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妇产科一般护理操作技术

妇产科一般护理操作技术

妇产科一般护理操作技术一、妇产科一般护理操作技术(一)会阴擦洗【用物准备】无菌棉垫或一次性会阴垫、会阴擦洗盘(盘内物品:消毒治疗碗、弯盘、无菌镊子或钳子2把、0.05%碘伏棉球、无菌干纱布2块)、屏风等。

【操作要点】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

2.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会阴擦洗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3.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注意遮挡屏风,保护患者隐私。

4.患者臀部垫无菌棉垫或一次性会阴垫。

5.用一把镊子或钳子取0.05%碘伏棉球传递,用另一把夹持棉球进行擦洗。

擦洗的顺序是:第一遍自上而下,自外向内,逐步擦净会阴部污垢、分泌物和血迹;第二遍的顺序自内向外(有伤口者以伤口为中心向外擦洗)。

最后擦洗肛周和肛门。

可根据患者情况擦洗数次直至擦净,最后用无菌干纱布拭干,其顺序同第二遍。

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用物,洗手。

7.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事项】1.擦洗时应注意观察会阴部及会阴伤口周围组织有无红肿、分泌物性质和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并记录。

2.凡留置导尿管者,应注意导尿管是否通畅,避免脱落或打结。

3.擦洗前后,护理人员均应洗净双手,对伤口感染者最后擦洗,以免交叉感染。

(二)外阴冲洗【用物准备】备无菌冲洗壶或冲洗器,常用消毒液如1∶500碘伏、1∶5000高锰酸钾等。

冲洗液温度以38~42℃为宜。

如为接生消毒,应备30%肥皂水、纱布、棉球、清水、窥阴器、长镊子、便盆、消毒卫生纸、屏风等。

【操作要点】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查对患者床号、姓名。

2.向患者说明冲洗的目的、方法、使其主动配合。

3.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分开,将便盆置于臀下,若在检查床上进行,可取膀胱截石位。

4.一手用镊子钳夹无菌纱布或棉球,另一手拿冲洗壶或冲洗器,边冲洗边擦拭,按顺序自上而下,由里向外擦洗,最后擦洗肛门。

冲洗干净后擦干,臀下垫无菌卫生纸。

5.如果做接生前准备,应用30%肥皂水、温开水、消毒液,以上法依次冲洗3遍,以达清洁消毒之目的。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三节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评估
病人病情,意识状态 病人皮肤状况
清醒病人,告知检测及方法取得病人合作 病人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用物准备
一次性电极片3~5个,乙醇、棉签数根 弯盘1个,多功能监护仪1台 安全别针、橡皮筋
连接监护仪电源
接通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
解释、摆好体位 暴露操作区域
病人准备
连接各导联线 乙醇棉签擦净病人皮肤
安放电极于病人胸腹部正确位置
避开伤口及除颤部位
连接EKG 、SPO2 、血压袖带
(袖带平整,无皱折于上臂中部,下缘距离肘窝2~3cm 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
血氧饱和度检测指套套入病员指端
设置并调节各种参数:观察心电监护仪器是否正常
选择导联,保证检测波形清晰,无干扰
整理固定各种导联,不得有折叠
观察记录及时正确
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任何物品不能放置于监护仪上
病人卧位适合
二、电监护技术的评分标准。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动物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获得与人类相关的科学数据和知识。

以下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术。

一、麻醉和镇痛技术动物实验中会应用麻醉药物使动物失去感觉和意识,以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和压力。

常用的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局部麻醉。

镇痛技术用于减轻术后疼痛,常采用各种药物如阿片类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二、手术技术手术技术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用于在动物体内插入仪器、移除组织样本、修复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等。

常见的手术技术包括卵巢切除术、肝脏切片术、心脏手术等。

三、体内采样技术体内采样技术是从动物体内获取生物样本的一种方法,用于分析动物的生理和生化指标。

常见的体内采样技术包括血液采样、尿液采样、肠道内容物采样等。

四、药物给药技术药物给药技术是将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动物体内,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

五、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用于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环境控制技术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光照控制等。

六、行为测定技术行为测定技术用于评估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功能,常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记忆、情绪行为等。

常见的行为测定技术包括开放田间测试、旋转杆测定、挖洞测试等。

七、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基因表达、DNA/RNA的分离和测定等。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等。

八、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器官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摄影技术、CT扫描、MRI等。

九、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等。

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离心培养、悬浮培养、共培养等。

以上列举了动物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不同实验目的和研究领域需要选用不同的操作技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电渗析原理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

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

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

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

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

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

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

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

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

MRI技术常见部位操作指南

MRI技术常见部位操作指南

MRI技术常见部位操作指南头颅平扫+增强:HEAD+C 膝关节+增强:R-L-KNEE+C鼻咽部平扫+增强:NOSE+C 腿:R-L-LEG颈部平扫(软组织)+增强:NECK+C 手:R-L-HAND颈椎平扫+增强:C-SPINE+C 腕关节:R-L-WRIST 胸椎椎平扫+增强:T-SPINE+C 踝关节:R-L-ANKLE腰椎平扫+增强:L-SPINE+C 眼眶:ORBITS全脊柱:C-T-L-SPINE 内耳+水成像:IAC+MRU盆腔+增强:PEL+C 骶尾椎平扫+增强:S-SPINE+C前列腺+增强:PRO+C 足:R-L-FOOT髋关节+增强:HIPS+C 肘关节:R-L-ELBOW上腹部(ABD)+MRCP(胆胰管水成像)+C 垂体+增强:PIT+C脑功能成像:动脉-MRA,静脉-MRV,磁敏感-SWI,弥散-DWI肩关节: R-L-SHOULDER常用术语:横断位:TRA 冠状位:COR 矢状位:SAG定位时用其他两个方向定位当前方向,比如需要定位横断位则用冠状位与矢状位来定位。

一、头颅平扫+增强: HEAD+C中心线:听眦线平扫定位:定位方框中间的线大致平行于胼胝体膝部与胼胝体压部的连线,下缘到小脑下缘。

MRA定位:框上缘略高于胼胝体即可MRV定位:框上缘定于头皮SWI定位:与平扫大致相同,主要包含全部病变区域二、颈椎+增强:C-SPINE+C,腰椎同颈椎中心线:下颌骨下缘平扫定位:SAG矢状位:方框纵向与椎体平行椎间盘横断位:等矢状位出来后再定位,用扫描好的矢状位及定位像的冠状位定位。

注:如果是骨折,肿瘤等椎体病变则横断位重点扫目标椎体,这时需要改层数(12层),有时需要改层厚,具体以包括全部病变范围为准。

三、膝关节+增强:R-L-KNEE+C中心线:髌骨下缘平扫定位:SAG矢状位定位:用定位像的横断位与冠状位定位,中点放在关节间隙中心COR冠状位定位:用定位像的横断位及扫描出来的矢状位定位,方向大致与胫腓骨方向平行。

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无菌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是根据科学原理而制订的,所以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环节都不允许违反规范要求,否则就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

所以,医护人员都须加强无菌观念,并准确、熟练掌握。

1.穿清洁隔离衣1)取下手上物品→卷袖过肘→洗手→戴帽子→口罩。

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向自己,衣领对折。

3)右手持衣领,左手入袖内,右手向上拉→换左手持衣领,右手入袖。

4)双手持衣领,顺衣领至后系带子。

5)扣肩扣、袖扣。

6)系活结。

7)扣隔离衣后侧下部边缘的扣子。

注意问题:①选择较大空间;②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帽子;③保持衣领清洁,穿脱时要避免污染衣领和清洁面;④每天更换隔离衣,如潮湿或污染立即换。

2.脱隔离衣1)解隔离衣后侧部扣子,解腰带,并打活结。

2)揭开袖口及肩扣,洗手消毒→脱口罩、帽子。

3)解开颈领扣(子)4)双手握衣领,对齐,放在衣钩上(或污染面向里,清洁面向外卷),投入污物袋中→洗物。

3.戴灭菌手套洗手标准方法:①掌心对掌心搓擦;②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③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④两手互握互搓指背;⑤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⑥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1)经洗手、消毒双手后→按无菌手续打开外包装→取出包内滑石粉,涂擦双手。

2)拿手套反褶部份→伸入手套内。

3)戴好手套后,用无菌纱布推擦使之贴合,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去滑石粉。

4)如有隔离衣,将手套反褶部份上翻,套在隔离衣的袖口外。

双手举放在胸前。

5)操作完后将手套上污物冲净,自手套口往下反转脱下。

注意点:①不能拉扯手指部份,防损坏;②防止滑石粉落在手套上,或周围环境;③不能触碰任何物品。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各部位骨折固定技术及操作流程

各部位骨折固定技术及操作流程

各部位⾻折固定技术及操作流程让更多⼈能学习应急⾃救知识固定包扎视↑↑↑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式。

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或过紧。

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肤损伤。

操作要点:1、置伤员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肤、关节、⾻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强调固定时不能移动伤处);3、先固定⾻折的上端(近⼼端),再固定下端(远⼼端),绷带不要系在⾻折(可疑⾻折)处;4、前臂、⼩腿部位的⾻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肢体旋转及避免⾻折断端相互接触;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运。

固定包扎视↑↑↑(⼀)锁⾻⾻折锁⾻⾻折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

表现形式锁⾻变形、有⾎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折固定⽅法:1、锁⾻固定带:伤员坐位,双肩向后正中线靠拢;安放锁⾻固定带;2、前臂悬吊固定:如⽆锁⾻固定带,⽤三⾓⼱(围⼱、⾃⾝⾐襟反折)曲肘位悬吊上肢即可(因不了解⾻折类型,尽量减少对⾻折的刺激,以免损伤锁⾻下⾎管)。

(⼆)上肢⾻折1、肱⾻⼲⾻折肱⾻⼲⾻折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

上臂肿胀、瘀⾎、疼痛,有移位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

桡神经紧贴肱⾻⼲,易损伤。

固定时,⾻折处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桡神经损伤。

(1)铝芯塑型夹板固定:1、按上臂长度将夹板制成U型,屈肘位套于上臂;2、⽤绷带缠绕固定;3、前臂⽤组织或三⾓⼱悬吊于胸前;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2)⽊析固定:1、两块⽊板,⼀块⽊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块放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2、放衬垫;3、⽤绷带或三⾓⼱固定上下两端;4、屈肘位悬吊前臂;5、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3)纸板固定:现场如⽆⼩夹板和⽊板,可⽤纸板或杂志、书本代替。

1、将纸板或杂志上边剪成孤形,将孤形边放于肩部包住上臂;2、⽤宽布带捆绑,可起到暂时固定作⽤;3、固定后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通用技术会考操作流程

通用技术会考操作流程

通用技术会考操作流程一、考试前的准备。

宝子们,通用技术会考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呢。

咱们得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

工具方面,可别马虎。

像铅笔、中性笔这些书写工具得带齐咯。

铅笔用来画图啥的,可方便啦。

中性笔就负责写那些文字性的答案。

还有啊,尺子也不能忘,不管是画直线还是量长度,它都是好帮手。

再就是复习资料啦。

虽然不能把所有资料都带进考场,但是考前把书本知识、平时做的笔记啥的好好复习一遍,心里就会很有底。

把重点知识在脑海里过几遍,像那些通用技术里的设计原则呀,工艺的流程之类的,可都是常考的内容呢。

考试前一定要提前到达考场哦。

别慌慌张张地踩着点去,万一有点啥意外情况就麻烦了。

提前到了考场还能让自己先平静平静,适应一下考场的氛围。

二、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宝子们,进了考场就开始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啦。

拿到试卷先别急着写,先整体浏览一下试卷的结构。

看看有多少题,题型大概是啥样的。

是有很多画图题呢,还是文字简答题占比大些。

这样心里就有个大概的做题计划啦。

要是遇到不会的题,可别在那死磕。

先把会做的题做完,保证能拿到的分先拿到手。

不会的题呢,先空着,说不定后面做着做着就有灵感了呢。

做画图题的时候,要注意比例和标注。

线条画得清晰整齐些,别画得歪歪扭扭的,像蚯蚓爬一样,这样考官看起来也费劲呀。

标注也得写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啥。

文字简答题呢,尽量把字写工整点。

虽然不要求像书法家写得那么好看,但至少要让考官能轻松地认出你写的字。

回答的时候,能多写点就多写点,但也别瞎写,要围绕着知识点来写。

比如说问某个技术的优点,你就把能想到的优点都写上,条理清晰一点,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三、考试后的检查。

题都做完了可别着急交卷哦,宝子们。

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姓名、考号啥的有没有写对。

要是这个写错了,那可就太冤啦。

然后再检查一下答题内容。

看看有没有漏题的,之前空着的题现在再思考思考,说不定能突然想起来答案呢。

画图题检查一下线条有没有画错,标注有没有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技术的操作 一、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用物:治疗盘内备:无菌导尿包(内装导尿管2根、血管钳2把、小药杯内置消毒液棉球、液状石蜡棉球瓶、洞巾、有盖标本瓶或试管)、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消毒溶液、治疗碗(内盛消毒液棉球数个、血管钳1把)、消毒手套(或指套)2只、弯盘、橡胶单及治疗巾。留置导尿时另备:气囊导尿管、集尿袋、蝶形胶布、别针等

1、携用物至床旁,向病员说明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 2、能自理者嘱病员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护士协助洗净。 3、操作者站在病员右侧,病员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

4、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换药碗与弯盘放于病员两腿之间,左手戴手套,右手持止血钳夹碘伏棉球擦洗外阴(阴阜及大阴唇),再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大阴唇,擦洗小阴唇及尿道口,自外向内,由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尿道口时,在尿道口轻轻旋转向下擦洗,共擦洗两次,第二次的棉球向下擦洗至肛门,将污棉球放于弯盘内,取下左手手套置于换药碗内,撤去换药碗,弯盘置于床尾。

5、取下无菌导尿包置于病员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碘伏于装干棉球小杯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孔巾与导尿包包布形成一无菌区。

6、取一弯盘置于病员左侧孔巾口旁,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后放于孔巾口旁的弯盘内,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夹碘伏棉球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在尿道口轻轻旋转消毒后向下擦洗,共两次)及小阴唇,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毕将止血钳丢于污弯盘内。

7、用另一止血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累累插入尿道约4-6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厘米左右,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无菌盘内。

8、若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盖好瓶盖。 9、导尿毕,拔出导尿管,脱去手套,放于弯盘内,撤下孔巾,擦洗外阴,协助病员穿裤。整理床铺,清理用物,作好记录后送验标本。

二、目的

(1)导尿术目的 1)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病人痛苦。 2)协助临床诊断。 3)为膀胱肿瘤的病人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2)留置导尿管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尿比重,借以观察病情。 2)盆腔内器官手术前引流尿液,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持续引流和冲洗,并可减轻术后切口张力,有利于愈合。

4)昏迷、瘫痪或会阴部有伤口者保留导尿管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三、导尿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操作前要作好解释和沟通,以保护病人自尊;操作时要遮挡环境,以维护病人隐私。 3.导尿管要选择粗细适宜、光滑的,在插入、拔出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勿用力过重,以免损伤尿道黏膜。

4.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插入阴道,应立即拔出,重新更换无菌导尿管后再插入。 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可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急剧降低,大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出现虚脱,亦可因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引起血尿。

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 1.贮尿瓶中尿满时,应及时倾倒,并记录尿量。倒尿时,不可将橡胶引流管末端提高,以防尿液逆流。

2.一次性尿袋或玻璃接管、橡胶管、贮尿瓶每3天更换1次,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经常清洁外阴部,以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感染。

3.长期留置者,每日用消毒溶液消毒尿道口,并用密闭式冲洗法冲洗膀胱1—2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冲洗液吊瓶每日更换1次。

4.如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应用手自阴茎根部向前轻轻按摩,以利尿道分泌物排出。 5.嘱患者多饮水。 6.带气囊的导尿管,在插入之前先按导尿管的型号向气囊内注入10一20ml生理盐水,检查气囊充盈情况和是否漏气,然后插入膀肮,要将气囊部分全部插入膀胱内,向气囊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或美蓝(亚甲蓝),将气囊管口用细线扎紧,轻轻外拉导尿管,即予固 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尿常规检查时,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女性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3)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通过导尿留取尿标本。 (4)如会阴分泌物过多,应先清洁,再留标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留置导尿的病人留取常规尿标本,可打开集尿袋下方引流口的橡胶塞进行收集。 (5)留取尿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污染尿液标本,而影响检验的结果。 (6)留取12小时或24小时尿标本,应根据检验要求加入相应防腐剂,并将集尿瓶置于阴凉处。

四、导尿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一:尿道粘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 熟悉尿道解剖特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插尿管前需常规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的润滑,以减轻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及反复插管。 3、 对于前列腺增生者遇插管有阻力时,将灭菌石蜡油5-10ML有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即可顺利通过增生部位。 4、 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 5、 根据病人情况,准确插入导尿长度,避免在尿道内气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 6、 插尿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若病人精神过度紧张,可待病人安静后在进行插管。 7、 导尿所致的粘膜损伤,轻者无须处理或经止血镇痛对症治疗。偶有严重损伤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并发症二:尿道出血

预防与处理 1.因导尿所致的尿道出血几乎都发生在尿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尿道黏屈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 2.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以纠正。 3.对有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做安尿道润滑,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伤。 4.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l000ml。 5.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 并发症三:尿路感染 预防及处理 1.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会阴部消毒,彳认为可在置管前将2%碘伏溶液3~5ml从尿道口注入,以消毒尿道远端,同时可.以起}c滑作用。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可用吸水会阴垫或尿套。 3.应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代替过去的橡胶导尿管。用0.1%己烯雌酚无菌棉最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可减轻泌尿系刺激症状;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孝菌,阻止细菌和酵母菌粘附到硅胶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 4.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千治疗。

并发症四:虚脱

预防及处理 1.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l000ml。 2.发现病人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体位。 3.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病人。 4.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刻通知医生抢救。

并发症五:暂时性性功能障碍

预防及处理 1.导尿前反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清楚导尿本身并不会引起性功能障碍。 2.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动作轻柔,避免发生任何其它并发症。 3.一旦发生性功能障碍,给予心理辅导,如无效,由男性科医生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症六:误入阴道

预防及处理 1.如为找不到尿道外El引起的导尿失败,则应仔细寻找尿道外口。寻找方法:常规消毒外阴,戴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插入阴道1.5~2cm时,将指端关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在外翻的黏膜中便可找到尿道口,变异的尿道口一般不深。 ‘ 2.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正确插入。 膀胱冲洗操作技术 膀胱冲洗是利用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是临床护理中用到的护理操作。

一、膀胱冲洗的操作流程:(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2)洗手,戴口罩。

(3)将膀胱冲洗液悬挂在输液架上,将冲洗管与冲洗液连接,Y形管一头连接冲洗管、另外两头分别连接导尿管和尿袋。连接前对各个连接部进行消毒。(4)打开冲洗管,夹闭尿袋,根据医嘱调节冲洗速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夹闭冲洗管,打开尿袋,排出冲洗液。如此反复进行。(6)在持续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冲洗液的量及颜色。评估冲洗液入量和出量,膀胱有无憋胀感。(7)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口接尿袋,妥善固定,位置低于膀胱,以利引流尿液。(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二、目的: 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4.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

3.冲洗时,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

4.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5.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一、感染 预防及处理: 1. 加强心理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