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学设计 教案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新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玻璃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2. 陶瓷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3. 水泥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4. 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作原理。
2. 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玻璃、陶瓷、水泥、试剂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章节一:《玻璃》】让学生了解玻璃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2. 教学内容玻璃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玻璃的制作原理。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5.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实验材料、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章节二:《陶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2. 教学内容陶瓷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陶瓷的制作原理。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5.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实验材料、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章节三:《水泥》】让学生了解水泥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2. 教学内容水泥的定义、制作原理和特点。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水泥的制作原理。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5.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实验材料、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章节四:《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分析》】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分析。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分析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 玻璃陶瓷和水泥(区一等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合金、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玻璃和陶瓷进行初步认识,了解它们的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认识光导纤维和高温陶瓷等新型材料。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的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采用围绕学习目标的“板块化”教学思路和方法,力求学以致用。
以玻璃为例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环节四:玻璃之“探”
【设问】玻璃的新发展
自学,思考,讨论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五:陶瓷之“识”
【投影】陶瓷图片并配有《青花瓷》音乐
【引入】以China的词义引题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设问】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
学生回答
将学生带入情境
环节六:陶瓷之“析”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李文瑜
授课人学校: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玻璃、陶瓷和水泥,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线索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教学过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热情,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培养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制造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等,了解几种玻璃以及光导纤维和高温陶瓷等新型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

3 玻璃、陶瓷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及反应原理;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玻璃的性能与用途;3、掌握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玻璃、陶瓷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新信息的加工、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太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认识。
二、教学重点1、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2、陶瓷主要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3、以玻璃和陶瓷为例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2、陶瓷主要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四、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高一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常用化学仪器,我们来说说有哪些仪器?(烧杯、试管、量筒、酒精灯、坩埚、蒸发皿等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些仪器的成分以及它们的制备。
【板书】3 玻璃、陶瓷和水泥【思考与讨论】1、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2、玻璃窖中主要发生了哪些反应?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4、玻璃为什么可以被人工吹成不同形状的制品?【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带着以上问题来阅读完玻璃这小节,阅读完请同学来归纳总结。
【板书】一、玻璃1、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石英(SiO2)2、反应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3、主要成分:硅酸钠(Na2SiO3)、硅酸钙(CaSiO3)、二氧化硅(SiO2)(用量大)【思考】看起来晶莹透明的玻璃是不是晶体呢?请大家思考后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
【讲解】事实上,玻璃不是晶体。
因为晶体的外表特征是有一定的、整齐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然,构成晶体的那个最小的单元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它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是介于结晶态和无定形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玻璃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公开课教案_18

玻璃陶瓷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一课时,玻璃和陶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材料,本节主要介绍了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和用途,以及光导纤维和高温结构陶瓷等新型材料。
通过教材介绍可以使学生这些材料有更深的认识,更加充分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玻璃陶瓷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玻璃、陶瓷的生产流程以及新型玻璃、陶瓷比较陌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课提供了前提条件;而金属材料的学习又为学生学习玻璃、陶瓷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前面的学习页掌握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本届内容时既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学习方法,还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料。
2. 陶瓷的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等基本观念。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归纳、讲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新闻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
《玻璃、陶瓷和水泥》 学历案

《玻璃、陶瓷和水泥》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料。
2、掌握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过程和主要反应。
3、认识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
4、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料。
(2)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过程和主要反应。
2、难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条件控制。
三、知识梳理(一)玻璃1、主要成分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₂)、硅酸钠(Na₂SiO₃)和硅酸钙(CaSiO₃)。
2、生产原料生产玻璃的原料主要有石英砂(主要成分 SiO₂)、纯碱(Na₂CO₃)和石灰石(CaCO₃)。
3、生产过程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熔炉中加热至熔融状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反应有:Na₂CO₃+ SiO₂高温 Na₂SiO₃+ CO₂↑CaCO₃+ SiO₂高温 CaSiO₃+ CO₂↑4、性质和用途玻璃具有透明、坚硬、耐腐蚀等性质,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光学仪器等领域。
例如,窗户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玻璃器皿等。
(二)陶瓷1、主要成分陶瓷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其他金属氧化物。
2、生产原料常见的原料有黏土、石英、长石等。
3、生产过程陶瓷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制坯、干燥、上釉和烧制等环节。
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使陶瓷具有特定的性质。
4、性质和用途陶瓷具有硬度高、耐高温、绝缘等性质,常用于餐具、建筑装饰、电器绝缘材料等。
比如,碗、盘、瓷砖等。
(三)水泥1、主要成分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₂)、硅酸二钙(2CaO·SiO₂)、铝酸三钙(3CaO·Al₂O₃)等。
2、生产原料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3、生产过程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水泥窑中高温煅烧,得到熟料。
玻璃、陶瓷、水泥教案

【探索生活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教学设计课题玻璃、陶瓷和水泥课型新知识课授课人安峰学校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新科技知识,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材料,结合实际所见再通过教材介绍,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材料有更深的认识。
玻璃和陶瓷等材料的新发展,在许多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教材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化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另外,本节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的理想材料。
学生分析对于已经进行了一年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选修教材内容时已经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时《探索生活材料》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正是对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运用于实践的直接体现。
金属材料的学习又为学生学习玻璃、陶瓷等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并且学生对玻璃、陶瓷这些生活常见的材料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学习《玻璃、陶瓷和水泥》这节内容时,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有合理的讨论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阅读、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1、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2、陶瓷主要制备原料及制备过程;3、以玻璃和陶瓷为例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及反应原理;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玻璃的性能与用途;3、掌握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4、了解光导纤维和高温结构陶瓷的特性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玻璃、陶瓷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新信息的加工、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巨大贡献,激发学习的热情;2、我国陶瓷、玻璃等硅酸盐产品的产量是世界领先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化学在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热情。
《玻璃、陶瓷和水泥》 说课稿

《玻璃、陶瓷和水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玻璃、陶瓷和水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玻璃、陶瓷和水泥》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1《化学与生活》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中的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玻璃、陶瓷和水泥这三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性能和用途。
通过对这三种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材料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学生了解较少,且对生产过程等实际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
(2)掌握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3)知道玻璃、陶瓷和水泥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玻璃、陶瓷和水泥生产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材料性能和用途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
(2)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2、教学难点(1)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1 第三章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传统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比较(1)制备陶瓷和水泥共同的原料是()A.石灰石B.黏土C.石英D.石膏(2)对硅酸盐水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硅酸盐、铝酸盐、石膏等物质的混合物B.水泥砂浆又称混凝土C.具有水硬性,在空气和水中都能硬化,硬化是化学变化过程D.水泥的热膨胀系数几乎跟钢铁一样对水泥特别注意的几点1.石膏的作用:调节水泥硬化时间。
2.水泥砂浆: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
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
3.水泥易被酸腐蚀。
由于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铝酸盐,水泥中还含有少量的碳酸盐,所以水泥和水泥制品均易被酸(如HCl、HNO3、H2SO4、CH3COOH等)腐蚀。
活动与探究2常见玻璃的特性及用途玻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玻璃制品随处可见。
(1)一般住宅的窗玻璃是普通玻璃,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碎后放入玻璃窑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玻璃,普通玻璃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玻璃中含Na2O、CaO、SiO2的质量之比为31∶28∶180,此玻璃的组成为(填选项)________。
A.Na2O·CaO·6H2SiO3B.Na2O·CaO·6SiO2C.2Na2O·2CaO·9SiO2D.6Na2O·6CaO·SiO2(3)我们看到的普通玻璃,一般都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Fe2+的原因。
在制玻璃的原料中,再加入下列物质后,可制得各种不同用途的玻璃。
A.氧化亚铜(Cu2O) B.氧化钴(Co2O3)C.氧化铅(PbO) D.硼砂(Na2B4O7·10H2O)①制造化学仪器的玻璃需加入的物质是()②制造光学仪器的玻璃需加入的物质是()③制造蓝色玻璃需加入的物质是()④制造红色玻璃需加入的物质是()答案:【问题导学】迁移与应用解析:(1)制备陶瓷的原料是黏土、长石和石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用途。
2.了解光导纤维和高温结构陶瓷等新型材料的性能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
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备原料,主要反应及成分。
教学难点
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备原料及成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展示各种玻璃制品的图片:
二、新课教学
自学任务:
1、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产普通玻璃的简单流程是怎样的?
2、了解不同性能的玻璃
3、制造陶瓷器的主要原料是什么?了解陶瓷器的制造过程极其性能
4、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产普通水泥的简单流程是怎样的?
5、了解“水泥的水硬性”、“水泥砂浆”、“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6、了解“光纤”与“光缆”及“光纤”的用途;了解“高温结构陶瓷”的性能与用途
[板书]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一)玻璃
1、普通玻璃是Na2SiO3、 Ca2SiO3、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
这种物质称作玻璃态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个范围内逐渐软化
2、玻璃窑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3、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可制成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
如: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能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降低它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使其更耐高温和抗化学腐蚀,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化学器皿;加入 PbO后制得的光学玻璃折光率;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成彩色玻璃:加入Co 2O3玻璃呈蓝色,加入Cu2O玻璃呈红色,加入Fe2+ 玻璃呈绿色。
4、
思考:
1.为什么碱性试剂如NaOH溶液、Na2CO3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
提示:因为碱性试剂能与玻璃塞的主要成分SiO2反应:2NaOH+
SiO2===Na2SiO3+H2O,Na2SiO3具有黏合性,将瓶塞和试剂瓶黏结在一起。
2.玻璃为什么可以被人工吹制成形状不同的制品?
提示: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SiO2熔化在一起所得到的物质。
这种物质不是晶体,称作玻璃态物质。
玻璃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在软化状态时,可以被吹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
(二)陶瓷
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堪称中国的国粹,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陶瓷,在历史的长河中,陶瓷曾经历过两个鼎盛时期,唐朝(“唐三彩”)和宋朝(“钧瓷”)
1、制造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主要成分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
2、陶瓷制造过程: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陶器
(三)水泥
1、以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然后加入适量的石膏,并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的硅酸盐水泥。
这种水泥的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
2、硅酸三钙3CaO ·SiO 2 、铝酸三钙 3CaO·Al 2 O 3 ,加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水泥的硬化。
2、水泥的吸水性很强,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长期存放,即使短期存放也要注意防潮。
一般水泥的保质期是三个月
3、水泥、砂子和水的混合物叫水泥砂浆,使建筑用黏合剂,可把砖、石等黏合起来。
水泥、砂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做混凝土。
(四)玻璃和陶瓷的新发展
1.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从高纯度的SiO2熔融体中,拉出直径约为100μm 的细丝,就得到石英玻璃纤维,其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又称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1)成分:SiO2(石英玻璃)。
(2)用途:制作光缆,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
光缆的抗干扰能力好、通信质量高、能防窃听。
光缆的质量小而且细,耐腐蚀,铺设也很方便,因此是非常好的通信材料。
还用于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和照明等方面。
(3)光缆的性能:抗干扰性能好,通信质量高,能防窃听,质量小而且细,耐腐蚀。
2.高温结构陶瓷。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许多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如超硬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超导陶瓷等,使陶瓷的用途不断扩展。
(2)高温结构陶瓷的类别:主要有氮化硅(Si3N4)陶瓷、氧化铝(Al2O3)陶瓷、碳化硅(SiC)陶瓷和二氧化锆(ZrO2)陶瓷。
课堂小结
1.知道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用途。
2.了解光导纤维和高温结构陶瓷等新型材料的性能与用途。
课后习题
课本60习题1-4
板书
一、玻璃
1.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主要反应、主要成分
2.为玻璃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二、陶瓷
1.主要原料
2.优点
三、水泥
1.主要原料
2.主要成分
四、玻璃和陶瓷的新发展
1.光导纤维
2.高温结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