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三章 循环系统(心脏)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03 循环系统

(五)、心的血管
动脉
左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营养左半心
右冠状动脉:营养右半心
毛细血管 每条心肌纤维都有一条毛细血管,充 分营养心肌——保证其正常工作。
静 脉 所有静脉最终汇合成冠状窦,静脉血经 冠状窦口流回右心房。
(五)心脏的血管
心室内压小于动脉的 血流充满半月瓣,使 之堵塞而封闭动脉
房室瓣通过腱索连接到乳头肌上,防止瓣膜 翻转。正常时瓣膜开得全,关得严。
功能:保证血流由心房 心室 动脉
风湿性心脏病会影响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基部纤维粘连,房室口变小 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增厚、卷曲而缩短。
(四)心脏的传导系
第 三 章 循 环 系 统
高级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密闭的管道 系 统组成:
心脏 心血管系:管道内充满了血液 血管
淋巴管道 淋 巴 管 系:管道内充满了淋巴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防御:白细胞来完成 内分泌:心房肌、血管内皮等
心房肌细胞能分泌心房利钠肽: 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压等
第一节 心血管系
血液循环:血液借助于心 脏节律性地搏动,经 动脉、毛细血管、静 脉,最后又返回 (小循环) 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
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 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就 叫肺循环。
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博出,经主动脉及其分 (大循环) 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
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 入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 状窦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就叫体 循环。
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

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生理学课件:循环系统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循环系统是生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对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调节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泵血。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血管: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返回心脏,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负责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3.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等成分。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
三、循环系统的功能1.氧气输送:循环系统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满足其生理需求。
2.营养物质输送: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从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为其提供能量和原料。
3.代谢废物清除:循环系统将代谢废物从组织和器官带回肝脏和肾脏,进行解毒和排泄。
4.内环境稳定:循环系统参与维持体温、pH值、电解质浓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5.免疫防御: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四、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进行调节,以适应机体生理需求的变化。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心脏、血管和肾脏的功能。
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激素参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3.自身调节:心脏和血管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如心脏的自律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等。
五、循环系统的临床意义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循环系统心动脉静脉ppt课件

02 心动脉系统
心动脉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心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分为升主 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三部 分。
功能
心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富含氧 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到全身各组织 器官,以满足身体代谢和生长发 育的需要。
心动脉的结构特点
01
弹性和可扩张性
心动脉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扩张性,以适应血液流动的 压力和流量变化。
心动脉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压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动脉通过收缩和舒张活动,维持全 身组织和器官的血压稳定。
心动脉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支持生命活 动。
调节血流量
心动脉通过调节血管口径和血流阻力 ,调节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以 满足生理需求。
03
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主要涉及大规模人群的 调查和分析,探究循环 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 预防策略。
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主要涉及新兴科技在循 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 疗等。
循环系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A
跨学科合作
循环系统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 ,如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信息 科学等。
个性化医疗
静脉的血流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02
03
血流方向
静脉血流方向是从毛细血 管流向小静脉,再从小静 脉流向大静脉,最终回流 至心脏。
血流速度
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约为 每秒2-20厘米。
调节机制
静脉系统的血流调节主要 依靠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 动和心脏泵血作用来实现 。
静脉系统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压
静脉系统通过回收血液来维持血压,保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本科-循环系统-心脏

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心底:主要由左心房构成,朝向右后上方,较固定
胸肋面(前面):大部由右心室构成
膈面(下面):大部由左心室构成 右缘: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下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9/3/12
陈文华
14
2019/3/12
陈文华
15
心表面三条浅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心房 心室 左心室 右心室
2019/3/12
陈文华
16
㈢ 心的各腔:
1、右心房:
上腔静脉口
⑴ 3入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⑵ 1出口:右房室口
⑶ 右心耳
⑷ 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于生后闭合的遗迹
冠状动脉
陈文华
主动脉
40
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血液往 返于心和全身各部之间 的循环。
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 2、肺循环:血液往 左心室 返于心和肺之间的循环 。 级动脉分支 身体各 部的毛细血管 静脉血 各级 静脉血 上、下腔静 静脉属支 右心室 肺动脉及肺 脉 右心房 肺泡周围的 内各级分支 功能: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 毛细血管网 动脉血 肺静脉 部器官,将代谢产物经静脉 运回心。 左心房 功能:完成气体交换。
32
2019/3/12
陈文华
33
2019/3/12
陈文华
34
2019/3/12
陈文华
35
㈦ 心包:
1、定义: 心 包 —— 包 裹 心 和 大
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
2、层次: 外层—纤维心包 内层—浆膜心包 壁层 脏层—心外膜
循环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昆明医科大学 赵汉英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脏四位片
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AO主动脉;PA主肺动脉; LAA左心房耳部;LA左心房;LV左心室;IVC下腔静脉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胸比率测量
OO/ 纵轴线;T 胸廓横径;T1右心脏横径;T2左心脏横径
CT平扫示沿冠状动脉走形的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序列T1WI显示左心室各壁段及室间隔均匀 性增厚,信号均匀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A
B
A. 正位片示双肺淤血,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右室增大 B. 侧位片示左房右室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一、异常X线表现
正位:右侧出现双弓征;左前斜位:左心房向后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抬;右前斜位:左心房向后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LA:左心房
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一、异常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右侧第二弓增 大;左前斜位:右房增大;
右前斜位:心后间隙消 失,食管无受压移位;
RA: 右心房
一、异常X线表现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八节 大血管疾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魏晓洁
一、主动脉瘤
CTA: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壁多发钙化,右侧髂总动脉扩张
二、主动脉夹层
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真、假双腔,真腔较小受压变形,假腔位于外侧 较大且密度稍低,中间线状低密度影为内膜片
三、肺动脉栓塞
CT增强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重建,示右肺动脉全栓塞及左肺动脉内条片 状栓子形成
四、法洛四联症
肺血减少,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心脏呈靴型,右心室增大
循环系统ppt课件

基膜 内皮
11
:
内皮细胞 基膜
周细胞
12
(三)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13
连续毛细血管
特点: • 內皮细胞连续 •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 內皮细胞含核的部分厚,不含核的部分薄。 • 胞质內含许多吞饮小泡 • 基膜完整
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
19
20
本节重点内容
掌握循环系统管壁的一般结构。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电镜下分类和结构。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中等动脉和中等静脉的结构特点。
21
二 、 心 Heart
(一)、心的位置、外形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纵隔内,2/3居于在身体正中线左侧, 1/3居于右侧。心两侧为肺,下方为膈。
肉柱
乳头肌 Aortic Valve 主动脉瓣
二 尖 瓣
=
左房室口
因左房室口纤维环、二叶瓣、腱索和乳头 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连,故合称二叶 瓣复合体(Mitral Complex)。
27
房间隔和室间隔 1. 房间隔 Interatrial Septum
2.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 : 可分为膜部和肌部 室间隔膜部
心底
Crux 房室交点
胸肋面 前室间支/沟
后室间支/沟
心尖切迹 心尖
23 膈 面
右 冠 状 动 脉 冠 状 沟
/
(二)、心的构造
1.右心房 入口 出口 上、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Right Auricle 右心耳 右房室口
第三章 循环系统

(4)分布、命名、功能 )分布、命名、 1、体循环静脉系 、 上腔静脉系:收集上肢、 上腔静脉系:收集上肢、头部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收集胸、腹腔、 下腔静脉系:收集胸、腹腔、下肢静脉血 心静脉系(冠状窦): ):收集心脏本身的静脉血 心静脉系(冠状窦):收集心脏本身的静脉血 2、肺循环静脉系 、 肺静脉及其分支: 肺静脉及其分支:收集肺泡已进行气体交换的动脉血回流 到左心房 3.浅静脉: 浅静脉: 浅静脉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外)、贵要静脉(内)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前)、小隐静脉(后)
心内腔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见P102 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2〕心肌膜:心肌:三层:内纵、中环、外斜。 〕心肌膜: 〔3〕心外膜:浆膜(心包的脏层):间皮 〕心外膜:
三层结构都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三层结构都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心房肌肌肉薄,心室肌厚,尤其左心室。 心房肌肌肉薄,心室肌厚,尤其左心室。
外形分区:心底、 外形分区:心底、心尖 心尖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平左第5肋间锁骨 心尖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平左第 肋间锁骨 中线内侧1-2cm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心脏第一听诊区) 中线内侧 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心底
心尖
心尖部:平左第 肋间锁骨中线内 心尖部:平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侧1-2cm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处 心脏第一听诊区)
组成: 为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组成: 为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 由心脏 静脉组成。 静脉组成。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 淋巴导管组成 。
(整理)第三章循环系统

(整理)第三章循环系统第三章循环系统一、填空练习1.循环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2.心血管系统有、、、组成。
3.除毛细血管外,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组、、三层。
4.中动脉的内膜主要有、和组成。
5.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组,又称为。
6.大动脉的中膜很厚,含有多层,又称为。
7.在投射镜下,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即、、。
8. 静脉管壁内放置血液逆流的结构称为。
9.毛细血管管壁有和组成,两者之间散在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
10.中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静脉的数量比相应的动脉多,管径较伴行的动脉,管壁较伴行的动脉而,其弹性较伴行的动脉,所以在组织学切片中静脉管壁常,管腔常。
11.一个典型微循环的血管包括、、、和。
12.在微循环中,起到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行程迂回曲折,血流很慢,是物质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13.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它是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
14.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和。
15.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它包括、和。
16.在心的传导系统中,发出节律性的兴奋,是心正常的起搏点。
17.心斜位于胸腔纵膈内,约在身体中线的左侧,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18.心的外形包括、、和。
19.心有四个腔,在后上部的为和,在前下部的为和。
20.从主动脉弓上发出的三个大的血管分支,从右向左依次是、和。
21.心包分为和两层,内层又可以分为和,两层之间的间隙为。
22.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为,其左侧和右侧分别有的开口。
23.外周阻力血管包括、和。
其关闭平滑肌收缩可增加血流的外周阻力,对维持有重要作用。
24.心内膜分为、和,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纤维。
25.心瓣膜包括、、和。
它们都是由向腔内折叠而成,具有防止的功能。
26.心室肌纤维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层。
27.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称,它是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正常
特点:有效不应期长
兴
奋
意义: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性
2019/9/8
0 a
b c d 时1间5
(三)传导性
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
2.传导特点:
⑴浦氏纤维最快→房、室内快→同步收缩, 利 射血。
⑵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⑶房室交界是传导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 (房室阻滞)。
工 心房肌
作
细 胞
心室肌
+ ++ + —
自 窦房结
+ +++ — ++
律
+ 细
胞
房 房结区
++
—+
室 交
结区
++
——
界 结希区 + + +
—+
浦氏细胞
+ ++++ — +
2019/9/8
20
四、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脏的泵血机制
(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与心率 1.心动周期的定义: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
(4)PR间期(PR interval): (5)QT间期(QT interval): (6)ST段(ST Segment):
2019/9/8
10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 电生理特性: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 收缩特性(机械特性):收缩性
生 理 特
(收缩特性在泵血内容讲)
性
2019/9/8
11
(一)自律性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3)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生理因素)
2019/9/8
பைடு நூலகம்18
(四)心肌收缩特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
• 1.在心肌的兴奋-收缩脱耦联中有赖于平台期细胞外Ca2+的内
流 问题: 为什么低血钙心肌收缩无力?
• 2.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 : 在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意义 :保证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 3.“全或无”的现象(同步收缩)
概念:当刺激达到阈值后,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参与收缩, 反之则都不兴奋。
机制: 心肌细胞间有润盘连接,2个功能合体细胞 意义:心肌不会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不同而使收缩力量
发生变化。同步收缩,收缩力量强。
• 4.“绞拧”作用
2019/9/8
19
不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自律性
械活动周期
2.心率的定义: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 3.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反比关系 4.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时间与顺序
5.特点:
1). 房室不同时收缩
2). 有一个全心舒张期
3).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 有利于心脏充盈与心脏供血
2019/9/8
21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时间与顺序
速内流 AP in skeletal muscle :1-5 msec
下降相: 如图
AP in cardiac muscle :200 msec
2019/9/8
6
(二) 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生物电
mv 0
-40 -70
2019/9/8
7
浦氏细胞与P细胞的比较
期去 极
浦氏细胞
P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 阈电位
第三章 循环系统 (心脏)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组成:心脏和血管 • 功能:1.基本功能:完成体液
的运输,以实现血液 的各项功能. 2.其他:内分泌功能等。
2019/9/8
2
第一节 心 脏 的 功 能
•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 二、体表心电图 • 三、心肌的生理学特性 • 四、心脏的泵血功能
2019/9/8
1.概念:省
2019/9/8
12
2.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 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①抢先占领(capture) ② 超 速 压 抑 或 超 速 驱 动 压 抑 ( overdrive suppression)
4期自动去极速度
0.02v/s
0.1v/s
2019/9/8
8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分类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非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 浦氏细胞
2019/9/8
• 快慢看0期,自律与非自律看4期
结区 窦房结 房结区 结希区 房室束
9
三、心电图
•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
理意义 (1)P波(P wave): (2)QRS波群(QRScomplex): (3)T波(T wave):
–90mv - 70mv
–70mv - 40mv
激活与失活
0 离子活动
阻断剂 去极幅度
去极速度 去极时程
快 Na+ 河豚毒 120mv
200-1000v/s 1-2ms
慢 Ca2+ 异搏定 70mv
2-6v/s 7ms
复极1,2期
明显
不明显
4期自动去极离子流 Na+内流渐增,K+外流渐少 除此外,还有Ca2+内流
2019/9/8
16
传导速度
浦氏纤维 (4m/s)
↓
束支 (2m/s)
↓
心室肌 (1m/s)
↓
心房肌 (0.4m/s)
传导时间
↓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结区 (0.02m/s)
(0.06s) (0.1s) (0.06s)
2019/9/8
17
3、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解剖因素)
2019/9/8
13
3.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 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去极化 速度:
2019/9/8
14
(二)兴奋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2、决定和影响兴奋性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2)离子通道的性状
问题:高血钾对心肌兴奋性有何影响 :
3、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和
形成机制 :主要是Ek,K+外流 ,但Ek 为-94 mV,而RP 为-90mV,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参与(如Na+的 内流)
2019/9/8
5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特点 形态复杂 持续时间长 动作电位的升支 与降支不对称
分期和形成机制:
分期:?
机制:上升相:快Na通道开
放,Na+快
Atrioventricular valves close
Semilunar valves open
2019/9/8
0.2 0.3
0.1
0.4
0.8 0.7
0.5 0.6
Contraction of atrium
3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 心肌细胞类型不同,电活动表现就有所不同。 • 普通的心肌细胞以心室肌细胞为例讲解
特殊的心肌细胞以窦房结、普肯野氏纤维为例
讲解
2019/9/8
4
(一) 工作细胞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表现: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