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共46页
《伤寒论》少阳病

《伤寒论》少阳病少阳病是《伤寒论》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少阳病位,历来医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小强说《伤寒》的故事,先从少阳开始。
一、少阳病的概念:少阳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邪气由表及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性总体属热属实,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位(故禁汗、禁下、禁吐)。
随着后世将六经辨证用于指导各科疾病的辨治,临床对于少阳病内涵的认识不断扩大,约略而言,大致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少阳中风。
表现为寒热往来,寒热如疟,或发热伴呕恶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伴口苦、咽干、目弦、耳聋等胆火上攻症状;(2)胆腑郁滞。
表现为胸胁苦满,胁胀或痛,或胁下硬满,或心中痞硬等,常伴厌油、呕恶、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症状;(3)气机不畅。
表现为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四肢厥逆、但冷不过肘膝;(4)少阳经络病变。
经络所过部位的酸麻胀痛、皮肤改变或痞块痰结,或发梅核气,或生瘿瘤瘰疬等。
对于少阳的病位,多认为系在半表半里,涉及胆腑。
但对其确切内涵,除了仲景本人所言的“结于胁下”、“心下痞硬”等论述,后世存在诸多争议。
笔者认为,少阳为三焦和胆所寄,居人体表里之间,外连太阳,內接阳明、太阴,凡邪不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皆为少阳地界,故其范围最广。
具体而言,大致包括眼、耳、口、鼻、咽、喉等内外相通、表里出入之窍道,少阳经经络所过部位,皮肤之里、胃肠之外的胸腹腔及其附属结构(五脏六腑除外),三焦,肝胆。
二、少阳病的诊断:如上所言,少阳病临床常见四类证候:(1)少阳中风。
表现为寒热往来,寒热如疟,或发热伴呕恶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伴口苦、咽干、目弦、耳聋等胆火上攻症状;(2)胆腑郁滞。
表现为胸胁苦满,胁胀或痛,或胁下硬满,或心中痞硬等,常伴厌油、呕恶、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症状;(3)气机不畅。
表现为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四肢厥逆、但冷不过肘膝;(4)少阳经络病变。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阳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阳病篇《伤寒》诸本,均先阳明而后少阳,仅常熟丁国钧《荷书馆琐言》称:邴味清得《伤寒论》真本,其编次首太阳、次少阳、次阳明。
此说是否确实,姑且勿论,但少阳为枢,半表半里也;太阳开为表,阳明阖为里,是少阳应居太阳、阳明之间也。
症由太阳传少阳者有之;传阳明者有之,独未见由阳明而传少阳者,以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也。
况阳明篇中,言及少阳者颇多,不先读之,何能明了,故移列于前。
一、少阳病大旨脉静不传数急传。
自来于传经二字,多所误解,传者由此移彼之意,从太阳移至少阳或阳明,则谓之传经;传者转移其病所与症象也。
世人总以为少阳、阳明之邪都由太阳传来,实误。
太阳余邪不解而转移者,固亦有之,但其病不重,其势不张,只是余邪耳。
其重者,均是本经自发,自发之因,由于蕴伏,并非太阳传来。
然既发之后,由太阳证而转为少阳证或阳明证,则固同也。
转移一症,传易一经,亦可谓之传,惟非邪传而是症易耳。
如本文脉数急者传,脉静者不传,正是蕴伏之邪,续发之证。
躁烦欲吐,其机显然,至二、三日间,少阳、阳明证见者为传,更是自发之征。
否则如柯氏之汗不澈传少阳,汗太过传阳明;太过与不及,岂能于二、三日间分晓耶,当细思其理,勿忽视也。
躁烦欲吐症居先。
躁烦欲吐,脉数急,为伏邪蕴热欲动之象。
脉静即是不数急也,脉不数急,内无邪热,故知不传;若传者,实新邪引动伏气也。
少阳阳明二三日。
如随所见治分诠。
余邪不解仅其一。
本经蕴发却纷然。
如汗不澈之少阳证、汗太过之阳明证,余邪为患,仅其中之一,且病轻易愈,其重症者,均自本经自发,伏邪为患。
若依昔人所说,少阳、阳明传经,都是太阳治不得法而来,然则治疗得法者,将只有太阳证,而无复诸传经病变耶。
世俗每以此说苛求医者,其冤甚矣。
其实同一人治,同用一方,而有传有不传。
盖有伏邪则传,无伏邪则不传,不关医治之过也。
少阳为枢半表里。
少阳为枢,表接太阳,内近阳明,可表可里,故少阳兼症最多,传变亦最多也。
其表为少阳经,里为三焦胆府,近表近里,随证不同,各有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少阳就是所谓的「神经、血脉」,凡是不列入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症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此少阳篇要介绍的。
病邪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皮表就是太阳,如果来不及用桂枝或葛根汤等去发汗,病邪脱离皮表进入少阳,代表滤过性病毒进入淋巴系统,也就是进入水道系统。
就是中医所谓的气。
没有入腑,入腑就是阳明证,也没有入脏,入脏就是少阴或厥阴,如何检查及判断?少阳有什么主症?临床上,常常病人感冒的时候,本来是太阳证,一吃抗生素,就变成少阳,抗生素没有把滤过性病毒杀掉,反而对肠胃功能有伤害,所以西药大多要饭后吃,因为西药伤胃,中药都是空腹,中药要饭后吃是希望药停在上面,所以像去胸中烦躁的「栀子豉汤」就可以饭后吃。
人身上最主要、最密的血脉神经就是在胸腔、横膈膜、纵膈膜这一带,包括肺和心,所以进来的时候会进入这地方。
人的眼、耳、目、口、鼻,所有的五官有问题的时候,化脓等都属于三焦系统,就是所谓的少阳系统,而像耳朵的功能有障碍,肾开窍在耳,就属于内脏的问题。
而本身发生的病症就是在半表半里的中间。
在表的里,在里之外。
例:女人的乳癌细胞在淋巴系统的时候,还可以治疗,在血脉神经的时候也还可以治疗,可是如果转移到骨或脏的时候,就晚了。
二七七:「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人有两个少阳。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太阳的表邪进入少阳的时候,胆附在肝旁边,病邪一进来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碰到胆。
胆受邪的时候,胆汁就会回逆。
如果胆汁跑到血里面去的时候,人身上就会比较黄,如果胆汁往上冲,跑到喉咙里面,就会感觉嘴里面苦,所以口苦;因为病在阳,所以所以一定会看到有热的现象,所以咽干,因为喉咙靠血脉神经来滋润,一受邪的时候,血脉干掉了,津液不足,喉咙一定会发干;目眩,眼睛会发昏,因为眼睛也是靠血液来滋润,所以表症马上可以变为这些症状,实际上这些还不够,前面有介绍,一定会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的原因,因为病邪在淋巴系统里面跑,如果抵抗力很强,打赢的时候就热,打输的时候,病邪往里进的时候就冷,所以有忽冷忽热,突然来的热,突然来的冷,因为三焦受病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胸胁的地方,胸里面水份精液很多,邪一进入胸里面以后,胸里面的水运转就不会正常,而且还要分出很多体力来相抗,所以自然而然堵在这,病人还有恶心、呕的现象,所以只要病人有呕的现象,马上就想到少阳,为什么呕?水道系统不是很正常的时候,胃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进入三焦油网,进入脏腑,【内径】三焦者水道出焉,决渎之官,所以三焦是疏导的系统,在这状况下,旧的食物没有去,因为三焦有病邪了,新的血生不出来,而新的食物又不受,停在肠胃中,所以会有恶心的现象,这些都是三焦少阳的主症。
伤寒论--绪论及太阳病篇(七版) ppt课件

2021/2/22
伤寒论
57
本条的温病的病因是什么?
多版教材均云:感受风热之邪,实感牵强,我认为 仲景原意多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理由如下:
从“太阳病”三个字来看,结合前述太阳病的内涵有 指原文1与病因来看
从阳明表证的病因仍属风寒直反所致,由于阳明胃 阳素盛,燥气司天,多气血一经,故感风寒后迅速 化热化燥入里,以183、184条可据。
伤寒论
14
二、太阳病的病机:
感受风寒,营卫失调
1、太阳病的概念; 2、太阳表证与太阳病概念。
2021/2/22
伤寒论
15
三、太阳病证型
由于体质不同,感 邪轻重及临床表现不同, 太阳病有如下证型:
2021/2/22
伤寒论
16
1、太阳中风证; 2、太阳伤寒证; 3、太阳表郁轻证; 4、变证; 5、温病;
归纳与鉴别 要求学习后,能自我的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归 纳与鉴别 桂枝汤证 如汗出一症 白虎汤证 四逆汤证
大青龙汤证
兼内热
外感风寒
小青龙汤证
兼水饮((((((((((((((
2021/2/22
伤寒论
11
明仲景文法,其义皆通
《春秋》的文字,有《春秋》的文法
《史记》的文字,有《史记》的文法
《伤寒杂病论》的文字,有仲景的文法
❖1、“外感风寒、营卫失调” 是太阳病的病机。
❖2、“营卫失调”的矛盾主要方面在 卫而不在营,“恶寒、头项强痛、脉 浮”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作为太阳 病的提纲证。
❖3、“恶寒脉浮”是表证之主证主
脉,“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
状,又是与其它五经病证相鉴别的
要点。
2021/2/22
伤寒论
《少阳病篇七版》PPT课件

伍 姜夏—辛开—热 整体即本方之寒温并用,攻补
特 参枣草—甘调— 补 兼施达到疏利三焦调达上下,
点
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故称之和
剂。
医学PPT
12
❖ 讨论: 和解理由 从病位:半表半里 病 机:枢机不利
为何或然证多?
居枢机之地即半表半里 少阳受邪,枢机不利
医学PPT
13
半表半里之见
太阳为“开” ❖从《素问·阴阳离合论》阳明为“阖”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提要:述风寒直犯的少阳病基本脉证
❖ 分析:
口苦—少阳热邪迫胆液上溢
咽干—胆火灼津
此三症皆能揭示胆郁 化火的热证故称少阳
目眩—胆火上扰清窍
提纲证意指风寒直犯
医学PPT 少阳的主证。
6
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 中満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辨少阳病脉证并 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医学PPT
1
概说
一、少阳生理功能
❖ 少阳之气:胆、三焦、胃及其相应经脉综合体现。 其中胆三焦为少阳之腑。
胆
主疏泄—气机通畅 藏精汁助胃消化以保胃气正常
主持诸气:宗气、营气、卫气的运行须三焦气化
三焦
的枢转
决渎水道:水液由肾所主,脾阳运转(制水)肺
❖ 提要:指出小柴胡汤运用原则及药后机转
❖ 分析:
指病机
指证候继98、99、100条小柴胡汤运用再
但见一证便 述其运用原则,以99条三阳合病只有“胁下满
是不必悉具 一证便云;“小柴胡汤主之”
“往来寒热”或“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一症
因前述过此症是柴胡证最特征性症状。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余秋平老师在凭脉辨证,中医会诊ICU危重病例一文中,用经方抢救危重患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医案给了我们很大震撼,他说自己研究《伤寒论》近30年,每读原文,都感觉仲景在对他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把人的生理病理条分缕析地说给他看。
本文是余老师一次讲座的文字整理,是余老师把仲景讲给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伤寒论》少阳病串讲伤寒论可以有两种方式讲解,一种是一条一条逐字讲解。
另一种,是按照课本,根据六经辨证,来进行讲解。
我们今天,就是第二种讲解方式。
小柴胡汤证伤寒论96条,少阳病,也就是小柴胡汤证的四大症,七大或然症。
小柴胡汤证的四大症,包括七大或然症,其基本病机相同。
病机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都归到小柴胡汤证。
所以,它的方名也不改。
但是如果他的主病机影响了疾病的走向,病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或者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改一味药,都会起一个新的方名,他不会叫加减方。
你看,小柴胡汤有典型的加减。
加减方都是一个什么方啊,真武汤有加减方,四逆散这都是有加减。
如果他的主要病机不发生大的改变,他里面有兼夹,就可以加减,或者合方。
用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讲究。
比如说柴胡,如果是真正有发烧的病人,外感发热往来寒热,高烧的病人,还是按他的八两,也就是半斤,还是按照24克来开比较好。
如果是没有明显的邪在少阳的半表的情况,所谓半表,就是发烧啊,头痛啊,这些症状,那可以开到10克、15克都没有问题。
如果是有明显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胁疼痛这些情况,热的情况比较明显的话,还是用24克这个比例比较好的。
你看他的人参用了3两,甘草也用了3两,按教材的很多方子,甘草用了多少啊?用6克,用6克才是2两,这个比例就不对了。
半夏我一般是用15克到30克。
你看如果半夏的质量好就用15克,如果质量不好就用30克。
如果病人咳嗽呕吐比较明显,甚至口吐粘涎的时候,半夏用到30克就比较好。
大枣他取的是12枚。
关于古代度量衡与今日度量衡的比较因为有人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伤寒论--少阳病篇七版-46页PPT资料

一、少阳生理功能
❖ 少阳之气:胆、三焦、胃及其相应经脉综合体现。 其中胆三焦为少阳之腑。
胆
主疏泄—气机通畅 藏精汁助胃消化以保胃气正常
主持诸气:宗气、营气、卫气的运行须三焦气化
三焦
的枢转
决渎水道:水液由肾所主,脾阳运转(制水)肺
气肃降尚须三焦的决渎乃可渗入膀胱,
2020/3/25
故三焦有伤寒“论 中渎之腑”之称。
2020/3/25
伤寒论
3
三、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 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食。
四、治则:唯一和解少阳,忌汗吐下。小柴胡 汤为代表方
2020/3/25
伤寒论
4
笫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提纲证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提要:述风寒直犯的少阳病基本脉证
❖ 分析:
2020/3/25
伤寒论
15
❖ 启发:
263条
阐明少阳病因有 96条 97条
97条很强调胆气犯胃胃失通降有“故使呕也”可 据,总之96、97仲景不厌其烦阐述胃失通降病理 表现,以揭示胆胃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关系极密 切。
96条提示少阳柴胡证的来路是太阳,97条结尾二 句话又指出转属阳明的去 路,从而说明少阳小柴 胡证实属表里之间,其意甚精。
和解理由
从病位:半表半里 病 机:枢机不利
为何或然证多?
居枢机之地即半表半里 少阳受邪,枢机不利
2020/3/25
伤寒论
12
半表半里之见
太阳为“开” ❖从《素问·阴阳离合论》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从部位及功能胆在胁下,有疏泄作用,可通达 表里内外,外可从太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阖, 开则为阳,阖为阴,故为“枢”
《伤寒论》中的少阳病-----------------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 手少阳三焦 2、成因: ①本经受邪 ②太阳、厥阴之邪传少阳 3、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①易经腑同病。 ②易气郁易化火。 ③易生痰、生饮、生水。 ④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 不和与心胆不宁之证。
少阳病和柴胡剂的应用---概说
4、太阳病的治法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解以疏郁。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 汤。
①外感病:太阳、少阳、太阴中 风同病。
②肝胆病伴见 四肢关节烦疼。
③痹症伴肝气郁结
④神经症(周身串疼疼无定处)、精 神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 起床综合症、
不安腿综合征、
儿童 多动症。
⑤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结节, 急性病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 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3)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俱。(101)
(4)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的处理方法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 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100)
(5)少阳不和兼阳明热郁或不大便阳 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 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原文】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79)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96、97、263、 264、265、266、379)
①经证: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痛、 胸中满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②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呕而发热。
③苔白或淡黄、薄黄,脉弦细、沉紧。
④或见证: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 悸,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
伤寒论
15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胃虚胆郁
嘿嘿不欲饮食
枢机不利
脏腑相连—肝胆,与其他脏腑如脾胃
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
非指位置高下,而指少阳胆气 受邪所影响邻近器官及病变趋势以 “故使呕也”可据此即胆气犯胃。
2020/1/2
伤寒论
16
启发:
263条
阐明少阳病因有 96条 97条
2020/1/2
故三焦有伤寒“论 中渎之腑”之称。
2
胃:为后天之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
胆
三焦
胃
胃气与三焦互相依存
2020/1/2
伤寒论
3
少阳功能—枢转气液,疏泄胃肠,决渎水道
二、少阳病病机 风(寒本直经犯自少感阳)—胆气郁结,三焦失枢(26枢 机 不3) 太阳病等误治传入—胃虚胆郁,三焦失枢利
提要:再述太阳转属少阳的脉证
分析:此条属太阳转属少阳,证见胁下硬满 (96条胁下痞硬之甚),干呕不能食,往来 寒热,在96条己有阐述;本条脉沉紧与265 条脉弦细皆属少阳之脉。沉紧脉之紧为弦之 甚。治同施小柴胡汤。
2020/1/2
伤寒论
18
原文101:伤寒中风,由柴胡证,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 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 复发热汗出而解。
2020/1/2
伤寒论
少阳邪气致 表里内外上 、中、下三 焦气机不和
11
治法: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方义: 药 柴胡—疏泄胆气 一疏一清 —气郁得达 物 黄芩—清泄胆热 和解少阳主药—火郁得发
组 姜夏—和胃降逆 成 参枣草—补中益气
—止呕圣药 —防患于未然
配 伍 特 点
柴芩—苦降—寒
泻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 功: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
97条很强调胆气犯胃胃失通降有“故使呕也”可 据,总之96、97仲景不厌其烦阐述胃失通降病理 表现,以揭示胆胃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关系极密 切。
96条提示少阳柴胡证的来路是太阳,97条结尾二 句话又指出转属阳明的去 路,从而说明少阳小柴 胡证实属表里之间,其意甚精。
2020/1/2
伤寒论
17
原文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 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 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原文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 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020/1/2
伤寒论
7
提要:补充少阳脉证及其治禁
分析: 太阳病 头痛发热 阳明病+脉弦细→ 少阳病无疑故云“属少阳
少阳病
两耳无所闻
目赤
少阳邪气郁于经输为经输证
胸中满而烦
治禁:
不可吐下—悸而惊
少阳为“枢”
从部位及功能胆在胁下,有疏泄作用,可通达 表里内外,外可从太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阖, 开则为阳,阖为阴,故为“枢”
从病理:少阳受邪,邪正相争,进退表里之间, 势必致开阖枢机不利,故称为半表半里证。邪 胜于正,由外向里则恶寒,正胜于邪,能抗邪 出外,则发热,由于正邪相争,各有进退从而
2020/1/2 寒热往来,故寒热伤往寒论来是枢机不利,也是半表14 半里证之特征。
辨少阳病脉证并 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概说
一、少阳生理功能
少阳之气:胆、三焦、胃及其相应经脉综合体现。 其中胆三焦为少阳之腑。
胆
主疏泄—气机通畅 藏精汁助胃消化以保胃气正常
主持诸气:宗气、营气、卫气的运行须三焦气化
三焦
的枢转
决渎水道:水液由肾所主,脾阳运转(制水)肺
气肃降尚须三焦的决渎乃可渗入膀胱,
原文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 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腑相连,其痛 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提要:再述非外感转属的少阳的病因、病机
分析:
血弱气尽腠理开—气血虚衰腠理不固
邪气因入—外邪乘虚而入
姜夏—辛开—热 整体即本方之寒温并用,攻补
参枣草—甘调— 补 兼施达到疏利三焦调达上下,
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故称之和
剂。
2020/1/2
伤寒论
12
讨论:
和解理由
从病位:半表半里 病 机:枢机不利
为何或然证多?
居枢机之地即半表半里 少阳受邪,枢机不利
2020/1/2
伤寒论
13
半表半里之见
太阳为“开” 从《素问·阴阳离合论》阳明为“阖”
提要:指出小柴胡汤运用原则及药后机转
分析: 指病机
指证候继98、99、100条小柴胡汤运用再
但见一证便 述其运用原则,以99条三阳合病只有“胁下满
2020不/1/2可发汗—谵语
伤寒论
8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 苦満,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 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述太阳误治转属少阳的证治
2020/1/2
(96)(传经而来)
注意上述所言非少阳病有二个病机,仅是病性 上有点差异,前者实中不虚,后者实中有虚。 总体属里实热证必须明确。
2020/1/2
伤寒论
4
三、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 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食。
四、治则:唯一和解少阳,忌汗吐下。小柴胡 汤为代表方
2020/1/2
伤出现 往来寒热 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邪正相争
少阳热型)
苦于满,胸胁以胁满为主
胸胁苦满
(经输证)
少阳受邪经气不利
—邪郁经输
嘿嘿—胆气郁结 心烦—胆火扰心
不欲食、喜呕—胆气犯胃
—胆郁 —郁而化火
—木乘土
2020/1/2
伤寒论
10
胸中烦而不呕—邪郁胸胁而未犯胃 渴—胆火灼热 腹中痛—胆郁侮土 胁下痞硬—胸胁苦满之重证 心下悸—水停心下 小便不利—水停下焦 不渴—里和,胆无化火灼津 身微热— 咳—胆气犯肺
5
笫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提纲证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提要:述风寒直犯的少阳病基本脉证
分析:
口苦—少阳热邪迫胆液上溢
咽干—胆火灼津
此三症皆能揭示胆郁 化火的热证故称少阳
目眩—胆火上扰清窍
提纲证意指风寒直犯
2020/1/2
伤寒论 少阳的主证。
6
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 中満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