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 工厂layout布局设计

(最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工业工程工厂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简介 (1) 第一章基本要素分析 (4) 第二章物流分析 (9) 第三章作业单位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0) 第四章作业单位间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22) 第五章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合并.25第六章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8) 第七章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 (29) 第八章评价择优 (31) 参考文献 (32)

课程设计题目:减速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发现现有生产企业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的工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 1 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 通过对减速器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减速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内容与要求如下: 1 减速器厂物流分析。 2 减速器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3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相当于A3图样的坐标纸一张。 4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相当于A3图样的坐标纸一张。 5 减速器厂总平面布置图,A1图样二张。 6 评价择优选出最佳总平面布置图。 7 编写设计说明书,工作量不少于5000字。 注:为了便于书写,此说明书部分图表中作业单位用以下代码表示(按需要自行增减) 1——原材料库 2——铸造车间 3——热处理车间 4——机加工车间 5——精密车间 6——标准件、半成品库 7——组装车间性能实验室 8——成品库 9——办公、服务楼 10——设备维修车间 11——锻造车间 12——橡塑车间 4、原始条件:见附件 5、时间安排: 1)产品调查和工艺调查 2天 2)工厂平面布置状况调查1天 3)物流分析 2天 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5天 5)布置方案图 2天 6)编写设计说明书 2天 7)答辩 1天

工业工程从入门到精通

工业工程从入门到精i 工业工程简介: 1.工业工程定义 最具有权威性的和今天被广泛采用的美国工业工程学会(SIE )于佃9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评价。 《美国大百科名书》(佃82年出版)对IE 的解释是:工业工程是一个组织中的人,物料和设备的使用及其费用作详细分析研究,这种工作由工业工程师完成,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

和效率。 工业工程专家Philipe Hicks博士指出:工 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某种或几种产出,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工 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 条件下进行 从上可看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 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2.工业工程研究范围: 美国国家标准ANSI-294(佃82年修订版),把IE分为仃个分支: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含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含运筹学,管理经济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学);组织规划;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和发货等);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作业测定;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3.现代IE的基本工作内容及特点: 1)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完整版)工业工程基本知识点汇总

1, 简述什么叫生产线平衡? 依照流动生产线的工程顺序,从生产目标算出作业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结合,使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达到均匀,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法叫生产线平衡; 2,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现场改善? 1), 生产系统发生变更时; 2), 因技术的进步变化时; 3), 设计变更时; 4), 现状的工场布置效率低时; 5), 生产量常有增减时; 6), 现场必须移动时; 7), 新产品投入时 5,请说说作为一名IE工程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的创造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抽象化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经济性价值判断能力,理解人际关系能力,表现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等; 6.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宽放时间组成; 7.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8.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生产的合格品数量与标准产能的比值; 9.作业周期指的是加工对象从投入至产出所需要的总时间 10.通常作业的基本动作有:伸手,搬运\,抓取,放手,拆卸,安置,旋转,加压等 11.影响生产质量的因素有: 人员,机器,设备,方法,环境及材料等 12.通常产品投放流水线时主要依据工程作业流程图文件进行排拉作业; 13. ‘5S’管理中,5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4,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5.质量改善循环‘PDCA’指的是计划,执行,检查,矫正 16. ‘PTS’指的是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17,ISO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18, ISO-2000版体系文件包括: 质量手册/QM,程序文件/QP,作业指导书/OP,窗体/WI四阶文件; 19.ERP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20.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是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目的是合理配置企业的制造资源,包括财、物、产、供、销等因素,以使之充分

工业工程的意义

新时代IE的意义 重视改善,追求效果. 重视创新,追求成长. 重视整合,追求卓越. 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 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之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 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 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从上述的定义,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大概 。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 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 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工业工程又分传统IE和现代IE。传统IE是通过时 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IE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作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作为先进 手段,兼容并蓄了诸多新学科和高新技术。 日本对工业工程(IE)的新定义 日本IE协会(JIIE)成立于1959年。当时对IE的定义是在美国AIIE于195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义如下:“IE是对人、材料 、设备所集成的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为了对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同 时,还采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此后,根据AIIE的修改和补充,又在“人、材料、设备”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JIIE根据IE长期 (特别战后)在日本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应用,IE不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JIIE深感过去的定义已不适于现代的要求,故对 IE重新定义。其定义如下:“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

工业工程工厂设计知识体系100修订版

14级工业工程专业《工厂设计》知识体系 一、《工厂设计及管理》导论 二、《工厂设计及管理》基本建设前期工作 2. 工厂项目设计及管理的要求/特点(4分) (1)工艺性: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需要; (2)先进性:设备选型要求技术上先进; (3)规范性:设计必须规范,遵循有关法律、法规; (4)经济适用性:投资和操作费用合理,生产上方便、实用,尽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 3. 工厂项目设计的原则(6分) (1)符合经济建设的总原则:做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回收期短。 (2)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以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型工厂生产实际平均先进水平为宜。 (3)积极采用新技术,力求设计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4)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符合的原则,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5)食品类工厂还应贯彻国家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卫生、优美、流畅并能让参观者放心的原则。(6)设计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各阶段工作要有明确进度。 6. 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筑工程,如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设备的基础、支柱的建筑工程等; (2)设备(包括需安装的和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办公家具的购置; (3)设备安装工程,如生产、动力等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装置工程; (4)及固定资产投资相联系的如勘察、设计等其他工作。 8. 基本建设的程序指的就是基本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建设顺序是由基本建设进程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受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建设规律,按照科学的逻辑顺序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 11. 基本建设工作流程(14分) 项目建议书—→制作前期工作计划—→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审批—→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设计分工及实施(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修改初步设计、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分批交付施工图、选派工地代表。筹建单位:征用土地、设备材料订货、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安装准备、生产准备工作、人员培训。施工单位:施工安装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准备工作)—→施工安装总进度—→开工报告—→开工建设—→竣工—→验收、调试、试生产—→主管部门验收—→移交生产 13. 项目建议书的意义(5分) 项目建议书表达的是对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和投资意愿,项目建议书内容经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在编制前,首先要向有关部门反映立项的愿望并了解他们的意见,进行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产路线、进行厂址勘探、了解建厂条件、提出总图(Assembly Drawing)设想、估算投资费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然后正式编制项目建议书。 15.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5分) 是对拟建项目在工程技术、经济及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的研究。具体地说,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定建议中的若干项目实施备选方案,组织有关专家从市场营销、技术、组织管理、社会及环境影响、财务、经济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方案是否可行,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全部分析研究活动。 17.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6分)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 (2)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3)根据国家计划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4)根据可靠的地理、自然、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5)根据及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指标等。

工厂布局规划

如何做好工厂及车间的布局规划? A新建—全新建厂规划 B现成—现成厂房规划 C原地—原地大幅优化 服装企业近几年的趋势是从沿海向内地及国外迁移,原有老厂也按新的生产模式改建。在新建或改建厂房时,如何实现更合理的规划?规划要适应缝制类生产5年~10年的发展,能包含自动流水线、自动设备、物联网等在生产系统的布局,符合工业4.0的扩展架构,能适应未来的柔性快速生产。 一、新工厂规划的方法

二、现有厂房升级的方案 总体规划产能—工厂规划总纲,做什么产品,做多大的量,决定着规划规模,是工厂规划永远的第一手需求资料: 1、产品BOM料表—了解产品的构成,从产成品向前梳理 垂直整合策略—确认零部件自制的程度,对自制零部件生产需作车间规划,对于外购与外协件需确定仓储需求,而往往自制零件的车间规划比总装还要复杂 2、订单批量关系—“品-量”与“批-量”的分析,是大批量生产模式还是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生产模式将不同 2、生产工艺流程—确认生产工艺,规划作业单元 3、工艺环境条件—确定特殊区域环境防护 4、生产作业工时—作为资源测算重要参数,需确认 5、物料包装规范—用于制定物料仓库的存储方式 6、成品包装规范—用于制定成品仓库的存储方式 7、辅助配套需求—用于配套设施规划需求收集 8、优化建议汇集—客户自身提出的当前困惑、存在问题、规划建议或在期望在新厂中实现的想法。

三、工厂规划功能区划Step1-整体规划原则 Step2-资源配置测算 Step3-人车物流动线 Step4-厂区模块划分 Step5-建筑轮廓设定 Step6-精益优化方案 Step7-立体物流动线 Step8-楼层功能定位 Step9-建筑参数测算 Step10-参观路径规划 Step11-整体区划方案 Step12-建筑设计需求

工业工程综合课设

目录 1引言 (2) 2产品--产量分析 (2) 3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2) 3.1计算物流量 (2) 3.2绘制各零件的工艺过程图 (3) 3.3绘制产品总工艺过程图 (6) 4物流强度分析 (7) 4.1绘制物流从至表 (7) 4.2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8) 4.3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8) 4.4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 (9) 5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0) 6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13) 7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17) 8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18) 9产生工厂总体布置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19) 9.1改进原方案 (19) 9.2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19) 10对减速器铭牌铣削工序进行工作研究 (21) 10.1制定标准作业方法 (21) 10.2制定标准工时 (22) 11.本次课设小结 (25) 参考文献 (26)

1引言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设施规划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系统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现代化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厂布置设计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规划与布置,由于影响设计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大多数因素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常以物流分析作为其主要的内容。大多数的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设计软件也都是以物流分析为主,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作为现代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掌握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布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已成为必然。 工厂布置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问题。学习和掌握工厂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的工厂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系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它是一套初中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怕设计程序,并且为设施规划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运用效果良好。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巩固设施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提高综合所学知识创新性进行设计的能力。 2产品--产量分析 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可知,待布置设计的变速箱厂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较大,其年产量为100000台,属于大批量生产,适合按产品的原则布置,宜采用流水线的组织形式。 3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3.1计算物流量 通过对产品的加工、组装、检验等各种加工阶段以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过程各工序加工前工件单位质量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根据全年生产量计算全年物流量。具体计算过程如表3-1所示 表3-1全年生产量计算全年物流量

工业工程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科学能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强有力的工具,必然存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动因。概略地说,工业工程发展的动因在于三个方面,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成果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环境(或说经济形态),确切地说是商品经济所提供的社会发展环境。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与管理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多样化。这客观上要求必需存在着分析、设计、改善这些系统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因而本世纪初在生产力开始快速发展时,才产生工业工程。而科学技术成果如运筹学、统计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工程及信息技术都为工业工程技术体系提供支持和手段。商品经济提供了企业竞争的社会环境,谁做得更好,谁就生存、成功,否则就会消亡。这样客观需要提供竞争的武器。因而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像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工业工程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且收效甚佳。也可说工业工程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根据上述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应从本世纪初算起,起源于美国。泰勒(Taylor)和吉尔布雷斯(Gibreth)等一批学者应视为IE的创始人。从那时起至现在工业工程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孕育期:产业革命促进了大批革新项目,制造业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度增加。零件互换性(E.Whitney)和劳动分工(A. Smith),是促使大量生产成为可能的两个重要的IE观念。在德国兴起的标准化同样也是促进大量生产和工业化的重要IE成就。1832年,英国的Charles W. Babbage发表了《机械制造业经济论》(On the Economy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s),提出了时间研究的重要概念。管理的意识随着氏族的形成就已经产生了。工程的概念直到土木、机械、电气、化学四大技术在18、19世纪先后发展起来之后,才开始萌发。早期的工程原理首先是在土木建筑方面发展起来的,当时叫做民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二次大战结束40年代中期可称为奠基期。这个时期由于福特生产线的产生,生产系统从小规模的作坊式企业走上了较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制。由于电动机的产生与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原始积累结束将要快速起步阶段。恰恰此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需求工厂效率提高,因而工业工程得以诞生和发展。1910年,Frank Gilbreth和Lillian Gilbreth从事动作研究(砌墙实验)和工业心理学研究;1913年,Henry Ford发明流水装配线;1914年,Harry Gantt从事作业进度规划研究和按技能高低与工时付酬的计件工资制的研究;1917年,F. W. Harris研究应用经济批量控制库存量的理论。 F.W.泰勒(1856-1915),被誉为工业工程之父。通过著名的“铁铲实验”、“搬运实验”和“切削实验”,总结了称为“科学管理”的一套思想,其内容涉及制造工艺过程、劳动组织、专业化分工、标准化、工作方法、作业测量、工资激励制度以及生产规划和控制等问题的改进,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IE开创了通向今天的道路。 从1895年起,泰勒先后发表了《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等论著,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管理思想,主要是以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为主的工作研究理论。在本世纪初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科学管理既被管理者接受与采用,又被工人阶级视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而反对。这样在当时形势下人们提议将“科学管理”更名为“工业工程”。从这时起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纯技术型工程学科发展与壮大到今天。然而,科学管理并未由此而偏废。到本世纪30年代产生了行为科学,使科学管理与之相结合补充又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众多的现代管理理论。因而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工业工程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今天已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大学科体系,但又紧密相联,只不过功能不尽相同而已。 第二阶段:1911年美国Purdue大学机械工程系首先开设了工业工程选修课; 191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工业工程系;1920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 ,ASIE;后又成立AIIE),工厂中出现专门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这个学期我们上了有关工业工程的学科前沿讲座,这相当于是我们与工业工程这门专业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在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我们对工业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了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以及职能、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与特点、工业工程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也使我们对工业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使我们增强了对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信心和投身于工业工程事业的决心。正如Wayne C. Turner 在《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概论》中所说的那样,“工业工程正成为少数几个有巨大魅力的、用于解决未来高科技社会中复杂问题的行业之一。社会对于工业工程师的需求是强烈的,并且在逐年增长。实际上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这种供求不平衡明显高于其他工程和学科领域,并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长期存在。”下面我就从以上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的产物。各种工程学科早期阶段都是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开始的,实际工作者从自己或前人成功的经验中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并经过不断实践后加以归纳总结,才逐步形成某种理论。工业工程的发展也是从经验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 的,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弗雷德里克 .温斯格.泰勒是工业工程之父。1873年,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企业竞相引进新技术、开展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泰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他的企业管理的科学研究的。他认为当时的管理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工人缺乏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大大影响了效率。他致力于工作研究并系统地研究工厂作业和衡量方法且创立了“时间研究“。他通过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标准化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他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被公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是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动作研究”,即对人在从事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基本的动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省工省时效率最高的操作顺序。还有甘特,他的突出贡献是

基于CATIA的三维工厂设计

1 绪论 三维工厂设计的原理就是通过辅助设计系统,在计算机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工厂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循环滚动的设计和检查,以发现并修改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成分,最终建立一个完美的工厂模型,并从中生成平面图、详图、剖面图、立面图、料表等各种设计产品文档。这一理论是非常诱人的,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专业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此外,还要有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使用。它如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各个部件的运转以及部件之间的协调,都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CAD/CAM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工厂设计等工业工程领域的有力辅助工具。作为一个完全集成化的软件系统,CATIA以其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为工厂设计提供了完整的2D/3D 参数化建模,为用户提供了严密的无纸化工作环境,从而帮助用户达到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1.1 设施物流 当前,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现代制造业而言,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环节。合理规划企业设施的总体布局,实现工厂运输及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可以大大减少物流费用,对降低成本具有直接影响,工厂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改造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系统是由人员、设备、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构成,整个系统的效益即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应尽可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工厂布置设计就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工厂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

6 21世纪的工厂布局

NEXT GENERATION FACTORY LAYOUTS: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RECENT PROGRESS Saifallah Benjafaar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554555 Sunderesh S. Heragu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 12180 Shahrukh A. Irani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43210 December, 2000 Abstract There is an emerging consensus that existing layout configurations do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ulti-product enterprise an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factory layouts that are more flexible, modular, and more easily reconfigurable. In this article, we offer a review of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area of design of factory layouts for dynamic environments. We report on emerging efforts in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 developing alternative layout configurations, new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solution methods for designing the“next generation” of factory layouts.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describing efforts by the Consortium on Next Generation Factory Layouts (NGFL) to address some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consortiu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volves multiple universities and several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goal of the consortium i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layout configurations and alternative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designing flexible and reconfigurable facto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