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备课人:审核人:【导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情感色彩上的不同。
【导学重难点】学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并积累词语。
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导学过程】一、我会学:阅读课本56-57页“阅读链接”先想想课文表达什么感情?再想想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节奏来读?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二、我会探:平时阅读中,你有哪些有感情朗读的好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三、我会练:1.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举世闻名兴高采烈足智多谋呕心沥血臭名远扬得意忘形诡计多端处心积虑2.读句子,根据感情色彩选词填空。
呕心沥血处心积虑得意忘形兴高采烈臭名远扬举世闻名(1)老师为了我们了一生,如今年过花甲,咱们可得经常去看望他。
(2)没想到你们这么不长进,老是地想要分家产。
(3)大家听说总政歌舞团要来我们这里演出,个个_________ ,奔走相告。
(4)你这次段考有点进步,应再接再厉,可别就 __________,松懈下来了!(5)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__________的古代建筑。
(6)这些民族败类,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早已 ________了,在我们这里是妇孺唾弃。
四、我会探:读句子,体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欣赏书法作品,你发现有排版有什么不同?五、我会练:1、给句子加标点。
(1)球类运动包括手球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冰球棒球垒球毽球乒乓球台球冰壶橄榄球曲棍球水球保龄球健身球弹球等(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没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2、用课本上词语写一段话,描绘出民不聊生、国家多灾多难的场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第四单元爱国情怀
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题14.圆明园的毁灭时间建议15-20分钟
预学内容熟读
课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长句子或者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把你的理解或感悟写在旁边。
预习
字词
一、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估量辉煌殿堂奉献灰烬
二、请认真书写下面的生字。
拱览宏闯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珍奇的宝物。
本文指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珍贵的宝物。
()
2.不可以估计,无法计算。
本文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
3.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本文描绘出
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
4.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内容
感知
圆明园在__________西北郊,是一座_______________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____、____、____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星”指的是________,“月”指的是________。
资料
搜集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及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阅读
质疑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新词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读得正确流利。
3、形近字组词
朗()狼()例()列()
焕()换()皱()波()
4、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欢迎大家帮我改证错误。()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收到礼物后的内心感受。
当达格妮不再抱任何希望时,……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1、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礼物,达格妮是什么表现呢?
2、在这音乐的洪流里,她听到了(
)感受到了()
3、格里格的这份礼物,为什么是最好的礼物?
五、总结全文
音乐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通过乐曲送出的祝福,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拥有了热爱生活的激情。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爱德华信守十年承诺的美好品质。
2、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3、了解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能仿照课文,学习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插叙的作用。
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
5.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读出我的失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诗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作者先通过“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彷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但是面对国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南宋官员却不思故土,诗人的愤怒之情跃然纸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不但介绍了当时的自然春风,又指出了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结尾,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为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更表达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古诗学习基础,对古诗有一定的学习热情。
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质疑的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来了解一段历史,感悟一种民族情怀,带领学生充分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借助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历史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一座城市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处介绍给大家呢?(生自由发言。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复习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单元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主题明确、内容具体的习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难点(1)能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复习,独立完成生字词的书写、课文内容的回顾等任务。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生字词巩固1、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同桌互相批改,纠正错误。
2、针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练习,如“魂”“榆”“畔”等。
3、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课文内容回顾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在《古诗三首》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三)阅读方法指导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描写手法等方面入手,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技巧运用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
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4—4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二)展示质疑预习任务(课前)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a×b=b×a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 可以写成 (a〫b)〫c=a〫(b〫c)或(a〫b)〫 c=a〫(b〫c)。
2、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3、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四)精讲精导1、大家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符号或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用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字母和数字相乘时如果省略乘号和小圆点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
2、填一填。
(1)小苗体重36千克,比小红重a千克,小红体重()千克。
三、用中学习(五)过关检测:。
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x×y( ) 7×a( ) 1×a( ) y×3+9(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第一课《找朋友》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一、导学前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1.师生共同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一些好朋友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描述出好朋友应该具备的品质。
二、整体感知(10分钟)1.通过放映内容概述的视频,让学生整体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师生一起朗读课文,放大招,让学生模仿朗读。
大家一起朗读《找朋友》,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演绎故事情节。
三、认真解读(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引以为戒的故事寓意:“朋友是宝贵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友谊。
”2.通过思考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a.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兔子要找朋友?b.为什么兔子不相信山羊和田鼠是他的好朋友?c.你觉得兔子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四、思考探究(15分钟)1.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2.师生共同分析兔子的做法,讨论孩子与朋友相处的原则,表明自己的观点;3.让学生自由描绘自己班级的朋友关系图,思考自己和班级朋友关系的可改进之处。
五、巩固提高(15分钟)1.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场虚拟的朋友会,邀请班级同学参加,介绍你们班的好朋友,展示你们班的友谊;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兔子和他的朋友们的对话,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2.如何解决兔子的问题?3.你觉得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为什么?【板书设计】课题:《找朋友》课文阅读+寓意解析寓意: 朋友是宝贵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友谊。
【导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找朋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真正的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朋友是值得珍惜的,通过主题导入、整体感知、认真解读、思考探究、巩固提高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科素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导学案

喑(yīnàn)擞(sǒusu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九州 中原 卞州 抖擞 天公
内容
感知
1.从《示儿》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怀。诗中,表现诗人的遗憾的诗句是,表现诗人的遗恨的句子是,表现诗人的遗愿的句子是。
2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类似的名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四单元 爱国情怀
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
时间建议
15—2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
课文
1.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本文共有( )首诗,我会读,我会背。
预习
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乃( ) 熏( ) 亥( )
喑( ) 擞( ) 恃( )
。
资料
搜集
1.搜集有关诗词作者的信息。
2.搜集爱国诗词,并了解古今爱国将领的爱国事迹。
阅读
质疑
1.例:三首诗作有什么共同点?
2.读了古诗,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7、千里跃进大别山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重点、难点:1、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2 检查自读情况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划(huáhuà)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二、合作学习: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一)第1—2自然段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2. 齐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找出文章中心句1、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把它勾画出来。
3.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并质疑问难提问:①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三)第3自然段1. 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2. 自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标出相关的词句。
3.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三、当堂检测:1、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司令员作出了怎样的战斗指示?2、刚才,大家所学习的有关战斗的情况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2、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3、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通过朗读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合作学习:1、朗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交流1) 表现刘邓首长的勇2) 表现战士的勇3、读句子比较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思考:哪句好?为什么?4、写作方法指导5、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当堂检测:“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课文举例子说一说。
布置作业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课题8、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瞻仰、飘拂”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能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并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预习案1、我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并能把下列词语写漂亮、写正确。
dàn shēng gǔwǔdiàn niǔzhān yǎng()()()()wěi yuán zhèng xiédiǎn lǐqízhì()()()()3、我能用“__”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èn)旗杆(gān gǎn)首都(dū dōu)排山倒海(dǎo dào)外宾(bīn bīng)擎着(qín qíng)探究案一、通过预习,我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读课题,我知道“开”和“典”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开国大典”的意思是__________。
课文记叙了___年___月___日在__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的心情。
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
我要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是按_____的顺序叙述开国典礼的。
以此为依据,课文可以分为部分。
主写、、、这几个场面。
先讲大会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的主体部分,再讲的盛况,最后讲。
二、品读场面一,感受“大典”1、默读第一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这是大典?(在书上勾画、批注)2、从这部分的描写中,我能感受到典礼的___和___,还感受到人民群众___、___的心情。
我能通过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检测案1、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xiéshāng zhān yǎng( ) ( ) ( )qízhìxúxúshàng shēng( ) ( )2、选字填空。
拂佛飘()仿()纽扭()扣电()暴爆()动()发防妨()碍()守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掌声;()的城楼;()的声音;()地前进;()地鼓掌;()地挥手;提着();擎着();舞着();4、我会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檐()协()钮()泽()喧()袖()瞻()胁()扭()择()宣()柚()5、比较词语的意思。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火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比“走”更能反映人们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投向”的意思是,比“朝着”更能表现人们的心情。
课题:8、开国大典第2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2、我要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3、我要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过程:预习准备:品读“典礼”,感受“大典”。
(小提示: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我要选择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想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课文。
)我要快速读第二部分,和同学一起理清“ 典礼”的过程:、、。
合作探究:我要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填关键词,品重点句,读一读有关的这段话,想想当时的场面,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语段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____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___投向主席台。
”从所填的词语体会到群众的_______及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
语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____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_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
所填的词语表达了全国人民________的心情。
这声音还会传到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三:“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_______,______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所填的词语体会到人民群众_______的心情。
3、思考总结: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堂训练(堂堂清):①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红流”指,“流”比“走”更能表现。
②54门”代表;“28响”代表;③我国的国歌是作词、作曲的。
课后拓展:我要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快乐的课间活动“铃——铃——铃——”下课了,课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体会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品读句子,帮助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流露在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有什么问题?2、董存瑞为什么要炸碉堡,为什么要舍身炸碉堡?董存瑞怎样炸碉堡?结果怎样?合作学习:(一)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给课文分段,并说各段的主要内容,给各段加小标题。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横线画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句子。
(二)检查生字,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评议3、指名反馈分段的情况,并给他们加个小标题。
(三)、抓住关键语句品读。
1、教师指名反馈“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碉堡?”2、教师出示以下句子。
“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了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是道路。
”指名说说“封锁”说明了什么?3、找出文中写敌人火力凶猛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董存瑞是怎样一步步冲向暗堡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5、学习小组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炸毁暗堡,又能保全性命?6、有感情地读董存瑞炸暗堡的形象的句子:“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顶,右手猛的一拉导火索。
”找出其中的动词,说说董存瑞为什么这么做?体会董存瑞无所谓惧的英雄气概。
当堂检测:用不同符号圈画文中描写董存瑞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董存瑞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教学反思:课题: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学流程:一情趣导入介绍三大战役二、初读感知1、读读通顺流利2、读说说讲了哪个人的小故事3、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受情的读一读三、理解升华小组交流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全班讨论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历史。
四、学习字词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积累内化: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五、拓展升华汇报收集到的三大战役的资料。
进入知识补充,加强对历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