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元部分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和宋元时期的主题宴会

隋唐五代和宋元时期的主题宴会

这一时期是中国主题宴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经济的强盛使得饮食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宴会中使用的各种器物较以前相比更为进步,菜食酒水更为讲究,宴会的名
目更加繁多,宴会的情调和气氛性更强。

如唐中宗时,宫廷中有一制度,即大臣拜官后照例要献食天子,名叫“烧尾”。

韦巨源在公元780年“尚迁书左仆射”,故举办了“烧尾宴”。

“烧尾宴”食单中记载的菜点有58种,品种非常丰富,而且此类菜点的命名都非常讲究。

同时,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具有情趣性的主题宴会,如村宴、乡宴、婚宴、家宴、船宴等,都以其别致的情趣取名。

宋时有许多规模巨大的主题宴会,如西湖游宴、宋皇寿筵等,宴会的铺设华丽,人数众多,菜点丰盛,席间有歌舞等娱乐节目助兴。

还如南宋周密载《武林旧事》中记载,宋高宗赵构驾幸河郡王张俊府,张俊以盛宴接待,名曰“御宴”,宴会中有海陆珍肴佳馔、各式蜜饯点心、时令鲜果二十盘等,而且烹调方法颇为讲究,讲究食品菜肴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记载过“集英殿宴金国人使”的宴会情景,书中写道:“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油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等,看食:髓饼、白胡饼等”,食单中体现了当时国宴的规格和内容形式,并且针对金国人的饮食文化习惯,所选的菜肴、点心都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宴会设计中已有一定的“客人主导意识”。

5-五代宋元

5-五代宋元
插入写生珍禽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徐熙 (1)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江南名族, 终生不仕,性格放达、情趣闲逸,擅长以粗笔浓 墨写江湖汀花,野竹、果蔬、虫鱼、略施杂彩, 不隐笔迹,有“落墨花”之称。代表作《雪竹图》 徐熙作品主要取材主要是江湖田野的汀花、野竹、 水鸟、昆虫、蔬菜、药苗等等,具有质朴精炼、 “清新洒脱”的风格特点,因此有“徐熙野逸”之称。 (2)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 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在画法上他 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 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赋色。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 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梦溪笔 谈》)。
插入雪竹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何为徐黄异体?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黄筌作品以富丽工巧见称,徐熙作品创“野逸”风格, 他们打开了以后水墨淡彩和水墨花鸟画的先河,“徐黄异体”主要体现在师承关系不同、题材 不同、表现技法不同、格调不同。黄筌和徐熙的作品无论在取材上或是形式风格上,都有 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他们的不同经历和不同的生活感受所决定的。
插入重屏会棋图图片,请看最后一页PPT
《韩熙载夜宴图》 (1)作者、朝代、背景、原因(2)内容(3)艺术特色(4)总结 (1)《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之一,该长卷描绘的是南唐 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宾客的生活场面,真实地记录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 色的夜生活。韩熙载长于文学,颇有抱负,由北方前去投靠南唐政权,然朝廷内部相互倾 轧,无以施展政治才能,后主李煜时,国势衰微,其被擢升为相,但此时的他对南唐政权 的前途已经完全失望,故生活奢靡放荡,流连声色,藉以逃避被任用。此画就是顾闳中奉 南唐后主李煜之命潜入韩府观察,目识心记而创作的作品。 (2)全画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5个段落,自右向左展开,第一段 描绘韩熙载与宾客凝神倾听琵琶的场景;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跳“六么舞” 击鼓伴奏的情节;第三段描绘韩熙载与诸歌舞伎休憩的场面;第四段描绘韩熙载欣赏歌舞 伎奏乐;第五段描绘夜宴结束送别时,韩熙载伫立、沉思,静观宾客与歌舞伎调笑言欢之 状。全卷以连环画的形式步步展开,疏密聚散把握有致,有始有终,极具整体感。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

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五代宋元花鸟画欣赏玉堂富贵图轴五代南唐徐熙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徐熙款,但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南宋-元代的作品。

丹枫呦鹿图轴五代后唐李赞华台北故宫博物院丹枫呦鹿图轴五代后唐李赞华台北故宫博物院旧题五代人画,据考证,这种画风接近北宋时期的西域绘画风格,当为辽代作品。

北宋文献中有著录李赞华的千角鹿图一套,由辽主赠送给北宋皇帝,是图与著录中李赞华的风格接近,很可能就是其传世作品。

山鹧棘雀图轴五代后蜀黄居寀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是黄氏传世唯一真迹。

代表了五代北宋初年黄体花鸟画的最高成就。

经北宋内府收藏,宣和画谱著录。

雪竹图轴五代南唐徐熙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为吴湖帆旧藏,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

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

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唯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

双喜图轴北宋崔白台北故宫博物院崔白的作品传世仅有3件,此件作品的艺术水平最高。

崔白是北宋中期具有改革意义花鸟画家。

这件作品是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

墨竹图轴北宋文同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时期,苏轼和文同的墨竹最为世人所称道。

此为文同传世唯一真迹,且艺术水准是其他画家所无法超越的。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东京国立博物馆赵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以墨骨法著称于世。

赵昌目前没有可靠的作品传世。

这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赵昌的风格,但年代已经在南宋中期。

腊梅山禽图轴北宋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是画院画家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北宋后期画院工笔花鸟画的最高成就,无论从技法,意境都是南宋和明代宫廷画家所无法超越的。

芙蓉锦鸡图轴北宋赵佶故宫博物院此图与上一幅是同一套作品,但并不出于同一人之手。

画家用笔极其沉稳,设色艳而不俗,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了锦鸡刚落到枝头的动态世界,技法高超,应该出于画院高手之笔。

红蓼白鹅图轴北宋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同样为北宋画院的作品。

五代十国宋元

五代十国宋元

内容
目的


1、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控
1、中书省(中央,管 辽 为 制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
直接管辖腹里) 和行中书省(地方)
辖阔了 的加 封强
了国家的统一。 2、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
2、宣政院(西藏)
建 中 得到保障,这是继秦朝郡县
3、澎湖巡检司 (台湾)
4 、宣慰司(土司)
国 央 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
5、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江南大量种植粟和麦;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越南)占城稻的引进,并传播到江淮地区
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 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
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 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大增加。
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 纪,淘汰老弱。
作用: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 的实力,为后来的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从960年到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 宋朝分为两段,从960年到1127年,是建都 在开封的统一王朝,北宋,后来被金朝灭 亡了。从1127年到1279年,是建都在临安 的南宋,也就是今天杭州的偏安王朝,后 来被元朝灭了。其实由赵匡胤创建,赵构 重建的,都叫宋朝。杭州在南面叫南宋、 开封在北面北宋是后人为了区分开来。
家 集 次重大变革。
进权 行,
3、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 对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一
效 地 级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 的 域 一直保留到今天。

、 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的经 济中心。
封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 建 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
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

五代宋元

五代宋元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李公麟:《五马图四:照夜白》
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四茶贩在
斗茶图
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 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 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 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 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 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 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 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韩熙载夜宴图》
总的来说,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 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 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 风貌,基本能够代表五代人物画的最高 水平,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 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宋代人物画画家及其作品
武宗元的宗教画
全画结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
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听乐,观 舞,歇息,清吹,散宴。每段以屏 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 使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刻画
韩熙载在画中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
等频繁出现,但各自的形象却十分统一:他 形神不改,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焚。 尤其是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笑语喧 哗的气氛更是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 无聊的精神状态。总之人物刻画尤为深入, 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 文 苑 图 》 局 部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单元17(五代宋元考古:宋代)
北宋东京城平面实测图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2
北宋东京皇城平 面实测图
北宋皇城遗址发掘现场
《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城门(左) 与仿建的城门(右)
2.南宋平江府城 -苏州。北宋末年开始为平江府城,在唐城 基础上改建。今旧城大体沿袭南宋苏州府, 保存了一南宋绍定二年(1229)线雕的 《平江城图》。 -遍布河渠(“东方的威尼斯”),河、街 平行。“前街后河” 。 -城中部有子城,也环以壕沟,全为砖砌, 属地方衙署所在地。

白沙宋墓
-河南禹县白沙 镇发现的北宋 末年(元符二 年,1099) 赵大翁墓是此 类墓葬中最豪 华者。
-前后二室,前 室方形,后室 六角形,有复 杂的仿木构结 构。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6
第 2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 3号墓墓室结构透视图
第三号墓南壁上部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8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3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4
奉节绍圣四年向氏夫人墓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5
安丙M1青龙
安丙M4伏听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6
安丙M4表演俑、M2侍女俑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37
宋墓特点 -大型墓较少,中小型墓无明显等级差别 -壁画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随葬品少(与当 时流行纸明器有关) -北宋中期以后,城镇附近出现大批贫民墓、 火葬墓(如开封附近的漏泽园),反映了 城市下层人口的增加。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本次展览中的元代作品,有一幅颇为经典的反例作品: 盛懋的《山居纳凉图》。高居瀚先生并不主张将这幅 作品归入文人山水画中去。尽管此图所展现的母题是 文人化的。高居瀚先生对此举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反 例:盛懋山中人物过于突出,这流露出盛懋的一种心 态——不是文人出身却热衷于模仿文人绘画,最终只 能在母题上模仿形式,而无法在内涵上将精神体现。
卷轴—— 册页——册页,在唐以前,书画都以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 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 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 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 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 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五代宋元分别在什么时间,有哪些画家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起止
都城
梁907- 汴梁
923 唐923- 洛阳
936 晋936- 汴梁
947 汉947- 汴梁
950 周951- 汴梁
960 960-1127 东京
1127- 临安
1276 916-1125 上京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塘 刘知远 郭威 赵匡胤 赵构 耶律阿保机
唐朝画,色彩浓厚。图中人物所穿的衣物,不仅颜色鲜艳,更是有极细微的 花纹,若隐若现。
赵佶还有一幅画《五色鹦鹉图》,又叫杏花鹦鹉图。这个赵佶信奉道教。五, 是道教一个重要数字,比如五行;杏花,道教吉祥之花。仙人住的地方有杏花。
画家
董源,范宽,李成,北宋初年三大家 赵佶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元)1.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2.主户和客户唐、宋户籍均有主、客户之别。

唐朝主户指土著户,客户指外来户。

北宋主户分为官户和民户,官户是品官之家,不负担国家赋役,另立户籍。

民户是一般人家,分为五等,都是有常产之人。

客户指无田无牛的佃农。

主户之中一、二、三等户是地主,四、五等户是自耕农。

自耕农的主户和佃农的客户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宋代主要的劳动者,也是主要的剥削对象。

3.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宋元部分重点:民族政权的并立及民族融合;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点: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友好交往。

知识体系:知识点及高考考点具体为:(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中央集权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元朝的灭亡(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方法及技巧:应注意两点:(1)运用以人带事法或以事带人法整理知识线索,进而划繁为简、划难为易;(2)利用比较法记忆历史,通过各个角度的比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复习清单: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评价:(1)削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得兵权,组编禁军,集中军权;(2)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集中行政权权;(3)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经济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批、核准,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造成了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的隐患。

2.“蕃汉分治”制度的推行与实质: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需要,辽朝的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其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3.澶渊之盟:北宋在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主动议和,作了大量让步,以大量岁币换取和平。

这个条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但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4.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一)财政危机: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冗官、冗兵、冗费,加上每年要送给辽和西夏大量银绢,政府财政极其困难。

(二)政治危机: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三)民族矛盾导致的危机:辽和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在战争中消耗巨大,积贫积弱局面加剧。

5.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与结果:主要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结果:在新政的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反对派进行攻讦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就失败了。

6.王安石变法:(1)变法的开始:由于统治危机的加深,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继续高涨,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2)主要内容(详见课本)(3)变法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

(4)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动摇,不久又死去,使保守势力重新得势。

7.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危机;(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4)王安石使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8.元朝统一的作用和影响:(1)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奠定了此后六百多年国家的统一格局;(2)促进了个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元朝的统一,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5)对蒙古族来说,元朝的统一,还推动了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9.宋元文化成果:(1)科学技术(一)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二)建筑技术的提高:李诫的工程专著《营造法式》(三)沈括和郭守敬:宋元著名科学家(2)思想与书院(一)理学:以朱熹为代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二)书院的兴起:适应了动荡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文学和戏剧的成就(一)宋词:是两宋文学的主流,词人和词作众多,群星璀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陆游的诗:诗中包含了一股气吞山河的爱国感情。

(三)元曲:可以分为元杂剧和散曲,关汉卿最为杰出,其剧作《窦娥怨》,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是元剧的杰出代表。

(4)绘画艺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汴梁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部分重点: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没落。

知识体系:知识点及高考考点具体为:(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2)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和西藏地区的关系;改土归流;台湾府的设置;清朝的疆域(5)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6)明清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复习技巧:本单元应注意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基本规律的总结归纳。

1.《大明律》的制定、特点与实质:制定:为了汲取元末法制松弛的教训,朱元璋重视法度建设,在他统治期间,制定了《大明律》。

特点:(1)对直接威胁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2)增加了经济立法;(3)以严法整饬吏治。

实质:是封建君主意志的体现,目的是极力维护皇帝独裁的专制统治。

2.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与评价:特点:(1)考试内容狭隘化,命题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中,各级考试专用儒家经典上的文句处题不许越雷池半步;(2)答题格式八股化、死板化,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评价:(1)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利于培养封建官吏和忠顺的封建臣民;(2)导致文风日下,将教育和知识分子引进了死胡同,扼杀了文化的生机;(3)科举考试规范化,考官有相对固定的评卷参照。

3.八旗制度的性质与作用:八旗制度的性质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伐、组织生产三项职能;八旗制度把分散的女真各部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机体,对于女真的统一、满州的形成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是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废除了人头税,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进一步减少,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加。

影响: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出现。

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由于沉重的封建剥削,农民极端贫困,社会购买力很低,市场不振;封建剥削的资金流向农业,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约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国家广设关卡,对商品征收征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封建国家实行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影响手工业发展。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明清商业新发展的表现:(1)国内市场扩大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较大的商贸城市几十座;(4)商品经济延伸到农村,特别是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7.明清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对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生物分类学的经典之作,曾被译为多国文字。

(二)徐光启的《农政权书》:这是农学著作的集大成者,其中吸收了西方的科技成果。

(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徐霞客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石灰岩地区溶蚀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的人,早于欧洲金两个世纪。

(四)宋应星的《天公开物》:“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

8.程朱理学盛行的原因与主张: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1)“心外无物”;(2)“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9.明清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张:(一)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1)批判孔孟儒家思想,反映出强烈的反传统、反教条的精神;(2)批判程朱理学,揭露了理学家的虚伪,这是要求个性解放的表现,代当时独树一帜,引起轰动。

(二)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倡“法治”,反对“人治”;(3)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反映了明清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

(三)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1)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2)反对君主专制政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3)认为亡国和亡天下不同。

(四)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1)具有唯物主义观点;(2)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具有发展的观点。

10.《四库全书》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封建统治者提倡文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而且对以往学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保留了大量古籍,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由重要贡献。

11.清朝的闭关政策:(1)实行原因:防止沿海人民与外来势力结合,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影响: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