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声调异读及其语法意义
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关系研究

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关系研究潮汕方言大概是我国汉朝中原古音的支流,由于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政治原因、经济条件等因素,使得它仍较完好地保留着中原古音,这对于我们现在学习和研究古汉语语言学、汉语音韵学和古代诗词曲赋等领域有着深刻的意义。
古代诗人们把汉语的声调分为四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一些诗词分籍中可以看到。
平声字平坦而绵长,上声字高昂而扬长,去声字低沉而悠长,入声字短促而急收。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普通话的声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多数古音入声变成了去声(“\”),其次是变成了阳平(“/”),少数变成上声(“∨“),变成阴平(“-”)的最少,如:月色(普yuèsè;潮:鹅锅8 思英4)竹盒(普zhǘhé;潮:多英4 庵8)我们读古诗经常遇到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们却用了一个在今天用普通话读来是平声的字,使我们难以辨别平仄,如果我们把潮汕话与普通话联系起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因为潮汕话仍保留着两个入声:上入和下入。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个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仄,对普通话说就是认为上升的、下降的、短促的。
)普通话分阴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
而潮汕方言则分为上平(“1”)、上上(“2”)、上去(“3”)、上入(“4”)、下平(“5”)、下上(“6”)、下去(“7”)、下入(“8”)八调。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平声的字,潮汕方言仍发平声。
普通话阴平(“-”)的字,在潮汕方言中多数发上平(“1”)声,少数发下平(“5”)声或其它音调。
如:今天(普:jīntīn;潮:哥音1胎央1)拼音(普:pīnyīn;潮:颇英1 阴1)普通话阴平(“/”)的字,在潮汕方言中多数发下平(“5”)声,少数发上平(“1”)声或其它音调。
如:池塘(普:chítáng;潮:多衣5胎安5)从前(普:cōngqián潮:初翁5之闲5)普通话上声(“∨”)的字,在潮汕方言中多数发上上(“2”)声,少数发下上(“6”)、上去(“3”)或其它音调。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
潮州话是广东省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地。
以下是关于潮州话的研究报告。
首先,潮州话是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中的一支,和汉语大致相对。
其语音特点是声调比较多,有七个声调,其中有平、扬、入等。
潮州话的声调变化较为复杂,同一个字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有时会发出不同的声调。
这种声调特点,在潮州话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其次,潮州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很多词汇都与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菜”在汉语中是指蔬菜,而在潮州话中,它则指的是饭食。
潮州话中还有许多特殊的词汇,例如“嘎经”指的是炒粉,而“低体”则是指扁平面。
这些特殊的词汇使得潮州话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潮州话的语法也有一些与汉语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潮州话中,经常会使用“啊”、“哦”、“噢”等语气助词,来表示感叹、疑问
等语气。
而在汉语中,一般使用“吗”、“呢”等助词来表示这些
语气。
这种语法上的差异,使得潮州话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和丰富。
潮州话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少潮州地区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使用潮州话进行交流,并传承给下一代。
潮州话也是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当地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保护和传承潮州话对于维护当地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潮州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它在潮州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潮州话的保护和传承,并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以保持其活力和发展。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作文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作文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
潮州话,又称潮汕话,是广东省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和潮州市等地。
它是汉语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
语音系统方面,潮州话有八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相比更为复杂。
在潮州话中,声调的区别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同时,潮州话还有一些特殊的语音变化规律,例如声母的变化和鼻化现象等。
这些特点使得潮州话有着独特的音韵系统。
词汇方面,潮州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有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存在。
潮州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表达出更加细致的意思。
同时,潮州话的词汇也受到了潮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例如渔业和海洋相关的词汇较多。
语法方面,潮州话和普通话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在普通话中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常常需要加上“得”字来表示程度或结果,但在潮州话中并不需要。
“得”字在潮州话中的使用较少,而一些词汇的重音和结构则被用来表达程度或结果。
此外,潮州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型结构及语法规则。
潮州话是潮汕地区的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潮州话的使用人群逐渐减少,但在潮州地区仍然有很多人使用潮州话进行日常交流。
总之,潮州话是广东地区独特的一种方言,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
研究潮州话有助于我们了解广东地区的语言文化,并为语言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潮汕话_精品文档

潮汕话潮汕话,也被称为潮州话或澄海话,是广东省潮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潮州市坐落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带,潮汕话因此得名。
潮汕话在粤语(广东话)大家庭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潮汕话是广东省的方言之一,与普通话、客家话和粤语并称为“广东四大方言”。
潮汕话本身又有多个变体,主要由潮州话和澄海话组成。
潮州话分为潮州官话和平凉官话两种。
澄海话则是在潮州市的澄海区方言基础上演变而来。
潮汕话在潮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的主要语言。
潮汕话的特点之一是发音清脆,声调丰富。
与其他方言相比,潮汕话的声调沿袭了古汉语的声调,有平调、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
同时,潮汕话中的韵母也非常丰富,有37个独特的韵母,声调与韵母的结合形成了潮汕话独特的音韵体系。
潮汕话的词汇丰富多样,许多词汇都是经过悠久历史演变而来的。
潮汕话的词汇中常使用一些古汉语中已经不再常见的词汇,这些词汇总显得古老而独特。
与普通话相比,潮汕话的词汇更加详细和具体,能够表达更加精准的语义。
除了发音和词汇之外,潮汕话的语法结构也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地方。
潮汕话中的动词不需要变化形式,只需搭配不同的助词和语气词就能够表达不同的语态和时态。
此外,潮汕话的代词系统也更为复杂,包含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多种类型。
潮汕话不仅是一种口头语言,还是潮州人的文化符号和身份象征。
潮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潮汕话被视为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人非常自豪地使用潮汕话,并在传统音乐、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中广泛运用。
尽管潮汕话在潮州地区仍然得到广泛使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普通话的推广和流行,潮汕话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许多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更多地使用普通话,潮汕话的使用者逐渐减少,这对于潮州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潮汕话,潮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方言文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
这古今都一样。
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
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
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
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
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
其对应规律如下表: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汕方言八声平声清崩东工冲1(阴平声)浊朋同红农5(阳平声)上声清巧取景纸2(阴上声)浊妇上市旱6(阳上声)去声清镜窍票记3(阴去声)浊侵漏示用7(阳去声)入声清八泣怯驳4(阴入声)浊日逆泽域 8(阳入声)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
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
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
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
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
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潮汕话音调划分

潮汕话音调划分个人认为潮汕话(潮州话)语调可以划分为八种语调1—韩江音,主要分布在潮州市区,潮安县,澄海区,澄海与潮州毗邻,两地口音十分接近,可以一并归入韩江音龙湖区外砂镇,新溪镇历史上属于澄海管辖,口音跟澄海一致,也可划入韩江音揭阳玉滘镇,丰顺留隍镇与潮州地区毗邻,语音受到潮州影响,两地居民口音跟潮州大致相同,也属韩江音韩江音习惯将韵母ao发为ou,比如“妖”(iao)读为(iou),将an发为en,比如“弯”(wan)读为(wen );将io发成ie,比如“潮”读为“die”韩江音使用人口包括潮州市区(湘桥,枫溪)40万,潮安县110万,澄海区70万,加上其它地方30万,粗略统计为250万左右。
2—揭阳音,主要分布在揭阳市区,揭东县丰顺汤南镇与揭阳毗邻,历史上属于揭阳管辖,居民说揭阳口音普宁北部洪阳,南溪,广泰,赤岗,大坝五镇,潮阳北部关埠,灶浦,金玉三镇,靠近揭阳,居民饮用榕江水,口音跟揭阳音大体一致。
汕头音、练江流域语调里发ik 和ing 的音揭阳音习惯发为ek 和eng,比如实(sik)读为(sek); 新(sing)读为(seng)揭阳音使用人口包括揭阳市区70万,揭东县105万(不计玉滘镇),普宁、潮阳北部八镇约65万,其它地方约10万,粗略统计为250万左右。
3—揭西音,主要分布在揭西县潮汕话地区(揭西7个镇说潮汕话,分别是棉湖,凤江,金和,东园,塔头,钱坑,大溪);普宁西北部4镇(梅糖,里湖,石牌,大池)揭西音跟揭阳音声母、韵母一致,词汇发音一样,但是语调不同。
揭西音习惯在末尾拖长声调,估计是受到客家话影响,听起来语感跟揭阳音有明显差别。
所以揭西音与揭阳音应该为榕江流域语调里面的两大派别。
揭西音使用人口包括揭西七镇45万,普宁四镇25万,粗略统计约为70万。
4—练江音,主要分布在原潮阳市(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惠来县,普宁东部麒麟、南迳、占陇、军埠、下架山五镇。
练江音的典型代表是潮阳话,具有"降调,重音,声大"的特点,其中濠江的口音可以算是潮阳话里最硬的口音了;峡山、司马浦一带则是潮阳话里最重的口音;而海门口音是潮阳话里最“坏”的口音,是重音里面的软语。
浅谈潮汕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写作题目:浅谈潮汕话与普通话的差异正文:我的祖籍是潮汕,但是由于从小在广州长大,接受较好的普通话教育,还是能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下面我仅以身边一些潮汕人说普通话的发音,用词为例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潮汕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语音方面1、声母。
潮汕话在声母方面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发”中的“f”这个声母的缺失以及翘舌音(ch、zh等)的不区分。
可以肯定的是,潮汕人说普通话不准的原因,主要来自这个“f”音全部被‘h’音替换了。
例如:“麻烦”(mafan)这个词在有潮汕口音的人口中就会发成“麻黄”(mahuang);又如,“发生”被误读为“花生”。
对于平翘舌音不分,我们可以举“五岁”和“午睡”,来说明。
由于没有了对翘舌音的强调,潮汕人说这两个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歧义。
总的来说,潮汕话的声母只有15个,与普通话相比少了很多,因此很多普通话里的音潮汕话没法说。
2、韵母。
在韵母方面,前后鼻音韵尾的辨别是潮汕人学习普通话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在潮汕话里没有前鼻韵尾-n,没有经过语音训练的潮汕人讲普通话时常以后鼻韵尾-ng来代替它,结果把收-n和-ng韵尾的6对韵母合二为一,闹出类似“新年好”与“新娘好”的笑话。
潮汕话有43个韵母,比起普通话的39个还要多,但是,普通话中的10个单韵母,广东三大方言里都有的只有ɑ、i、u三个。
其他七个单韵母实际上均有发音困难的现象存在。
例如,以“ü”和“er”来说,很多潮汕人说普通话会把“女生”说成“拟声”,把“儿子”说成“蛾子”,“二人”说成“恶人”,就是因为潮汕话中缺少了这些韵母。
3、儿化音。
普通话中有儿化音,而且儿化可以通过改变词性来消除歧义,潮汕话中是没有儿化音的。
例如,普通话中的“这锅没盖儿”是只着锅没有盖子,是口没有盖子的锅。
而如果去掉儿化音,变成“这锅没盖”,意思就变成这口锅本来就没有盖子。
潮汕话中则没有这样的说法。
二、词汇方面普通话和潮汕话在词汇方面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潮汕人把萝卜叫菜头,菠菜叫波棱,藕叫莲茭,荔枝叫莲果,菜叫物配,房子叫厝,肥皂叫饼药,书桌叫床柜,荸荠叫钱葱,菠萝叫番梨,等等。
二字潮汕口语

二字潮汕口语潮汕口语是一种独特的方言,主要在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以及周边地区使用。
它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发音和词汇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潮汕口语词汇及其相关用法,仅供参考。
1. 数词:- 数词在潮汕方言中有独特的发音,例如“一”读作“at”,“二”读作“ni”,“三”读作“sam”,依此类推。
- 用法示例:- “你有几个弟弟?”(nei yu ge ni-ng ngi-n)- 意思是“你有几个弟弟?”- “我要买二个苹果。
”(ngu xi-e gin-g ping-go)- 意思是“我要买两个苹果。
”2. 称谓:- 潮汕口语中,人们称呼长辈时通常使用“阿”字前缀,例如“阿爸”、“阿公”、“阿妈”、“阿婆”等。
- 用法示例:- “阿爸,我回来了!”(a-ba, ngai hui gu-lia)- 意思是“爸爸,我回来了!”- “阿婆,您今天身体怎么样?”(a-po, nen gam-ti sun-thai huh-ye)- 意思是“奶奶,您今天身体怎么样?”3. 问候语:- 潮汕口语中常用的问候语是“厦好”(sia-u)。
“厦”字与普通话中的“下”字类似,表示向下的方向。
- 用法示例:- “厦好,你们吃饭了吗?”(sia-u, ngin mniam bng-lau me)- 意思是“你好,你们吃饭了吗?”- “厦好,今天天气真好!”(sia-u, qni ton-ng khi m-ing hau) - 意思是“你好,今天天气真好!”4. 食品和饮料:- 在潮汕方言中,有一些特定的词汇用于表示食品和饮料,例如:- “薄薄”(put-put)表示薄饼或煎饼。
- “糖水”(ton-thui)表示甜品或甜汤。
- 用法示例:- “我想吃两个薄薄。
”(ngai siang mniam-li thi-ng ge put-put) - 意思是“我想吃两个薄饼。
”- “天气这么热,来一碗糖水吧!”(kon-ti qni je huet, lo-e a ma-ng ton-thui ba)- 意思是“天气这么热,来一碗甜品吧!”5. 呼叫他人:- 在潮汕口语中,呼叫他人常用的词汇是“等”(dang)。