农村喜宴调查报告总结

农村喜宴调查报告总结
根据对农村喜宴的调查报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农村喜宴的规模通常较大,宾客众多。

我们调查的样本显示,平均每场农村喜宴的宾客数量超过100人,其中很多是亲朋好友。

这反映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对重大生活事件的高度重视。

其次,在餐饮方面,农村喜宴以传统农村菜肴为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人民更喜欢家常的农家菜,如土豆炖肉、酱肘子、红煮肉等。

尽管有时也会添加一些西式菜肴,但传统农村菜仍是主要食物。

这反映了农村人民对传统味道的喜爱和对乡土文化的坚守。

此外,农村喜宴的特点之一是丰富多样的节目表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人民喜欢举办一些传统的庙会、杂技表演和歌舞表演等活动。

这不仅增加了喜宴的娱乐性,还体现了农村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生活。

最后,农村喜宴的开销较大。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一场农村喜宴的开销约为万元以上,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负担。

然而,农村人民仍然会不惜一切代价举办盛大的喜宴,这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纽带和社会地位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农村喜宴在规模、菜肴、节目表演和开销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农村人民对重大生活事件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保护。

鉴于农村喜宴的
重要地位,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更好地支持和保护农村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十多岁的村民,一是对农村婚姻习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代表性。

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一些整理以求对课题组的研究有益。

调查于XX年1月在山东费县农村进行。

一、调查问卷结果1、被调查人状况:男,已婚,40~50岁,中学文化,家庭年收入2万元,育有一男一女,未外出打工,初婚22岁以上。

2、该被调查者认为本村结婚年龄平均在22岁以上,他认为合适的婚龄大约是:男25岁,女23岁。

3、该被调查者认为彩礼数额大约为5000~10000元,并认为彩礼有无并无所谓,彩礼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的情况比较多。

虽然有女方不要彩礼的情况,但是不多,他认为原因不是由于男方家里经济困难、破除传统习俗的束缚、只要爱情,不图钱等原因,而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给彩礼的男女双方意味着双方订婚,但可以反悔。

4、该被调查者认为订婚仪式很重要,婚姻程序中最重要的是登记。

该村出现不登记就举行婚礼的情况但不多。

该被调查者认为既没有登记也没举行婚礼,但已经订婚而同居的情况就是夫妻关系。

并且没有登记只举行婚礼而同居的形象认为就是夫妻关系。

仅举行婚礼没有登记而结婚的人发生纠纷要求解除关系,一般由村干部调解。

5、该村有早婚现象,但是这样
的情况不多,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随大流。

6、该被调查者认为该村有悔婚的情况,但是不多。

悔婚由男方或女方提出的情况都差不多。

主要原因有男方个人问题、女方个人问题、男方家庭经济困难。

订婚后又悔婚时,一般由村干部出面调解。

订婚后一方提出悔婚的,提出悔婚的一方放弃彩礼。

7、该被调查者认为解决订婚、彩礼、事实婚姻等纠纷的方法是双方个人协商解决。

8、该村有为数不多的男方入赘女方家的现象,他认为是正常现象。

9、近几年该村没有转亲换亲的现象。

二、访谈调查结果1、该村男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不多,一般都是在本地婚恋,女方是当地人;女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也不多,男友或丈夫都是本地人。

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受本地的传统的影响,男孩子要回家赡养自己的父母,到年龄后都要回家结婚不再外出打工;女孩子受到的约束少一些,但在家长的要求下大多都回家结婚、生活,女孩嫁到外地被认为不能赡养父母,是不孝的。

男女青年最终都要回家结婚生活,因此他们暂时外出打工或经商不会对本地的婚姻状况有太多影响。

本村现在男女青年比例基本平衡,男青年稍多。

因此有些找不到老婆的男青年要打光棍活到其他地方买老婆。

2、据被访问者讲,近三十年来彩礼的的数额有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几十元到现在的上千元甚至万元。

嫁妆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十年前主要是橱柜、写字台、桌子椅子等,今天的嫁妆多种多样,主要有大组合、
小组合、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太阳能热水器,甚至还有电脑。

3、被访问者认为本村男女青年主要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后交往一段时间结婚,基于自由恋爱而结婚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有:自由恋爱双方比较盲目,家长对双方的情况了解后不同意。

男女青年多在外打工或在本地打工,自由的时间少,很难能有时间自由恋爱,多是在父母要求下通过它人介绍恋爱结婚,通常时间较短。

4、通过每人介绍结婚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

但与过去包办婚姻有本质的不同。

媒人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至于到底能不能结婚还是有双方决定。

现在已经没有包办婚姻的情况了。

媒人介绍婚姻主要是给另一方介绍另一方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

5、被访问者认为本村青年多是按照当地习俗结婚,年轻人举行婚礼要按照双方父母的要求办,一般不能自行其是。

有些有地位的人在外地结婚就不会要求必须遵循本地的传统,按照当地习俗结婚一方面是一种良好的秩序或善良风俗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长辈的尊重。

6、三十多年来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结婚前男女双方互动多了,婚礼上有了更多的程序,比原来更铺张浪费了。

积极的快速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本地的婚姻,彩礼数额发生了变化,嫁妆更丰富了,婚礼红包的数额也增加了,酒席花样也是越来越铺张了。

7、男方入赘女方家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没有男孩,男方入赘可以帮助女方赡养老人。

三、资料分析1、从
调查结果看,农村对结婚年龄的观念相对于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要高一些。

彩礼的数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彩礼仅作为一种结婚前的程序,在农村成为必有的形式,只是意味着订婚,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可以反悔。

对于夫妻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已订婚或者举行婚礼就被认为成了过门的媳妇,是夫妻关系的开始。

在农村,男方入赘女方已被普遍接受。

转亲换亲现象已经消失。

在解决纠纷上一般是由村干部和当事人一同协商解决,打官司是例外。

2、根据调查显示,本地区民风淳朴,有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良好传统,在外打工或经商的男女青年一般都回乡成亲,在家长和长辈的要求下也大都按照本地习俗举行婚礼。

也正是由于打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媒人介绍婚姻成为了主流,但与包办婚姻有本质的区别,婚姻最终的决定权属于男女双方。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当地的结婚习俗,一般都是轿车接送,家俱一应俱全,大到洗衣机电冰箱,小到锅碗瓢盆。

结婚程序上也比以前正式了许多。

男方入赘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里没有男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