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
2024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展示天姥山风光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天姥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观,激发学生对天姥山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03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教师示范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初步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01
02
03
梳理诗歌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 划分为梦因、梦境和梦醒 三个部分,有助于学生整 体把握诗歌内容。
设计。
多元化教学评估方式
综合运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 种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水平。
加强课堂互动与引导
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设置激励机 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 性。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引导 学生成长和发展。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对自然、 历史、文化的敬畏和热爱,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李白的作品,了解唐 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01 讲述李白生平及时代背景
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对诗 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产生兴趣。
和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白对自由、理想、人生 的追求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公开课课件

“我欲因之梦吴越……”这六句,构成的是清幽静雅的意境。
2.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 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天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 山小”的豪迈;李__白__需__要__一__座__天__姥__山__,_让__他__追__求__“__日__月__照__耀__金__银__台__”__的__光__明__与__自__由__; _苏__轼__需__要__一__座__庐__山__ , _让__他__认__识__“__只__缘__身__在__此__山__中__”__的__哲__理__ ; 毛 泽 东 需 要 一 座 井 冈 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取得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了解背景
天宝二年(743),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 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 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 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 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 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行前写了这首诗,向朋友表明自己 的心情。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 愤之作”。
活动四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1.朗读第一段,然后思考,除了天姥山外,诗人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饱览名山大川的李白为什么会梦游天姥山?
答案 瀛洲、五岳、赤城、天台。以这些名山大川来来衬托天姥山,夸张地 写出了天姥山的神秘、高峻、伟丽。表达李白对天姥山的景仰向往之情。
2.诗中的第二段景物描写可概括为吴越幽景、登山快景、夜间奇景、仙界幻景 四幅图景,请概括出每幅图景的特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动词:横、拔、掩、倾
衬托: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神 话色彩。
衬托、夸张:五岳、赤城和天台, 用以衬托天姥的高大、雄伟。
赏析梦游之景:作者绘出了几幅梦中的图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 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 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 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 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酒入愁肠,七分化成了月光,余 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 个盛唐。
——余光中 《寻李白》
李白人生路线图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李
白
第三段: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①此诗作于李白20岁左右。
结合写作背景再体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飞起的时候能够震动八方,可它飞到一半的时候,却因为力量不济而失败了。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和诗歌内容。
2.理解诗人杜牧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解读杜牧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鉴赏诗歌中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准备1.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
2.多媒体设备。
3.音频设备。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一个特别真切而又虚幻的梦境?请跟大家分享一下。
”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与感知(10分钟)教师播放《梦游天姥吟留别》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不做笔记,只感受诗歌的声音和情绪。
然后再听一遍,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听诗歌时的感受和想法。
3.理解与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全文,鼓励他们提出疑惑和问题。
然后帮助学生解读杜牧在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他所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同时,教师可以将诗歌的背景和写作动机进行简要介绍。
4.文学价值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梦游天姥吟留别》所表现出的文学价值,并辅以杜牧在唐代诗坛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观点,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5.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选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让学生逐句解读并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杜牧的诗歌作品或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在课后可以进行诗歌写作或创作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
7.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诗歌理解和解读答辩:学生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文学批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篇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学批评作业。
精品课件(公开课一等奖)《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课课件49张

你,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你,作起 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 士脱靴”;你,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你,生是 “梦长庚星而诞”,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你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 屡屡受挫。你——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笔下: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
•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 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 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 活泼、隽永。
•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 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 巨大影响 。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yí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姥 mǔ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脚著谢公屐
.
zhuó
jī
石扉 fēi
澹澹 dàn 訇然 hōng
魂悸 jì
殷岩泉yǐn 栗深林 lì
霹雳pī lì 鸾 luán 冥 míng
恍huǎng 惊起
觉时jiào
补充注释
或可睹:或许能够看到。 尚在:还在,仍在。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如麻:形容极多。 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僚们。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带笑容。
明确: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 慨的方式。
2、填空: ①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 此欲倒东南倾”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学课件

研读第三段
思考: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 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消极的世界观——虚 无主义人生态度集中反应。李白的一生主要 的思想就是纵情山水、恣意游乐、放浪形 骸、消极避世。他写梦游天姥梦境的虚幻, 是为了告知东鲁的朋友,人世间的一切是虚 幻的,如过眼烟云,美则美矣,但转瞬即 逝,最快意、最能抚慰人心灵的是“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怎能摧眉折 腰事奉权贵,让我们不能开心开颜?两感叹 之间的关系是来龙去脉。
壮美雄奇
熊咆龙吟
山 之
深林层巅
黑云密布 水面升烟
夜 雷鸣电闪
景 山崩地裂
石门中开
夸张、拟人 光怪陆离阴郁凝重
阴森恐惧
青冥浩荡
神 日月照耀 仙 彩虹为衣 富丽堂皇壮丽特殊 登 驱风为马 场 老虎奏乐
鸾凤拉车
月夜渡湖
幽静
山之夜景
神秘迷离
山之日景
壮观雄奇
仙人登场
富丽堂皇
研读第二段
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抓关键字眼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 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 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境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 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 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 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 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通用7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2、背诵全诗;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这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资料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期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三、朗诵诗歌四、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五、赏析全诗一诵读并赏析①段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完美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mǔ):所梦的内容。
吟:古体诗的一种形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自己要走了,写诗 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 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 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 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像;
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4 八一科迪中学 ·康春艳
• 齐读①段并思考:诗人本来,有何作用?
走进 文本
明确:山—瀛洲、五岳、赤城和天台
手法:衬托、夸张
1、天姥山的雄峻巍峨, 作用 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 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 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 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 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入梦第二景:(白昼)著屐登山——雄奇壮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走进 文本
提示: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 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 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 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李白与谢 灵运一样,也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 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 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悟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 情。
一、 吟咏诗韵, 整体感知
请找出本诗的过渡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自然段可以分几个层次? 每层写的什么梦景?
要求:(先听录音思考2分钟,再 交流讨论3分钟)
月下 清丽之景
日升 明快之景
梦
黄昏 奇幻之景
明净 清幽
壮美 雄奇
离奇 险怪
夜晚
神奇壮丽
洞天仙境 绚烂辉煌
兴奋 轻松愉快
陶醉 乐而忘返
迷惘 困惑
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
四: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
(1) 追寻美好、及时行乐。通过梦,他及 时苏醒,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不事权贵, 回归山水之间,追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精神境界。
(2)蔑视权贵、旷达乐观。它象征作者 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向往自由乐土之情。 写梦中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极 端丑恶,写对梦中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 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
五:拓展延伸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由 一、梦游之
—— 叙述
景 二、梦游之 —— 描写
吟 三、梦游之 (叹)—— 议论、抒情
二:入梦之由是什么?
“瀛洲”
用神山陪衬,表现天姥山的神 奇色彩。
向天横-苍天
天 姥 拔五岳-五岳 山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联想、夸张、 对比、以虚衬实
雄奇高大壮丽
寄托了作者对天姥山 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