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有机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专题一烃一、甲烷的氯代(性质)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解释:生成卤代烃二、石油的分馏(重点)(分离提纯)(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三、乙烯的性质实验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不能用水浴)(6)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整理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整理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整理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整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有机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高中阶段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整理。

一、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乙醇在铜催化下的氧化反应。

实验用品:乙醇、铜丝、酒精灯、试管、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

实验步骤:1、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铜丝表面由红色变为黑色。

2、迅速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可以观察到黑色的铜丝重新变为红色,同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

3、向试管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原理: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铜则被还原为氧化铜。

氧化铜又被乙醇还原为铜。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₃CH₂OH+ O₂ → 2CH₃CHO + 2H₂O ;CH₃CHO + 2Cu(OH)₂+NaOH → CH₃COONa + Cu₂O↓ + 3H₂O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实验目的:制备乙酸乙酯并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

实验用品: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

实验步骤:1、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均匀。

2、加热蒸馏烧瓶,使反应混合物保持微沸状态,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经冷凝管冷却后收集在接受器中。

3、向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₃COOH + C₂H₅OH ⇌CH₃COOC₂H₅+ H₂O实验注意事项:1、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但浓硫酸的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2、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不能颠倒。

3、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要保持在 170℃左右,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以及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

高中化学 专题 有机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 专题 有机实验总结

2. 反应原理:RCHO 2[ Ag (NH 3 )2 ]OH 水溶 RCOONH 4 2 Ag 3NH 3 H 2O
3、反应条件:水浴加热 4、反应现象:光亮的银镜 5、注意点:(1)试管内壁洁净,(2)碱性环境 (二)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1、Cu(OH)2 的新制:
(4)醇类有机物;(5)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6)石油产品(裂
解气、裂化气、裂化石油);(7)天然橡胶
(6)掌握一些鉴别有机物的知识点:
1、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物质:
如: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苯的同系物等
2、能与金属钠反应的物质:如:含有活泼氢的物质
ⅰ、与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的有机物:不饱和烃、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石油产品、天然橡
胶、苯酚(显白色)
ⅱ、因萃取使溴水褪色:(1)密度大于 1 的溶剂(四氯化碳、氯仿、溴苯、二硫化碳等)
(2)密度小于 1 的溶剂(液态的饱和烃、直馏汽油、苯及其同系物、液态环烷烃、液态饱
和酯)。
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不饱和烃;(2)苯的同系物;(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蔗糖
催化剂 加热
H2SO4(1:5) 水浴加热
检验水解完全
检验水解产物
先加 NaOH
再加检验试剂
淀粉
H2SO4(20%) 直接加热 加碘水 先加 NaOH
再加检验试剂
纤维素 浓硫酸(90%)
小火微热
先加 NaOH 再加检验试剂
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1、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蒸馏:分离相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
(2)分液法
使用范围:
除去硝基苯中的残酸(NaOH 溶液) 除去溴苯中的溴(NaOH 溶液)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学习有机物的化学方法。

实验材料:
1. 甲醇
2. 乙醇
3. 乙醇醛
4. 乙烯
5. 硫酸
6. 碳酸氢钠
7. 碳酸氢钙
8. 碘酸钾
9. 硫酸亚铁
10. 高锰酸钾
11. 石蜡
12. 酮
13. 醛
14. 醇
15. 酚
实验步骤:
1. 取小瓶装入少量甲醇、乙醇和乙烯,分别加入硫酸,观察其变化。

2. 取小瓶装入少量乙醇醛、醛、醇,分别加入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钙,观察其变化。

3. 取小瓶装入少量石蜡、酮,分别加入碘酸钾、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
1. 甲醇、乙醇和乙烯在硫酸中产生酸酯。

2. 乙醇醛和醛在碱性条件下产生醛醇,乙醇在酸性条件下产生醛。

3. 石蜡和酮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分别产生碘代石蜡和酮醇。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学会了一些对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课标选修一)_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课标选修一)_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新课标选修一)法。

植物芳香油不仅,而且易溶于,如石油醚、酒精、乙醚和戊烷等。

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法。

萃取法是将的方法。

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了。

但是,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3、玫瑰精油的提取玫瑰精油是制作的主要成分,能使人产生愉悦感。

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难溶于,易溶于,能随一同蒸馏,通常采用法中的法。

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

思考:在提取过程中,如何对乳浊液的处理和玫瑰液的回收?4、橘皮精油的提取从橘皮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法。

具体的流程是、、、、、、。

【疑难点拨】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提取植物芳香油有三种基本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1)、水蒸气蒸馏是常用的方法,原理:水和芳香油沸点不同,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再冷却分离。

根据原料放置的位置,可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

(2)、压榨法主要为冷压榨。

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优点:常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质量提高。

(3)、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2、要根据原料特点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提取方法方法步骤适用范围水蒸气蒸馏1.水蒸气蒸馏2.分离油层3.除水过滤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1.石灰水浸泡、漂洗2.压榨、过滤、静置3.再次过滤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有机溶剂萃取1.粉碎、干燥2.萃取、过滤3.浓缩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3、实验提取过程中,石灰水使用的目的是浸泡充分氢氧化钙溶液的俗名是石灰水,pH为12,强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专题六 有机实验

专题六 有机实验

专题六 有机实验有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机实验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一.性质实验:主要用于有机推断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包含烯烃、炔烃、油酸、油脂、裂化汽油等)、酚类等。

2.能使酸性KMnO 4褪色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苯的同系物、醛类等。

3.能与Na 反应的有机物:醇-OH 、酚-OH 、-COOH 。

4.能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卤代烃、酚类、羧酸、酯类等。

5.能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酚-OH 、含-COOH 。

6.能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COOH 。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CHO (醛类、甲酸、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8.能与新制Cu(OH)2的有机物:含-CHO 的物质、羧酸类(中和)等。

9.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 3显紫色;I 2与淀粉显蓝色;浓硝酸与某些蛋白质显黄色;10.能与H 2加成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酮中的C=O 。

二.制备实验: 1.制乙烯:C 2H 5OH CH 2=CH 2 ↑+H 2O(1)醇酸(浓硫酸)比1:3(V );(2)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在反应物中间;(3)加碎瓷片防暴沸; (4)迅速升温并控制在170℃左右。

(5)装置:固固加热制气说明:① 浓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② 反应后期,反应物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是由于浓H 2SO 4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了SO 2。

C +2H 2SO 4CO 2↑+SO 2↑+H 2O 检验乙烯的还原性应先用碱除去SO 2。

③副反应:2C 2H 5-OH C 2H 5O C 2H 5+ H 2O2.制取乙炔:CaC 2+H 2O →Ca (OH )2+CH ≡CH ↑(1)装置:固+液→气,该反应放热,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2)电石与水反应剧烈,为控制反应速率,应用分液漏斗逐滴滴入水或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水;(3)为防止生成物Ca(OH)2的泡末堵塞导气管,在装置(用大试管作反应器时)的气体出口处入一小团棉花;(4)实验时宜先进行与溴水及KMnO 4反应的实验,后进行点燃(由于C 2H 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易爆炸,后点燃时C 2H 2已较纯净)。

有机化学趣味实验

有机化学趣味实验

有机化学趣味实验引言:有机化学是一门充满趣味和创造力的学科,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探索到有机化合物的神奇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种魔幻的变色龙试剂,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色反应,带领读者进入奇妙的有机化学世界。

实验材料:1. 紫色石蕊试剂2. 碘液3. 碘化钠溶液4. 红色酚酞指示剂5. 乙醇6. 温水、冷水7. 试管、试管架、移液管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标记为A、B、C。

2.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3.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碘液。

4. 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红色酚酞指示剂。

5. 向试管A中滴加碘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向试管B中滴加乙醇,观察颜色变化。

7. 向试管C中加入少量温水,观察颜色变化。

8. 向试管C中加入少量冷水,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当碘化钠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时,溶液从紫色变为蓝色。

2. 当乙醇滴入碘液中时,溶液从棕色变为无色。

3. 当温水加入红色酚酞试剂中时,溶液从红色变为黄色。

4. 当冷水加入红色酚酞试剂中时,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原理:1. 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指示剂,它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紫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现蓝色。

碘化钠溶液为碱性,所以当碘化钠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时,溶液的pH值增加,从而使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

2. 碘液和乙醇反应生成碘化乙醇,这种化合物是无色的。

因此,当乙醇滴入碘液中时,溶液的颜色从棕色变为无色。

3. 红色酚酞是一种指示剂,它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现黄色。

温水的加热可以使红色酚酞试剂的pH值增加,从而使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

4. 冷水的加入可以使红色酚酞试剂的pH值减小,从而使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有机物在不同pH值下的酸碱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标题:合成和表征对硝基苯乙烯的研究引言:对硝基苯乙烯进行合成和表征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硝基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部分:1.合成硝基苯乙烯:首先,在反应瓶中将苯乙烯溶液(体积为50mL)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缓慢向其中滴加硝酸(体积为10mL)。

反应进行时,反应瓶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并同时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的外壁。

反应2小时后,停止滴加硝酸,继续保持反应温度30分钟。

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反应液与水(50mL)进行萃取。

将萃取液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蒸馏提纯硝基苯乙烯。

2.红外光谱表征:使用一台红外光谱仪,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放入位于试样传送带上的光谱泡士,并开始进行光谱扫描。

记录红外光谱图,并分析其中的特征吸收峰。

3.质谱表征: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溶解在一种适合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质谱仪中进行扫描。

记录质谱图,并对其中出现的峰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了硝基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

在2200-2250 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吸收峰,这表明有C≡N的键的存在。

另外,在1600-1700 cm-1的位置,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这说明峰上可能存在C=C的键。

质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硝基苯乙烯的分子峰(M+)出现在m/z=105处,这表明硝基苯乙烯的分子量为105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和表征硝基苯乙烯的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所期待的结构。

这项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硝基苯乙烯合成的理解,还为今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对其的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这项实验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硝基苯乙烯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有机实验
有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机实验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一.性质实验:主要用于有机推断
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包含烯烃、炔烃、油酸、油脂、裂化汽
油等)、酚类等。

2.能使酸性KMnO 4褪色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苯的同系物、醛类等。

3.能与Na 反应的有机物:醇-OH 、酚-OH 、-COOH 。

4.能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卤代烃、酚类、羧酸、酯类等。

5.能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酚-OH 、含-COOH 。

6.能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COOH 。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CHO (醛类、甲酸、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8.能与新制Cu(OH)2的有机物:含-CHO 的物质、羧酸类(中和)等。

9.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 3显紫色;I 2与淀粉显蓝色;浓硝酸与某些蛋白质显黄色;
10.能与H 2加成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酮中的C=O 。

二.制备实验:
1.制乙烯:C 2H 5OH CH 2=CH 2 ↑+H 2O

1)醇酸(浓硫酸)比1:3(V );(2)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在反应物中间;(3)加碎瓷片防暴
沸; (4)迅速升温并控制在170℃左右。

(5)装置:固固加热制气 说明:① 浓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② 反应后期,反应物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是由于浓H 2SO 4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了SO 2。

C +2H 2SO 4(浓)=CO 2↑+SO 2↑+H 2O SO 2。

③副反应:2C 2H 5-OH C 2H 5O C 2H 5+ H 2O
2.制取乙炔:CaC 2+H 2O →Ca (OH )2+CH ≡CH ↑ (1)装置:固+液→气,该反应放热,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 (2)电石与水反应剧烈,为控制反应速率,应用分液漏斗逐滴滴入水或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水;
(3)为防止生成物Ca(OH)2的泡末堵塞导气管,在装置(用大试管作反应器时)的气体出口处入一小团棉花;
(4)实验时宜先进行与溴水及KMnO 4反应的实验,后进行点燃(由于C 2H 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易爆炸,后点燃时C 2H 2已较纯净)。

3.乙酸乙酯的制取
(1)盛反应液的试管要上倾450(液体受热面积大);
(2)导管末端不能伸入Na 2CO 3溶液中(防止水倒吸);
(3)小火加热保持微沸(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及蒸出)。

说明:①浓H 2SO 4是催化剂和吸水剂;②饱和纯碱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吸收蒸出的乙酸及乙醇。

例一(1997全国28)1,2 -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 ·cm -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

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 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 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浓H 2
SO 4
1700C 浓H 2SO 4
1400C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 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 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 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解析;本题首先是以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为基础的,由于副反应的存在,所以要用C 中的NaOH 去除SO 2、CO 2,所以使用一定量的液溴,要多消耗反应物。

注意B 装置是一个常见的防阻塞的装置(或称安全瓶)其它问可依情景答出。

答案:(1)C 2H 5OH CH 2=CH 2+H 2O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2)b 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

或答除去CO 2、SO 2 。

(4)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
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三.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1.蒸馏法:适用于分离相混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1)为防止暴沸,在蒸馏烧瓶中加几片碎瓷片;
(2)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气出口处(即支管口);
(3)水在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应是从下口(A 处)进,上口(B 处)出,与蒸气流对流,便于热交换,
更有利于冷却各馏分的温度。

(4)两物质沸点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故对应沸点相差小的,常加入某种物质后,再蒸馏以提高分离效果。

(5)玻璃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应用:(1)蒸馏(分馏)石油 (2)提纯硝基苯
(3)分离乙酸和乙醇(先加NaOH 中和蒸馏出乙醇,再加硫酸蒸馏得乙酸)
2.分液法: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
(1)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2)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3)分液时应将活塞打开与外界相通,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4)对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也可加某种试剂使其分层,再分液。

应用:(1)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Na 2CO 3洗后再分液)
(2)除去硝基苯中的残酸
(3)除去苯中的苯酚(先加NaOH 中和苯酚后再分液)
3.洗气法: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气体。

注意事项:(1)装置:用液体反应物除杂,用洗气瓶;用固体除杂用干燥管。

(2)洗涤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除去一种杂质,又引入另一种杂质。

应用:(1)气态烷烃中混有气态烯烃、炔烃(通过溴水洗气,而不能用KMnO 4)
(2)乙烯中混有CO 2、SO 2(用NaOH 洗气)
4.盐析:肥皂和甘油的分离;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例二(2001全国19)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浓H 2SO 4 1700
C
解析:(1)蒸馏(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例三(2000江浙理综14)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镏
②水洗③用于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解析:粗溴苯中含有Br2、苯、粘有FeBr3等杂质,故要依次用水洗、NaOH洗,再用水洗,干燥,最后再蒸馏,一是分离干燥剂,二是除去溴苯中的苯。

选B。

四.常见有机物的鉴别和检验
1.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物质:用溴水或酸性KMnO4
2.苯的同系物: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KMnO4褪色。

3.卤代烃:先加NaOH溶液,再用HNO3酸化,加AgNO3生成沉淀,并根据颜色确定卤素原子
4.醇类:(1)灼热的铜丝由黑变红,多次后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2)与羧酸反应生成有香味的物质。

5.酚类:(1)加足量溴水产生白色沉淀(2)遇FeCl3溶液显紫色。

6.醛基:(1)银镜反应(2)与新制Cu(OH)2反应
7.羧基:(1)与NaHCO3反应放气体(2)与醇类反应生成有香味的物质
8.酯类:(1)一般有香味(2)发生水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