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方式的探讨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意即天才出自勤奋。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
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追求真理,顽强不屈。
被称为“镭的母亲”的法国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使她患上了白血病。
但是她仍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
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把这些故事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环境教学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在化学课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由于辩证唯物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但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在如化学一样的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似乎是一件与教学无关的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化学教学渗透哪些教育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早在商代,我国人民就会制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还有制火药、造纸术、烧瓷器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
向学生讲述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而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远离先进的科技,所以导致了科学水平的落后。
正是由于科技落后,才使旧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励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的方法青少年学习热情高,但不成熟,看问题片面,容易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因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十分有必要的。
他们学习化学容易被假象迷惑,不容易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因此他们感觉化学不好学,特别是初学化合价、物质间变化关系时。
当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他们掌握唯物辩证法以后,会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能真正掌握它们的规律,甚至能帮助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实践,他们还可以发展规律,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参加实践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掌握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知道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不生成新元素,在学习中,有学生就提出:有些广告中说把水变成油等,这些都是违反科学事实的。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意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方式和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强化学科内涵,注重学科素养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操作后,还应该及时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情感熏陶和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不断充实自己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可以结合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等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加强文化内涵,提升学科人文性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科普讲座和名人科普故事的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只有通过加强化学学科的文化内涵,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多样,通过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方式、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师生互动、教育氛围、实践能力、学生素质、热爱科学、探究精神。
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等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现象,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科学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正体现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2 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精神修养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浅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心理、远大理想和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智育和德育一起抓,既教书又育人。
下面从六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化学课上教师要富有激情地介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的。
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我国造纸、火药、冶炼和陶瓷等。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和使用湿法冶金技术的国家。
我国化学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还有两弹一星、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飞天梦想的实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科学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侯德榜从小学习勤奋,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拒绝日本鬼子的合作,率众入川,筹建川厂。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人用洋碱的历史。
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通过讲述该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拿中国人进行化学实验等,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探究

我们还讲解家里煤气 泄漏 时应 如何处 理 , 出现 时, 又该如何应对等 安全教 育。我们 在学 校模 灾现场 , 让学 生参加 灭火演 习。通过 学习 使学 临危机时 , 掌握一定 的应对方法 , 来保 护 自身的
。 五 、 透 辩证 唯 Nhomakorabea主 义 思想 渗
嚣 、 麓 慧 州臻÷ 篓 撼蠡五 瓣瓣 瓣麟
教 研视 点
渗透乏螺
目 再 。 。
嚣 释 嚣
苗 壤
棼 一
总结 的方法 应用 到生 活 中, 并监督 我们 身边 的 我还系统地讲解 了环境保护 的基本知识 , : 如 环 人类 的关 系 、 么是 环境 污染 、 什 它包 括哪 些 内 口 何防治环境污染等等 。 化学是一 门以实 验为基 础 的学 科 , 实验 中有 时 及一些有毒或有 害物质 , 直接危害师生的健 康。 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 , 一氧化碳就是 的。因此 , 在实验设计中 , 我特别强调学生应考 气处理装置 , 以减少对人及环境污染 , 增强学生 保 意识 。 同 时 , 要 指 导 学 生 正 确 处 理 废 液 、 还 废 剩余药 品。比如 实验后 过量 的酸 , 不能直 接倒 水道 , 用碱中和后再倒。 要 四 、 透 劳 动 安 全 教 育 渗 在初 中化学里 , 教材安排 了许 多演示 实验 、 学生 和课外实验 。在 这些实验 中, 有些 实验 的试剂 物是易燃 、 易爆 的, 的还有毒 性和腐 蚀性 , 有 在 时带有一定 的危险性 。例如 : 在给药品加热 时 , 是液体药品 , 管 口不能对着 自己或他人 , 试 防止 飞溅烫伤人 。加热 后 的试 管不 要用手 去拿 , 等 冷却后 , 才能拆 卸装 置 , 否则会烫伤皮肤 。闻药 味时 , 不能将鼻 孔凑 到容 器孔 闻气 味 , 而应该用 将气味扇进鼻孔中。在做燃烧 条件探究时 , 注 磷着火点低 , 容易 自燃 , 更不能将其拿出实验室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初三化学教学是启蒙性教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具有启蒙性。
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通过日常化学教学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下面联系教学实践分享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体会:一、深挖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可结合历史的发展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
如在讲金属通性时,介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制造出了青铜器。
在讲陶瓷时,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
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永不忘怀的纪念。
在进行NaOH用途教学时,可介绍造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欧洲人会造纸要比中国人整整迟了一千年。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战争年代却常被爱国志士当做传递情报的工具。
如在讲淀粉性质“碘遇淀粉变蓝”时,结合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就义前夕,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出机要文字,包上一份重要文件,让一位女青年把这份文件带给鲁迅,鲁迅用碘在白纸上一擦得知其内容后,安全地把这份重要文件转到中央机关的故事,让学生既了解了淀粉的性质,又了解了先烈的足智多谋。
在学习酸时,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岗哨发现一农妇挎篮中的鸡蛋被剥皮后,鸡蛋清上布满了字迹,是德军的绝密情报。
原来是德国一名化学家先用醋酸将情报写在鸡蛋壳上,晾干后,把鸡蛋煮熟,这样用醋酸写的字迹便透过蛋壳印到了蛋清上,而蛋壳外面一点痕迹也没有。
学生无不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学好化学的决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悄生根了。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意识的渗透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中化学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益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意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要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注重教学内容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以及科学家的创造精神。
在教授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要注重示范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从师生互动中感知到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教师以实际行动示范出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行为,才能有效渗透德育理念,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要结合实践教学,深化德育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教育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实验精神。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化学实验的意义,通过实践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环保义工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案例
高二化学李晓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
他们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文科老师所要做的事,而理科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输与思维的训练。
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学校里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
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关系德育教育做了明确规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不仅是可行,也是必要的。
下面谈谈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进行积极的、成功事例教育渗透德育
化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化学家,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但是很多科学家在小时候的处境比现在的许多学生要差得多,但是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树立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识。
进行环境问题的讨论进行德育教育
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设计一些环保知识。
以事件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中有关酸雨的教学中让学生课前先自行调查二氧化硫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的结果做一个汇报。
学生一:从生活中有关SO2的来源进行调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含硫原料所产生的。
原油、煤以及铁、铜、铅、锌、铝矿石等许多原料中都含有硫。
煤和油等含硫燃料的燃烧、原油的炼制、金属矿石的冶炼等过程中,燃料和工业原料中的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
学生二:从SO2的危害进行说明:SO2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
同时还会使青少年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
SO2在氧化剂、光的作用下,能生成硫酸盐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能使人致病,增加病人死亡率。
研究表明,在低浓度SO2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SO2对金属,特别是对钢结构的腐蚀。
每年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据估计,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因为金属腐蚀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4%。
问题1:为了减少SO2的排放,你觉得你能做些什么?
问题2:为了减少为了减少SO2的排放,你有什么建议?
比如,盲目的使用和不合理施用化肥,是我国农村出现的普遍现象,农村化肥的平均使用量为378kg/km2,已成为化学施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现象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未被利用的养份通过流失、淋漓、反硝化、吸附和浸蚀等方式进入空气,使环境受到污染。
所有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比例等,都是减少农业污染有效措施。
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塑料杯、塑料袋等减少白色污染。
通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环保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立足于化学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化学
学科的优势,挖掘化学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结合教学,以达到育完美的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