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暴走妈妈 211天日行10公里只为割肝救子》
《暴走妈妈》观后感

观后感
在上一个星期五,我们看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暴走妈妈》。
开始了,开头是一位妈妈的女儿要结婚,不幸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她的女儿在婚礼上晕了过去,原来是她的女儿得了肾病,是肾坏了,她的妈妈想救她,可是妈妈却救不了她,因为她的脂肪太多了,医生建议她多走路,少吃油多的东西。
她听了以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天天走,下雨天也走,就连晚上也走,后来脂肪也就越来越少。
在一次,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了她,在五天内要减下十斤脂肪,她知道后,也是天天走。
有一次,她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了,我们都以为她受了伤。
可是她没有,而是爬起来继续走,五天后,她真的减下了十斤脂肪。
医生告诉她终于可以为她的女儿捐肾了,后来她顺利的为女儿捐了肾,女儿健康的活下去了。
原来,母爱无处不在啊!可以说有妈妈的地方,就有母爱啊!
看完后,让我想了一件事件,是一次,我的一本书不见了,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妈妈知道后就去找,妈妈在我的桌子上找到了,啊!多么幸福呀!
让我们一起来爱我们自己的妈妈吧!。
纸船冰心

纸船冰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纸船》是诗人1923年8月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途中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中,后两者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思念母亲。
思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洞。
而《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的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
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的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的纸船,能够载着她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进入母亲的梦境。
深切的感情加上奇特的想象,使这首诗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不管有没有相同的经历,这种诚挚而又忧伤的思念之情一样让人怅然不已。
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大爱无疆——观《跑步妈妈割肾救子》有感-700字初二作文叙事

大爱无疆——观《跑步妈妈割肾救子》有感-700字它传递的是一种能量,一种震撼人心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来自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
每天清晨,都能看见她在江堤边跑步时挥汗如雨的背影,一步一步传递着爱的希望。
他就是“跑步妈妈”——颜彩霞。
当从电视中看到她的事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个娇瘦的身躯,却承担起了一份爱的责任。
为了给重病的儿子移植肾脏,她连续两个多月坚持跑步,一点一点地降低着甘油三酯。
从她成功地被推出手术病房的那一刻,从她虚弱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如释重负的快乐。
这就是爱,伟大的母爱。
一段小小的故事,却牵动着数万人的心。
我也因颜彩霞的母爱为之动容。
每天十公里,跑坏几双鞋,留下的是一串串坚毅顽强的背影,爱的力量支撑着她一步一步前行。
颜彩霞的成功,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坚持的价值与伟力,有爱才有支撑。
在灾难面前,她教会了我如何将爱的力量转化为坚持下去的动力,为成功奋斗下去。
在儿子重病之际,颜彩霞还坚持帮助那些贫困家庭,将母爱转化成了无私的大爱,去帮助去温暖身边的人。
这种大爱不正像雷锋精神一般,一群在向社会传递着一种可贵的正能量,这种能量让我深深感动,因为它是用爱凝聚沉的一种精神价值,在她儿子虚弱的心灵上建起了爱的家园。
母爱让人感动,我的母亲亦是如此。
那一次,我发烧生病在家,母亲为了照顾我特地推辞了一天的工作,不知疲倦地照顾我:量体温,端茶送水我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浑身乏力,此时突然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传入了鼻孔中,一碗热腾腾的粥放在了身边。
“这是银耳粥,快趁热吃吧。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滚烫的热粥,轻轻的靠在了嘴边,慢慢地嗅了一口,甜甜地,滚烫中带着一丝清凉,便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冰冷的身体渐渐温暖了起来,我知道,这碗粥还夹杂着浓浓的母爱。
大爱无疆,让我们一起像颜彩霞、雷锋一样,将爱传递下去,温暖更多更多需要温暖的人。
《暴走妈妈》观后感范文

《暴走妈妈》观后感范文这个片子是为了感动人的,但到处透着那么假,就是一部拍得巨像商业片的文艺片。
讲的是关系紧急的一对母女,女儿突然查出肝病,并且不换肝就会死,妈妈卖了房想要捐肝,但是严峻脂肪肝,医生说要不通过猛烈运动的减肥才行,于是妈妈听信护士的话开头暴走,并感动了一批人的故事。
妈妈演的还不错,就是到最终也没见丝毫瘦下来。
女儿演的就差一点,在河边抱着妈妈哭的时候竟然是嚎的,眼泪也看不清,原来这一段应当是感染观众听着她的肺腑之言跟她一起哭的,可连我这个哭点极低的人都没能感动。
姥姥是本片的亮点,活生生一个将死的人,以至于后面看到她的墓怀疑那个演员真的死了。
话不多,但暖和人心。
演的最假的就是那个主治医生,我的个天啊,没有比他更像是念剧本的了。
台词也超级无敌假,打死我也不信医生会这样说话。
时不时提示我这是拍的片子而不是真事的还有如在画中的风景。
姥姥家风景如画也就认了,究竟是乡下,保不齐人家就住在最美乡村。
可在城里的母女也深处画中就太不行思议了,要说是北上广阔城市,交通不行能这么通畅啊,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小贩不行能这么稀有啊,还有那卖了52万的房子,太不接地气了。
就算在我们四流的小城市焦作,想找这么一处宁静的所在都不简单。
你们究竟花了多少功夫清场啊?还要那好的'特别的绿化和蓝天白云,这究竟是哪啊?就在这么不拥挤的小城,妈妈还被车撞了两回,每回都四脚朝天仰面摔倒,每回都神清气爽的站起来,没事人一样的连续执着的走,您呐是小强附身还是奥特曼下凡啊?原来是想表达妈妈的坚持和暴走的辛苦,可看到妈妈在心旷神怡的树荫下走路,怎么觉得是件很满意的事呢?城市绿化再好也有环境恶劣的地方啊,怎么都始终那么美?想想我从Ktown走到学校4迈的路程,基本上没什么树荫,一边要吸着汽车尾气,一边要躲开人行道的滑板,自行车,又累又饿,大汗淋漓,那才能看出暴走的辛苦呐!走路减肥这个方法也值得商榷,虽说是对膝盖负担最小的运动,究竟要走很久才能消耗一点热量,效果太慢了。
社会热点透视六例

社会热点透视六例作者:曹保顺来源:《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10年第01期1.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时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
7个多月前,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割肝救子之门“砰”地一声被关上。
医生说,要救孩子,你先试试减肥,才有可能减去脂肪肝。
抱着一丝希望,从此,她奔走在江岸区谌家矶长长的堤坝上。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
终于,奇迹发生了,重度脂肪肝消失了。
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感悟请不要给这人间温情赋予太多深刻的含义。
这是人间最平淡的亲情,也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记忆。
母亲是那样地义无反顾,那样地处之泰然,这中间没有理性的得失算计,更没有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只有一种血缘关系。
而恰恰是这种人类生生不息的最原始的关系,让他们生死相许,在危难关头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适用话题亲情感动奇迹坚持2.南京婴儿死亡事件11月3日,患儿徐某到南京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眶蜂窝组织炎并收住入院治疗,但次日凌晨患儿病情迅速恶化死亡。
对此,婴儿家属称,在孩子住院病情恶化时,多次向值班医生求救,却遭到拒绝。
患方认定值班医生当时忙于在网上“偷菜”而延误救治时间,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死亡。
11月10日,南京儿童医院对此做出反应,其副院长黄松明否定了“医生打游戏”和“家属下跪”等事实。
至此,南京儿童医院游戏门事件迅速发酵,院方的自行调查仍被质疑。
11月12日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表示,根据第三方的调查结果,“患儿家长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调查还对事件中医院所有当事人进行了处理。
感悟在发生的许多医疗纠纷中,公众质疑和指责的不是医疗技术,而是身为“白衣天使”的医生的道德准则。
多数情况下,是某些医护人员的冷漠和失职激怒了人们。
医生这一职业之所以特殊,他们的道德水准之所以令社会敏感,是因为他们牵系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望,是人类悲悯之情的信仰,医生的道德标准是不容突破的人类行为底线。
“暴走”妈妈,母爱创造奇迹

龙源期刊网 “暴走”妈妈,母爱创造奇迹作者:王昱晔来源:《37°女人》2010年第01期她叫陈玉蓉,是一个平凡的母亲。
儿子13岁那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肝病,不接受手术,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她决定用自己的肝换取儿子的性命。
不幸的是,她又被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为了顺利救助儿子,她开始了每天暴走10公里的减肥计划,终于,在7个多月后,奇迹发生了……村民误解2009年10月25日凌晨5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堤坝。
这条为防洪而建的大坝,全长4.5公里,以先锋村为界,分为东坝和西坝。
堤坝下,村庄静谧。
“吱呀”一声,先锋村内的一家铁门开了。
一个瘦削的女人快速闪了出来,朝坝上走去。
她的步子迈得不算大,但频率极快。
她的上身挺得笔直,远远望去,似乎只有两条腿在快速拨动,像被上了发条一样。
远处天兴洲大桥上的桥灯,形成了一条光带。
借着微弱的光,她飞快地朝前赶。
昏暗中,也有一些晨练的身影,但这些身影很快被那个瘦削的女人超越。
“这把年纪了,减肥带劲儿着呢,要那漂亮做什么?”有人远远地朝女人喊话,喊话的人叫易宙梅,家住堤边,虽然天没亮,但她一眼就能认出那个女人,因为坝上晨练的所有人当中,就属她走得最快、最急。
易宙梅做水果生意,每天要起早出门进水果,从2009年年初到9月底,她每天都能看到女人暴走很远的路,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除了易宙梅,村里也有其他人知道女人在减肥,但都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减肥,不少人还以为她是为了漂亮。
捐肝救子这个减肥的女人就是陈玉蓉,今年55岁,1996年从乡办企业下岗,目前在一家建材市场做会计。
谈起她,村里人都夸,做事干练、热心肠,对生病的儿子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她儿子究竟得的什么病,乡亲们也说不清楚。
陈玉蓉

医生:你有重度脂肪肝割了肝可能会死
• 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了陈玉蓉捐肝救子的希望。 • 2008年12月31日,陈玉蓉的肝穿结果显示:重度脂肪肝, 脂肪变肝细胞占50%-60%。这种情况,一般不适宜做肝捐赠。 • 考虑到叶海斌病情危急、陈玉蓉救子心切,武汉同济医院为 其进行了一次大会诊,最终设计了一种“折衷”的手术方案。移 植手术中,叶海斌保留部分肝脏,陈玉蓉捐1/3的肝脏给儿子。 这样,陈玉蓉的肝脏能够为儿子代谢掉体内的铜,同时,陈玉蓉 体内的肝脏也基本能维持自身的需要。手术原定于2009年2月19 日进行。 • 就在手术前一天,陈玉蓉被主刀医生陈知水教授叫到办公室。 陈教授告诉她,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斌被查出丙肝。如果按 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叶海斌留在体内部分肝脏,会把丙肝病毒传 染到即将移植过来的母亲的肝脏,再次导致肝硬化,最终浪费母 亲的肝脏。 • 基于这个原因,叶海斌的肝脏必须全部切除,母亲就需要切 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 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
移植手术
• 上午7:30陈玉蓉被推进手术室,由器官移 植所所长陈孝平教授亲自主刀。进入手术 室准备,9:00移植手术开始,在同济医院 器官移植科相关科室的紧密配合下,手术 历时3个多小时,11:15陈玉蓉的割肝手术 完成。 • “暴走妈妈”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斌于 2009年11月3日11:03送进手术室进行肝 移植手术,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外科陈 知水教授亲自主刀。[1]
• 截止2009年11月的7个多月前,她被查出重度脂 肪肝,割肝救子之门“砰”地一声被关上。医生 说,要救孩子,你先试试减肥,才有可能减去脂 肪肝。抱着一丝希望,从此,她奔走在江岸区谌 家矶长长的堤坝上。
暴走的妈妈_初中作文

暴走的妈妈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暴走的妈妈,感谢您的阅读!
所谓暴走,指的是选定一条路线,时间由一日到数日不等。
暴走其实也是极限运动的一种,它挑战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但是最近这位母亲的故事却感动了无数国人。
陈玉蓉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好母亲。
她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为了完成换肝救子的心愿,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开始了每天暴走的减肥计划。
2008年12月开始每天暴走10公里,每天只吃一点稀饭,有时肚子饿了也就忍着,或者只喝一点开水。
有时也想吃点荤的,想吃点肉,用筷子夹起肉,想起儿子就又放下去,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她的脂肪肝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在七个月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去医院一检查,脂肪肝居然完全没有了,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大为震惊。
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无尽的爱。
子女有了痛苦,是父母最牵挂的事。
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因此,不管父母的地位高低、知识水平,父母是我们由生以来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永远永远值得去爱的人。
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暴走妈妈 211天日行10公里只为割肝救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歌谣,它伴随我们走过每
一个风风雨雨。“妈妈”这个词,本身就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2009年底,“暴走
妈妈割肝救子”,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对我们心灵的震撼。“春去秋来,风雨无阻,
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她不是为了漂亮而减肥,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比赛,她是为
了减肥减去脂肪肝来割肝救子,她,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陈玉蓉。在七个月的时间里,
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再
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脂肪肝居然全没了。2009年底,“暴走妈妈”作为长江网首发的报道关
键词和网络新闻专题,迅速引爆全国关注,陈玉蓉也最终获得“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
物”。陈玉蓉的家庭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母子二人的手术也顺利进行。“暴走
妈妈”新闻专题实现了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近年难得一见的网络新闻
佳作。
首先,这篇报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广泛的共鸣,和它的语言表达是分不开的。
“7个多月前,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割肝救子之门“砰”地一声被关上。医生说,要
救孩子,你先试试减肥,才有可能减去脂肪肝。
抱着一丝希望,从此,她奔走在江岸区谌家矶长长的堤坝上。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
终于,奇迹发生了,重度脂肪肝消失了。母亲陈玉蓉,再次叩响了割肝救子之门。”
开头描写非常形象,通过“割肝救子之门”串联整个过程,简洁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大致发
展经过,吸引读者的注意,为后文的详细描述做铺垫。
“堤坝下,村庄静谧。“吱呀”一声,先锋村内的一家铁门开了。一个瘦削的女人快
速闪了出来,朝坝上走去。她的步子迈得不算大,但频率极快。她的上身挺得笔直,远远望
去,似乎只有两条细腿在快速拨动,像被上了发条一样。”比喻十分形象生动,注重细节描
写,更加深刻得刻画了陈玉蓉坚定、无私的人物形象。
在结构上,这篇报道也存在明显的情节冲突,如村民的不理解,亲友的质疑等,这些
更加加深了对陈玉蓉形象特点的塑造。
此外,这一系列的专题报道社会效果惊人。“暴走妈妈”的事迹经长江网专题报道后,
在网上形成轰动效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被陈玉蓉的母爱所感动,纷纷对其予以精神
上的支持与经济上的资助。同济医院减免全部费用60万元,企业纷纷向陈玉蓉一家伸出援
手,捐助善款。长江网也联手武汉红十字会、青山年发展基金会、爱心企业家为其捐款。一
个报道专题让一个小家的困难得到众人的关心与帮助,改变了陈玉蓉一家的命运。好的新闻
报道,不光是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通过一篇报道挽救了一个
人的性命,这是新闻报道的责任所在。
树立社会典型,引发社会共鸣。长江网通过“暴走妈妈”这一新闻专题,让陈玉蓉的
事迹为人所知,打动国人。许多网友对此进行广泛的传播,支持、鼓励“暴走妈妈”,这种
温情的互动反应了这个事迹对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正确认识生活、感受亲情产生了积极深远
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拍摄了以“暴走妈妈”为主人公的公益电影,让这种美德和精神得以
流传。这些都是新闻报道的附属产品。记者应该做到“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好的新
闻报道就应当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力,引发社会共鸣、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