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文献综述】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

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五四”时期,兴起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女性自我意识大觉醒。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家群。

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表现出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象。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之后所产生的精神危机。

丁玲的作品表达了一种超前的女性主义观。

前辈学者对小说中的进步女性观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方向切入:一,对作者丁玲生平际遇及其思想渊源进行探究,从而推导出丁玲早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女性观,不是虚幻的产物,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据。

如茅盾在《女作家丁玲》所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求。

追求精神和肉体相统一的爱情。

弄清当时思想潮流的趋势及其基本特征,弄清丁玲对于这一潮流的真正态度,她表达的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独特的女性观,以及她以何种方式与之发生关系,对于丁玲早期作品的研究,意义重大。

丁玲的早期作品以女性心理独白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女人的身份写女人,细腻、委婉,却不乏热情。

就像丁玲在《丁玲文集》中说:“因为我自己是女人,对于女人的弱点,比较明了一点。

”丁玲善于心理描写,表现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与她本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

她从小寄人篱下但由于母亲的勤奋与努力,她基本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发愁,四处求学也丰富了她的人生历练。

这一切造就了丁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

丁玲自己总结道:“我那时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走入孤独的愤葱、挣扎和痛苦。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丁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她在早期作品中,以细腻敏感的笔触,刻画了一群知识女性形象。

从梦珂到莎菲,再到伊萨等人,真实的再现了20世纪三十年代,走入社会的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寻找生活出路,虽有抗争却屡受失败,因而迷茫无助的历程。

本文主要以作品《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论述丁玲早期文学创作中知识女性的形象特征。

一、追求个性解放,富有反叛精神。

梦珂是丁玲创作出来的第一个知识女性。

她怀着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农村来到上海求学,然而在三年级时,她因怒斥调戏女模特的教员而被迫离校。

一个乡下女生,完全可以压制内心的愤慨,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恶行置之不理。

但富有正义感的她,看不惯并且敢于横眉冷对,反叛精神跃然纸上,突显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的正气、骨气、志气。

离开学校的梦珂来到姑母家里,可她很快发现,这个看似文明的资产阶级家庭,也是一个充斥着丑恶和欺骗的牢笼。

虽然能得到物质上的享受,但个性、人格、自我的价值在哪里呢?尤其是她为之付出感情的二表哥,表面温情脉脉,是“真正的”文明人,实质虚伪。

看不惯庸俗的梦珂,毅然离开了姑母家。

走入社会的梦珂,为了生存选择当一名电影演员。

在纸迷金醉的大上海,梦珂用她的隐忍适应着周围的粗俗。

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该跳出这个火坑,却还是选择留下。

这和她个性强烈是分不开的:她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因此不向姑母借钱;接受大城市文明熏陶的她,更是不愿再回到落后的农村。

从学校到姑妈家、再到社会,环境一个比一个恶劣。

我们看到梦珂从正义勇敢、敢于反抗走向接受、隐忍,直至随波逐流。

在繁华的上海,她无疑会最快接受到文明的洗礼,可她的个性解放、反叛精神只是个人意识,她最终敌不过整个社会的黑暗,为生活所迫去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演员。

从这一点看,梦珂形象的现实意义更强,当代中国的广大妇女,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为青年女性,特别是农村知识女性提供了广大的就业空间。

一大批知识青年离年农村,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作者:陈思蓉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1期摘要:在丁玲的创作中,塑造出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丁玲小说;女性形象;探讨在1928年,丁玲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当时的文坛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后,她塑造出了大量孤独、叛逆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其女性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但是都有共性。

一、现代知识女性认知个性的觉醒丁玲的作品大部分中没有优雅唯美的情调呈现,其创作的作品中刻画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莎菲”女士更是在心灵上承受着时代苦楚伤痕的青年女性的代表人。

“莎菲女士是‘五四’之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爱情上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这是矛盾给出的形容评价,中岛碧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曾这样说过:在关于年轻男女的情感上,丁玲表达的内容比起当时不论男女中任何一位作家都要精辟和有劲。

更加说明,丁玲在小说中大胆描写女主人公探求爱意义及向往恋爱自由,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是第一位女作家提出这样的言论。

他还表明,丁玲是近代史中第一个以明确提出人们的关系及女性的本质存在的意义问题的女作家。

在说明这些问题时,她既没有从平时的政治妇女得到解放,又没有在社会中妇女得到应有的权力中体现,对于这些问题她自身也没有完全认识到,只是具有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和感性的解放。

对她的评说尽管各有不同,但这也足以说明丁玲是以最为新颖的角度来塑造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主人公内心的苦楚和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现代女性仿徨与苦闷的心理揭示《在黑暗中》是丁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其中包括《梦坷》、《莎菲女士的日记》、《在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四篇比较有名的作品。

“黑暗”充分说明了莎菲对城市、对社会的痛恨之处。

莎菲不断搬迁住处,她认识的男性不仅庸俗而且市侩,所有的感情都是虚情假意,存在的爱情是那么的虚伪,面对这样的环境,女性的存在就是一种痛苦并且没有自由的,这样环境的存在就会使自我意识反思减弱,让人们对自身进行自我审视,扩大了精神开发成长的空间。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陆 萍 以及 土 改 时 期 美 丽 可 爱 的 黑 妮 。

分 子 的苦 闷 、 徨 、 求 、 灭 和 近 乎 绝 望 的 复 杂 心 路 彷 追 幻 历 程 。 如 果 说 《 珂 》展 现 了 一 个 追 求 新 生 活 的 青 年 梦 知 识 女 性 被 社 会 逼 上 绝 路 的经 过 , 么可 以 说 , 莎 菲 那 《
具 有 真 正 女 性 内涵 的 女 性 形 象 。 关 键词 : 丁玲 ; 说 ; 性 形 象 ; 作 历 程 小 女 创 中 图分 类 号 : 0 .2 I 7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72 (0 1 0 0 3 0 0 3 0 0 2 1 )2— 0 7— 5
陈 娟
2 50 ) 2 0 2 ( 州 大 学 文学 院 , 苏 扬 州 扬 江 摘
要: 丁玲 小 说 中所 塑 造 的一 系 列 具 有 代表 性 的 女 性形 象 是其 小 说 创 作 历 程 发 展 的 反 映。 从 “ 菲 女 士 ” 期 、 莎 时
“ 左联” 时期、 延安时期、 土 改” “ 时期 四个 不同时期对小说 中的女性形象进行 阐述 , 以深 刻 了解 丁玲 小说塑造 的一批 可
同的特点 , 期塑造的 孤独 、 闷 、 徨 的梦珂 、 菲 、 早 苦 彷 莎
杀 中 , 陷 入 了 更 深 的 痛 苦 之 中不 能 自拔 。 梦 想 破 灭 她 的 打 击 , 莎 菲 由不 顾 一 切 地 追 求 爱 情 转 而 怀 疑 爱 情 , 使 甚 至 怀 疑 人 生 的 意 义 和价 值 , 后 发 出 了 痛 苦 的 绝 叫 : 最
第 2 第 2期 6卷 2 1 年 4月 01


丁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分析 - 副本

丁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分析 - 副本

丁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分析摘要:丁玲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中具有杰出成就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作品中影射时代气息,富有个性的女学生形象冲击了人们的感官,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丁玲的女学生形象的成因分析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对于丁玲作品的女学生形象也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整理。

关键词:女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人物性格一、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女学生形象。

“女学生”一般是指在学校学习的女子。

这一名词的产生是由于西方民主自由先进思想的传播并且日渐深入人心的原因所造成的产物。

它一般暗指新女性以及新的都市生活,折射着新的时代面貌。

因受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少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都或正面或侧面的提及到女学生形象。

只是在作品里提及的女学生形象褒贬不一而已。

在沈从文的笔下,女学生形象是在乡下人的叙述中侧面反映出来的。

如在《萧萧》中的“祖父”认为女学生不知冷暖饥饿,只考虑自己生活的惬意的认知那样,这不仅代表了“祖父”的观点,而且代表了大多数乡下人对女学生的观点。

[1]这种把女学生形象的含义扩展到整个城市的生活,究其原因之一是他想从侧面让读者看到都市奢靡的生活和乡村贫困朴实的生活及城市思想先进和乡村闭塞愚昧的这两种现象的鲜明对比,同样也暗含着作者对新产生的人物群体持有怀疑批判的态度。

[2]从这里可以看到,一部分作者刻画女学生形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借女学生暗指都市生活及他们对于城市这种“自由潇洒”生活的怀疑和否定。

而冰心笔下的女学生形象一般蕴含着作者内心对女学生的希冀。

她所希望的女学生形象是内外兼修,自洁自爱的一种形象,而不是成为都市欲望下的牺牲品。

[3]在丁玲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涉及女学生的人物角色。

在众多描写女学生形象的小说中,丁玲作品中的女学生形象无疑是当时的佼佼者。

其作品中的女学生形象与丁玲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从她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女学生作为一种当时的社会概念在那一时期的形象发展和演变。

丁玲,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中具有杰出成就的女作家。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摘要:丁玲是一位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女性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赋予女性叛逆的性格及反抗精神,以此展现出女性追求人格尊严、个性独立,与封建传统社会抗争的意思,进而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

在欣赏丁玲文学作品时,通过对女性主义进行鉴赏,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丁玲作品的价值。

关键词:丁玲;文学作品;女性主义前言丁玲是著名的现代知名作家,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丁玲的作品也被称为是女性文学,丁玲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细腻的写作方式,将女性意识的苏醒形象的展现到了读者面前,让读者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女性坚强的一面。

1.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特点丁玲在写作的时候会通过女性意识觉醒来突出女性自身美,所以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都会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强烈的追求。

不管是深陷苦海的贞贞还是莎菲,她们都是追求自身价值和独立的典型形象。

丁玲笔下女性的个性为豪爽浪漫,通过这种个性形象的展现她们的精神面貌和灵魂,并且丁玲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出于同社会环境相冲突的立场中或是对立的立场中,这种强烈的对比能使得女性人物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得到有效诉讼。

丁玲在小说中充分的展现女性的毁灭和挣扎等,在作品中一气呵成那些女性遭遇的苦难以及沉浮等,如,陈老太太苏醒的民族意识、贞贞对传统禁锢思想的挣扎和黑妮转向另外一个阶级立场等,她们的举措均表明女性在备受摧残中坚持的尊严和坚韧的挣扎品质,绝对不是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的生活下去,不敢同境遇和传统思想相抗争。

丁玲在小说中创造的女性主要是对她们情感历程的描述,写作的方式为虚写或者是通过人物潜意识心潮起伏,通过这一方式将人们的情感心态进行很好的反映,虽然这种方法表现的较为含蓄,但是很强烈。

剖析传统文化背景下人物心理状况为丁玲创作的切入点,写作的时候通过她自身独特的语言和视野等深切思考女性生命,并用自己的笔让世人知道女性生存状态,使得女性原本的生命状况得到充分还原。

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女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奠定了丁玲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悲剧女性形象——莎菲。

从文学价值角度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本文的自我意识所强调的个人主义。

从封建伦理道德中初得解放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常把个性解放作为与传统斗争的利刃,这次亦不例外,但是,丁玲在这里体现出的女权主义却是前人所不可及的。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日记这一形式,从而正大光明又不会令人感到突兀地进行着自我剖析,“我”是全文最多见的主语,这种第一人称与日记的结合使个人思想意识得到了空前广阔的表达空间。

首先来看,丁玲女权主义的表达,看到爱着莎菲的苇弟哭,莎菲的第一反应是快感,她说“自然,我是不能付一点责,一个女人应当这样。

”;吻了心爱的凌吉士富于诱惑的红唇后,莎菲会因其内心的猥琐将其一脚踢开。

“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法让他自己送来。

是的,我了解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身上。

”这应该说是当时女性主义的一个有力宣言。

虽然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待,不得不说莎菲所体现的女权是一种不完全的女权主义,她还没有亦舒笔下那些世俗却不庸俗的女子们强有力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依旧将男性,而不是自己的修养、事业和生存作为大部分目标。

当然,这同时也是当时时代特色的一个体现,刚从三纲五常中渐渐解脱的女性自然无法完全摆脱千年来迫不得已对于男性的依赖,莎菲能提出征服代替服从讨好,已是丁玲进步思想的一大体现了,是恋爱观解放的呼吁和显现。

另一方面,对于苇弟的爱和带给苇弟的痛苦,她采取的事不关己的态度,虽说谁喜欢自己与自己无关,但是,苇弟对她的感情总是维系在她的不表明心境不愿脱离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女权又似乎有些过分压榨,不过,莎菲所表现的对自己的维护其实就是对女权的维护,其中的时代进步意义不可抹杀。

另外再来看自我意识中的悲观与理想化的交织结合,“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她把寻找新的不快活当成生活中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透露着一种深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莎菲的悲观,是具体化的,但其实也是抽象化的,这是人物人格与时代的悲观融合了的大悲。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李艳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丁玲小说中的女人,既不同于冰心笔下的圣母和冯沅君作品里的闺秀,也并非庐隐故事中的痴情弱女子和凌叔华小说中走不出旧生活阴影的小太太,而是敢想敢做的激情女性,勇于追求新的生活。

不过,由于社会的黑暗,她们在社会上往往碰壁,因此,又感受着寂寞与苦闷。

、关键词:丁玲女性人物形象一、叛逆又痛苦的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在现实的原型中,我们可以从丁玲的身上寻找到莎菲的影子:例如在1927年冬天,丁玲结识了冯雪峰,并且立即爱上了冯雪峰。

丁玲这样回忆:“他生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

他是一个乡下人的典型,但在我们许多朋友之中,我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文学天才,我们谈了许多话,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

”与胡也频相比,冯雪峰显得成熟很多。

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后来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段日子。

结果胡也频首先坚持不住,返回上海向沈从文诉苦,沈从文告诉他夫妻应该怎样相处,胡又回到了杭州。

最后是冯雪峰黯然离开杭州,丁玲和胡也频和好如初。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挖掘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她的内心是寂寞的、空虚的,而为要摆脱追求失败后的更深的寂寞和空虚,步履就显得更为沉重。

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

首先莎菲善良果断,面对苇弟的求爱,她从不欺骗和玩弄他,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因此她毅然地拒绝了苇第;其次莎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她勇敢地从家庭中走了出来。

的确,她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但她并不以此自豪,而是“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最后,莎菲又异常苦闷沉沦,她常常意志动摇,甚至借酒浇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选题报告学院: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论文题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来源:丁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是对五四思想的表现,是20世纪女性成长的日记,通过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时代的变化发展。

看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事。

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丁玲,我们看到她的女性形象个性是那么的鲜明富有个性。

我们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哀和觉醒后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看到五四以后女性的成长。

论文题目研 究 领 域 状 况丁玲的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的作品大多给我们呈现的是20世纪的社会进步女性。

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她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她创作的变化。

她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对五四以后的女性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引起人的共鸣。

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 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那些知识女性的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我们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

文学可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丁玲就是个很好的社会记录者,她用她的笔她的文字记录她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

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时代特征且个性鲜明的进步。

如梦珂,贞贞,杜晚香,这些都是丁玲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

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那个在压抑中寻求解放的年代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丁玲是20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世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时代进步女性。

我们从她对梦珂到贞贞再到杜晚香的描写来看,她所想表达的是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的思想。

一、引言二﹑分析丁玲的作品(一)概括丁玲写作的三个时期(二)丁玲的笔下的女性多是时代的产物(三)丁玲是女性作家,她的笔下多是对女性形象的探讨三、对丁玲人生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代表进行分析(一)早期叛逆中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代表—梦珂(二)中期矛盾中解放自我的女性形象代表—贞贞(三)后期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代表—杜晚香四、结语主要参考文献[1] 吴丽娜吴虚兮.丁玲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2] 杨桂欣.观察丁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3] 宗诚.风雨人生丁玲传[M].北京:中国工职出版公司.1988[4] 李辉.丁玲自述[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5] 盛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纵横谈[M].北京:九州出纳社.2004[6] 尤金.玲珑人生[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7] 丁玲.我的生平和创作[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8] 丁玲.丁玲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9] 钱荫榆.丁玲小说当中的女性自我意识[j].文学评论丛刊.1998[10]袁良骏.论丁玲的小说[J].社会科学,1985,(4):第173-188页摘要内容摘要: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在早期,她们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追求自我,表现出对现实叛逆的一面,但她们终究难逃命运的安排,如梦珂;在中期,为了革命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但她们也矛盾、痛苦,如贞贞;在晚期,女性真正走上了自我解放、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阶段,她们坚韧勇敢、立场坚定、无所畏惧,是新时代女性的光辉形象,如杜晚香。

丁玲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她创作的变化。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思想变化AbstractDing Ling’s female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In the early days, they in the May 4th Move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ursuit of self, reality show on the rebel side, but they eventually escape the fate, for example Meng ke; In the interim, self sacrifice to revolutionary female image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 But they also conflict, pain. Like zhenzhen; in advanced, women walked up truly self liberation, to take control of their own destiny in stage, their brave, tough stand firm, be fearless, is a new era of women's glorious image, Such as Du wan xiang. Ding Ling's own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combined, Ding Ling shows its growth and her creative changes.Key words: DingLing Female image Female consciousness Changes in thinking目录选题报告 (1)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1)引言 (1)一﹑早期叛逆中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分析—梦珂二﹑中期矛盾中解放自我的女性形象分析—贞贞三﹑后期集体主义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分析—杜晚香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郑重声明 (11)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汪素娟引言丁玲,20世纪最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

在1927年,她以处女作《梦珂》登上文坛,开启了她以后辉煌的文坛大门,她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以后的一代五四进步青年。

她自《梦珂》之后,又陆续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杜晚香》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从这些小说中,我们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早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的女性形象是那些可以不顾世俗偏见,勇于逃脱旧社会对她们的束缚;后来因为接触到革命,她笔下的女性又多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解放区女性;而到了晚期,她的作品则更多的事蒙上了一层政治的影子。

所以我们读丁玲的作品和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变化,就像是看一个时代人物画廊的纪录。

一﹑早期:叛逆中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丁玲早期的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她的作品不仅显示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促进了妇女解放的发展,较符合新文学的启蒙态势,而且其小说的女性形象更是引起共鸣,可以说是对旧社会旧女性意识的反叛。

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都是深刻的反映了她前期写作的主题。

《梦珂》中的女主人公梦珂这一女性形象,是叛逆的。

她拒绝了包办婚姻,她觉得她的人生不应该如此,所以她在追求着,逃脱着。

她从乡村逃到城市,从学校逃到姑妈家,最后又从姑妈家逃出来。

她经历了数次的逃亡,怀揣着对新事物新环境的向往,努力地逃亡,逃脱她所不喜欢的地方。

在小说的开头,在学校会对惨遭红鼻子先生羞辱的女模特伸出仗义之手,就让我们认识了梦珂这个叛逆的女性。

她敢于挑战代表学校教条主义的维护者,这本身在那个社会就是不被允许的。

她说:怎样那红鼻子当大众还没到的时候欺侮那女子,那女子骇得乱喊乱叫,怎样自己听见了跑去骂他,惹得那人恼怒了她,反在许多人前面去诬蔑她,虽说那许多同学都像很能理解她,但那无用,那冷淡,那事过后的奋勇,都深深的伤了她的心。

她真万分不敢再在那里面住下去。

无论如何得换个学校也比较好点。

在“女模特”和“男教师”之间的梦珂是相当清醒地意识到后者对前者的欲望和侮辱,所以她才会挺身而出,而结果是模特被撤换,打抱不平的梦珂退学,男教师继续教书。

学校过了两个月再请了一个姑娘替换上一个走了的模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梦珂的叛逆开始显现出来。

梦珂反抗了学校的肮脏,后来作为一个寄居者去住在姑妈家。

在丁玲的描绘下,我们看到一个初入姑母家,与之格格不入的梦珂。

那里的一切在她看来是那么的骄奢淫逸,富贵却空虚。

当表哥用一辆戴有车铃的马车略显招摇的载她到姑母家,当自己经过长长的庭院,感叹建筑的豪华,当自己被一种浓艳的香水香粉气紧紧的抱着的时候,当她睡在又香又软的新床上,一切精致的装饰,屋里那群漂亮又讲究的面孔,以及快乐的笑容,都仿佛是她所没有接触过的。

以前的她在乡下是自由的,随意的。

可来到着,她开始感到些不安,拘束。

这些都是和家乡和学校不一样的小世界。

她作为一个外来者,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

她是不安的。

去到姑母家的第一个晚上,她的一颗心事忐忑的和对外来未知充满迷茫。

这里的新环境扰乱了她,拘束了她,使她不得不勉强自己装样子,夹在一群男女中笑淡一切。

但是她却不觉羞愧得把眼皮也湿润,过后又不得不拿许多的“不得已”的理由来宽恕自己被压迫做出来的那些丑态。

在那里她学会了虚伪,杨小姐穿了一套新衣服,明明她觉得不好看,可是嘴巴上去虚假的说:“啊,美透了,美透了。

”在表哥表妹和她们的朋友陪伴下,一群男男女女,每天过着听戏,看电影,下棋,吃东西的悠闲无虑的日子。

渐渐地她开始变了,疏远了以前的朋友,远离自己的父亲和家乡的小山。

在姑母家,梦珂慢慢地从一个朴素的“女学生”转变为浮华的摩登女郎。

当她最好的朋友均珍因为一件奢侈的大衣而和她说了她几句,她却说“为什么一个人不应当把自己弄得好看点?享受点自己的美,总不该是不对吧!一个女人想表达自己的高尚,难道就必须得‘乱头粗服’去做商标吗?”这是她对好朋友不谅解的反驳,其实我们不也可以从她的话语里面读出她的进步她的叛逆,她的追求吗?是的,谁规定女性就得待在家,一辈子就操持家务,守着丈夫和孩子。

她们也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追求。

女人不一定是生来为家庭而活着的,而是可以自己走出家门,去看外面的光线美丽的世界的。

她会因为虚荣心而在表妹的怂恿下奢华的购物,并用自己仅有的钱请姑妈一家吃豪华大餐。

她开始习惯的享受表哥晓淞和谵明的追求。

在他们的种种示好的行动中沉溺其中。

以是当她无意间听到他们两人的私下对话,她知道她们对她只有身体上的肉欲的时候,她不想像大表哥和表嫂一样,一辈子都束缚在这样一个外表光鲜,内在龌龊的大家庭里。

她觉她看不到她所想要的爱情,她不想要那种虚假的家庭婚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