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苏教版
2020版高中化学 专题1第一单元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1周期除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4到-1。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四同”例1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半径D.化合价考点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题点元素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答案 B解析原子序数为3~10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都为2,A错误;除了10号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外,3~9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错误;因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D错误。
例2(2018·雅安中学3月月考)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K Na Li B.N O FC.Ca2+K+Cl-D.Ba2+Ca2+Mg2+考点元素周期律题点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答案 C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Li<Na<K,A错误;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O>F,B错误;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Ca2+<K+<Cl-,C正确;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大小为Ba2+>Ca2+>Mg2+,D错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苏教版必修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构造苏教版必修二昌乐三中秦建芬考纲展现:1.认识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认识原子的构成。
认识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3.认识原子构造表示图的表示方法。
4.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5.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梳理:1.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知足的关系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思虑:上述关系哪些合适离子,哪些不合适关于离子变的是核外电子数,其余均合用离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所带的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的电荷数练习 1.与氖原子拥有同样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B)专心爱心专心A. Na+B. CH4C.OH-D.NH4+练习 2.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与另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相等,关于这两种微粒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说法,你以为错误的选项是( D )A 可能是不一样的分子B可能是不一样的离子C 可能是同位素D可能是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小结:常有的10 电子微粒分子: Ne HF H 2O NH3CH4阳离子: Na +Mg2+Al3+++NH4H3O阴离子: N 3-O 2- F -OH-NH2-2. 原子量的辨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质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原子的近似原子质量=质量数元素的原子量 =天然的稳固的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匀值元素的近似原子量=天然的稳固的各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均匀值练习 3. 某元素 Y 拥有多种同位素,此中一种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 N,则以下推测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C )A. 这类同位素的符号表示为A-Z A YB.A 能够表示这类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专心爱心专心C.A 必定小于 Y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A 必定不可以代表Y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差别元素是一类原子的统称核素指的是原子同位素是拥有同样质子数,不一样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思虑 2. 由不一样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吗?有可能, HD也表示氢气。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苏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课件(共62张PPT)

-9-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
以硫原子为例 1s22s22p63s23p4 [Ne]3s23p4
轨道表示式
外围电子排布式
3s23p4
-10-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5)原子状态与原子光谱。
①原子的状态。 基态原子:处于 最低
(2)铁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4s23d×6( )
(3)Cr的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44s2( × )
(4)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
×(5)磷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
(6)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纺锤形,能量也相等( )
(4)基态Fe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 。
(5)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6)基态硅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电子层符号为
,该电子层
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电子数为 。
-22-
必备知识•自主预诊
关键能力•考向突破
答案 (1)3d104s24p2 2 (2)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 (3)电子云 2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九第三十二讲原子结构与性质学案(含解析)

原子结构与性质[江苏考纲要求]————————————————————————————————————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3.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教材基础—自热身]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1)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各能层(n)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级数等于_能层序数_。
(3)能层与能级的关系原 子 轨 道⎩⎪⎪⎪⎪⎨⎪⎪⎪⎪⎧轨道形状⎩⎪⎨⎪⎧ 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各能级上的原子轨道数目⎩⎪⎨⎪⎧s 能级1个p 能级3个d 能级5个f 能级7个……能量关系⎩⎪⎨⎪⎧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 <n p < n d <n 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2s <3s <4s ……③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2p y、2p z轨道的 能量相等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注意] ①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示意图。
②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苏教版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二. 教学目标: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三. 教学重点、难点: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四. 教学过程:(一)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说明]1、与原子结构有关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所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粒子。
同位素的特征:(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3、能层与能级:按核外电子能量的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用符号n表示);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还可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
各能层所包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就是基态,不符合排布规律的当然其能量也不处于最低态,这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当然就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如:C的核外电子排布如果是 1s22s12p3就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因为基态应该是1s22s22p2。
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构造原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学案设计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例1、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X m+、bY n+ 、 cZ n- 、 dR m- 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 c = m - n (B) a – b = n – m(C) c – d = m + n (D) b – d = m + n练1:已知A 2-离子共含有x 个中子,A 元素的质量数为m ,则n 克A 2-离子共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例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 LiIB. NaBrC. KClD. CsF练2:.比较粒子半径大小(1)F Cl (2)Cl S P(3)Na + Mg 2+ Al 3+ (4)Cl - S 2-微粒半径比较课后强化:1、X 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 X >Y >ZB. Y >X >ZC. Z >X >YD. Z >Y >X2、a 元素的阴离子、b 元素的阴离子和c 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已知a 的原子序数大于b 的原子序数。
则a 、b 、c 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A. a >b >cB. b >a >cC. c >a >bD. c >b >a3、已知元素X 、Y 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 和b ,它们的离子X m +和Y n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 =b +m +nB. a =b -m +nC. a =b +m -nD. a =b -m mx m n )(-m x m n )2(+-x m x m •+-2mx m n )2(---n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5、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2+的离子半径比N2-小B. M的原子序数比N小C. 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 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6、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高三化学(江苏专用)一轮复习教学案 十一 第1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讲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考纲要求]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能层(电子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3。
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特别提醒(L),有s、p 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并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并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特别提醒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当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第6讲元素周期律化学键课件苏教版

3. (2018·全国Ⅲ卷)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X 和 Z 同族。盐 YZW 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 可得到含 YZW 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原子半径大小:W<X<Y<Z B. 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 Z C. Y2W2 与 ZW2 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标准状况下,W 的单质状态与 X 的相同
专题一 化学基础知识
第6讲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目标导航 1.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复 2.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 习 变的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 3 周期、ⅠA 目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 标 系。 3.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离子键 和共价键的形成。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结构,以及常见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解析] 由题意可推知,X 为 O,Y 为 Na,Z 为 Al,W 为 S。同周期自左而右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 Na>Al>S,A 错误;由 Na 和 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 Na2O 和 Na2O2,Na2O2 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 错误;金属性 Na>Al,故碱性 NaOH>Al(OH)3,C 错误;非金属性 O>S,故稳定性 H2O>H2S,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二. 教学目标: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三. 教学重点、难点: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四. 教学过程:(一)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说明]1、与原子结构有关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所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粒子。
同位素的特征:(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3、能层与能级:按核外电子能量的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用符号n表示);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还可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
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见下表:4、基态与激发态的区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就是基态,不符合排布规律的当然其能量也不处于最低态,这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当然就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如:C的核外电子排布如果是 1s22s12p3就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因为基态应该是1s22s22p2。
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构造原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②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里。
③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④洪特规则:a: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不同轨道时,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b:有少数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
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原子较稳定。
此为洪特规则的特例。
6、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在各电子层上排布的图示;(2)电子式:用“”或“”在元素符号周围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图示;(3)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
如: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写成:1s22s22p63s23p63d54s1,也可写成:[Ar]3d54s1(4)轨道表达式: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由下而上所表示的电子排布图。
如:7、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基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即能层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个横行,称为周期;再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从上往下排成一个纵行,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共分为七个周期,18个纵行,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3个第Ⅷ族和1个0族。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也可以按照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式最后一个电子所处的能级对元素周期表进行分区: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 (1)电子层数=能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3)负价绝对值=8—主族数(限ⅣA -ⅦA )(4)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4、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1)同一主族各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看电子层数;(2)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递减,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 (3)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愈小,离子半径愈大。
5、电离能是指气态基态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常用符号I 表示,单位:kJ 。
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6、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
[说明]1、同周期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23、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 2的难易;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或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④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⑤与同氧化剂反应时放出能量的高低。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H 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 ②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④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或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⑤与同还原剂反应时放出能量的高低4、电负性X 相差很大的元素相互化合通常形成离子键 。
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种非金属元素相互化合时,通常形成极性键,电负性相同的元素相互化合时,通常形成非极性键。
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趋势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一般,ΔX >1.7,形成离子键;ΔX <1.7,形成共价键。
5、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都可以用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6、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
如:锂与镁、铍与铝等。
它们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性质较为相似。
【典型例题】例1. 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 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5Cl 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B. 1/18 mol 的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C. 3.5 g 的35Cl 2气体的体积为2.24 LD. 35Cl 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mol -1解析:本题信息是氯的同位素:35Cl 。
则由此可得:质子数=17,中子数=18,35Cl 2的质量数总和为70,但相对原子质量却不一定是70,因此,其摩尔质量也不一定为1mol g 70-⋅,而3.5g 35Cl 2气体的物质的量应近似为0.05mol ,体积约为1.12L 。
在H 35Cl 分子中质子和中子总数均为18,故1/18 mol 的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为N A ,约为6.02×1023。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B答案:B例2. 已知A 为ⅡA 族元素,B 为ⅢA 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 和n ,且A 、B 为同一周期元素。
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 n =m +1B. n =m +11C. n =m +25D. n =m +10解析:本题的信息是A 为ⅡA 族元素,B 为ⅢA 族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ⅡA族与ⅢA族元素既可能相邻,也可能相隔过渡元素。
即同周期第ⅡA族与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间既可以相差1,也可以相差11、25等,因此原子序数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n=m+1、n=m+11、n=m+25等。
故本题答案为D答案:D例3. 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负一价离子的电子式为,C元素正一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解析:在主族元素中,第ⅠA、ⅢA、Ⅶ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中有1个不成对电子,而ⅣA、Ⅵ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不成对电子,Ⅴ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不成对电子,则根据题给信息(1)可知,该元素为N元素;由题给信息(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从而说明B为氯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C为K元素。
由题给信息(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说明其核电荷数为26,属于Fe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由题给信息(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得出:该元素的M层填充了18个电子,N层上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为Cu,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答案:(1)N;(2)B为Cl,C为K;(电子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略);(3)D的元素符号为Fe,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4)E元素为Cu,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例4. X、Y两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两个电子而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时,X放出的能量大于Y放出的能量;Z、W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W吸收的能量小于Z吸收的能量,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是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 Z2XB. Z2YC. W2XD. W2Y解析: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则根据题给信息:X、Y得电子后,X放出的能量大说明 X活泼。
W、Z失电子后,W吸收的能量小,说明W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