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共47 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 课件(共43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 流。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 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谢谢观赏
兰亭修禊图
兰亭修禊的召集人,是东 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东 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 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 曲水之戏。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 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 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的行书,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第二章 句式结构
通假字
1.趣舍万殊 “趣”通“趋”,趋向,取向 2.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词多义
1.修
(1)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2.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
3.所以
(1)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表凭借)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的原因,表原因)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流觞曲水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 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 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 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 祸不吉。
谢谢观赏
兰亭修禊图
兰亭修禊的召集人,是东 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东 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 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 曲水之戏。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 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 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的行书,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第二章 句式结构
通假字
1.趣舍万殊 “趣”通“趋”,趋向,取向 2.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词多义
1.修
(1)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2.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
3.所以
(1)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表凭借)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的原因,表原因)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流觞曲水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 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 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 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 祸不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精品课件(46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自序
书序
他序
赠序
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逐段翻译讲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 (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 禊活动。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讲解课文
标题理解 1.兰亭的由来 2.兰亭集序的由来
3.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字词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兰亭
兰亭:东晋时期会 kuài稽jī郡山阴(今浙 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 亭 地 处绍兴
王 羲 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引入课文
1.听录音并朗读课文
2.学生反馈预习情况,字,词,句的理解,思 想大意的把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 (在这里)会集。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天干地支记年法
1. 甲子 2. 乙丑 3. 丙寅 4. 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 庚午 8. 辛未 9. 壬申 10.癸酉 11 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戍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戍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戍 60.癸亥
自序
书序
他序
赠序
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逐段翻译讲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 (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 禊活动。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讲解课文
标题理解 1.兰亭的由来 2.兰亭集序的由来
3.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字词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兰亭
兰亭:东晋时期会 kuài稽jī郡山阴(今浙 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 亭 地 处绍兴
王 羲 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引入课文
1.听录音并朗读课文
2.学生反馈预习情况,字,词,句的理解,思 想大意的把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 (在这里)会集。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精品课 件(46 张)
天干地支记年法
1. 甲子 2. 乙丑 3. 丙寅 4. 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 庚午 8. 辛未 9. 壬申 10.癸酉 11 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戍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戍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戍 60.癸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课件(43张PPT)

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
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 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兰亭介绍
中国书法圣地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 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 亭,因而得名。园子古朴典雅。
“兰亭”是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 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 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
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 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一声不响,几 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 辛苦了!”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 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心 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哇”地一 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 去了。
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 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 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 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 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 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 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
《饥散乐荒驭毅,骈论羲的》之作《开兰家仓亭之赈序一》贷。《。其十然七 帖法王朝 羲文 多名》”廷之风情家为“赋每清致。著二役上洗。。父圣繁书,其子”重争子齐。不,之王名尚吴 ,献,辞之世会 事藻也称尤 多而是“甚 见书二, 从”。
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 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兰亭介绍
中国书法圣地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 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 亭,因而得名。园子古朴典雅。
“兰亭”是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 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 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
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 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一声不响,几 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 辛苦了!”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 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心 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哇”地一 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 去了。
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 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 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 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 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 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 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
《饥散乐荒驭毅,骈论羲的》之作《开兰家仓亭之赈序一》贷。《。其十然七 帖法王朝 羲文 多名》”廷之风情家为“赋每清致。著二役上洗。。父圣繁书,其子”重争子齐。不,之王名尚吴 ,献,辞之世会 事藻也称尤 多而是“甚 见书二, 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上课

人生似虚化, 终当归空无。
——曹操 ——王勃
——刘希夷 ——苏轼 ——陶渊明
《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
用 语 成 为 成群贤毕语至 少。长咸集如
“
,
”用来形容群英
荟 萃 , 人 才游目济骋济怀 的 兴 旺 景 象 。
“
”表放示浪形观骸赏景物,心旷神
觞感曲情水
❖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 至圣:孔丘; 文圣:欧阳修; ❖ 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 ❖ 武圣:关羽; 乐圣:李龟年; ❖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许询等41 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他们 在水边宴饮,于水上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 取饮,称之为流觞曲水。兰亭会上,名士们谈玄 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除写了五首《兰亭诗》 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兰亭集》写了序文, 这就是《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
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王羲之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王羲之
❖ 东晋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 称为“二王”。代表作品,《兰亭集序》为 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 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 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后人评曰:“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被后人誉 为“书圣”。
——曹操 ——王勃
——刘希夷 ——苏轼 ——陶渊明
《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
用 语 成 为 成群贤毕语至 少。长咸集如
“
,
”用来形容群英
荟 萃 , 人 才游目济骋济怀 的 兴 旺 景 象 。
“
”表放示浪形观骸赏景物,心旷神
觞感曲情水
❖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 至圣:孔丘; 文圣:欧阳修; ❖ 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 ❖ 武圣:关羽; 乐圣:李龟年; ❖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许询等41 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他们 在水边宴饮,于水上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 取饮,称之为流觞曲水。兰亭会上,名士们谈玄 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除写了五首《兰亭诗》 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兰亭集》写了序文, 这就是《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
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王羲之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王羲之
❖ 东晋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 称为“二王”。代表作品,《兰亭集序》为 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 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 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后人评曰:“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被后人誉 为“书圣”。
高中语文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

•
整体感知 :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及情感
• 内容
• 情感:
• (一)记叙兰亭盛况; • 乐
• (二)抒发人生感慨; • 痛
• (三)交代作序目的。 • 悲
朗读语调
• 第一部分:调应清新明快。 • 第二部分: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 连忘返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 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 明快而趋于和缓低沉。 • 第三部分:以陈述语气朗读。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古 同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乐
命人 运生 难苦 测短
痛
千 古 同 悲
悲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
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 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 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 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 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 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说法,这是难以苛求的。
(1)岁在癸(
)丑 (2)会稽(
)山
(3)清流激湍(
) (4)放浪形骸(
)
(5)临文嗟(
)悼 (6)游目骋(
)怀
(7)修禊(
)事也 (8)流觞(
)曲水
(9)趣(
)舍万殊 (10)悟(
)言一室之内
4.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优质课件(共40张ppt)

物品,物类 放眼观赏,开阔胸怀
实在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温暖和煦。抬头纵观宇宙的广阔,低头 察视万物的繁多,放眼观赏,开阔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欢娱,实在是快乐。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形容词做名,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一种民间风俗
都来了
都
酒杯
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激荡回旋的 水流
映衬,围绕 把……作为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岸边,水旁
课 文 研 读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作者为何“乐”?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思考:作者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也 信 可 乐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 亭集序 》课件 (共40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思考:本段以“信可乐也”结尾,那么“乐”体现在哪里呢?
良辰: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贤: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8课《兰亭集序》(共48张PPT)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 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 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 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 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 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 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 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 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 行书”。
兰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 亭 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
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三 折石桥,绕过 土阜,便到 了 小兰亭。亭 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 熙帝的手书。 此碑字经无数 游览者 .抚摸 而稍平,因此 这碑被称为 “君民碑”。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 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坦诚 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所 喜爱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 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喜 爱 某 物 时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 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 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 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入木三分
•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 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 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 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 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 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 三分,赞叹道:“右军 (王羲之)的字,真是 入木三分啊!”。 •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 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人教版必修二第八课《兰亭集序》课件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之视昔) “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现在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之视今) 人不可能永生,但作品却可以流传久远。
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文的感情基调:
表面:虚灵、旷达 (寄情山水)
内心:沉郁、悲凉 (反思生命) 感性之中的理性思维
思考: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悲伤之情是否反
“序” 在全文的贯穿
诗集的由来:因修禊事而“群贤毕至” 作诗的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
成书的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编集的目的(意义):“后之览者,亦有 感于斯文。”
兰 亭 碑
王右军祠
鹅
池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古文观止》中吴楚材评价说:“当时 (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 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王羲之)触景兴 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此 文)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四大家 : 钟 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
洵
拓 展 链 接
——
唐代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颜真卿
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 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 人。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 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 狂,人称“米颠”。自称“刷字”。
映了他的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呢?
魏 晋 风 度
“时人目王右军,飘 如浮云,矫若惊龙”
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文的感情基调:
表面:虚灵、旷达 (寄情山水)
内心:沉郁、悲凉 (反思生命) 感性之中的理性思维
思考: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悲伤之情是否反
“序” 在全文的贯穿
诗集的由来:因修禊事而“群贤毕至” 作诗的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
成书的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编集的目的(意义):“后之览者,亦有 感于斯文。”
兰 亭 碑
王右军祠
鹅
池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古文观止》中吴楚材评价说:“当时 (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 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王羲之)触景兴 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此 文)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四大家 : 钟 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
洵
拓 展 链 接
——
唐代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颜真卿
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 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 人。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 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 狂,人称“米颠”。自称“刷字”。
映了他的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呢?
魏 晋 风 度
“时人目王右军,飘 如浮云,矫若惊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贤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序言,自己作的,叫“自序”;他人写的,叫“他 序” 。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 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赠序:临别时以诗文相赠所用的一种文体,多抒 发敬重、劝勉、依恋之情,如王勃《滕王阁序》 《送东阳马生序》。
• 宴集序:知 己好友宴饮 赋诗,结集 成册,再为 之作序, 《兰亭集序》 属此类文章。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 艺项目,众人坐在 环曲的溪水边,把 酒杯放在水面上任 其漂动,停于某人 处,即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岁在癸( guǐ )丑 (2)会稽(kuài jī )山
(3)清流激湍(tuān ) (4)放浪形骸(hái ) (5)临文嗟悼 ( jiē ) (6)游目骋(chěng )怀 (7)修禊( xì )事也 (8)流觞(shāng )曲水 (9)趣( qǔ )舍万殊(10)悟( wù )言一室之内
兰亭
•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 兰亭在哪儿? • 兰亭集会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序》是怎么回事?
兰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 亭 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
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 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 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 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 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 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 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入木三分
•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 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 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 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 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 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 三分,赞叹道:“右军 (王羲之)的字,真是 入木三分啊!”。
•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 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有关“序跋”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写作“叙”或称“引”, 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 叫“跋”或“后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 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 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于…” 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介词“于”)
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于斯文”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 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情随事迁、 放浪形骸、群贤毕至。
整体把握
思考:
文章的思路:
文中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盛况的是哪 些段落?其余段落写了什么?
文章的思路:
•找出文中作者感情变化 的关键词。
乐痛 悲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春季的末 介词结构“于会稽 ɡuǐ 一个月 山阴之兰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县名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诗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的繁多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向之所欣 感到高兴
有的人;胸怀抱负; 通“晤” 面对面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原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这次集会的诗文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趣舍万殊 虽世殊事异
虽然 虽然 纵使
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和意义 群贤毕至 形—名,贤士 少长咸集 形—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一觞一咏 名----动,喝酒 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使…放纵、使…奔驰 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
感慨系 (xì) 之 若合一契 (qì)
虚诞 (dàn) 彭殇 (shāng)
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排列;它的旁边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繁盛 繁多
用来 ……的原因;情趣
动词,穷尽;乐趣
交往
走近“书圣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 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后 辞官归隐,以山水为娱,以寿终,胸 怀旷达,为时人所重。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字 和文任意为之,风格潇洒脱放。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 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他的行草书 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其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又 与其子并称为“二王”。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 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 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 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 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 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 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 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 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 行书”。
自然万物
的信乐可趣乐也。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实值 在得
文章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的?
“永和…癸丑…暮
时间
春… …兰亭…” 地点,事件
“群贤…少长…” 人物
“此地有…,又有…” 兰亭美景
“引以为流觞曲水…” 士大夫行为
“…天朗气清,惠风 天气美好
和畅” “…信可乐也”
感受
讨论: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