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21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能力目标1、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使学生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认识在当时,志愿军才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策略过程与方法教法选择1.情景设置法。
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当时背景,设置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营造一种气氛。
2.影像辅助法。
本课内容故事性强,可以通过影像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3.讲述法。
根据课本内容,可以灵活处置,由学生和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4.故事穿插法。
5.讲解分析法。
这由教师完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法引导1、课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翻查资料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
(由于客观原因该环节缺失)2、课时主要由教师讲述、提问,使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形成宏观认识。
同时,教师可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总结及对本章的重要内容的讨论、分析来认识这一段历史,从而掌握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具媒体组合应用1、教材2、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录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教材优势,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必要补充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 “三八线”[师] 三八线是北纬线38度,而正好朝鲜和韩国的国界线就在这,所以人们习惯把两国的分界线称为三八线,也因此,三八线成为分界线的代名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7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胜利原因和历史意义;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的事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美援朝胜利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并弘扬他们的精神。
【重点】抗美援朝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英雄的动人事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看世界地图,了解中朝位置、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过程】: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本课《最可爱的人》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划(学生活动)。
抗美援朝:1、背景: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政府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4、经过:年月,率中国人民开赴朝鲜前线。
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年,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5、战斗英雄事迹:(1)黄继光:_________战役中的战斗英雄,用______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牺牲了自己。
(2)邱少云:为了保证和,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6、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
7、结果:_____年____月,_____被迫在上签字,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二、【合作探究】1、阅读导入框内容,了解歌名及所历史事件?阅读自由阅读卡,知道“三八线”的含义。
2、朝鲜战争爆发后,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参谋,你认为中国该不该出兵?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举出两位英雄人物4、请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三、【学习小结】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点四、【思维拓展】你认为谁是今天“最可爱的人”?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哪些相同之处?(提示:焦裕禄、雷锋、孔繁森,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等)五、【达标检测】六、【布置作业】记忆知识点,重做导学案中习题;预习第三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24

教学设计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展示《志愿军军歌》、抗美援朝战争原始录像、邱少云、黄继光等图片、《英雄儿女》电影剪辑,形成视听冲击,创设学习情境,拉进历史与学生实际的距离,给他们提供体验过去的可能。
学生爱看、爱听,会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讨论问题。
这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
2.史料分析法
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论从史出。
如在探讨各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看法时,出示停战协定签字图,克拉克、彭德怀、布莱德雷对战争的评论,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
3.讨论法
设问激疑,采取讨论法,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在讨论中变“讲堂”为“学堂”,在讨论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4.活动体验法
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去。
如讲故事,生动讲述自己了解的志愿军故事;在讨论志愿军高尚品质的基础上,学唱《英雄赞歌》。
既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使课堂学习生动活泼。
教学媒体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教案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认识在当时,志愿军才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学难点中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
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当时背景,设置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营造一种气氛。
2.影像辅助法。
本课内容故事性强,可以通过影像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3.讲述法。
根据课本内容,可以灵活处置,由学生和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4.故事穿插法。
5.讲解分析法。
这由教师完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的影像作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请看课本第2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关于“三八线”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双方规定以北纬38°线作为对日受降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就叫“三八线”。
后来,“三八线”北部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
后来经过谈判,作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基本上重新以“三八线”为南北的分界线。
同学们,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过程和结果如何?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应该了解到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3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经过,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书籍等对抗美援朝以及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入手,进一步深层次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本质,更有利于对本课的学习。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是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难点是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分析。
4、教学过程一、跟唱欣赏:利用媒体展示播放《中国志愿军军歌》,要求学生记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 教师导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写于1950年,全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它高亢的旋律,激昂的歌词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结果如何?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自学自悟: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五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答案,并在小组间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把你们交流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第一题答案不写,时间5分钟)1.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目的?2.开始的时间?军队名称及其司令员?3.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简要概括他们的事迹。
4.抗美援朝战争结果怎么样?结束的时间及标志?5.谁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二)交流展示:1.教师提问: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有哪些?学生汇报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31

6.在中国出兵朝鲜之前,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
的安全,相关的史实有 ( D )
⑴朝鲜内战爆发 ⑵“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⑶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⑷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 A、⑴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板门店休战村房屋中间的水泥铸成的线就是三八线
英雄赞歌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人物 ,如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罗盛教、杨根 思、伍先华、胡修道等。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
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
杨育才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 胡修道
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
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
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1、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 3、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 4、国内人民的积极支援和物资捐助
合作探究:
资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 美帝野心狼!”
根据资料结合中国出兵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意义
合作探究: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1、打击了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新中国的 国际威望。
2、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3、巩固了新生政权。
4、维护了亚洲地区的和平,鼓舞了被压迫民族解放 斗争的信心。
西藏和平解放
出兵的原因
巩固新中国
出兵: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9

肯定同学们的答案,指出: 地大物博的中国对于帝国主义国 家来说,一直是一块肥肉,他们 怎会轻易放弃呢?他们在等待时 机!1950 年 6 月爆发的朝鲜南北 内战,给美国提供了机会。美国 乘机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严 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唇亡齿 寒!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打出课题
英雄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
2、故事会:说
的人”。
一说朝鲜战场上英
通过观看影片和同学们所讲 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的故事,你们认为,志愿军最可 哪组讲得多, 得分就
爱的地方在哪里?
高。
(归纳:A. 他们具有爱国主
3 、通过课前的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 社会调查, 说一说你
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B. 他们为 们身边的人有没有
保家卫国、 支援朝鲜, 赴朝作战。 参加过抗美援朝
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 的?有的话简单地
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 说说他的故事。
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
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
学生畅所欲言
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
通过此项 活动,使学生感 知身边的英雄, 学习英雄人物 的英雄事迹和 高尚的国际主 义精神,并将这 种精神转化为 学习的动力。
( 2)抗美援朝的结果。在估计中国参战的可能性的时候,“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 瑟对美国总统杜鲁门这样说:“他们没有空军,而我们在朝鲜有可供空军使用的基地。假 如中国人想进兵平壤,将会有一场最大的屠杀。”的确,与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 家美国进行直接的战争较量需要极大的勇气。正是由于这种勇气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 强的战斗,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打掉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国威。所以,中国 人民志愿军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4-2015学年山东省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最可爱的人》(人教版)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根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
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近1/2的海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但仍没有挽回其失败的命运。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签字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沮丧地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认识在当时,志愿军才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学难点中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
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当时背景,设置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营造一种气氛。
2.影像辅助法。
本课内容故事性强,可以通过影像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3.讲述法。
根据课本内容,可以灵活处置,由学生和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4.故事穿插法。
5.讲解分析法。
这由教师完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的影像作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请看课本第2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关于“三八线”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双方规定以北纬38°线作为对日受降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就叫“三八线”。
后来,“三八线”北部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
后来经过谈判,作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基本上重新以“三八线”为南北的分界线。
同学们,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过程和结果如何?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应该了解到的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放磁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同学们,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作战。
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
你想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最可爱的人”。
[导入语示例三]触后的切身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生动地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那么,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其结果如何?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认识这场战争?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师引导]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开国大典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的领土基本解放。
但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破坏,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并威胁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抗美援朝势在必行。
下面就请大家把课本上第一目的内容仔细地看上一遍,从中找出抗美援朝的背景和战争初期的形势。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抗美援朝的背景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与此同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战争初期的形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教师讲解]在看抗美援朝的具体内容以前,我们必须先明白“三八线”与朝鲜南北之分问题的由来:朝鲜是从亚洲东北大陆伸出的一个狭长半岛,南北长800多公里,东西宽170至34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早从公元1世纪起,朝鲜半岛就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王朝;14世纪时定国号为“朝鲜”。
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朝鲜实行殖民统治。
朝鲜人民遭受日本殖民统治和奴役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关注。
1943年12月1日,由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指出:“我三大同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适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1945年2月,同盟国首脑聚会雅尔塔,商讨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苏联对日参战和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
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私下讨论了朝鲜问题。
罗斯福认为:朝鲜没有自治能力,须由苏、中、美三国共同托管20至30年。
斯大林则提出:托管时间越短越好,英国应参加托管。
4月中旬,罗斯福逝世,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
5月下旬,杜鲁门派特使赴莫斯科;斯大林表示:苏联允诺执行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
1945年夏季,同盟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
会后发布的《波茨坦公告》,在朝鲜问题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内容。
会议期间,苏联方面通报将于8月8日对日开战,并探询美国是否有与苏联在朝鲜半岛实施联合登陆行动的意向。
美国当然希望自己独占朝鲜,但他们不愿意承担在朝鲜登陆可能出现的重大伤亡。
因此美、苏两国只划定了空中和海上对日作战的分界线,并没有划定地面部队作战的分界线。
出乎美国方面预料的是,苏联政府在8月8日对日宣战,第二天就对日军发动了强大攻势,并取得了神速的进展。
10日,日本内阁决定投降,并通知了美国等有关国家。
此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军队,尚在600公里以外的冲绳岛,难以迅速赶赴朝鲜。
美国政府开始着急起来,于是他们提出要同苏联在朝鲜划出一条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
由于在地理上,北纬三十八度线恰好位于朝鲜半岛南北之中央位置,因此美国方面于14日建议以“三八线”为界,该线以北作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则作为美军对日受降区。
8月16日,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方面的此项建议。
于是,原本统一的朝鲜半岛就被“三八线”人为地一分为二了。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苏联军队在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革命军(朝鲜人民军的前身)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朝鲜“三八线”以北的全部领土(一部进至“三八线”以南,后撤回)。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后,美军才迟迟于9月8日和9日从朝鲜的仁川和釜山登陆,开始占领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
由于美、苏两国在政治上的严重分歧和对立,朝鲜的托管问题(美、英、苏、中四国曾达成一个托管的协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948年2月,美国借助联合国的招牌,强行决定在南朝鲜举行单独选举。
在美军刺刀的威逼之下,被杜鲁门认为是“专横”“任性”“不得人心”的李承晚于8月15日组成了以自己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
在这种形势下,朝鲜北方于8月25日也进行了选举,并邀请南方的选民代表参加。
9月9日,组成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
在朝鲜北方政府的要求下,苏联占领军于1948年底之前,全部撤出了朝鲜。
美国占领军则迟至1949年6月底才全部撤出朝鲜。
从此,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各自为政、互相对立的政府。
之后,两个政府围绕着国家的统一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
这种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教师引导]现在再来看一下朝鲜内战爆发以后的中国国际国内形势。
[投影显示]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
下面,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本上“动脑筋”栏目里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出兵的讨论,参照毛泽东对参战的看法,讨论一下,形成你们自己的意见。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生甲]中国应该出兵,朝鲜是中国的近邻,美国侵占朝鲜,中国的安全也受到威胁,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中国人民必须对美国的侵略加以禁止。
[生乙]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当出兵帮助。
援助朝鲜,也就是保家卫国了。
唇亡齿寒,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生丙: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尽快地恢复经济,巩固政权,而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先不说美国飞机已经轰炸了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就是把战争局限于朝鲜半岛内部,有人在你家门口打架,你的心也不会踏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搞不好经济建设的。
生丁:中国不应该出兵,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国内恢复经济的工作刚开了个头,如果再打仗,在财政上就吃不消。
而且从装备等方面来看,和美军相差太远,如出兵参战,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生戊:我们可以看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由此可看出,中国出兵是必然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地加以引导)[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我们把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情况大致讲一下,使同学们对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部队跨过鸭绿江。
十九日晨到拉古哨电站,二十日晨到达镇西北之小山沟。
二十一日晨我四十军之某师通过北镇不远,即与李承晚伪军遭遇。
第一次战役是一个遭遇战,须立即改变原先行军部署,打退追敌美伪军,立稳足跟。
敌乘汽车、坦克追击,先头一部已抵鸭绿江。
二十五日即胜利结束了第一次战役。
美、英军和伪军利用机械化装备迅即退至清川江与德川地区集结,构筑野战工事,主要是坦克部队交织成防御体系。
我们未跟踪猛追,因为没有消灭敌之主力,仅消灭伪军六、七个营、美军一小部;敌利用机械化部队运动迅速,构筑工事亦快,已经构成防御体系。
以志愿军现在技术装备去和敌军进行阵地战,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打一个败仗。
第二次战役:以小部队与敌保持接触,利用有利地形,在离敌进攻出发地三十公里左右,隐蔽构筑反击阵地。
在敌大举进攻时,我以小部队节节抗击,至黄昏时,将敌引至我反击阵地前沿。
我兵力、火力预先适当配备,至时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敌阵,以手榴弹、刺刀与敌短兵混战,使敌优势火力不能发挥。
此种打法,敌军未见过,也是出敌不意,是我争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的正确办法,舍此没有第二种好办法。
十一月中旬×日,麦克阿瑟坐飞机在天空侦察,用英语对他所属部队广播:“要加紧准备,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
”我军判断敌即将进攻,一切准备就绪。
十一月二十日前后,敌向我猛烈进攻,我按上述部署作战。
敌黄昏到达我预定反击地区,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又是一天疲劳之时,我军奋勇冲杀,打得敌军人翻马倒,车辆横七竖八,阻塞于途。
此役胜利很大,报销了敌军汽车六千辆以上,坦克、炮车数百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