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棋》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下棋》

梁实秋散文《下棋》梁实秋散文《下棋》引导语:下棋是有内涵,充满智慧的休闲娱乐方式,《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下面是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寡味。
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
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枝烟,或啜一碗茶,静静的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
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的给对方以烦恼,只好消极的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奕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
不过奕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
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
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这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
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梁秋实《下棋》,精品系列

这几句话抓住下棋者动作,特别是“扭、 骑、挖、张”等动词,准确传神,风趣幽默, 刻画入木三分。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下棋》
与文本对话——深入探究
赏析片段三: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 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 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 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
关于作者
梁实秋(1903—1987),中国文学家、翻译 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 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 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 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中央日报》 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 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 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 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 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 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秘室杂文》, 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 词典》。
合 作 学 习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下棋》
语言赏析技巧
修辞 精彩的字词(动词、形容词等) 写法(描写、对比、以动衬静、欲扬先抑) 注意:①找准赏析角度 ②注意赏析格式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下棋》
与文本对话——深入探究
精彩语段一: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
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 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只好拱手认输。是有 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 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下棋》
),本文选自
大学语文-《下棋》

梁实秋
《 下 棋 》
一、焦点问题
1. 人性揭示,生活小品 2. 妙趣横生,言近旨远
二、其人其文
1、作者的生平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浙江杭州,生 于北京,原名治华。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 1923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 比亚大学等数所大学学习,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学位。1926年回国,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回国 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 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曾和胡适、徐 志摩等人共创新月书店,是当时文坛“新月派” 后期的大将之一。他在现代文学史上是有争议的。
三、文本分析
1. 层次: 开端,写棋迷下棋时的情状 以下,写棋盘上竞争心的生动表现, 其次,写看棋者的情状, 最后,发表评论,点睛
三、文本分析
2. 写作特点:
随笔——
浅层:写人生琐事,记录描写世相细
节 深层:于众人熟视无睹处发现人生荒 谬愚蠢,可笑可叹,进而有所感悟, 提醒读者作点反省
三、文本分析
温文典雅,含蓄简练,深得中国传统笔记 小品的精髓; 睿智渊博,不动声色的幽默调侃,来自英 国随笔散文的熏陶浸染。 融会贯通,浑然天成,无雕琢文字、卖弄 学问之迹
三、文本分析
3. 背后的的文学趣味和人生姿态 强调文学独立价值非功利的审美趣 味 强调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四、思考与讨论
二、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文
《雅舍小品》: 所谈全是人生中凡人小 事。 可分为几类: 各色人等,世相情状, 文化艺术,生活习俗, 日用器物,等等
七上第三单元17《下棋》

文中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①有涵养的棋手;②受窘者; ③慢性人; ④急性人; ⑤超出棋盘而至于武斗者; ⑥观棋难耐者; 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棋陶冶性情者;
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
画龙点睛
• 修辞 • 精彩的字词(动词、形容词等) • 写法(描写、对比、以动衬静、欲扬先抑) 注意:①找准赏析角度 ②注意赏析格式
三、精读,赏析语言
赏析片段二: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 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 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 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 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 可爱。
赏析:这几句话抓住下棋者动作,特别
是“扭、骑、挖、张”等动词,准确传 神,风趣幽默,刻画入木三分。
达到的。它需要一种人性的自我修养,需
要一种投入,需要一种“真”的情怀。
棋局之外的人生态度
•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好度并认真 对待; •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 幸。
幸福收获
赏析片段三: 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 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 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 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上去了! 赏析:这几句话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下
棋者前后表现的反差,运用比喻修辞, 生动形象地表现二人前后的不同状貌。
赏析片段四:
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 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 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 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
下 棋
梁 实 秋
二、其人其文
2、创作情况 “雅舍”: 梁实秋抗战时期所居重庆郊外山上简陋竹 棚,自己命名为“雅舍”,在其中写出一 系列幽默风趣、意味悠远的文章。 • 梁氏小品文代表作: 《雅舍小品》(一至四集) 《雅舍杂文》 《雅舍轶文》等。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下棋》梁实秋简介

.
梁实秋简介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
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单身到前方。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30年代开场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下棋 梁实秋 读后感

下棋梁实秋读后感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然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苦痛,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
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只好拱手认输。
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
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这仍旧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
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
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 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玻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
从下棋中看到的人生百态——梁实秋的《下棋》赏析

从下棋中看到的人生百态——梁实秋的《下棋》赏析
一、棋局的竞争与人性的显现
在《下棋》中,梁实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自己与棋友对弈的场景。
在下棋的过程中,作者敏锐地观察到棋局背后的人性百态。
人们在棋局中展示出的竞争意识、求胜欲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毅力,无不反映出人性的真实面貌。
二、棋艺与人生智慧的关联
梁实秋认为,下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在下棋的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判断果断、善于应变。
这些素质在人生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棋艺的磨炼,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心智,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三、棋友间的情感交流与人生感悟
在《下棋》中,梁实秋与棋友间的互动也颇具人生哲理。
他们在棋盘上切磋,谈论着棋艺与人生,抒发对生活的感慨。
这种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棋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尾部分
通过对《下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梁实秋在下棋这一小事中,洞察出人生的大智慧。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下棋的魅力,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
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品味到竞技的快感,还能体会到人际交往的温馨与人生哲理的深刻。
【结束语】
通过分析《下棋》,我们可以发现,梁实秋以小见大,以下棋为切入点,展现了人生百态。
这篇文章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实用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从下棋中看到的人生百态——梁实秋的《下棋》赏析

从下棋中看到的人生百态——梁实秋的《下棋》赏析摘要:一、引言:介绍梁实秋及其作品《下棋》二、正文:梁实秋的《下棋》是一篇以棋为载体,抒发人生感慨的散文佳作。
在下棋的过程中,梁实秋观察到了人生百态,并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梁实秋的文学才华,还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首先,在棋局的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体现。
下棋作为一种智力竞技,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有的人在下棋时谨慎小心,有的人则敢于冒险。
这些性格特点在棋局中得以放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性的独特视角。
其次,棋艺与人生智慧紧密相连。
在下棋的过程中,梁实秋通过与对手的博弈,不断地思考、分析、总结,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棋局上,更渗透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人生道路中。
因此,下棋成为了梁实秋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再者,棋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下棋》中所展现的人生百态之一。
在下棋的过程中,梁实秋与棋友们互相切磋、谈论棋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种友谊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此外,棋局中的道德观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在下棋的过程中,梁实秋强调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了人们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最后,通过总结文章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下棋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在下棋的过程中,梁实秋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智慧,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经历使他在人生中不断成长、收获快乐。
总之,梁实秋的《下棋》以棋为线索,深入挖掘了人生百态。
这篇文章既展示了梁实秋的文学才华,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创作以
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有幽默感。主 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 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
《秘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yì
yē
chuò
jiǒng
博弈
qià o
噎嗝
tà
啜茶
qù
窘迫
ān chun
诮骂
zhò ng
排闼
nǔ
阒不见人
chī
品味赏析
•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 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 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 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 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
(顶真修辞手法,动作神态描写,这段话中 “扭”、“骑”、“挖”、“张”等动词 的使用,准确传神,风趣幽默。) 寥寥几笔,形神毕现,妙趣横生。
•
这种态度是向往一种“不能无争”又不能 “争的范围超出棋盘”的中和之度。中正平和、 恬淡闲适、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
1、将你喜欢的段落摘抄在阅 读笔记上。 2、请你模仿作者描写下棋的 方法,也仿写一则关于某爱好 的有趣片段。
写法一: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写法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法三:叙述、描写结合,穿插议论
道理:争而有度的弈棋观 中正平和的人生观
观棋不语真君子, 落子无悔大丈夫。
走好生活每一步, 下好人生这盘棋!
谢谢 观赏
下 棋
梁实秋
1、品读课文,积累自怨自艾、嗤之以 鼻等词语。 2、品味文章中诙谐生动的语言,学习 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 “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
简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散 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 学于清华大学。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 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1949年后曾
(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在一旁写出批注。) 提示: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用词 等方面考虑。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有感情 地朗读,品味字词,上台表演等。
1、抓住典型细节(对人物语言、动作、
神态等)进行漫画式的勾勒描写。
(1)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 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2)其中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 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 (3)或哭丧着脸惨笑,或咕嘟着嘴做吃屎状, 或抓耳挠腮,……或红头涨脸如关公
2、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对比、类比、顶真等)
• 对下棋时窘态的描写,以棋观人时种种类型的人 等,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说下棋时欣赏对方的窘 态;说对方受窘时“红头涨脸如关公”,这是比喻;
• 说两个人下棋时先是神情潇洒,“如神仙中人”, 后棋势吃紧,便剑拔弩张,“如斗鹌鹑”,这是对 比兼比喻;说悔棋之争时“被挖者不敢出声,出 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 棋则不得胜”,这是顶真。平添了散文生动诙谐、 幽默风趣的语言个性。
对话作者 ——感受“棋”理
品味文中下棋样的人生态度?
既反对那种冷漠不能进入角色的,又反对沉 溺其中不能自拔的棋迷。
• 在对众生棋相的幽默描摹中自然流淌出梁实秋的人 生态度:既不喜欢“太有涵养”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清 高使人觉得索然寡味;更不赞同“步步紧逼”“赶尽杀绝” 的人,虽然他们认真的争相憨态可掬,但进而拳脚相加 就大失水准了。不赞成下棋时“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 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的假超脱; 不赞成“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的太认真;不赞成“下 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的既不超脱又不认真。
鹌鹑
中肯
剑拔弩张
嗤之以鼻
走进文本 ——感知“棋”事
浏览课文,说说本文 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 • • • • • • •
太有涵养的人 受窘者 慢性的人 性急的人 超出了棋盘武斗者 观难耐者 以棋陶冶性情者 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
对话文本 ——感受“棋”趣
小组竞赛 百舸争流 自由朗读,找出你认 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