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障碍
心理学对情绪障碍的研究与辅导

心理学对情绪障碍的研究与辅导概述: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对情绪障碍的研究和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情绪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辅导方法。
一、情绪障碍的定义和分类情绪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体验、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个体情绪的持续低落、过度焦虑或情绪波动不稳定等症状。
二、心理学对情绪障碍的研究1. 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障碍的发生与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认知角度的研究揭示了负性思维模式在抑郁和焦虑障碍中的作用,情绪调节模型则强调了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情绪障碍的发生和恢复有着重要影响。
2. 情绪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工具心理学研究者开发了多种用于评估和诊断情绪障碍的工具,如抑郁症状问卷、焦虑评估量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准确判断个体的情绪状态,为后续的治疗和辅导提供依据。
三、心理学在情绪障碍辅导中的应用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负性思维模式,调整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减轻情绪障碍症状。
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辅导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情绪调节训练情绪调节训练是一种帮助个体学会有效管理和调节情绪的训练方法。
通过教授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策略等技巧,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障碍带来的困扰。
情绪调节训练被广泛应用于焦虑和双相情感障碍等领域。
3. 心理教育和支持心理教育和支持是情绪障碍辅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通过向个体提供关于情绪障碍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绪问题。
此外,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也有助于个体减轻情绪困扰,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精神病症状学之情绪,欲望(需要)障碍

精神病症状学之情绪,欲望(需要)障碍精神病症状学之情绪、欲望(需要)障碍1、情感活动的重要性:情感活动是心理过程(即知、情、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生活中因为有所谓“七情、六欲”,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成为丰富多彩。
很难想象人类生活没有了情感生活,我们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首先回使我们想到的是机器人。
情感是一个联结,人与人的联结,没有人与人的情感联结,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精神健康的人会对周围事物抱有合理的态度和正常的内心体验,也就是会有正常的情感体验。
若是有着过强、过弱、不适切或歪曲的情感体验,就是心理状态不够健康的表现。
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限,就可以成为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
那么情绪情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总结到:{1}、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情绪好的时候,认知和行为执行得顺利,而情绪不好时就会受到影响。
{2}、情绪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语言与情绪对人际关系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
{3}、情绪是人类进化而来的,它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的作用。
但情绪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到底是多大呢?或者说它的支配作用有多大?美国心理学家鲍恩作了他的回答。
他认为在人类的调节系统中情绪是第一位的调节因素,智力系统是占第二位的,而情感系统是人类发展的最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占据第三的调节地位。
在许多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以及心理问题中都会出现情感问题或障碍。
但有一类被称为心境障碍的疾病是以情感障碍为原发和基本症状的一类障碍。
这也成为原发性情感障碍。
而由思维和行为等其他心理过程障碍所伴随的情感障碍,则都是继发的、是从属于认知障碍的。
2、情绪、欲望(需要)的一般心理学概念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或人的态度或体验。
情绪的字面上含义是指一种被激起的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含有以下三中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
情绪分类:{1}按需要(欲望、愿望)满足的情况可以将情绪和情感分为:满意情绪或情感(正性情绪或情感),它与趋向反应相关。
情感(心境)障碍

焦虑和激越 焦虑是常见症状, 焦虑是常见症状,许多患者焦虑 抑郁并存—共病现象 抑郁并存 共病现象 激越—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 激越 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 焦虑状态 易激惹
强迫现象
约1/3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 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 强迫观念多见, 强迫观念多见,强迫动作少有
认知障碍
抑郁性认知为特点
(四)心境恶劣障碍 持续性心境障碍 轻度抑郁 未达抑郁发作程度 有自知力 间歇<2个月 间歇<2个月 <2
病 程
间歇发作 交替发作 慢性躁狂 慢性抑郁
病 程
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持续时间:
平均) 躁狂发作 3月(平均 平均 平均) 抑郁发作 6月(平均 平均 慢性抑郁症:一次持续发作 2 慢性抑郁症:一次持续发作>2年 快速循环型: 次 年 快速循环型:≥4次/年
Luxenberger(1930) Rosanoff et al(1935) Slater(1953) Kallman(1954) Harvald and Hauge(1965) Allen et al (1974) Bertelsen(1979) 总平均
双卵双生 同病率 (%) 75.0 69.6 57.1 92.6 66.7 33.3 58.3 65.0 同病的双生子对 数/总双生子对数 0/13 11/67 4/17 15/55 2/40 0/34 0/52 39/278 同病率 (%) 0.0 16.4 23.5 23.6 5.0 0.0 17.3 14.0
病 因
(一)遗传研究 一 遗传研究 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寄养子研究- 临床表现 家系调查-寄养子研究- 家系调查 双生子研究-遗传模式分析- 双生子研究-遗传模式分析-连锁分 析-候选基因-基因组扫描 候选基因-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特征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特征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
它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患者可能会经历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特征。
一、躁狂期的症状与表现特征在躁狂期,患者情绪极度亢奋和活跃,伴随着以下症状和行为表现:1. 心境高涨:患者会感到异常兴奋、欣快和自信,表现出极度的情绪高涨,甚至超出正常情绪范围。
2. 话多且快:患者常常滔滔不绝地说话,语速很快,时而流连于自己的幻想和计划。
3. 精力过剩:患者活动量增加,几乎不需要睡眠,感到无穷的精力,过度活跃,常开展大量活动。
4. 冲动行为:躁狂期的患者常常表现出冲动行为,如不计后果的投入高风险活动、购买昂贵的物品或进行鲁莽决策。
5.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和疏忽,常常开始但不完成多项任务。
二、抑郁期的症状与表现特征在抑郁期,患者情绪非常低落和沮丧,常伴随着以下症状和行为表现:1. 情绪低落:患者表现出持久的、无法解释的悲伤和低落情绪,感到缺乏希望和兴趣,丧失对生活的乐趣。
2. 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的情况,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
3. 食欲改变:患者可能出现食欲明显减退或过度进食的情况,导致体重波动。
4.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过程减慢,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
5. 自我评价过低: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负面,并且过度自责和自责。
三、双向情感障碍的循环特征双向情感障碍的特点是躁狂期和抑郁期交替出现,且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定。
躁狂期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然后转为抑郁期。
这种情绪循环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四、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与表现特征除了躁狂期和抑郁期的症状外,双向情感障碍还可能伴随其他的症状和表现,如:1. 焦虑: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症状,如心慌、不安和过度担忧。
2. 自杀倾向:患者在抑郁期尤其容易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企图,需要给予额外关注和支持。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和情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和情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505768be53a580216fcfe26.png)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基本问题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人的情绪、情感总是和一定的刺激情景相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自我感受。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表情,比如面部表情、姿态表情等。
生理唤醒是指伴随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相互关系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某些时候统称为感情。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一)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关的体验,例如饮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能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常用来描述具有稳定的、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
(二)情绪带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而情感具有较大的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受情境的影响很小。
(三)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因此带有冲动性;情感的产生则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因而较少冲动性。
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区别,但是二者又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而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深含着情感。
三、情绪、情感在生活中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动机作用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适应性作用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而在成人的生活中,情绪直接反映人们的生存状况。
通过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引导、调节和适当-的宣泄,既有利于人们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情绪障碍讲义

9.谵妄性躁狂(delirious mania)
躁狂极度严重的表现 意识障碍; 极度兴奋; 行为紊乱,无指向性,冲动行为; 片段的错觉、幻觉和妄想; 思维不连贯; 早期丧失自知力。
10.轻躁狂
程度较轻; 无精神病性症状; 对社会功能轻度影响; 一般不易察觉。
11.老年性躁狂
2.3 疑病
有许多理由感到自己患了躯体疾病; 将焦虑发作时的植物神经症状视为自己患
躯体疾病的表现; 疑病观念:预期的焦虑和担心,悲观、强
烈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疑病妄想:即使有证据否定患病,仍不能
动摇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2.4.强迫症状
通常是抑郁发作前的前驱症状; 表现:强迫检查和强迫重复、强迫整理、
2.5.1.精神病性症状的特 点
持续时间短;部分患者可持续很长时间 部分存在一定自知力; 多与心境相协调; 现实性或非荒谬性; 非原发妄想,或非许友新定义的经典妄想;
2.6 思维迟缓
表现:难于做决定,思维反刍,注意保持 困难;
或思维启动、组织、回忆困难; 患者感到头脑中充满了许多思绪,新思绪
3.分子遗传学研究
结果不一致: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X
连锁显性遗传、多基因遗传; 单相抑郁症:5-HT2A的A2/A2纯合
基因,MAO-A的114dp等位基因; 单相重性抑郁症:结合球蛋白基因
16q22.1
来自:王学铭主编:《精神与精神障碍的生物化学》
(二)神经生化改变
1.5-HT假说:
食欲增加,但往往体重减轻。 性欲增加,性活动频繁,乱性。 睡眠减少,但不知疲倦。
7.躯体症状
面色潮红; 双目有神,瞳孔轻度扩大; 交感神经亢进:心率加快,便秘; 失水、体重减轻;
心理学中的发展障碍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发展障碍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领域,它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发展。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障碍,这些障碍可以阻碍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正常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与发展障碍相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以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该障碍一般在幼儿期时期开始显现,并会持续终身。
主要症状包括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也可能继续影响成年人。
该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
ADHD患者常常有学习和社交问题,对于执行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得和使用基本学习技能方面存在困难的一类障碍。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如阅读困难症)、写作障碍(如表达困难症)和数学障碍(如数学困难症)。
学习障碍患者在教育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对于学业成绩和自我价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四、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以及情绪稳定性方面存在异常的一类障碍。
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双相障碍。
情绪障碍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上产生明显的困扰,影响其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五、发展性协调障碍发展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影响动作和协调能力的障碍。
DCD患者在精细和粗大动作技能方面存在困难,可能导致日常生活功能的受限。
此外,DCD还可能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给患者带来挫折和困扰。
总结心理学中的发展障碍是一系列影响个体发展的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发展性协调障碍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1]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心理现象由情绪体验、情绪表现和情绪生理这三种因素组成,又与环境、认识和行为等多方面密切联系,所以,其流动性、情境性和个体差异性很大,难于从病理状态去描述情绪障碍。
通常分为三类:病理优势情感,情绪反应性异常,情感统一性异常。
一、病理优势情感(一)焦虑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威胁的重大事件,或者预示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这种情绪发生就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
没有焦虑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适度焦虑可提高动机水平,增强工作和学习动力;也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
但就像吃饭是必要的,如果吃的太多,就会肚子痛,过度的、无端的焦虑就属于一种病理性情感。
在临床上,焦虑指一种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
其症状包括三方面。
焦虑是焦虑性神经症的核心症状,也是其它神经症的基础。
焦虑也可见于其它疾病,如低糖血症、甲亢等均可见类似焦虑症状。
在临床护理中,认识焦虑有重要作用。
因为病人一般的身体症状与焦虑状态下的自主性神经功能障碍极易混淆。
这种情况下,必须了解是否有明显的情绪内心体验,如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不能被称为焦虑。
另外,对确实表现出焦虑症状的患者在解释症状时,或心理护理中,应避免加剧焦虑,多采取鼓励和必要的保证是有益的,不适当的过度检查也会加剧病人的焦虑。
(二)抑郁抑郁的显著特征是心情低落。
和焦虑一样,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而且正常人也经常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情绪状态。
作为病理性情绪,抑郁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同时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它有如下主要表现。
二、情感反应性异常 1.易激惹性:指各种程度不同的易怒倾向,易出现攻击行为。
各种脑器质损害如脑外伤、癫痫、老年人脑萎缩等都可能伴随易激惹现象。
另外,疲乏、思睡者常伴有易激惹;女性停经前亦有易怒倾向;人格障碍者经常有愤怒冲动行为。
当然躁狂症也常见发怒倾向。
2.情感爆发:主要指癔症的精神症状,指受刺激后突然出现情感波动,哭笑无常。
3.情感脆弱:常用于描述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指每因小事而悲伤,不能自制。
4.病理性激情:指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激情爆发,伴意识改变或降低,可见于癫痫、脑外伤、精神发育迟滞等。
三、情感统一性异常是一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见到的情感障碍。
如情感矛盾、情感倒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