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为您整理推荐的汉族民歌分类归纳梳理,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小学音乐基本乐理
名师答疑:
徐老师任老师陈老师詹老师郭老师
小学是学生的音乐启蒙阶段,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小学音乐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了基本乐理,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小学音乐教案
一、基础知识
1.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三大类,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三大类,女声可分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大类。
2.民歌大致可分为: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刚劲有力的叫( 劳动号子),大多在山野劳动是歌唱,旋律爽朗朴素,节奏自由舒展的叫(山歌 ),旋律流畅抒情,节奏整齐的叫( 小调)。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级号、强弱记号。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简述音乐含义。
5.了解简单的音乐创编知识,间奏、乐器等。
五年级:
1.熟练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六拍子拍号)。
2.唱准装饰音和带记号的音。
3.欣赏的音乐能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
3.(民族乐器)弦乐组 管乐组 弹拨乐组 打击乐组 (西洋乐器)键盘乐器 打击乐器 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 弦乐器
4.聂耳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
5.中国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歌曲之王—— 舒伯特
乐圣——贝多芬
(4)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考试考点

一、填空1.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器乐。
2.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
3.山歌的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挣(震)颈红是我国安徽省区的一种民歌种类5.湖南山歌:高腔、平腔和低腔三种6.小调的分类:吟唱调、谣曲、时调7.时调的种类: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8.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西北色彩区、华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浙江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湘鄂色彩区和江淮色彩区八个色彩区。
9.汉族民间歌舞,北方: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南方:采茶、花鼓、花灯10.囊玛,是藏族传统歌舞11.呼麦,蒙古族歌舞12.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与高跷两种。
13.木卡姆分有喀什木卡姆(南疆) 、伊犁木卡姆(北疆)、哈密木卡姆(东疆) 、多郎木卡姆(塔里木盆地)和十二木卡姆二、名词解释1.船渔号子:是唱用于水上航运并伴随着船务劳动而唱歌的号子,是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类号子的音乐丰富而富于变化,这是由于船务劳动的内容多样,江面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复杂多变而决定的。
例如“行船号子” (主要有江川船夫号子、嘉陵江船夫号子、灃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夫号子等) 、“捕鱼号子” (主要有舟山渔民号子、胶东渔民号子、河北渔民号子等)2.信天游:亦称“顺天游”。
主要流行在陕西的北部和与其接壤的宁夏、甘肃东部、山西的西部以及内蒙古的西南地区。
信天游的音乐由上下两乐段构成,唱词并无严格的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
其主要内容为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
传统信天游的曲调大约有一百多种。
3.联八句:是一种流行于陕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山歌。
即在两个反复或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乐段之间,插入速度较快,数板性质的四个乐句乐段,总共有八句,故名“联八句”。
4.小调:小调又叫“小曲”或“小令”等,是流传在城镇的一种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
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为多样化,曲调也更为优美动听,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形式。
中国汉族民歌简谈

中国汉族民歌简谈摘要:本文选择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汉族民歌作为研究对象,在这里,南北方汉族民歌是根据其地方性色彩来表现其风格特征的。
主要通过对南北方各典型地区的汉族民歌的地方性色彩的差异及两句体结构在汉族民歌音乐结构中的地位的全面分析,总结和归纳,揭示地方性色彩对汉族民歌形成特点及其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汉族民歌;南方;北方;山歌;号子;小调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80-02一、中国汉族民歌的分布及分类(一)汉族民歌的分布汉族民歌分布较广,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南方,从西北、西南到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
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
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的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本部高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淮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交流,使用西北部北方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游“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容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
使用北方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秧歌次之。
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
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
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
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民族民间音乐欣赏2

澧水船工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
川 江
南方号子欣赏之三 ——《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共有8段,第一、二、 川江船夫号子》共有8 第一、 三段是平水号子,曲调悠扬、潇洒, 三段是平水号子,曲调悠扬、潇洒,随 着领唱者的一句“ 前面有一道险滩” 着领唱者的一句“看,前面有一道险滩” 见滩号子” 号子进入了第四段 “见滩号子”,这 是即将面对危险之前的警报。第五、 是即将面对危险之前的警报。第五、六 段是“上滩号子” 段是“上滩号子”,留下的是齐心协力 的吆喝声。第七段是拼命号子, 的吆喝声。第七段是拼命号子,这是人 类站在生死边缘的呼喊声。第八段是下 类站在生死边缘的呼喊声。 滩号子。 滩号子。
汉族南方民歌的分布
南方地区的民歌主要包括了江浙、 南方地区的民歌主要包括了江浙、 闽粤台、湘鄂和西南地区, 闽粤台、湘鄂和西南地区,民歌分 布广, 布广,种类比北方民歌更加丰富和 多样。 多样。另外湘鄂一带的民歌具有南 北民歌的过度风格。 北民歌的过度风格。
号 子 历 定 价 史 义 值
号子的历史
课件内容引自期刊文献等 版权归 刘清 老师所有,转载请歌舞可分别按照体裁类别和地方色 彩分类,大体分为: 彩分类,大体分为:
号 子 山 歌 小 调
三、民歌与歌舞的色彩区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歌舞音乐的地方色彩 大致可以分为: 北两大片。 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片。
汉族的民歌与歌舞之一
一、汉族民歌的南北分界线 二、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划 三、汉族民歌的分布 四、民歌中的号子
林区劳动号子 抬木号子》 蘑菇头号) 《抬木号子》(蘑菇头号) 哈腰挂来! (领)哈腰挂来! (合)嘿! 呦号嘿呀, 呦号嘿呀, 嘿! 蹲腿哈腰, 嘿! 蹲腿哈腰, 漏钩挂好, 漏钩挂好, 嘿! 挺腰起来, 呦嘿! 挺腰起来, 呦嘿! 嘿嘿嘿, 嘿嘿嘿, 嘿! 推位个“把门” 推位个“把门” 嘿! 不要个晃荡, 不要个晃荡, 嘿! 往前走哇! 往前走哇! 嘿! 呦嘿! 呦嘿! 嘿! 老哥八个, 老哥八个, 嘿! 抬着个木头, 抬着个木头, 嘿! 上了个跳板, 上了个跳板, 嘿! 呦嘿! 呦嘿! 嘿! 呦号嘿! 呦号嘿! 嘿! 找准个脚步, 找准个脚步, 嘿! 多加小心, 多加小心, 嘿! 前边个拉着, 呦嘿! 前边个拉着, 呦嘿! 后边个催着, 后边个催着,嘿! 前拉后催, 前拉后催,嘿! 这就上来啦。 这就上来啦。嘿! 哈腰撂下! 哈腰撂下!嘿!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短调”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
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
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
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汉族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汉族民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区划,这种区划不仅展现了汉族民歌的地域差异,还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
一、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朴实为特点,旋律高亢,歌词质朴。
其中,山西地区的民歌以“嗷嗷”切人心弦的嗓音、极富磅礴气势的节奏和粗狂豪放的旋律为主要特点。
而河北地区的民歌多以扎实的唱腔和浑厚的声音表现出大地的宽广与奔放。
而中国的首都北京,则有着充满威严与豪气的京剧唱腔,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民歌,更是独树一帜。
二、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表现出柔美、细腻的特点,常常以流畅的旋律和悠扬的唱腔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广东地区的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江苏地区的民歌则常以婉转动听、清丽秀美的表现形式引人入胜。
另外,在西南地区,云南地区的民歌则更多地表现出悠扬、娓娓动听的特点,不同于南方其他地区的细腻柔美,更多的体现了辽阔山川与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和奔放为主,表现出北方民歌的直接、自由和不羁。
山东地区的民歌声音雄壮豪放,多用孤担、板石、石锣等乐器伴奏,气势磅礴。
黑龙江地区的民歌则给人一种宽广与淳朴的感觉,常以大气磅礴的声音和富有激情的唱腔让人为之动容。
汉族民歌色彩的区划虽然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不管何种类型的汉族民歌,它们都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源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弘扬汉族民歌这一瑰宝,让它们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高一音乐中国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教学目标: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色彩区。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0分钟)教学导入体验比较体验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多姿多彩的音乐,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哪一个民族人口分布最多?而且分布地区也极为广阔?(汉族)由于居住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汉族民歌。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汉族民歌。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1.请欣赏音乐片段,判断哪几首是属于民歌。
2.欣赏《大地飞歌》《绣荷包》童谣《天黑黑》《天黑黑》《绣荷包》―――民歌《大地飞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3.小结: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行政省的民歌,流布到相邻风格区或行 政省的边沿地带而产生的混合风格。边沿 交借地带的民歌,常常具有鲜明的混融性 特征。
“飞地插பைடு நூலகம்风格”,是指一风格区或
一行政省的某种土著民歌风格,插花似地 插在另外的风格区或省份之中,形成风格 的“插花地”或日“孤岛”。
形和气候。我国地域辽阔,汉族聚居区具有多 水系、多山脉、多种地形、多种气候的特点。
大海对文化起着沟通作用。 山脉对于文化的传播常起着阻挡和分割的作 用。 我国地形、地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
部,而气候对于生产、生活、社会和文化的影 响则主要表现在南部与北部。这是汉族民歌南、 北方的风格差异大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的 一个重要原因。
单纯风格与复合风格,是相对而言。
属单纯风格区的其内部并非没有风格差 异,只是差异较小;而属复合风格区的 内部风格差异则较大。有的风格区甚至 形成不同风格的混融。
单纯风格区与复合风格区是长期的
社会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渊源、民族人 口迁徒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显 示民歌文化传统的深厚。
3) 土著固有、边沿交错与飞地插花风格 “土著固有风格”,是指一风格区或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
一、关于汉族民歌的色彩和色彩区
1 、何谓地方色彩?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
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 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 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 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民歌的色彩指的是民歌的地方性风格,而 所谓民歌的色彩区是指在民歌音乐的地方性风 格方面具有某些主要共同特征的民歌流传区域。
土著固有、边沿交错与飞地插花风格 并陈,体现民歌风格的丰富多样。
3、民歌风格区的具体划定
1)周耕《中国传统民歌艺术》书参照水系将汉族传
统民歌风格区划定为9个风格区:这样的风格区划,
与汉语的方言区、古代汉文化支系以及自然地理区
域也都比较一致,较能显示汉族民歌的地方风格及
其流传与分布的规律。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中提到汉族民歌大致可 分八个色彩区:江南、闽粤台、湘鄂、西南、西北、 华北、东北以及江淮。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 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3) 周青青《中国民歌》一书中将汉族民歌色彩区划 分如下:西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江汉色彩区、 湘色彩区、西南色彩区、客家民歌特区。也就是5个 色彩区加一个特区。
准作或粗略或精细地划分,分出或大或 小的不同风格区。大的风格区中往往包 含小的风格区。小,大小重叠,共同构 建起汉族传统民歌的风格体系。
《欣赏指引》
这首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中国民歌中的精 品,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康定位于四川西部高原,那里山峦环套,景致优美, 那里的青年男女经常在夜幕与山影的掩护下,纵情高 歌,向心上的人表达爱慕之情。这首歌就是一首向心 上人表达内心爱恋的情歌。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月亮弯弯”三小节,只是一 个小小的转承句。最后两小节是第二句从词到曲的重 复,给人以简明、稳定感。歌中的“溜溜的”和“月 亮弯弯”都属于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使歌曲更为 风趣、生动,同时显现了地方特色,句尾的“呦”与 句中“溜溜的”反复而有规律地出现,改变了正词原 有的韵辙和平仄,使得句中和句尾韵律回环,给人以 悦耳、和谐之美。
南北两大音乐属区
分界线:东起苏北,洪泽湖,沿淮河,西至伏牛 山直到秦岭为一条分界线,在这条线的两方长年 累月地形成了南北文化的两大板块并表现为南北 不同的两大音乐特征。 音乐特征
南方属区 欣赏: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①没有fa、si的五声调式多,如果出现fa、si则多 属清角为宫,变宫为角的调性转换。②旋律级进 居多,旋律线多呈波浪型和坡度较缓的峰。③旋 律字少腔多。④曲调或曲词多板起板落,形成顶 板腔式。
北方属区 欣赏: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 难栽》
①七声调式多,当然北方也有清角为宫,变宫为 角的调性转换。②旋律跳进居多,旋线多呈大幅 度的或陡峭的峰。③旋律字多腔少。④曲调或曲 词多眼起板落,形成漏板腔式。
2) 单纯风格区与复合风格区 风格区内的民歌有的呈现出单纯一
致的风格特点,有的则具有几种风格并 存甚至混融的特点,前者称为单纯风格 区,后者叫作复合风格区。
4)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中划分更为详细一些,是10个色彩区加一个特区。
二、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的意义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与汉族民歌体裁分
类是相互不可替代的两种研究方法。 体裁分类是通观汉族各地区的民歌,
看它们由于产生场合和社会功用不同而产 生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几种音乐类型,总 结出的是不同地区民歌的共性。体裁分类 的重点不是旋律的形态。
民歌色彩区划这一研究方法的出现,
使体裁分类法欠缺的部分得到了补充。如 果说体裁分类是总结汉族各地民歌的共性 的话,那么色彩区分类则是分析汉族各地 民歌的个性所在。它的侧重点在于民歌音 乐中旋律进行的不同模式,即音乐地方风 格的构成要素。
三、汉族民歌色彩的形成原因 1、地理背景
构成地理背景的主要因素是水系、山脉、地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 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
2、 汉族传统民歌风格区的具体存在三 种状态
风格区有大小之分;风格区内有单 纯风格呈示与数种风格并存之别;风格 区的风格本身可分为土著固有风格、边 沿交错风格及飞地插花风格三类。
1) 风格区大小重叠同构风格体系 将我国汉族的传统民歌根据不同标
地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是塑造人们
物质生产方式的稳定因素,而物质生产方式对 于音乐的风格特点有着深刻的影响。
2、早期文化背景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在很长
一个时期里。人们都倾向于黄河流 域是唯一源头的看法,认为古代文 化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方传播 的。随着考古的新发现,有人提出 了“多中心”说或“并行论”,认 为在黄河流域文化优先发展的同时, 中国还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新石器文 化,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来源和生存 空间,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相互之 间呈并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