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简史四至六章

中国美术简史四至六章

书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 时期。各种书体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 时期。各种书体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 楷书趣向成熟,草书经章草发展成今草, 楷书趣向成熟,草书经章草发展成今草, 行书已达到完美的境界。 行书已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国两晋的书法家 钟繇、 皇象、(西晋)索靖、 、(西晋 (魏)钟繇、 (吴)皇象、(西晋)索靖、 陆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等。 、(东晋 陆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等。 南北朝的书法家 羊欣、王僧虔、萧子云、陶弘景( (南)羊欣、王僧虔、萧子云、陶弘景(北) 崔浩、卢玄等。 崔浩、卢玄等。 王羲之:因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行书、 王羲之:因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行书、 草率)而博得“书圣”之名。 草率)而博得“书圣”之名。
论著:《画论》 论著:《画论》、《画云台山记》 画云台山记》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 ——生卒年不详 一带) 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 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在 中国画史上, 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 的创始人。 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 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 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 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 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他是江南 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画学论著: 谢赫——《画品》 谢赫——《画品》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品评 论著。价值:“六法” 论著。价值:“六法”的提出。 陈时、姚最——《续画品》 陈时、姚最——《续画品》 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画山水序》 王薇——《叙画》 王薇——《叙画》
萧绎:职供图 杨子华 :校书图 雕塑:南朝天禄石雕、北齐 舞蹈俑、云冈 20窟、 9窟、北魏菩萨浮雕、北魏泥塑菩萨 20窟、 释迦造像龛南朝梁、东魏菩萨石雕、贴金 石雕、北魏壁画 军事题材、宾阳洞浮雕 《礼佛图》(北魏)、敦煌249窟狩猎壁画 礼佛图》(北魏)、敦煌249窟狩猎壁画 西魏、莫高窟35窟 天王· 西魏、莫高窟35窟 天王·菩萨 61窟五台山图 61窟五台山图 五代、 57窟 菩萨 初唐、太原王家峰北朝墓 57窟 葬壁画局部,图为墓主人徐显秀夫妇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中国美术史(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第6章 近现代美术)【圣才出品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中国美术史(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第6章 近现代美术)【圣才出品
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重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 视觉效果。
3.《鹊华秋色图》的作者是______。[中央美术学院 2001 年研] A.王蒙 B.赵孟頫 C.黄公望 D.钱选 【答案】B 【解析】《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
4.______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四川大学 2004 年研]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答案】C 【解析】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将书法用笔引 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2.以______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被称为“南宋 四大家”。[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案】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解析】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 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 的新风格
4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乡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 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 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2.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______的代表作。[中央美术 学院 2007 年研]
A.范宽 B.李成 C.郭熙 D.李唐 【答案】A 【解析】《溪山行旅图》是由北宋的范宽Leabharlann 画,墨笔绢本。此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
1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 2008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 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 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 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 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 150 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美术简史单元辅导三

中国美术简史单元辅导三

《中国美术简史》单元辅导三第四篇、五代宋元美术(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指导1、在充分了解五代宋元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创作的发展。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内容概要: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德相联系。

(三)各节重点难点提示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一)重要观点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

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都是这一时期的美术现象。

(二)主要概念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C.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形神兼备:传世作品:《匡庐图》:A.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

B.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较唐代有明显提高。

(2)关仝:A.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擅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周文矩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

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点缀以人物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黄筌:杰出画家。

为宫廷御用画师。

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

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雪竹图》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熙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元代士大夫绘画
高逸成为元代文人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 画,追求清雅朴素是画风著名者有青绿着色而简括雅逸的 《秋郊饮马图》,“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他的低 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
《秋郊饮马图》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寄托,受 赵孟頫的指授,取法于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的山水画法加以 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浅降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作 品有《溪山雨意图》、《富春山居图》等。 《富春山居图》为横卷,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 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 旎风光。
人物、仕女。主要作品《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 兄弟弈棋,李璟做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此图把南唐皇 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 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人物肖
像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 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 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面笔致细劲,明丽的 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 好的效果。《韩》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 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 更深刻的意义。

五代宋元美术 优质课件

五代宋元美术 优质课件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 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 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 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角度,气候 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 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 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 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 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 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作品 《早春图》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郭熙《早春图》,敏
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 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 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 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 荣的感情。
《韩熙载夜宴图》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五代一些画家进行深入自然 ,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 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荆浩,自号洪谷子,标志着中国画水墨山水画的成熟。在其重要的山
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 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代表作《匡庐 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脚下幽居的景象,笔法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 平远、深远兼具,技法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雪竹图》
徐熙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中国美术简史(五代宋元绘画欣赏)

中国美术简史(五代宋元绘画欣赏)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4.张择端和宋代风俗画
• 《清明上河图》该画卷是北宋 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 精品。 •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 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 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 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 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 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 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 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 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马。它 们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 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 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 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 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 • 李公麟虽由吴道子入门,但其 线描功夫,称得上“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 单是描绘衣服的褶纹就有“十 八描”之称。 • 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 线条,飘逸而行止如意,虽只 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
• 《匡庐图》 五代 荆浩
1.《关山行旅图》画的是北方景 色。 2. 关仝的笔法十分简明,而且取 景很多,但整幅画却气势磅礴 ,意境悠远,此图绘荒山行人。 3. 画幅上方峰峦直矗而又机变百 出,山间云烟弥漫,雾气升腾 ,有寺院古刹隐现其间。 4. 近景峰脚下荒村院落,野店鸡 嚎,酒旗随风舞动,又有驴骡 鸡犬,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浓郁 的田园气息。图中树木虬枝盘 曲,略去主干,皴写山石,坚 实而富有质感。体现出“关家 山水”的独特画风。


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 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 。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 面有动有静。 •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 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 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 有神,但脸上无一丝笑意, 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 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 了肖像画的性质。 • 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 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 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 设、桌椅床帐多用深棕等凝 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 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 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五代宋元美术)【圣才出品】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五代宋元美术)【圣才出品】

第4章五代宋元美术一、名词解释1.“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2008年研;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马一角、夏半边”是指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

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

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

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元四家[厦门大学2003、2007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2004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山水画[厦门大学2005年研]答: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

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4.徐黄异体[厦门大学2003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研] 答: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由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记艳丽的富贵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

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山水画:出现南北体格。

花鸟画形成富贵、野逸两种风格。

青瓷发展。

山水画三大成就:1)找到了表现山石的皴法。

并逐渐形成斧劈皴(长于表现北方石质山崖)和披麻皴(长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两派。

2)初步完成写实性,成功地表现了空间深度和生动感。

3)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法记》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

补充谢赫六法对于山水画的不足。

此外又提出“神妙奇巧”、“笔有四势”(筋、肉、骨、气)荆浩的山水画艺术思想与兴起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很相似,要把握宇宙、参悟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

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性山水图像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

中国古代绘画,自五代以后以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山水画的主流地位,这与荆浩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师荆浩,笔法简劲而气势雄壮,后人合称他们为“荆关”。

《秋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轴》。

誉为“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

他所创造的雄壮深远的北方全景式山水体格,世称“关家山水”。

董源,被誉为南宗的实质创始人,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他的江南山水画新体格,得到其弟子释巨然追随,并称“董巨”。

他们的绘画在崇尚抒情写意的元朝得到推广。

《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宋代崇尚知识,以程朱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为两种冲突实现的代表。

书法轻快活泼,是中国书法的另一高峰。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如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从六朝起,文人将山水画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畅神”、“卧游”,即在把对宇宙的领悟融入山水图象。

在当时实性山水画风格基本完成,在“格物致知”的理学氛围,这种做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宋初期绘画:960-1063人物画:主要是吴派人物画在壁画中的复兴。

《朝元仙仗图卷》,《八十七神仙图卷》。

山水画:“自然主义”,出现两个标程百代的画家,李成、范宽,覆盖形体影响了北宋的山水画。

他们的画是直接师法自然和改造五代北方山水的结果,他们的风格被称为“齐鲁山水”、“关陕山水”。

李成,擅长使用苍老枯枝、山石、人物、古碑等营造一种历史化和心理化的自然,《读碑窠石图轴》。

范宽,清新自然,《雪山萧寺图轴》、《雪景寒林图》。

他们的传人有许道宁。

李成北宋山水画家。

李成的画风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

他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色见胜。

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特别用心。

范宽北宋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

范宽的山水画最初学李成。

他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

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即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

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等。

花鸟画:黄筌之子黄寀进入画院,黄家花鸟的装饰性、富丽逼真成为院体标准。

徐派发展出一种“没骨法”(黄家所创),将本来以水墨晕染为造型手段的“落墨花”,转化为以色彩晕染。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为宫廷御用画师。

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

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徐熙运用质朴简练的手法,创立了水墨淡彩的画派。

所有的描绘,不论在形或神态方面,都表现在“落墨”,即一切以墨来奠定,而著色只是处于辅助地位。

北宋中期:1064-1100山水画:如何逼真地反映自然,是当时绘画的主题,从而发展出许多复杂的技法。

郭熙,创立多种理论,如三种布局方法,高远、平远、深远,称“三远”;山的四季。

文人画:与自然主义同时并起的是文人画家审美观。

苏轼画论观点,1)重“理”,与当时理学“万理具备”观念一致;2)“游戏翰墨”,这是儒家思想。

两组思想对立统一。

释仲仁,始创“岁寒三友”松竹梅。

李公麟,擅长释道画。

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花鸟画:崔白,吸收了徐派的花鸟画风,开始了写意型的花鸟画。

北宋晚期:1101-1127院体大兴,宋徽宗重视画家综合素质,立画学,以唐诗为题考核学生,既重视基本功又重视意韵。

画院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希孟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卷》,青绿山水的复兴。

南宋初期:1127-1189院体画开始出现自然化和生活化的结合,笔法简括,雅致有趣,始于李唐,《清溪渔隐图》。

青绿山水,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宫阙图》,青绿金碧。

南宋中后期:1190-1279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李唐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真正完成南宋山水画变革的是马远,他在艺术上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闺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踏歌图轴》,删繁就简,清爽,富有诗意,作品反映了比北宋更细微具体的自然观,喜画边角之景人称“马一角”。

夏圭,“夏半边”,布局更为简约,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

《溪山清远图》。

刘松年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四景山水图》,画风优雅公正。

花鸟画:仍以精工细致为重要特点。

法常,始创了一种不同文人画风又不同院派体的花鸟画,对明清影响较大。

文人画:墨竹墨梅等题材流行。

人物画:李嵩,喜欢农村妇女孩子,梁楷始创减笔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轴》,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的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十分成功。

他们对明朝晚期影响较大。

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黄筌:杰出画家。

为宫廷御用画师。

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

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徐熙运用质朴简练的手法,创立了水墨淡彩的画派。

所有的描绘,不论在形或神态方面,都表现在“落墨”,即一切以墨来奠定,而著色只是处于辅助地位。

▲两宋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差异及特点(山大本科题)在两宋时期,中国山水、花鸟画更为繁荣昌盛。

首先山水、花鸟画已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画家都擅长山水、花鸟画。

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依循意形合一的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大势。

所谓大势,就是大体的位置。

认为画画的布局是和下围棋的道理相仿。

下围棋要用松,开始时,起手要宽,先着眼于通盘之局,然后再注意小处。

画画也是如此,不经营好大势,其他就谈不上。

(2)讲究开合。

所谓“开合”,也可叫“分合”,简单地说,“开”就是“放”、起或生发,“合”就是收、结或收拾的意思。

“开合”方式灵活多样。

有下开上合,左开右合的,另外,也有开而无合的。

其实,这种无合也是有合的,只是把合的位置放在画面之外罢了。

(3)注意主客体关系。

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在画面布局景物时,不是平均分配,要有主次、重心。

画人物,要以人物为主,以物为客;画花鸟,要以花鸟为主,以其他物象为客。

主客配合要和谐、做到“多样的统一”。

从画面来说,由于画面的下半部在视角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所以一般主体大多布置在这个地方。

(4)注重虚实。

所谓虚实,就是指画面上的疏密、浓淡、聚散。

远近、大小就是虚实的一种形象。

一般地说,近景形象画得比较大,比较详细而用墨较浓,可称为实;远景的形象画得比较小,比较简略而用墨较淡,可视为虚。

中国画的空白更是一种特有的虚。

这种虚,不着一点笔墨和颜色,有着特殊的意境。

(5)注重款题。

中国画上题字大约始宋元。

题诗和题字的内容往往可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思想。

款题的字数多少,行数的长短、单双、横写或直写,都要和布局的虚实相配合,款题的字体也要与画相配合。

就是说,工笔画要用楷书,写意画要用行书或草书题款。

在大幅的画上题款要用大字、小幅画上要用小字配合。

山石苍劲,宜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

如画的色、墨较淡,款题的字也要用淡墨来写。

款题写好后,须在其下面加盖印章。

印章和款题的关系也和款题与画的关系一样,要求彼此协调统一。

所以,中国国画画面中的款题、印章也是画的一部分,构成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李公麟《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2)《清明上河图》:<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2>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