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元

合集下载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玉堂富贵图轴五代南唐徐熙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徐熙款,但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南宋-元代的作品。

丹枫呦鹿图轴五代后唐李赞华台北故宫博物院丹枫呦鹿图轴五代后唐李赞华台北故宫博物院旧题五代人画,据考证,这种画风接近北宋时期的西域绘画风格,当为辽代作品。

北宋文献中有著录李赞华的千角鹿图一套,由辽主赠送给北宋皇帝,是图与著录中李赞华的风格接近,很可能就是其传世作品。

山鹧棘雀图轴五代后蜀黄居寀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是黄氏传世唯一真迹。

代表了五代北宋初年黄体花鸟画的最高成就。

经北宋内府收藏,宣和画谱著录。

雪竹图轴五代南唐徐熙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为吴湖帆旧藏,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

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

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唯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

双喜图轴北宋崔白台北故宫博物院崔白的作品传世仅有3件,此件作品的艺术水平最高。

崔白是北宋中期具有改革意义花鸟画家。

这件作品是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

墨竹图轴北宋文同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时期,苏轼和文同的墨竹最为世人所称道。

此为文同传世唯一真迹,且艺术水准是其他画家所无法超越的。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东京国立博物馆赵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以墨骨法著称于世。

赵昌目前没有可靠的作品传世。

这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赵昌的风格,但年代已经在南宋中期。

腊梅山禽图轴北宋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是画院画家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北宋后期画院工笔花鸟画的最高成就,无论从技法,意境都是南宋和明代宫廷画家所无法超越的。

芙蓉锦鸡图轴北宋赵佶故宫博物院此图与上一幅是同一套作品,但并不出于同一人之手。

画家用笔极其沉稳,设色艳而不俗,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了锦鸡刚落到枝头的动态世界,技法高超,应该出于画院高手之笔。

红蓼白鹅图轴北宋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同样为北宋画院的作品。

五代十国宋元

五代十国宋元

内容
目的


1、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控
1、中书省(中央,管 辽 为 制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
直接管辖腹里) 和行中书省(地方)
辖阔了 的加 封强
了国家的统一。 2、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
2、宣政院(西藏)
建 中 得到保障,这是继秦朝郡县
3、澎湖巡检司 (台湾)
4 、宣慰司(土司)
国 央 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
5、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江南大量种植粟和麦;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越南)占城稻的引进,并传播到江淮地区
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 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
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 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大增加。
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 纪,淘汰老弱。
作用: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 的实力,为后来的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从960年到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 宋朝分为两段,从960年到1127年,是建都 在开封的统一王朝,北宋,后来被金朝灭 亡了。从1127年到1279年,是建都在临安 的南宋,也就是今天杭州的偏安王朝,后 来被元朝灭了。其实由赵匡胤创建,赵构 重建的,都叫宋朝。杭州在南面叫南宋、 开封在北面北宋是后人为了区分开来。
家 集 次重大变革。
进权 行,
3、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 对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一
效 地 级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 的 域 一直保留到今天。

、 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的经 济中心。
封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 建 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
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

五代宋元

五代宋元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李公麟:《五马图四:照夜白》
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四茶贩在
斗茶图
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 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 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 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 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 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 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 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韩熙载夜宴图》
总的来说,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 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 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 风貌,基本能够代表五代人物画的最高 水平,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 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宋代人物画画家及其作品
武宗元的宗教画
全画结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
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听乐,观 舞,歇息,清吹,散宴。每段以屏 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 使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刻画
韩熙载在画中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
等频繁出现,但各自的形象却十分统一:他 形神不改,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焚。 尤其是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笑语喧 哗的气氛更是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 无聊的精神状态。总之人物刻画尤为深入, 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 文 苑 图 》 局 部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北宋东京城平面实测图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2
北宋东京皇城平 面实测图
北宋皇城遗址发掘现场
《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城门(左) 与仿建的城门(右)
2.南宋平江府城 -苏州。北宋末年开始为平江府城,在唐城 基础上改建。今旧城大体沿袭南宋苏州府, 保存了一南宋绍定二年(1229)线雕的 《平江城图》。 -遍布河渠(“东方的威尼斯”),河、街 平行。“前街后河” 。 -城中部有子城,也环以壕沟,全为砖砌, 属地方衙署所在地。

白沙宋墓
-河南禹县白沙 镇发现的北宋 末年(元符二 年,1099) 赵大翁墓是此 类墓葬中最豪 华者。
-前后二室,前 室方形,后室 六角形,有复 杂的仿木构结 构。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6
第 2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 3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三号墓南壁上部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8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3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4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5
安丙M1青龙
安丙M4伏听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6
安丙M4表演俑、M2侍女俑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7
宋墓特点 -大型墓较少,中小型墓无明显等级差别 -壁画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随葬品少(与当 时流行纸明器有关) -北宋中期以后,城镇附近出现大批贫民墓、 火葬墓(如开封附近的漏泽园),反映了 城市下层人口的增加。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董源和巨然都是南唐时期南京人。因为生活地域的关系,他们的画 作中所呈现出的山水面貌就与李成、范宽的古木寒林完全不同了。 那种山水的妩媚和婆娑,影响了北宋以后的山水绘画,成为后人南 派山水的典范风格。
这次展览展出了南宋院体的四幅作品很有代表性: 李嵩的《赤壁图册页》 夏圭的《风雨行舟图》和《山水十二景》仅存的四部分 马远的《月下赏梅图》
喜欢画松树,本次是一副《老松图轴》,还画过《双松图》 《松原图》等等
倪瓒 字云林无锡人 有故事的画家。 洁癖故事很多: 1、书房门前有棵梧桐树,每天命人擦洗梧桐树,把树都给洗死了。 2、个香厕。香厕乃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 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平林霁色图》是一幅长卷,波士顿美术馆收藏。这幅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 是董源的作品,但是经过张葱玉先生的考订,认为这幅作品是南宋时期的北方画。 张先生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是他结合了汉和女真族不同的生活习惯而得出的。
《平林霁色图》虽然描绘的是山的主体形态,整体还是比较写实的自然风光。但 是在画面主山前,那树林掩映之处有几间民居,这其中一间大房子中有 一处折尺型的炕。众所周知,炕是北方才有的一种室内陈设。然而,晚至
《赤壁图册页》是团扇册页作品。作品从绘画的母题 上便与文人绘画关系紧密,其所反映的正是大苏泛舟 赤壁的文人故事。 李嵩此图在半角构图的基础上,将峭壁的一部分、泛 舟的人物、江水的汹涌和江心巨石的狰狞分成独立的 小块场景出现。画家通过作品的各个母题之间的关联 将之联为一体。突兀的峭壁、汹涌的江水和狰狞的江 心巨石,正好与泛舟人物形成对比。舟中文士的悠游 和畅达,与景色之间的对比是那么强烈。如此对比, 正好是此图的可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中, 作者将水的各种形式以精到的线条表现得非常有质感。 漩涡中的平静、巨浪下的起伏,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现象分析】
赵宋王朝为什么只是能实现有限意义上的统一,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其中原因何在?
这主要是由两政权所处的不同时代及两政权统治者不同的内外政策和精神状态决定的。
首先,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两宋时期统一全国的时机根本不成熟,各种条件均不具备,而蒙古政权崛起时统一的时机已成熟了,表现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由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中央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三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加强中央军队,削弱地方武装力量。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②从其精神状态上看,赵宋王朝的统治集团总体上腐朽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蒙古政权的统治集团则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充满着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试题解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元)1.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2.主户和客户唐、宋户籍均有主、客户之别。

唐朝主户指土著户,客户指外来户。

北宋主户分为官户和民户,官户是品官之家,不负担国家赋役,另立户籍。

民户是一般人家,分为五等,都是有常产之人。

客户指无田无牛的佃农。

主户之中一、二、三等户是地主,四、五等户是自耕农。

自耕农的主户和佃农的客户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宋代主要的劳动者,也是主要的剥削对象。

3.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

宋元和明清

宋元和明清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朝代分解:五代十国:902——979(五代907-960;十国902-979)辽:916—1125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也进一步封建化、汉化)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具体史实】1、政治上: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枢密院。

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西南土司制度,2、经济上: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农书》;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元仙仗图卷》
李公麟及其白描人物画
李公麟好古博学,善鉴定。不仅能画人物鞍马、神
仙佛道,也能画山水花鸟。他对传统绘画作过大量 的临摹,同时重视写生,敢于独创。他的人物能从 外貌上区别出身份、地域和性格特点。 在画法上,他以白描著称。这种善用线描,多不设 色的白描,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这样就把传统的 线描造型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对其后代人物 画影响很大。

赵孟頫hu《浴马图》
人骑图

在学唐人以复古的基础上,他还从技法上予以创新, 画面突出人物和马,而不画背景;人物的衣服用朱 色染出重彩,但面部与手皆以赭色杂入朱色而傅以 淡彩;马匹以细墨线勾勒,再以墨色烘染后傅以极 薄的淡彩。这种舍去背景之法源于唐人韩幹《牧马 图》,而重彩与淡彩兼施,层层渲染,以增强质感, 则是赵氏较韩幹有所创新。
此卷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图 绘半山之腰,苍藤、古松之荫,伯夷与叔齐采摘薇蕨之余, 正在休息对话的情景。画中正坐一人即为伯夷,他面带忧愤, 目光炯炯,注视着叔齐。叔齐一手按地似在说着什么。图中 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简劲爽利,衬托出人物刚直不阿的 性格。树石笔法粗简, 墨色湿润, 已开马远、夏圭法门。
五代美术理论
荆浩《笔法记》:体裁很别致,采取对话的形式,
通过两个人的交往问答,借老人之口,阐述荆浩自 己的艺术见解。其中理论建树主要有三点: 一、“图真”论 二、“六要”论 三、“四品”、“二病”论
一、“图真”论

所谓“真”,就是物象的本质特征。他说:“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这就是说,事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画家 只有通过“度”,即深入体察、品味,才能得到其真。如果 不理解这一要求,那只能得其“似”——“得其形,遗其 气”。而“真”则是“气质俱盛”。“真”和“似”作为两 个对立的概念提出,可以看出,“似”相当于徒具形骸而无 神气,“真”相当于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具体到山水画, 他认为“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画家不仅要表现出峰、峦、 岭等不同地貌特征,而且要把山水作为广大空间中互有联系 的统一整体来描绘,即所谓:“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岗岭相 连,掩映林果,依稀远近。”荆浩把前人在人物画领域的理 论成果“传神”、“气韵生动”引申到了山水画领域,发展 为“图真”学说。
元代前期绘画代表人物分析

赵孟 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 吴兴人。宋朝宗室后裔,在艺术方面, 晓通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亦佳,特别 是书法与绘画,造诣很高,提出作画要 有古意,力倡书法入画,在元初画坛上 是个领袖人物,影响了元四家及明清一 些大家。
秋郊饮马图
该图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59厘米,藏
二、“六要”论
荆浩提出“六要”是气、韵、思、景、笔、墨。 气韵一是指画面笔墨如何表现气韵,也指整个画面 形象的气韵 。 思、景都讲山水画创作构思过程的要点,要对大自 然中纷杂的现象进行筛选, “删拔大要”;依附于 具体形象来发挥想象、联想, “凝想形物”;要根 据自然景物不同时间、地点的变换, “制度时因, 搜妙创真”。 “笔”和“墨”是中国画造型的特殊艺术语言 。
三、“四品”、“二 病”论
宋代美术理论
画史: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南宋邓椿(chun) 《画继》。 品评: 北宋刘道醇(chun)《圣朝名画评》,北宋米芾 《画史》,北宋黄修复《益州名画录》。 画论:北宋郭熙述,郭思整理《林泉高致集》,北宋韩 拙《山水纯全集》。 著录:《宣和画谱》,北宋苏轼《东坡题跋(ba)》等。
元代美术

美术理论:散见于文人、画家的诗文题跋中。
绘画方面:人物画更多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院 体绘画的精密之风呈现衰微之势,文人士大夫绘 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显著地位。主要呈现复古、 书法入画、山水简练超脱 的特点。

美术理论
五代:山水画论 宋代:画史 品评 画论 著录 元代:诗书画关系 谴兴抒怀 与墨戏 画史与画论
李公麟:《五马图五:满川花》
梁楷的简笔人物画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南渡后流
寓钱塘,南宋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他善画 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及花乌,性情狂放不羁, 喜爱饮酒。据载,他曾在画院独“金带”而不受, 不辞而别,人称“梁疯子”。梁楷书画风多粗简, 擅长简笔画。
泼 墨 仙 人 图

元代美术理论
诗书画关系
赵孟頫(hu) 杨维桢zhen)
谴兴抒怀与墨戏
元四家
画史与画论
黄公望《写山水诀》 汤垕(hou)《画鉴》 夏文彦《图绘宝鉴》
人物肖像画
周文矩:五代南唐金陵句容(江苏南京)
人,中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车 马、屋木、山川,尤其以精妙绝伦的仕 女画闻名。
代表作分析
《红衣罗汉图》




《红衣罗汉图》是赵孟頫人物画的又一杰作。此图描绘西域 僧人跌坐之状,深目高鼻,浓髯大耳,一手作平伸说法相, 宁静而和睦,又不失庄重慈祥之态。 僧人的红垫、红屐,皆刻画得很工细,尤其是脸部,傅色细 腻,落笔精巧,质感强烈,形象生动;红衣则以意为之,着 笔不多,而大略可观。 僧人身旁之岸石,染以绿色,更衬映出僧人红衣域外客的特 征;其前牡丹香花开放,其后菩提大树挺发,给全图增添了 佛家吉祥、庄重之情。 赵孟頫自己说曾在大都见到过西域僧人,又见到过唐人阎立 本所作吐蕃僧人像,因此该图既有唐人古朴之态,又有元人 现实之意,借古开今,形神相兼。



对划分“神、妙、奇、巧”四品,都作了界定。神品,大体 为作画若不经意,毫不做作,而能得心应手,自然天成。妙 品,意指作画前精心构思,悟想万物性情,达到符合其仪容 特性,而且富于笔墨之妙。对于奇、巧二品,荆浩持批评态 度。前者只重用笔变化而忽视对象的本质特征,违背物理; 后者只从小技巧着眼,矫揉做作,华而不实,这是他最反感 的。 无形病和有形病。有形病指形象的比例不当等形似方面的毛 病,无形病则是画面整体性的神似气韵方面的毛病。
全画结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
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听乐,观 舞,歇息,清吹,散宴。每段以屏 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 使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刻画
韩熙载在画中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
等频繁出现,但各自的形象却十分统一:他 形神不改,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焚。 尤其是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笑语喧 哗的气氛更是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 无聊的精神状态。总之人物刻画尤为深入, 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韩熙载夜宴图》
总的来说,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 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 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 风貌,基本能够代表五代人物画的最高 水平,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 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宋代人物画画家及其作品
武宗元的宗教画
李公麟《五马图》

《五马图》介绍: ( 李公麟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 29.3厘米 横225厘米(日)私人藏) 此图画西域进 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 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 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 传世精品。五马 名为:凤头骢( cong )、锦膊骢、好头赤、照夜 白、满川花。
六 祖 伐 竹 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
李唐(1066—1150),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徽
宗赵佶朝补入画院。南渡后流亡至临安(今浙 江杭州),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衔任画 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笔墨峭劲; 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 硬。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 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万壑 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采薇图》、 《晋文公复国图》、《村医图》等。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李公麟:《五马图四:照夜白》
《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主次
画面主次:画面情节复杂,人物众
多,却安排得繁简得当,宾主有序, 并且各段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可一一 辨认。
《韩熙载夜宴图》用笔用色
用笔用色:线条流畅而不失沉着,挺拔
劲秀,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 的圆笔长线中,绘声绘影更绘心境。须 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设 色绚丽而不失清雅,塑造了富有生命活 力的艺术形象。
李公麟及其白描人物画
梁楷的简笔人物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宋代风俗画
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
武宗元的宗教画

武宗元(公元?——1050年)北宋时代重要的宗教 画家,擅画佛道鬼神,学宗吴道子,行笔流畅。年 十七,曾为北邙(mang)山老子庙壁作画,庙壁原有 吴道子《五圣图》。他继承吴道子画风重绘壁画, 并将三十六天帝中的赤明阳和帝君画成宋太宗相貌。 景德末(1007年),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招募画 工绘制壁画,中选者百馀人,分为二部,武宗元任 左部之长。后又于嵩山、洛阳、许昌等地寺观绘制 宗教壁画。
五代宋元美术(1)
----理论及人物画
五代绘画的承前启后
南唐绘画:
宗教、人物、山水、花鸟、 院外绘画发展全面 西蜀 继承中原唐代绘画传统,宗教 和花鸟有所建树 敦煌 佛经佛像壁画规模宏伟
两宋绘画
职业画家的活跃
宫廷绘画的兴盛
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风格题材多样化
各种画史画论著述的问世

渥 生卒不详,字叔厚,号贞期生,淮南人, 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工白描人物。 九歌图卷传为李公麟手笔,但在作品的技法 上,已不复存原貌。张渥的再创造,已突出 了他本人的风格特征。纸本。墨笔。张渥《 九歌图卷》传世有多卷。此卷白描人物,描 写屈原像及《九歌》中的11段,共21人。作 者熟练地运用线条长短、迂回、曲直变化, 流畅自如,描绘了人物的不同神态,充分显 示了作者的笔法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