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顶峰地质勘探仪器有限公司数字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合集下载

电法教程

电法教程
A M N a M a N B B
A
B
A
M N a
2.5. 方法应用 FDG-A防爆多功能高密度电法仪其方法主要分高密度电 法和普通电法两种, A、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其主要功能是解决已形成巷道的顶底板剖面 上的含水地质异常体。 B、常规电法(普通电法) 常规电法其主要功能是解决掘进巷道独头前方的含水地 质异常体。
2.1 温纳排列
温纳排列的规律是A、M、N、B四极依次等间距排列, 逐点向前移动。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 AM=MN=NB。间隔系数n=1时,AM=MN=NB=a;间隔系数n 逐渐增大,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同时增大,AM=MN=NB =na。装置系数K=2π a。
2.2 偶极排列 偶极排列的规律是A、B、M、N四极依次排列,逐点向前 移动。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AB=MN=a。 间隔系数n=1时,AB=MN=a,BM=a;间隔系数n逐渐 增大,BM电极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增大,AB=MN=a,BM=na。
的电阻率变化和影响因素做一简单介绍。
在煤田电法勘探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沉积岩,如砂页 岩、石灰岩、煤层等,这些沉积岩层其导电方式通常是以 离子导电为主,因此其电阻率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岩层含水 性情况,如第四系砾岩层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电阻率
可达数千甚至上万欧姆·米,而当它饱含地下水时,特别 是含有矿化度较高的地下水时,电阻率可降为几十到几个 欧姆·米。因此,在煤田电法工作中,我们将特别重视岩
某些常见岩石电阻率
电阻率(Ω ·m) 2 5 10 ~10 2 5 10 ~10 4 5 10 ~10 2 3 10 ~10 3 10~10 2 10~10 2 10~10 -1 10 ~10 -4 3 10 ~10 2 4 10 ~10 5 10~10 2 5 10 ~10 岩石名称 辉绿岩 玄武岩 辉长岩 砾岩 泥岩 肥煤 褐煤 电阻率(Ω ·m) 2 5 10 ~10 2 5 10 ~10 2 5 10 ~10 4 10~10 2 10~10 2 4 10 ~10 2 10~10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23
11.9
15
1.5
2Hale Waihona Puke .721.427.6
27.9
13.3
20
2
28.6
24.8
32.3
29.9
14.8
30
3
39.1
35.8
44.3
43.6
20.3
40
4
46.1
41.9
51.1
53.1
24.7
60
6
52.2
48.2
58.5
59.1
27.3
80
8
55.5
52.7
65.3
66.5
34
100
10
61
57.5
71.8
73.7
37
五、数据采集与整理
分析:两点的电测深曲线,首支叫平缓,随着深度增加,电阻率增大,所测曲线为止呈40°左右上升,与无穷远处45°上升不矛盾 此曲线为G型曲线,推测浅部为低阻的第四系土层,深部为高阻灰岩,则此两层地电断面与地下地质断面一致 分析:在1,2测点之间,供电极15-60m范围内,等值线近似平行并以小倾角下降,则说明此区域内电性横向变化较稳定 在2,3测点之间,地下19-60m围内,等值线上翘 在3,4测点之间,地下19-48m范围内,ρs等值线近水平分布,则说明电性横向变化稳定 在4,5测点之间,地下19-100m范围内,ρs等值线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区域横向电性分布很不均匀
将数据整理附到实验报告上
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并分析(用胶水粘到实验报告本上)
用单对数坐标纸绘制电剖面曲线并分析
用单对数坐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并 分析(物探专业做)
小结体会 注:成果分析和实验小结部分不能相互抄袭。

DUK-2B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使用说明

DUK-2B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使用说明

4. 仪器具体操作
(1) 、选择工作模式及方法 根据具体要求选择所需的工作方法,本仪器内置三种工作模式共 16 种工 作方法: 工作模式一包括:1.温纳剖面、2.施贝测深、3.施贝剖面、4.偶极剖面、5.微 分剖面、6.温施测深、7.温施剖面。 工作模式二包括:1.联合剖面、2.单边三极、3.三极滚动、4.双边三极、5.二 极剖面、6.二极测深、7.环形二极。 工作模式三包括:1.自由二极、2.自定义。 选择对应序号即可。 (2) 、设置参数 选择了工作方法后会出现参数设置界面,参数设置界面共三屏,用上下键移 动光标到所需置数位置,回车换屏,具体如下:
DUK - 2B 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
使用说明
中 装 集 团 重庆地质仪器厂



团 DUK-2B 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
重庆地质仪器厂

高密度部分

一、 主要用途和特点……………………………………………………… 1 二、 主要技术指标………………………………………………………… 1 三、DUK-2B 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的使用……………………………… 2 四、 简单维护及注意事项………………………………………………… 5 五、附录一:跑极方式…………………………………………………… 5 六、 附录二: 测量方式及存储方式示意图………………………………16 七、 附录三: 传输…………………………………………………………20 八、 附录四: 数据文件格式………………………………………………21 九、 附录五: 装箱单………………………………………………………22
图一
注意事项:
A. 没有无穷远极:请把大线电缆和电极按自己规定的方向由 1 号开始逐次 布线,不要让电极相互交叉。 B. 有无穷远极:把无穷远极线垂直大线电缆放出去,无穷远极到测线的距 离一般为测线长度的 5-10 倍,一端接仪器对应无穷远电极的接线柱,另一端接无 穷远电极。

重庆顶峰地质勘探仪器有限公司高密度电法仪

重庆顶峰地质勘探仪器有限公司高密度电法仪

重庆顶峰地质勘探仪器有限公司 Chongqing Dingfe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rument Co., Ltd.
1 / 1
EDGMD-1高密度电法仪
该系统以EDJD-1多功能直流电法仪为测控主机,可选配集中式高密度电缆、电极,用于集中式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测量;也可选配分布式高密度电缆、电极,用于分布式二维、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或激电测量。

仪器特点:
● 准确、高效:测量一个552个点的断面最快仅需14分钟;
● 大功率、宽量程、高精度,能更好的应用于高阻地区工作。

● 采用安卓智能手机等便携式设备操控,使用方便,测量完成自动成图。

● 支持高密度电阻率和高密度激电测量
● 接地检查:在野外工作中,可方便、快捷地检查各电极接地是否良好; ● 电极排列:装置类型多达16种且可扩展,温纳装置(α)、偶极装置(β)、
微分装置(γ)、联剖装置A (δA )、联剖装置B (δB )、AM 排列、AMN 排列、ABM 排列、ABMN 排列、MNB 排列、施伦贝谢尔排列(α2)、自电M 、自电MN 、充电M 、充电MN 排列、跨孔偶极。

可以实现自动收尾或连续滚动测量。

● 电极排列测量断面可任意指定起始剖面或起始电极号,方便、灵活;。

GDD与WDJS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以两路口矿区为例

GDD与WDJS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以两路口矿区为例

第33卷第1期2019年㊀3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3ꎬNo 1Mar.ꎬ2019收稿日期:2018-04-23ꎻ改回日期:2018-05-17作者简介:黄威(1982-)ꎬ男ꎬ工程师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ꎬ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工作ꎮE-mail:eric1230@126 comGDD与WDJS ̄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以两路口矿区为例黄㊀威ꎬ张㊀勇ꎬ程怀蒙(湖北省地质调查院ꎬ湖北武汉㊀430034)摘㊀要:激发极化法一直是多金属矿找矿工作中较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ꎮ在以前的激发极化法找矿工作中ꎬ使用较为广泛的是WDJS ̄2直流激电仪ꎮ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ꎬ以GDD为代表的新型激电仪不断涌现ꎮ为了比较新型仪器与传统仪器的优劣ꎬ选取已知地质条件的地区ꎬ对WDJS ̄2㊁GDD两种仪器进行对比测试ꎬ分析结果认为ꎬGDD电法仪对异常段反应更加明显ꎬ具有曲线较光滑㊁锯齿状跳变少㊁更易于发现异常等特点ꎮ关键词:GDD激电仪ꎻWDJS ̄2直流激电仪ꎻ充电率ꎻ极化率ꎻ试验中图分类号:P631.3+2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19)01-0118-06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9.01.024㊀㊀激发极化法是物探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勘探方法ꎬ它是以不同岩石㊁矿石的激电效应为基础ꎬ通过观测和研究地下岩㊁矿石的激电效应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枝电法ꎬ具有信号强而稳定㊁勘探深度大㊁工作效率高及反映异常特征明显等优点ꎬ并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工作ꎬ可用于大面积的金属矿㊁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普查和详查工作ꎬ或寻找地下水等水文与工程地质勘探[1-2]ꎮ激电仪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ꎬ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仿制国外仪器ꎻ70年代ꎬ激发极化法有了理论上的较大突破ꎬ同时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ꎬ激电仪广泛采用了显像管和场效应管ꎬ国内厂商研究和生产了以DDCJ ̄1为代表的多种时域激电仪ꎮ进入80年代ꎬ具有自动化功能的激电仪得到了进一步提高ꎮ这一时期的激电仪拥有多参数㊁多窗口㊁测量过程自动控制㊁发射和接收一体化的特点ꎬ激电仪的控制核心多采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ꎬ例如北京地质仪器厂的DWDJ ̄2型激电仪㊁重庆地质仪器厂开发的DZD ̄2型激电仪ꎮ从90年代以后ꎬ微型计算机性价比提高并被广泛应用ꎬ激电资料处理软件与微型计算机激电仪相结合使激电法的工作效率极大提高ꎮ特别是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DJS型直流激电仪ꎬ因具有较好的功能价格比ꎬ能够软硬件相结合ꎬ自动识别波表边沿技术ꎬ使断电延时准确ꎬ测得极化率准确ꎬ以及低耗㊁抗干扰强㊁有故障诊断功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工作中[3]ꎮ近年来ꎬ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ꎬ地矿部门迫切需要勘探深度大㊁灵敏度高㊁抗干扰强的激电仪器ꎮ在此背景下ꎬ中国地质部门又引进了加拿大GDDinstrumentation公司生产的GDD大功率直流激电仪ꎮGDD激电仪的特点是大功率㊁稳流精度高㊁探测深度大ꎬ在近几年的找矿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ꎮ1㊀仪器特性1.1㊀GDD激电仪GDD激电仪是加拿大GDDinstrumentation公司生产的大功率直流激电仪ꎬ是新型的高集成低能耗的测量设备ꎮ它的稳流精度高ꎬ其1/1000的稳流精度可以高出同类仪器1~3倍ꎬ可以采集到更准确的数据ꎻ手持PDA进行数据采集ꎬ小巧轻便ꎬ能够实时监测接地状态㊁噪声㊁信号㊁接地电阻㊁衰减曲线㊁各道数据ꎮ数据按照GPS ̄PPS的时间表示同步ꎬ全时间段数据采集ꎮ它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在绝大多数地质条件下使用ꎬ它可以被配置为多通道单极或多通道偶极接收机ꎮ其接收机提供20个完全可编程的窗口ꎬ适合于高灵活性定义IP衰减曲线ꎮIP显示:充电率㊁电阻率衰减曲线都可以被实时地显示ꎬ在获取数据前ꎬ接收机还可以使用一个通道显示初始电压波形的连续曲线ꎬ以监控和检查噪音ꎮ1.2㊀WDJD ̄2激电仪WDJD ̄2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是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测量系统的接收机ꎬ采用短导线工作方式ꎬ可以多台接收机同时接收ꎬ能直接测量多种参数ꎬ其中包括自然电位㊁一次场电压和4个不同时段的视极化率ꎮ其具备自动走时㊁测量精准㊁自动化㊁抗干扰㊁低功耗等特征ꎮGDD所测得的充电率和WDJS ̄2所测得的极化率均是反应地下岩㊁矿石激电效应的物理参数ꎬ为了评价其不同的异常反应能力ꎬ在两路口矿区选取干扰小㊁便于施工的已知勘探线剖面开展有针对性的野外试验ꎬ以对其找矿效果进行对比评价ꎮ2㊀野外试验2.1㊀场地选择两路口普查区处于桐(柏) 商(城)韧性剪切带南侧的桐柏 大别山带核部ꎬ出露地层简单ꎬ主要为西张店火山岩组ꎮ岩体主要出露花岗岩类ꎬ其中晋宁期岩体大面积出露ꎬ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北部ꎮ前期工作所圈定的W1矿体分布于矿化蚀变带中ꎬ产状与断裂构造基本一致ꎬ产状345ʎ~15ʎø45ʎ~60ʎꎬ矿体垂向高差>250mꎬ延伸连续ꎬ矿化岩石主要为闪长岩ꎬ次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ꎮ在W1矿体北西部发现的蚀变带中ꎬ蚀变岩原岩为褐铁矿化硅化二长花岗质片麻岩ꎮ在前期的物性工作中得到ꎬ花岗质片麻岩电阻率(Ω m)范围在113~5177之间ꎬ极化率(%)范围在0.11~16.05ꎬ算术均值3.47ꎻ闪长岩电阻率(Ω m)范围在2609~9308之间ꎬ极化率(%)范围在0.56~5.0ꎬ算术均值2.09ꎻ石英脉电阻率(Ω m)范围在6530~29066之间ꎬ极化率(%)范围在0.11~17.47ꎬ算术均值5.11ꎻ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电阻率(Ω m)范围在5058~38241之间ꎬ极化率(%)范围在1.38~2.85ꎬ算术均值2.36ꎻ褐铁矿化㊁碎裂岩化的矿体电阻率(Ω m)范围在587~4683之间ꎬ极化率(%)范围在12.3~25.6ꎬ算术均值18.2ꎮ可见矿区内矿石与各类岩石视电阻率具有>1000Ω m明显的台阶式差值ꎬ极化率具有>1%的差值ꎬ在结合相关地质资料的情况下ꎬ可以通过极化率的差异区分围岩和矿(化)体ꎬ激电方法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地球物理前提ꎮ在两路口前期的普查工作中ꎬ用重庆奔腾公司生产的WDJS ̄2型数字直流激电仪进行了共196个点的激电测深工作ꎬ采用对称四级装置ꎬ最大AB距为1000mꎬ供电电流均>100mAꎬΔU均>50mVꎬ供电周期16sꎬ延时100msꎬ采样宽度20msꎬ2次叠加ꎮ其中0线激电测深断面等值线图(图1)中ꎬ断面上的视极化率异常呈现中部高㊁两侧低的特征ꎬ相对高极化率异常区图1㊀两路口0线激电测深断面等值线图Fig 1㊀CrosssectionapparentcontourofIPsoundingof0lineinLianglukou911第1期黄㊀威等:GDD与WDJS ̄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 以两路口矿区为例主要分布在剖面的2200~3200测点ꎬ视极化率ηs值一般>3.5%ꎬ最大值达9.14%ꎮ在ZK002孔控制的W1矿体下方(测点3160附近)见较明显的ηs值>4.5%㊁最大值达6.64%的高视极化率异常带ꎬ该异常浅部倾向北㊁产状较陡ꎮ对应部位的视电阻率呈相对低阻异常ꎬ该低阻高极化异常为与W1矿体伴生的黄铁矿往深部延伸的反映ꎮ本次选取该测线2700~3500为测量段ꎬ共计800mꎬ进行场地试验ꎮ2.2㊀测量装置与仪器准备本次使用激发极化法采用纵向中间梯度装置ꎬ开展试验工作ꎮAB=1200mꎬMN=20mꎬ点距20mꎮ试验前一天ꎬ在0号线南边2500号点位与北边3700号点位打下供电电极ꎬ每处9根ꎬ排成三排ꎬ并联于供电的铜芯线线上ꎬ接头处缠紧ꎬ用防水胶带包裹ꎬ于电极根部浇上盐水ꎬ增加供电电极接地面积ꎬ减少阻抗ꎬ增大供电电流ꎮ对不极化电极进行极差测量ꎬ两组电极分别为1.2mV和0.9mVꎬ均符合规范要求ꎮ2.3㊀仪器参数的选择2.3.1㊀充、放电时间和供电周期的选择GDDTxII发射机发射周期为2s开通ꎬ2s关断信号ꎬ供电周期为8sꎮWDJS ̄2的发射机发射周期为4s开通ꎬ4s关断信号ꎬ供电周期为16sꎮ2.3.2㊀延时的选择为减小电磁耦合效应对激电法的干扰ꎬ应尽量选择较长的延时ꎬ一般选为几百毫秒ꎬ当延时>500ms时ꎬ电磁耦合效应对直流激电法的影响可忽略不计ꎮ同时ꎬ延时太大会降低观测精度ꎬ一般选择400ms以内ꎮ本次GDD激电仪延时选为默认的240msꎬWDJS ̄2激电仪为100msꎮ2.3.3㊀采样宽度加大采样宽度有利于克服高频干扰ꎬ增加测量值ꎬ提高观测精度ꎬ因此生产中适当选择大的采样宽度ꎮ本次测量GDD接收机选择仪器默认的20个窗口ꎬ每个窗口为80msꎬ观测窗口设置为 算术 模式ꎻWDJS ̄2接收机采样窗口为4个ꎬ分别为40ms㊁80ms㊁160ms㊁320msꎮ2.3.4㊀叠加次数增加叠加次数ꎬ可提高观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ꎬ同时叠加次数多ꎬ生产效率低ꎬ所以本次两种仪器均选择两次叠加ꎮ2.3.5㊀供电电流通过改善接地条件减小接地电阻与加大发射功率的方式保证有足够大的供电电流ꎬ提高信噪比ꎮ由发射机测得AB极接地电阻>1kΩꎬ选择输出电压档位为700Vꎬ电流稳定在640mAꎮ本次加拿大GDD电法仪所选参数与WDJS ̄2型激电仪所选参数对比见表1ꎮ表1㊀观测参数对照表Table1㊀Contrasttableofobservationparameters设备供电周期/s延时/ms采样宽度/ms采样窗口/个叠加次数GDD824080202WDJS ̄21610040423㊀试验成果对比本次激电中梯测量长度为800mꎬ点距为20mꎬ共完成38个测量点ꎮ由于观测测点受地形影响不在一条线上ꎬ实际K值与理论计算的误差较大ꎬ本文未作视电阻率对比ꎮ3.1㊀单点衰减曲线随机选择4个测量点ꎬ将采集的每个窗口的数据做观测的二次场衰减曲线ꎬ对两种仪器的单点曲线进行对比ꎮ其中3020与3060为本次测量视极化率相对高异常点ꎮWDJS ̄2型激电仪采集每个点4个窗口的ηs值做衰减曲线图(图2)ꎬ可以看出ꎬ每条曲线基本处于逐步衰减的状态ꎬ但该仪器窗口设置较少ꎬ每个观测窗口时间较长ꎬ所读取的每段窗口信息并不丰富ꎮ一般情况下ꎬ选取第一个采样窗口的极化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视极化率成果值ꎮGDD电法仪采集到的每个点20个窗口的M值连成该点充电率衰减曲线(如图3)ꎬ由图3中可见衰减曲线较平滑ꎬ连续性好ꎬ基本没有跳点现象ꎬ所得数据真实可靠ꎬ且观测窗口较多ꎬ可以明确了解衰减曲线每个时段的真实状况ꎮ结合整个衰减过程每个观测窗口的充电率值ꎬ经过积分计算ꎬ最后得到视充电率值Mꎮ3.2㊀激电中梯剖面整条剖面视充电率与视极化率对比曲线见图4ꎮ由图4可见:GDD电法仪所测得视充电率范围在6~10mV/V之间ꎬ在点号3000~3100有三个连续的高值异常点ꎬ极大值达16.2(mV/V)ꎬ且沿测线高M和低M连续性较好ꎬ分带明显ꎮWDJS ̄2激电仪所测得视极化率整体变化较为平缓ꎬ以3000号点为开始ꎬ视极化率曲线相对3000点以021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9年㊀图2㊀极化率衰减曲线图Fig 2㊀Attenuationcurveofpolarizability图3㊀充电率衰减曲线图Fig 3㊀Attenuationcurveofchargingrate图4㊀0号线剖面视充电率与视极化率对比曲线图Fig 4㊀Comparisoncurvebetweenapparentchargerateandapparentpolarizabilityofline0南有整体的抬升ꎬ仅在3100号点出现一个相对高值异常点ꎮ两条曲线均较光滑ꎬ锯齿状跳变少ꎬ由南向北总体呈下降趋势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ꎬGDD电法仪所测得数据较WDJS ̄2激电仪所测得数据在异常段反应更加明显ꎬ曲线变化幅度大ꎬ更加利于圈定异常ꎮ121第1期黄㊀威等:GDD与WDJS ̄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 以两路口矿区为例3.3㊀激电异常评价在视极化率曲线上ꎬ一般认为明显高于或低于背景值的ηs变化ꎬ便称为激电异常ꎮ划分异常的强度标准决定于背景值的大小和稳定性㊁ηs的观测精度以及异常的置信度ꎮ通常规定ηs异常的下限为:ηsx=ηsb+(1.5~2.5)N式中:系数(1.5~2.5)决定于异常的置信度ꎮ当呈现异常的点数较多ꎬ则可取较小值ꎻ反之ꎬ若仅在个别点上出现异常ꎬ则取较大值ꎮN决定于背景值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ꎮ若背景值稳定ꎬ观测精度成为影响异常下限的主要因素ꎬ则N取为观测ηs的绝对均方误差值ꎮ若背景值不稳定ꎬ成为影响异常下限的主要因素ꎬ则N取为背景值的标准离差ꎬ可用待定异常附近背景地段上n(ȡ20)个测点的ηs观测结果ꎬ按下式算出:N=ʃðni=1(ηsi-ηs)2/(n-1)式中:ηs为背景地段的ηs平均值ꎬ背景值ηsb可选用此值ꎮηs=ðni=1ηsi/n根据本次试验所得到的视充电率㊁视极化率成果ꎬ结合物性工作ꎬ求得视充电率背景值为7.19ꎬ视极化率背景值为3.57ꎬ经过计算得到视充电率异常下限为9.8ꎬ视极化率异常下限为4.17ꎮ根据异常下限分别在剖面上圈出异常ꎬ异常值与背景值的比值见表2ꎮ从表中可以看出ꎬ视充电率与背景场比值在1.48表2㊀视充电率、视极化率异常值与背景值的比值表Table2㊀Ratioofapparentchargerateꎬapparentpolarizabilityanomalyandbackgroundvalues视充电率背景值:7.19视极化率背景值:3.57点号M比值点号ηs比值286010.691.4830005.341.49288011.401.5830205.471.53290011.231.5630404.681.31292010.201.4230604.451.24300011.831.6430804.971.39302015.472.1531007.972.23304013.831.9231204.911.37306014.692.0431404.411.23308016.242.2631604.171.17310010.791.50318011.831.64~2.26之间ꎬ算数平均值为1.95ꎬ有三个比值超过2的高异常值ꎻ视极化率与背景场值比值在1.17~2.23ꎬ算数平均值为1.44ꎬ仅有一个异常比值在2.23ꎮ由此ꎬGDD接收机观测得到的异常值较大ꎬ更易于发现异常ꎮ3.4㊀与地质情况对比将两次激电中梯所测成果与剖面及激电测深成果对比(见图5)ꎬ可见激电测深剖面上ꎬ点号3000~3100之间存在一个宽约100m㊁从地表至深度200m范围内的相对高极化异常体ꎬ在本次利用GDD接收机所测得中梯曲线上ꎬ点号3000~3100之间同样存在连续的高值异常点ꎬ与W1矿体附近较发育的褐铁矿化地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ꎮ而WDJS ̄2接收机所测得数据中ꎬ图5㊀0号线剖面图Fig 5㊀Theprofileofline0221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9年㊀仅在3100号点左右有一个高值单点异常ꎮ在ZK002和ZK004钻孔控制的隐伏钨矿部位(3150~3250测点下方)未见明显高值异常反应ꎬ平均视充电率值呈低缓背景反映ꎬ背景值5.9~8.5ꎬ最大值10.3(位于3190测点)ꎬ初步推测可能为钻孔揭露与钨矿伴生的黄铁矿含量较低且埋深较大有关ꎮ4㊀结论(1)从矿区对比结果看ꎬ两套仪器在野外施工中均能采得较好的原始数据ꎬ虽然所采集的参数单位不同ꎬ但在同背景的区域ꎬ对比重庆奔腾的WDJS ̄2直流激电仪ꎬ加拿大GDD电法仪仪器操作简单ꎬ观测值较大ꎬ信噪比高ꎬ曲线较光滑ꎬ锯齿状跳变少ꎬ更易于发现异常ꎮ(2)GDD激电仪接收机采用PDA掌机进行参数设置ꎬ操作简单ꎬ配套的发射机集成度高ꎬ设备轻便ꎬ更加适合山区找矿工作ꎮ参考文献:[1]㊀罗延钟ꎬ张桂青.频率域激电法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1988.[2]㊀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05.[3]㊀李金铭.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04.(责任编辑:于继红)ComparisonofProspectingEffectbetweenGDDandWDJS ̄2HuangWeiꎬZhangYongꎬChengHuaimeng(HubeiGeologicalSurveyꎬWuhanꎬHubei㊀430034)Abstract:TheInducedPolarization(IP)methodisoneofthemosteffectivegeophysicalprospectingmethodsforprospec ̄tingpolymetallicore.InthepreviousinducedpolarizationprospectingꎬWDJS ̄2iswidelyused.Inrecentyearsꎬ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newtypeofIPdevicesrepresentedbyGDDareemerging.Comparingandtestingtwoinstrumentsintheareawithknowngeologicalconditions.TheresultsshowthattheGDDinstrumenthasbetterre ̄sponsetotheabnormalsegment.ThecurveissmoothꎬandthesawtoothchangeislessꎬItiseasiertofindanomaliesandothercharacteristics.Keywords:GDDinducedpolarizationinstrumentꎻWDJD ̄2directcurrentinducedpolarimeterꎻchargingrateꎻpolariz ̄abilityꎻtest(上接第117页)AlterationInformationExtractionfromRemoteSensingofCopper ̄lead ̄zincPolymetallicMineralizationinBaiguobaAreaꎬEnshiWuLongꎬFangChenꎬChenXi(HubeiGeologicalSurveyꎬWuhanꎬHubei㊀430034)Abstract:BasedontheETMimageinformationsourceandthewavespectrumtheoryꎬthesingle ̄bandimageclassificationandcolorsyntheticimagemethodisusedtoenhanceandhighlightthelandmarkfeaturesofremotesensingimagesofore ̄controllingstructuresꎬhydrothermalalterationzonesandsourcebedsrelatedtocopper ̄lead ̄zincpolymetallicmineraliza ̄tion.InthispaperꎬtheinformationofcopperꎬleadandzincpolymetallicmineralizationandalterationinBaiguobaareaofEnshiisextractedꎬtheabnormalrangeofremotesensingmineralizationandalterationinformationisdelineatedcompre ̄hensivelyꎬandthe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inprospectingiscarriedout.ThroughfieldinvestigationandverificationꎬthealterationzonesofcopperꎬleadandzincpolymetallicdepositssuchasLuchitangarefoundꎬandgoodgeologicalpros ̄pectingresultsareobtained.Keywords:theETMimageꎻremotesensingimageꎻmineralizationalterationinformationꎻalterationbeltꎻBaiguobaꎬEn ̄shi321第1期黄㊀威等:GDD与WDJS ̄2直流激电仪的找矿效果对比 以两路口矿区为例。

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

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
电压通道 测量精度 Vp 10mV时 0.5% 1个字 Vp 10mV时 1% 1个字 输入阻抗 50
视极化率测量精度 1 1个字 补偿范围
电流通道 5 测量精度 Ip 10mA时 0.5% 1个字
Ip 10mA时 1% 1个字 对50Hz工频干扰 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 压制优于80dB
2. 发射部分
2
置常数的输入与计算功能
极距常数表──对所有装置 可预先存储最多100组不同极距常数 从而
避免相同极距常数反复输入可能带来的输入错误 仅输入一个编号 就能
调出相应组极距常数使用或重新设置
接地电阻检查──可随时检查各电极接地情况 方便实用
超大容量数据存储──电阻率与激电方式时 可存储最多2250个测点 电
一 仪器主要特点及功能
集发射 接收于一体 轻便灵活
全部采用CMOS大规模集成电多 若操作员在10分钟内无任何操作则仪器自动关闭电源
完善的抗干扰技术 采用多级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 集成电法干扰抑制
器功能 拥有超强抗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能力 测量精度高
自动进行自然电位 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
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 发射部分有过压 过流及 开路保
护能力
可将整条测线上各测量参数在显示大屏幕上绘成曲线 测量结果直观明了
全汉字触摸面板配以汉字菜单提示 操作极为方便 整个面板只有16个键
简易计算器可完成野外现场装置系数等常规计算
可任意设定工作周期 并有 种野外常用工作方法选择及其极距常数 装
最大发射功率 4500
最大供电电压 900
最大供电电流 5
供电脉冲宽度
秒 占空比为
3. 其它
工作温度 -10 +50 95 RH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_企业报告(业主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7 2.1 节支率分析 .......................................................................................................................7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10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10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10 四、采购代理机构........................................................................................................................12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2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2 五、信用风险 ...............................................................................................................................13 附录 .............................................................................................................................................13

DZD-6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_仪器使用说明书

DZD-6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_仪器使用说明书
1、建立文件: 无论使用何种测量方法都必须在文件中进行,所以在操作前必须首先建立文件:按 文件(模式)键,仪器显示:1)新建文件;2)补测文件;如果新建文件送 1)回车对以前所 做文件某点进行重测或追加测点,下移光标送 2)回车→输入断面号 0—?任意回车→输 入测各点号(1—100)任意回车→输入水平坐标(0—?)任意→参数设置:时间 0.3s—60s 任选,根据自己所选方法的需要;(2)当前极号和极号增量(只对自动极距方式有效)根据 自己的需要进行输入,参数设置(3)极距方式,利用左、右移动光标键进行改变,存储与 不存储也用左、右移方标键进行改变,极距表的建立根据自己的需要。 3—2 简易的操作过程:
DZD—6A 多功能直流电法(激电)仪
使用说明书
中装集团 重庆地质仪器厂
中集集团 重庆地质仪器厂
DZD-6A 多功能直流电法(激电)
目录
一、仪器主要技术指标……………………………………………………1 二、仪器结构………………………………………………………………1 三、操作说明……………………………………………………………2 3—1 开机与对比度的调整………………………………………………2 3—2 简易的操作过程……………………………………………………3 3—3 具体操作步骤………………………………………………………4 四、关于特殊文件(模式)的操作说明……………………………………5 五、仪器的维修和保养…………………………………………………7 附录一:电极排列的说明………………………………………………8 附录二:仪器的成套性…………………………………………………13 附录三:存储数据排列格式……………………………………………14 附录四:装置的电极距选择规则………………………………………15 附录五:操作关键词解释………………………………………………16 附录六:实测曲线………………………………………………………17 6—1 有关绘制实测曲线的说明…………………………………………17 6—2 绘制实测曲线的操作………………………………………………17 6—3 该仪器在做复合四极法和联合剖析面法中的实际运用…………18 6—4 本仪器所设计的装置类型的说明及参数定义……………………19 附录七:问题解答………………………………………………22 附录八: 8—1 找水实例的曲线解释………………………………………………23 8—2 找矿实例……………………………………………………………24 DZD-6A 多功能直流电法(激电)仪装箱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JD-1 数字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应用范围:
该仪器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物探、铁道桥梁勘探等方面,亦用于寻找地下水、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水文、工程地质勘探中,还能用于地热勘探。

仪器特点:
●集发射、接收功能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
●多参数测量,可测量电压、电流、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视极化率、金属因
数、半衰时、衰减度、激发比、偏离度及电压衰减曲线(即激电谱数据);
●超大供电功率、超宽量程、超高精度——高达7200W(1200V×6A)的供电能
力、60Vp-p的超宽电压输入范围、极高的小信号测量精度,仪器能更好地应用于高阻地区工作,获得更深、更好的测量结果;
●仪器面板设有“无穷远”极,用于连接二极、三极法时的“无穷远”电极,
联合剖面法和联合电测深法时,仪器能自动测量ρ
SA 、ρ
SB
、以及ρ
S
,无需操
作员干预,提高工效;
●采用本公司开发的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操控主机;
●采用多极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集成电法干扰抑制器功能,测量精度高;
●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补偿范围高达±10V;
●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过压、过流及AB开路保护
能力,以及直流高压反接保护能力等;
●接地电阻检查——可随时检查电极的接地情况,方便实用;
●进口全密封箱体具有防水、防尘、寿命长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