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征》诗词赏析及译文
杜甫《南征》诗词赏析及译文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南征》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南征 唐代:杜甫 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
偷⽣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病南征⽇,君恩北望⼼。
百年歌⾃苦,未见有知⾳。
译⽂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漂泊远⽅⼀路上泪洒⾐襟。
当此年⽼多病乘丹南⾏的时候,⼀颗向北的⼼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辈⼦诗歌,可叹⾄今还没有遇到⼀个知⾳。
注释 桃花⽔: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
⼜名‘“桃花汛”。
《岁时⼴记》载:“黄河⽔,⼆⽉三⽉名桃花⽔。
” 云帆:⽩帆。
避地:避难⽽逃往他乡。
适远:到远⽅去。
沾襟:浸湿⾐襟,指伤⼼落泪。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补京兆功曹和检校⼯部员外郎)。
君,指唐代宗。
百年:⼈的⼀⽣,⼀辈⼦。
赏析 这⾸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是诗⼈对⾃⼰的诗作充满⾃信和⾃负的⾃我鉴定。
“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是写诗⼈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
这⾥“桃花⽔”对“枫树林”,为借对。
春天,春⽔奔流,桃花夹岸,极⽬远眺,风帆如⽅阵⼀般,⽽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然风景画。
“偷⽣长避地,适达更沾襟。
”表现诗⼈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活。
为了苟全性命,诗⼈常常是今天在这⾥,明天⼜在那⾥,四处逃难,⽽今⼜要远去衡湘,使诗⼈泪满⾐襟。
杜甫善于⽤反衬的⼿法在情与景的对⽴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诗⼀起⾸就描写了绮丽的景⾊,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本该分外愉悦才是。
但是由于乱离漂泊,⼜想到⾃⼰⽼病跋跄,⾯对美景,诗⼈反⽽潸然泪下了。
衡水诗歌之南征赏析唐代杜甫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 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鹈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 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 金明池。③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 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 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 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借 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 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 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 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 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 意的愁苦。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 往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5分)
示例: 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 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 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 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千家诗: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原文译文赏析

千家诗: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原文译文赏析《南征·春岸桃花水》唐/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⑴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
又名‘“桃花汛”。
《岁时广记》载:“黄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
”⑵云帆:白帆。
⑶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⑷适远:到远方去。
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⑸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补京兆功曹和检校工部员外郎)。
君,指唐代宗。
⑹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赏析】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诗作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整首诗悲凉凄楚,令人怆然而涕下。
这首《南征》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从岳阳赴长沙途中所作。
写作这首诗歌时,距诗人去世只有一年。
在诗歌中表现了诗人晚年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诗歌首先写道:“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这两句首先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上句“春岸桃花水”是说,春水方生,桃花夹岸。
诗人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非常式句,以此突出了“春水”之美。
下句“云帆枫树林”是说江水中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里,诗人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即用“帆”代船。
诗人这样写,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就如同天上的“云”一样,无依无靠,四处漂泊。
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李云南征蛮诗唐代:高适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
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
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
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译文: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
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
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
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注释: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
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
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
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杨公:即杨国忠。
交趾:古县名,在今越南河内西北。
《南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南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①桃花水:即桃花汛。
指桃花开放时节,气候转暖,冰消雨积,河水上涨,谓之桃花水。
②云帆:挂白帆的小舟。
赏析: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诗作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
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整首诗悲凉凄楚,令人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诗人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春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美丽的春景反衬了诗人暮年南征的愁苦悲哀,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
《杜甫诗选南征》(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南征》(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杜甫诗选南征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南征【原文】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1。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2。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3。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4!【注释】1桃花水:即春水,因水生于桃花开放的时节,因此称之为「桃花水」。
2避地:即避难而逃往他乡。
适远:到远方去。
沾襟:为了苟全性命,到处逃难漂泊,因此眼前景物虽美,却使人伤心流泪。
3君:指代宗。
君恩:诗人流落成都之时,代宗曾召他补京兆功曹,但是诗人没有接受,后因有严武的表荐,被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此句当指此事。
4百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译文】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滔天;云帆孤影,征途千里,岸边枫林一片。
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更让我泪沾衣襟。
如今我已是年老多病之身,理应北归,命运却迫使我南行;我一片忠心,何时才能报效朝廷呢?一生赋诗千百首,都是自吟自苦,并没有几个知音啊!【赏析】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春,诗人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
本诗反映了诗人迷茫彷徨的心境。
首联描写了南行途中的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滔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枫树成林。
颔联笔锋陡转,由「偷生」二字起笔,抒发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漂泊他乡的羁旅悲愁。
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时日无多,前途渺茫,情绪低落,心境悲凉,就算旅程中的景色再美、风光再好,他又哪来的闲情逸致去欣赏呢?颈联将情感推进一层,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煎熬。
诗人此时已到垂暮之年,北归故乡是他多年来的心愿,但造化弄人,命运不让他北归,却迫使他南迁。
诗人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心里始终想着如何报效朝廷、为国出力。
「南征日」、「北望心」,对比鲜明,将诗人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惋。
尾联自伤自悲,将「未见有知音」的悲苦之情和盘托出。
诗人才华横溢,胸怀天下,可惜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一生赋诗千百首,都是自吟自苦,又有几人能理解呢?他的政治抱负、他的旷世才情,生前并没有得到认可,就连他的辉煌诗篇,也是在他死后很多年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诗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古诗词赏析杜甫《南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B.“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C.“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D.《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16.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2)诗歌中明线与暗线结合,直接将琵琶女与诗人身世命运联系起来的句子(诗眼、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16.①羁旅漂泊之苦。
“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
②年老体病之苦。
“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
③无人赏识之苦。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南征 杜甫》阅读附答案

南征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8.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写正衬亦可)(1分):
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哀情(写反衬亦可)(1分):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1分,意思对即可。
)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1分,意思对即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南征》诗词赏析及译文
南征
唐代: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
又名‘“桃花汛”。
《岁时广记》载:“黄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
”
云帆:白帆。
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适远:到远方去。
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补京兆功曹和检
校工部员外郎)。
君,指唐代宗。
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
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
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
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
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
”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
涯的悲辛生活。
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
杜甫善于用反
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诗的艺
术效果。
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
该分外愉悦才是。
但是因为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
”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
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
在却更往南走,可悲。
即使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
忘怀朝廷。
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
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
存有一线希望的。
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
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
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
悲剧命运的总结。
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
过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
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
事业上的援手。
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
不能不使杜甫
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对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
不过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
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
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
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所以
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
但这不能不说
是杜甫一生的悲剧。
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因为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
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
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
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